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国产银鹭,已经成为国外品牌,为何“卖身”雀巢?

当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之时,有很多外资企业也入驻到了国内,随着市场的变革,一些外资企业被中国本土企业收购,而也有一些中国本土企业被外资企业收购,一些你认为的国产品牌,早已经是国外品牌了,银鹭,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了,但是早在2011年,银鹭就已经被雀巢并购了,而没想到才过去几年,雀巢已经100%控股银鹭。

印象中的国产银鹭,已经成为国外品牌,为何“卖身”雀巢?

在2月13日,有消息称,雀巢收购了全时便利店的一些门店,但是雀巢对于这一说法表示否认,全时便利店是北京本土便利店品牌,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店,但是在去年,被传出面临危机,而真正收购全时便利店的企业为山海蓝图,但是山海蓝图和银鹭集团并未有任何关联,因此雀巢认为此事和自身无关。

虽然雀巢否认了收购全时便利店一事,但是却意外曝光了另外一件事,2011年,雀巢花费15亿收购了银鹭食品公司60%股权,但是银鹭并没有给雀巢带来盈利,却拖了后腿,一度被外界怀疑,雀巢或许会卖掉银鹭,但是事实却相反,如今雀巢,这一来自瑞士的品牌,已经成为了银鹭这一国产品牌的实控人了,银鹭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外品牌。

印象中的国产银鹭,已经成为国外品牌,为何“卖身”雀巢?

据悉,在去年,雀巢对银鹭的股票进行了增持,拥有了银鹭食品百分百的控股。那么作为一个国产品牌为何会卖身于国外品牌呢?

银鹭食品集团原本只是处于小山村的一家罐头小厂,在创始人陈清渊的带领下,这个小厂成为了年收入超50亿的大型食品集团,但是最终银鹭却卖给了雀巢,在卖身之后,雀巢拥有60%的股份,而银鹭也可以继续沿用“银鹭”品牌,其实陈清渊早已经将银鹭的后路给想好了,他不想将银鹭上市,但是却愿意选择比银鹭更强的同行。

印象中的国产银鹭,已经成为国外品牌,为何“卖身”雀巢?

1985年,陈清渊和哥哥陈清水筹集3万,创办了一个罐头小厂,之后为了发展,曾三度引资,第一次为了拓展外销渠道,和新加坡一家粮油进出口公司达成合作,一起组建了厦门同茂食品罐头厂,一起生产八宝粥,并且还新建新厂,进入饮料行业,那时候,食品饮料行业的门槛是很低的,因此市场竞争中存在很多的乱象。

企业发展遇到了资金危机,于是陈清渊就继续引入资金,和台商一起组建了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之后,正式更名为厦门银鹭集团,有了资金之后,银鹭的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开始迅猛发展,不仅继续在食品行业精耕细作,而且还进军了房地产等行业。

印象中的国产银鹭,已经成为国外品牌,为何“卖身”雀巢?

一向稳步发展的银鹭,在2010年,和雀巢展开了合作,一开始,银鹭只是帮助雀巢代理加工即溶咖啡,最终,在2011年,银鹭和雀巢达成了最终协议,但是双方的并购案并不是很顺利,经过种种的困难,银鹭最终在2011年8月底,被雀巢收购了,那时候的陈清渊也是松了一口气了。

其实,在被雀巢收购之前,银鹭的发展也是很好的,那么为何银鹭还愿意“嫁给”雀巢呢?由于雀巢和银鹭在企业文化上一样,并且雀巢无论在技术,还是资金上,都是非常有实力的,因此银鹭能够抱上雀巢的大腿之后,发展的将会更好,因此为了未来的发展,银鹭选择了雀巢。

印象中的国产银鹭,已经成为国外品牌,为何“卖身”雀巢?

而雀巢在收购银鹭之后,虽然银鹭的业绩一直是拖后腿的,但是雀巢却一直对银鹭是不离不弃,而且现在也是百分百的控制了银鹭,或许雀巢是想让银鹭的发展更加的符合自己的要求吧,银鹭也是一家具有远大目标的一家企业,希望能够像娃哈哈一样,虽然不上市,但是依然能够做到行业中的第一,并且能一直发展下去。

有了雀巢作为后盾,银鹭的发展也更快了,但是在2013年之后,银鹭的业绩开始下滑,并且一直都没有起色,其实银鹭自身的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期了,即使有雀巢作为后盾,如果自身不努力的话,也难以维持现状,一直以来,首先银鹭的创新力不足,其次就是产品比较单一,由于银鹭未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因此让雀巢在中国的业绩也陷入到了停滞的状态中。

印象中的国产银鹭,已经成为国外品牌,为何“卖身”雀巢?

无论,现在的银鹭是国内品牌,还是国外品牌,但是从银鹭发展的轨迹上,也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企业想要变强,变大,是需要有后盾支持的,而银鹭被雀巢收购了,但是银鹭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即使有雀巢的助力,也难以有起色,所以企业想要长久发展,也不能一味的依赖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