看到日軍傷兵求救先就地補槍,此國不是來打仗而是來報仇的

偷襲珍珠港後不久,按照大本營一早的預謀,日軍在名將山下奉文的帶領下借道香港向東南亞地區發起猛攻,在最初一段時間裡接連得手,一連吞掉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英國的遠東軍團在日軍面前居然毫無還擊之力,十餘萬英聯邦官兵淪為階下囚,這其中就包括1.5萬澳大利亞士兵。

看到日軍傷兵求救先就地補槍,此國不是來打仗而是來報仇的

在處理這些戰俘時,日軍玩了一手“雙標”:他們強迫英軍戰俘從事高強度的勞動,但伙食和住宿還說得過去;澳軍戰俘則沒這麼好的待遇了,他們會經常無端遭到日軍的虐待和毆打,絕大多數澳軍官兵慘遭日軍殺害,日本人這樣做其實是有原因的。原來,作為英聯邦的主要成員國之一,澳大利亞在二戰剛開始時就向世界各處戰場派遣了不少部隊,協助英軍抵抗軸心國。

眾所周知,二戰中英軍表現乏力,而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士兵兇悍的作風極大地彌補了前者的不足。這些部隊成為了軸心國軍隊眼中的“箭頭”,難免不會遭人記恨。在二戰中,德軍經常會區別對待俘獲的盟軍,把美軍和英軍戰俘關起來,而將澳軍這些曾給他們帶來麻煩的戰俘全部處決。日軍在馬來亞戰場上瘋狂屠戮澳軍戰俘,這令澳大利亞人跟日軍結下了樑子,而日軍隨後的一個舉動則徹底引燃了火藥桶。

看到日軍傷兵求救先就地補槍,此國不是來打仗而是來報仇的

1942年初,日軍在二戰中的勢力達到了巔峰,此時,他們與澳大利亞隔海相望,大本營對這塊戰略要地垂涎三尺。不過,日軍並沒有實力發動一場強度足夠大的登陸作戰一舉征服澳大利亞,因此,日軍只能以圍代伐,在1942年到1943年這一年多的時間內對澳大利亞進行多達近百次空襲。

在此之前,澳軍同日軍作戰大多是出於英聯邦成員國的義務;屠殺戰俘的事情發生後,人們更多地是譴責日軍在戰場上的兇殘和無恥。然而當轟炸發生後,數以萬計的澳大利亞平民在炮火中受傷死亡,這一下子引燃了澳大利亞人的仇日情緒,兩國之間的矛盾從戰場上的摩擦一下子上升為國家和民族間的矛盾,澳大利亞人憋著一股勁等著復仇,他們很快就找到了機會送給日軍一份“大禮”。

看到日軍傷兵求救先就地補槍,此國不是來打仗而是來報仇的

1943年6月,在麥克阿瑟的親自指揮下,美軍開始瓦解新幾內亞附近海域日軍的防禦力量。在這個階段,澳軍將士們表現得尤為積極,他們拋開國際公約,藉機痛打落水狗,對日軍展開了兇殘的報復。

澳大利亞人一早便領教到了日軍的無恥和陰狠:在戰鬥結束後,日軍傷號會佯裝需要幫助,實則暗藏手雷,等到敵人靠近後同歸於盡以“效忠天皇”。澳軍指揮官則以“降低不必要的傷亡”為由,下令凡是遇到日本傷兵時先開槍擊斃。在新幾內亞戰役的許多奪島戰役中,日軍補給線被盟軍切斷,彈盡糧絕。他們化整為零,佔據險要地勢(如山洞等)抗拒美軍進攻。而澳軍則堵住日軍退路,既不著急進攻,也拒絕日軍投降請求。

看到日軍傷兵求救先就地補槍,此國不是來打仗而是來報仇的

南太平洋氣候溼熱,日軍傷兵沒法得到治療,傷口潰爛。據一些倖存者回憶,當時不少失去行動能力的傷兵身上甚至都長滿了青苔,蛆蟲就在傷口潰爛出鑽來鑽去,十分可怕。而日軍屍體也在溼熱的環境中迅速腐爛,山洞中的氣味臭不可聞。而倖存的日軍飢餓難耐,自殺的自殺,剩下的居然開始食用戰友的屍體維生。日軍高層甚至專門下令,禁止士兵以戰友為食。有軍官打罵手下官兵,夜裡就被忍無可忍的士兵殺害,做成烤肉美餐一頓。

有趣的是,對於二戰末期的慘狀,曾有日本陸軍軍官表示,二戰中日軍不恨美軍,除了憎恨日本海軍貪功自私,不懂得配合外,他們最恨的就是澳大利亞人。二戰結束後,澳大利亞開始清算尾賬,他們提交的甲級戰犯名單多達100人,這一數字超過中、美、英三國之和。而澳大利亞政府堅決要求處死天皇,絕不姑息,連一向強硬的丘吉爾都甘拜下風。

看到日軍傷兵求救先就地補槍,此國不是來打仗而是來報仇的

若要追根溯源,來到澳洲大陸上的第一批殖民者是一夥囚犯,他們將自己的野蠻和殘忍深深地埋進了基因,而日軍在二戰中的無恥將這些古老的基因喚醒。與其說澳軍在二戰中是來打仗的,不如說是找日軍報仇的。他們的手段足夠殘忍,但同樣令人振奮。然而有趣的是,時至今日,這對曾經的死對頭之間的關係竟出現了大轉折——近年來,澳大利亞公開悼念當年的侵略者;作為回報,日本也滿臉笑意頻頻點頭示好,歷史的多變實在是令人難以捉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