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根据地地雷是如何制造的?

林航韬


民兵的地雷分为铁雷和石雷,铁雷都是八路军提供的,威力较大,绝对可以炸死人,遗憾的是数量很少。

其实这并不稀奇,中国的地雷生产数量不足,就连国军正规军也缺少地雷,很多作战都只能用手榴弹代替地雷,八路军就更别说了。

当时胶东根据地,八路军仅有一个兵工厂,只有组装步枪的水平,还不能自产步枪,就连手榴弹也是黑火药的。

地雷一个区,一次最多领几十个,一个村子才能分到几个。而地雷部署,务必要成一个地雷阵,一两个地雷是没什么用处的。

因为地雷是一种特殊武器,如果是踏雷,就算埋得再好,也存在不会被踩踏的情况,不会被引爆。拌雷相对较容易触发,但也更容易被敌人发现,容易被排除。

所以,铁雷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区区几十个,甚至几个铁雷,自然用处不大。

如果自己造铁雷,农民是不可能实现的。一来没有铁,农民只有锅和锄头是铁的,二来造铁雷并不简单,要造磨具,融铁,灌铁水,而且尺寸要精确把握,不然就没用。

至于其他的诸如陶土地雷,木质地雷杀伤力太小,根本没用,显然只剩下石头雷了。

海阳生产优质石头,海阳石今天还在大量出口,所以石头是不愁的。

而石头雷,本身就很有些问题。

铁雷很多是用炸药的,加上铁外壳一爆炸就会有很多碎片,威力大。萨苏所说的一个拉雷炸伤9个日本兵,说的就是这种铁雷。

但石头雷就完全不同。

第一, 它使用的是黑火药。

黑火药就是我们放鞭炮的玩意,换句话说,这种地雷就是一个大炮仗。黑火药有种种问题,所以虽然用了几百年,近代几十年就很快被淘汰了。它的安全性很不好,很容易被引爆。今天的TNT被子弹射不爆,C4被明火烧到也没事,都只能用雷管才能引爆。不过以上都是其次的,关键在于黑火药的爆炸力是很差的。

2003年,清华北大爆炸案就是黑火药炸药。两个大炸药包在人群中爆炸,只造成9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没有死1个人,这主要还是黑火药威力不足。根据换算, 1吨黑火药相当于0.17吨TNT当量。现代普通地雷装药一般只有0.2KG,所以说埋在地下的黑火药地雷,要超过1公斤才会有致命的杀伤力。

黑火药密度不大,大家可以想象1公斤黑火药要多大一摊,石头雷本身就非常重,为了容纳下这1公斤黑火药,地雷要做的多笨重才可以致命。当时老民兵回忆:炸药是晚上去乡里领的,俺们也试用自己造的土药,把硝酸铵、柴油和木屑三样东西用石碾子碾成粉后放大锅里炒。土药效果不行,有时候连雷外头的石头都炸不开。发雷的时候每人用担子挑四五个雷,一个雷有35斤重。这么重的雷,不好运输,也不好制造,所以实际上很多石头雷都是偏小的,这样也就造成威力小,很多时候不致命。

第二, 石头和铁是不同的。

铁的质地脆而坚硬,一旦爆炸,会形成大量碎片,这才是致命的。黑火药炸药,靠冲击波是极难造成死伤的,还是依靠飞溅的碎片。但石头不同,石头是脆而酥软,一旦爆炸,它的碎片很少,有的时候甚至成大块碎裂。我们宣传资料中都写到:一个西瓜那么大的石头雷爆炸,碎片只有几十片,而日军铁雷爆炸,碎片有上千片。

大块碎裂的石头,如果不击中人太阳穴等要害,是不可能崩死人的。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矿山的石头崩死人,基本都是放一个小孔埋上大量炸药。威力惊人的炸药将大块石头蹦出来,击中人的要害才可以致命。如果是少量炸药,就算崩到人,也死不了,顶多头破血流。

第三, 石头雷的密闭性无法保证。

铁雷的尺寸有严格的控制,所有八路军根据地的地雷都必须一致。所以铁雷的密闭性很好,一旦放置引信以后,内部基本是一个不透气的整体。炸药在这个密闭环境内爆炸,大量的铁片飞溅足可以致命。但石头雷都是当地石匠自己制造的,尺寸大小不一,就算你做的再好,黑火药和引信总是有漏气的,这就严重影响了地雷的性能。一旦爆炸,只要漏气,地雷威力会巨大衰减,有的甚至直接就成为一个烟花了,从上面喷一些烟火。有人曾经回忆,一个地雷被踩中,爆炸,但由于密闭不好,黑火药顶飞了盖板冲了上去。踩中的那个伪军瞬间成为一个黑乎乎的灶王爷,吓得又跳又蹦,但并没有受伤。

第四, 土引信的可靠性不高。

其实这种土地雷,用的都是类似于手榴弹的引信,也就是铜线加上磷,铜线一拉,磷就着火燃烧,地雷爆炸。但关键在于,磷本身不稳定,抛去易燃易爆,绝对不能震动、撞击和摩擦不谈,一旦遇水也就完了。加上农民加工技术不高,这种引信可靠性是不太好的。简单来说,就是引爆了也不炸。根据我党的资料,起爆率也不过百分之五十左右。

综上所述,大家可以看到民兵用的最多的地雷,到底是怎么样的。

火药威力弱,地雷笨重,爆炸杀伤力低,起爆率低,容易哑弹等等。


萨沙


抗战时期根据地地雷是如何制造的?

一硫二硝三木碳,合起来就是那地雷战。

对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发明的地雷战,人们是耳熟能详,但是地雷是如何制造的呢?

地雷由雷壳、装药、引信三大部件组成。抗战时期八路军军工人员首先利用手榴弹的拉发引信,制造拉发地雷。最初军工部地雷训练班准备普及铁壳地雷制造技术,但很快发现大部分基层缺乏安全的制造条件,只能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爆破教材里介绍的地雷铁壳选材为铁壳固然好,没有铸铁壳条件,以铁壶、酒瓶、醋坛、凿孔的石头,无一不可用。

在实践中,抗日军民逐渐发现漫山遍野的石头,最适合拿来做地雷。首先石头遍地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次石雷伪装性好,而且石雷的杀伤效果很不错。当时有民兵爆破英雄还编了顺口溜:一块青石蛋,当中凿个眼,装上四俩药,安上爆发管,黄土封好口,弦子拉外边,事先准备好,到处都能安。鬼子来扫荡,石雷到处响。炸死大洋马,留下机关枪,保卫老百姓,保卫公私粮,石雷真顶用,大家赶快装。

开始是由军工地雷专家亲自向学员传授地雷制造和爆炸物知识,并编发了小册子,由学员回到各地层层培训,一时间根据地是“村村会造雷”户户有地雷。也涌现出了不少民兵爆炸英雄。

在造雷的过程中,根据地军民逐渐进行了分工,青壮年都参加了青救会,青年抗日先锋队等民兵组织,白天劳动生产,晚上打铁制作钢钎,挑选搬运石块,验收石雷也是青年民兵的活,老人们负责碾制炸药和制造引信爆发管,年轻的妇女和儿童一般是一边放哨,一边给石雷掏洞,石雷战之前,妇女放哨都是手持针线活,造上雷后,妇女放哨都改拿钢钎敲石头,于是乎山上山下,沟里沟外,叮叮当当,响成一片。

随着地雷战在各根据地推广,日伪的活动范围逐渐被压缩,日军只敢在据点里那一亩三分地转悠或干脆龟缩进城墙碉堡之中,恐惧的向外面张望。中国军民的地雷战,最终剥夺了日军的机动能力。例如在晋绥军区,1944年9月到1945年7月,消耗681颗雷,炸死毙伤敌人2800余名,其中被地雷炸死炸伤者1924名,占敌军总伤亡的86%,直到日本投降,鬼子也没找到对付地雷战的有效方法。

当然鬼子也不会老老实实的挨雷炸,为了对付中国地雷战,日军找来了探雷器,结果探雷器只能探到铁壳雷,碰上民兵自制的木石陶瓷雷,探雷器根本不起作用,鬼子只能操着地雷探知棒在地下瞎戳。总之在抗战期间,中国军民发明的地雷战有效的限制了鬼子的机动性,有力的重创了鬼子,直到抗战胜利。


夏有凉风61


不巧,我们这就有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兵工厂,就是在村里,所以技术和原料应该不会太难搞,这当然得益于我们老祖宗曾经使用的技术。



首先,因原材料稀缺,更换原材料。

军工厂的地雷完全不能满足抗战需要,所以就动员群众自己造雷,这其中就有工兵专家王耀南的功劳。他带领工兵教士兵和百姓如何埋雷,还扮演鬼子如何踩雷,又提出群众造雷,各县市积极配合,鞭炮作坊可以用发火器代替税和公粮,但是因为制造地雷壳的生铁十分缺乏,就用瓷瓶瓷罐的做地雷,可是破家值千金,不能总用这些东西,于是发明了石头地雷,价格低廉,成本很低。

第二,多样化的击打地雷。

大家都知道,鬼子踩了地雷受了损失后,一定会想办法避免再次吃亏,于是就让普通百姓或者伪军走在前头,于是就发明了拉发雷,想什么时候让他爆炸就什么时候爆炸,等到百姓和伪军过去,鬼子进了雷区就拉起引线引爆。



当然还有什么辫子雷,胡子雷,真假雷,子母雷,都是根据当时的敌情做出的调整,鬼子有对付地雷的对策,我们就有对付鬼子的方法,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风云一点通


中国最早大规模使用地雷可以追述到宋元时期,那个时候人们便已经掌握地雷的制造,只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制造地雷的手艺越加精湛而已。

抗战时期,八路军物资匮乏,武器弹药都要自己制造,所以拥有自己的兵工厂,八路军军工部在太行山区建立一大批军工厂生产武器弹药,其中最具杀伤规模的地雷被运送到各大主力部队。

地雷最主要是需要火药和铁片,而太行山区拥有大量的铁矿资源,老百姓也有许多炼铁的土方法。中国有那么多的铁匠,中国还是火药的发源地,所以对于万能的中国人来说,造个地雷还是挺容易的!

在1940年以前,八路军主要将制式地雷用白口铸铁浇成雷壳,然后装填黄色炸药,威力很大,对付敌人的装甲车也很有用!但是地雷的炸药却是八路军从敌人的弹药库缴获的或者秘密购买的,八路军当时还没有制造威力高的黄色炸药的设施,所以当时黄色炸药也是八路军的一大难题!所以人们选择了价格低廉,制作简单的黑色炸药,但是威力极小,重量却是制式地雷的三四倍!

当时,八路军还造就了很多土地雷,有用瓦罐,陶制品做地雷壳的,还有将石头掏空的,更有聪明的人想出在地雷里面装碎铁片,以达到爆炸效果!其中石头做的地雷,连敌人的地雷探测仪都探测不出来!

群众还有一首关于地雷的歌谣:

“一块青石蛋,当中钻个眼,装上四两药,安上爆发管,黄土封好口,线子在外边,事先准备好,到处都能安,鬼子来‘扫荡’,石雷到处响,炸死大洋马,留下机关枪,保卫老百姓,保卫公私粮,石雷真顶事,大家赶快装。”

抗战时期的地雷种类繁多,极大的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中国人抗战到底的决心,当时的地雷有着各种各样的名字,像什么拉雷、踏雷、绊雷、夹子雷、胶皮雷、子母雷、梅花雷、头发丝雷、马蹄雷、飞行雷、水雷、三角雷、蝎子雷、鱼钩雷、天雷、洞雷、钓铒雷、丁字雷、通电雷、空中绊雷、虚实连环雷等等。

关于地雷战和地雷制作相关的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我在这里也仅仅是抛砖引玉,如有不足,还请见谅,望各位留言多多补充!


历史皆不见


地雷因为其本身具有便携、威力巨大两大特点而被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是近现代步兵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130年,中国人第一次将“地雷”应用于战争中。宋军为了抵御强悍的金军,使用一种埋在地面以下的“火药炮”的武器,给予了金军最大的杀伤力。19世纪中叶,随着科技的进步,地雷也是被进行一点点的改进、升级,逐渐演变为近现代战争中的“制式地雷”。

抗日战争期间,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很快就认识到地雷的重要性,这种既便携,威力又很大的武器瞬间变得炙手可热。八路军军工部在太行山附近建立起了一批兵工厂。

传统的“制式地雷”内部填充的是威力巨大的黄色炸药,这样一颗地雷的成本就相当于三颗手榴弹,但是由于兵工厂不能自制黄色炸药,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

太行山地区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当地居民也有传统的炼铁工艺,出产的白口生铁含碳量高、质硬而脆,这样的材料用来做地雷可谓是绝。而火药只能使用土产的黑火药,虽然威力不够大,但是将地雷做大,做薄之后还是很不错的选择。

生产铁制雷壳,需要做模具,翻砂,化铁水浇注。轰轰烈烈的群众性造雷运动开始后,铁制雷壳供不应求,只要是能装火药的密闭容器,例如洋铁桶、瓦罐,甚至尿壶都被群众用来当雷壳。用这些东西做成的雷壳,爆炸后产生的破片不够多,群众就将一些碎铁片、铁钉混在火药里,以增强杀伤力。

石雷便于伪装,且因为不含金属,日军探雷器材无法发现,爆炸后飞溅的碎石杀伤力很大。因此,在敌后军民制造的各种土地雷中,以石雷的产量最大,应用最为广泛。

......

地雷战普及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总结经验,在地雷的引爆方式上不断创新,先后制造出了拉雷、踏雷、绊雷、夹子雷、胶皮雷、子母雷、梅花雷、头发丝雷、马蹄雷、飞行雷、水雷、三角雷、蝎子雷、鱼钩雷、天雷、洞雷、钓铒雷、丁字雷、通电雷、空中绊雷、虚实连环雷等不同品种,令敌人防不胜防。


微历史看客


地雷比手榴弹制造难度要大,成本要高。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造的是简易土地雷,当时没有铁壳,就用陶瓷瓦罐做外壳。当时最难的是引信制作,缺乏化学原料,土法用硝和红磷制作。同时不是人人都会造,也是有土专家才会搞。在实战中,效果还不错,炸得日本人是人仰马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