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抗战时期,最受欢迎的武器是什么?

自食其果


若要在武器上非要加个“最”字的话,就有些难答了,士兵对待武器跟对待美人一样,用的顺手才叫最好。

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我军的装备在东方战场上相对日本而言,无疑是处于劣势的,武器老旧问题先放在一边,生产能力低下导致大量武器需要进口,而进口来的“万国造”又不能做到人手一支,正规军还好一些,杂牌军就别提了。因此从最初的“老套筒”(原始汉阳造),到改进后的“汉阳造”,到相对精良的“中正式”等等,总之,能用的武器全部用上,虽然老旧一些,起码比没有强。(图为二战时期,日本单兵装备,三八式步枪,刺刀,南部十四式手枪)

笔者查过一些关于二战时期的资料,在受欢迎的武器方面,日本的三八式步枪、捷克式轻机枪、毛瑟96C手枪、木柄手榴弹等都是战士们非常喜欢的武器,当然,捷克式轻机枪并不是任何士兵都能操作,操作这种机枪要提前经过训练,抗日神剧中演的那种打没了子弹随便捡起枪就可以熟练操作的画面纯粹是故事需要,这种画面还出现在经典游戏《荣誉勋章》和《使命召唤》中,不管什么国家的武器,也不管手枪、步枪、冲锋枪还是重机枪、火箭炮等等武器,捡起来就可以用,要真这样,抗战就不用打八年了。(下图为装备三八式步枪的日军下级士兵)

三八式步枪为何受欢迎的呢?无非是便捷好用,而且做工精良,笔者当年在某一线城市的军事博物馆中亲自操作过这种枪,当然没有子弹供我射击用,虽然历经这么多年,但依旧良好,只要有子弹,上膛就可以发射。听使用过这种枪的一位老人说过,当年他距离一颗大柳树大约60米作用,用这三八式步枪开枪射击大柳树,竟能将树打穿,可见其威力。三八式之所以受到战士们青睐,是因为这是常规性武器,手枪只有长官才能配备,而机枪需有专门的机枪手操作,普通战士手中能有一杆好枪,便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正是因为三八式步枪的故障率低,做工精良,射击精准等优点受到喜爱。不要总说三八式不如汉阳造的威力大,那都是瞎说,首先在后坐力和射程方面,三八式就占据优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人家的三八式能打500米,你的汉阳造能打三百米,而双方战场距离为400米,那么请问就算你威力大,有啥用?不要听信什么三八式打在身上只有一个小洞,真实威力可以找视频来看,吓死你。因此能缴获一直好的三八式步枪对于一个普通战士来说,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下图为两名国军士兵在操作捷克式轻机枪)

另外捷克式借枪(又称:ZB26式轻型机关枪)也备受青睐,整个二战期间,在中国战场上,大约出现过14万挺捷克式机枪,当然其中有一些是国民征服的军工厂仿造制作的,但就算是仿造,性能依旧良好。该枪可进行半自动或自动发射,标尺射程为1500米,每分钟射速可达550发。另外这种枪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弹药与中正式步枪相同,为7.92×57公厘毛瑟尖弹,除了可以单兵手持灵活作战外,子弹可以在500尺内击倒任何目标。这挺机枪在二战事情发挥很大的作用,枪口之下没少死日军和伪军。不过日本人也采购过捷克式机枪,这要比他们的歪把子好的多。(下图为日本士兵操作捷克式轻机枪)

当然,被德国人“遗弃”的毛瑟96C手枪也备受我军青睐,这款枪太有名了,当然名字也很多,我们习惯称其为驳壳枪、盒子炮、大镜面等等,双枪李向阳知道不?用的就是这款枪。德国自1895年至1939年,前后共生产了一百多万支毛瑟96C,在淘汰后大量出口到我国,各地军阀纷纷采购。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这款可以半自动发射也可以全自动发射的手枪成为抗日主力。可以说这款枪见证了晚清到抗战胜利的整个过程。(天津老演员郭振清在老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饰演令鬼子闻风丧胆的双枪李向阳)

至于木柄手榴弹,这个不需要说太多,易操作、威力大、便于携带成为主流,经典连续剧《亮剑》第一集就出现了一筐一筐的手榴弹炸鬼子的画面,那家伙,老牛X了!


大狮


步枪非三八大盖莫属,后坐力小,准确度高,白天打不见烟,晚上打不见火,两百米内中弹就是一个大窟窿,一直用到抗美援朝换装苏式的莫辛纳甘,当时换装莫辛纳甘很多老兵还有抵触情绪。机枪那就是捷克造zb-26了,据说小鬼子在战场上见到zb-26就把自己的歪把子一扔用zb-26,虽然是个传说但可见捷克式zb-26是相当好用,虽然它的二十发弹匣是个槽点,但瑕不掩瑜。重机枪不用说肯定是水冷的mg08马克沁了,小鬼子的92式两挺也不如它一挺的火力,金陵兵工厂仿制的民24式因为外面包了一层黄铜的套俗称大黄龙,也是一直用到换装苏式装备。


富士山头扬红旗






金陵兵工厂在1932年以法造布朗德81毫米迫击炮为基础,开发出20年式82迫击炮,设计皮实可靠,造价低廉。射程长、瞄准精确、运动轻便、操作简易,成为了我军八年抗战中对抗日军的重要压制攻坚武器。

金陵造的优点:首在轻便运动性,炮身21公斤、座钣24公斤、炮架21公斤,以单兵一人可以肩负携行为原则,最难扛的座钣配备提圈与背皮带,士兵能轻松提炮,最适合崎岖泥泞、以步行为主要运动方式的中国战场。 负有稳定精度重任的炮架,更是20年式的亮点。内藏弹簧的缓冲装置以减低射击时的后坐力,精密稳定的高低机、水平机、方向调节机搭配炮身的活动炮箍,使82迫击炮能以6400密位的精度稳定战斗。由高低射角钣、水平分划方向盘与水平汽泡组成的瞄准具,更是简捷精确、容易操作。

82迫击炮的炮弹更是一绝。迫击炮炮管不车膛线,如美军制式3英寸的斯托克斯系列迫击炮,炮弹出膛即乱转,精度不佳。但布朗德迫击炮的炮弹则在弹体尾管加装尾翼,发射药包嵌在尾翼四周,弹道安定,精度大增。82迫击炮弹也采用布朗德式的先进构形,射击非常精确。而且射程长远,八号装药最大射程2850米,逼近北洋时最流行的75毫米沪造克虏伯式山炮,精度更使沪造山炮瞠乎其后。再加上德国顾问勤训精练的“间接射击”法,82迫击炮威力压倒“直接射击”的沪造山炮。兵工署索性将沪造山炮停产,在建军准备抗战的1930年代,全军换装82迫击炮。

金陵兵工厂于1932年试制82迫击炮50门,1933年再造30门。担任新军实验的教导总队优先换装,测试战斗功能。82迫击炮是步兵营进行近接支援的“步兵炮”,教导总队的迫击炮配备于步兵营的迫击炮排,但急缺火炮的野战部队很快以82迫击炮充实“师炮兵”。德械模范军第88师的榴弹炮大队,率先换装30门金陵造迫击炮,以82迫击炮充任师炮兵。 中国未能量产山炮之前,步兵师能配备一个崭新的82迫击炮营已是难能可贵。

装备师炮兵的方向既定,金陵兵工厂全力赶造,1934年量产200门、1935年131门、1936年锐增至565门,五年中造出976门,仍供不应求。在抗战中大名鼎鼎的“三五部队”第74军,三个步兵师直到1939年9月上高整训时才换掉炮身饰有逊清团龙徽章的老沪造山炮,接装82迫击炮营。 造型先进的尾翼迫击炮弹,使82迫击炮具备师炮兵所需的精度,但正是这种炮弹使抗战打成了没有攻势的消极战斗。 迫击炮威力的差别,主要在于炮弹。如布朗德迫击炮等先进迫击炮弹,使用钢或钢性铁(生铁与废钢混炼)制造弹壳。钢壳以水压机直接冲压成型,强度大、硬度佳,弹壳内装填高爆力的TNT炸药,以镕铸法加热溶化填满。碰炸信管着地,TNT的惊人爆炸力将高强度的钢壳炸成粉碎,释放最强大的爆炸冲击波,足以破坏坚固工事。若使用着地后弹起再炸的短延期信管,更能发挥最广阔的杀伤半径。

然而,兵工署没有足够的钢料造炮弹壳。中国的钢铁厂不但炼钢技术落后,产量更是低。1937年,中国只有浦东和兴、太原育才与各兵工厂附属铸钢厂能炼军用钢材,年产量仅4万吨。退而求其次,军用铁材的产能也少得惊人,汉冶萍等大厂被日本挤垮后,只有汉口六河沟与山西保晋两厂能大量冶炼军用铁材,年产区区2万吨。抗战军兴,各钢铁厂内迁,大量抢建新炉,但炼钢平炉的建造费时太长,后方各厂大多只能急造酸性柏士麦炉,出品钢材含磷量高,品质低。即使是步枪弹的弹壳钢,也需由国外抢购。 因此,1930年代的建军关键在钢铁厂。但新式钢铁厂经费高昂,相当于中国一年军费之10%,迟迟无法建厂。

1937年国民政府在蒋介石力促下。筹措巨资向克虏伯订购全套新式钢厂,合同签成,抗战随即爆发,中断了建厂大业。 钢材紧缺限制了82迫击炮弹的功能。82迫击炮弹若采用钢壳,钢料供应不及,生产太慢,82迫击炮弹只好采用档次最低的生铁弹壳。翻砂铸造的生铁弹壳质地太脆,炸药只能使用爆力低的0.35公斤“混合药”,在TNT中混用一半豫硝,成为功能原始的“榴霰弹”,以少量炸药将弹壳炸成大块破片,以大破片杀伤敌人。

遗憾的是。以破片杀敌的生铁榴霰弹,对坚固工事几乎没有破坏力可言,中国将士的攻击精神随之低迷。 指挥第一次大沙坪围攻战的第15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指出,82迫击炮“打着堡垒上面,徒耗弹药,并无多大用处”。即使是最简易的沙包掩体,大破片至多将麻袋刮破,弹片卡入积土之中,掩体中的敌兵毫发无伤。

相比之下,法国原厂的布朗德81迫击炮却是攻坚利器,少数精锐部队有幸以法造81迫击炮作战。81毫米与82毫米虽然字面上只差1毫米,威力之异天差地远。 正宗的法造布朗德81毫米迫击炮,可以射击粗短的“标准钢弹”与修长的“长身弹”。标准钢弹的射程长远,用长管型(炮身长115厘米)布朗德迫击炮射击时,最大射程达到3000米,设计原意是发挥与法造75野炮相同的破片杀伤力,以“榴霰弹”的传统设计打仗。而国人俗称为“重弹”的“长身弹”射程短小,只有1230米。然而,法造81迫击炮的攻击力,就展现于“重弹”之中。 布朗德迫击炮的重弹装药高达2公斤,弹壳用薄轧钢板卷成,以105毫米轻榴弹炮的榴弹威力为标准,使用布朗德V.18IR双用信管。破坏工事时调成延期功能,炮弹侵彻到工事或土层中再炸开,造成足以破坏野战工事的爆破力。射程虽然短小,但81迫击炮原是配属在步兵营下的步兵重兵器,而步兵在二次大战的攻势战场常是据点群的近迫攻坚,“重弹”的破坏力是决胜关键,尤其在中国战场。 中国约在1933年购入价格高昂的法造81迫击炮,由中央军校教导第2师改编的第4师首先换装,攻坚打掩体时威力十足。由第4师发展而成的汤恩伯第13军,各师均配备法造迫击炮,成为抗战中少数能攻坚的铁军。

“我们排装备的法国造布朗德八一糎迫击炮,此炮精度好,各炮零件轻,射程3500码,且有一种特种弹,弹体长,用于对敌工事破坏,其威力宛如重炮,是步兵重武器一张王牌。”第13军第110师第329团第3营迫击炮排排长常兆瑞回忆。 1940年枣宜会战中,81炮重弹于源潭镇攻坚战大发神威。常兆瑞谈起81迫击炮时激动不已:“十门迫击炮的火力集中射击,每次原距离三发,射击了五六群。这种强大的集火,是我部队抗战以来的首次,已将北门城楼毁了一半,城也破坏数处,但是敌人还不退,经一小时不断炮击,敌阵枪声减弱……到九时许才未听到敌阵枪声,方知敌人已向南窜逃。” 天之骄子的税警总团也装备一个法造81迫击炮营,在淞沪会战中风头十足,常被有力长官指名借调。军政部紧急向法方接洽抢购,但法国屈于日寇压力而不再出售。 日军模仿布朗德迫击炮的九七式曲射步兵炮,也没有重弹。但日军的步兵攻坚火力由可以平射的“大队炮”九二式步兵炮担任,足以破坏一般野战工事;遭遇坚固筑城之永久工事,则以“联队炮”之四一式山炮与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担任破坏任务。步兵攻坚无坚不摧,就能保持旺盛的攻击精神。

反之,中国步兵只有毫无攻坚力量的82迫击炮,就连理论上应配备105毫米榴弹炮的“师炮兵”,乃至应配备150毫米榴弹炮的“军炮兵”,也普遍以82迫击炮凑数。薛岳长官在大沙坪围攻战中指名急调前线支援攻坚的王牌炮兵,即是第4军迫击炮营,亦只有9门金陵造82迫击炮。 直到1944年,美械部队才能真正以重弹战斗。美造M1式81毫米迫击炮同为布朗德迫击炮的仿造版,性能却大幅提升,解决了重弹的射程问题。M1的标准榴弹是弹重3.31公斤的M43A1式榴弹,重弹则是4.98公斤的M56式重榴弹。重榴弹的射程原不理想,但美国人开发出四号装药,将初速提高到178米/秒,最大射程随之提升到2341米,堪称二战时期最佳迫击炮弹。 美械部队的先进兵器太多了,师炮兵营有M1A1山炮,不需81迫击炮凑数。M1迫击炮回归步兵,配属为步兵团迫击炮连。具备105毫米轻榴弹炮威力与2341米最大射程的M56重榴弹,使驻印军一扫无力攻坚之憾,成为无坚不摧的攻势大师。

1944年缅甸战场,M56重榴弹的巨大破坏力燃起了中国军队旺盛的攻击斗志。美械师的步兵攻坚作战,首先以M56重榴弹摧毁日军阵地,再以M43A1榴弹构成破片散布带杀伤失去工事掩护的暴露残敌,可谓所向披靡。

百贼河大捷是M1迫击炮大发神威的典型战例。1944年除夕夜,新22师第65团将第18师团步55联队的冈田大队包围于百贼河畔,第65团第2营奉命在正月初一拂晓聚歼困兽之敌。冈田大队长以死守决心构筑坚固工事,但这场攻坚战的胜负由81迫击炮决定。 廖耀湘师长以第65团迫击炮连协力第2营攻坚。大年初一拂晓,迫击炮连连长庄稳重以全连12门81迫击炮发起毁灭性的破坏射击,360发M56重榴弹使日军工事全毁。继之而来的M43A1榴弹则发扬最大火力杀伤逃出工事的日兵,百贼河成为血腥屠场。 9小时战斗后,冈田大队全军覆没。第2营击毙日军第8中队中队长深泻陆夫以下官兵700余人,生俘26人,缴获92式步兵炮2门、82迫击炮4门、重机枪6挺、步骑枪与轻机枪500余支。冈田大队长羞愤无地,以手榴弹自杀谢罪。而第2营伤亡官兵不到60员,说明日军基本覆没于M1迫击炮的毁灭射击,步兵攻势只是扫荡残敌、收取战果而已。

在作战检讨中,廖耀湘师长赞扬百贼河之战堪称“完全的胜利”。 M56重榴弹的惊喜还不止如此。重量只有4.98公斤的重弹,理论上只能勉强接近105毫米轻榴弹炮的破坏力,但M56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瓦斯,用以增加碎片破散的威力。这个别致的设计,使M56重榴弹成为无坚不摧的一代奇弹。 密支那战役中担任第14师第42团防空机枪连连长的谭美书,见证了M56重榴弹的奇异破坏力。面对日军以铁轨与枕木层层掩盖、足以抵御150毫米榴弹直接落弹的坚固掩蔽部,M56重榴弹另出奇招,以瓦斯闷毙藏身于掩蔽部中的日兵,达成另类攻坚效果。他追忆战况:“日本的工事构筑,掩体上面是铁轨盖成的,然后再用麻袋装起谷壳,放在上面,上面再用枕木扣起来,因此工事有弹性。八一迫击炮的重弹,一个炮弹落下去有三公尺深,但杀伤力不强,而是破坏力强,日本兵不是被迫击炮打死的,而是被里面瓦斯爆炸后闷死的。” 重榴弹的惊人破坏力,让见惯金陵造82迫击炮的老兵看傻了眼。

虽然只有驻印军等美械部队有81炮,但内地部队在战斗中并不怯战。82迫击炮虽然不能攻坚,却适合防守。 防御战斗中,日军必须离开安全的掩体,暴露于空旷战场,生铁榴霰弹大破片可以发挥杀伤威力。但日军有联合作战优势,以连或排为单位高速射击的82迫击炮,在日军空地协同的观测下无所遁形,一旦被锁定,将迅速遭到空中炸射或地面步兵炮的锁定反击。82迫击炮必须以神奇的“急袭”打仗。 炮兵射击首先需进行试射,以弹着修正射击诸元,才能发起全连真面目之效力射。但日军常在试射阶段就已锁定中国炮兵阵地位置,中国炮兵改以不试射的“急袭”作战。艺高人胆大的中国炮兵单靠观测员于地图测角板之图上作业,抓出射击诸元,以一击必中的神奇精确度,不做任何试射,直接发起效力射,急速射击完毕之后立即变换阵地,躲避反击。不试射的“急袭”违反了炮兵战斗常识,但中国军队因陋就简, 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 ,迫击炮是步兵重武器,故连排长与观测员经常不是佩戴蓝领章的正规炮兵,而是戴红领章、半途出家的步兵,观测器材更是参差不齐。但82迫击炮照样以急袭打高度的间接射击,没有剪形镜与方向盘,就以指北针、双筒望远镜与标杆决定射向。没有昂贵复杂的测远机,老炮兵翘起指头就能测定炮目距离。

“我们用指测,准确性并不逊于测远机,这完全是凭老到的训练和日积月累的经验。”抗战时于第145师迫击炮营当兵的张拓芜回忆道,“实际射击时,如果测量距离有了三十公尺以上的差距,测量班长和测量兵事后准会挨上十扁担。”

82迫击炮急袭战斗的最经典一役,是1944年衡阳会战中预10师步28团迫击炮连的传奇战功。 惨烈的衡阳围城战中,在五桂岭、枫树山、虎形巢一线浴血奋战的预备第10师承受日军第68师团主力猛攻。1944年6月28日拂晓,预10师步28团迫击炮连连长白天霖上尉到枫树山观测所观测敌情,以十倍望远镜“向阵地前作地毯式搜索”,“蓦地发现正南方约八百公尺欧家町小高地上,有敌十余人正向我阵地窥视,并指指点点,判断其必为敌人较高级干部之侦察行动”。白连长见猎心喜,立即以迫击炮急袭。这个以82迫击炮发起的800米急袭射击,第一群炮弹就直接命中目标: “当即决心不以单炮试射,而径命令全连八门(超编二门)集中射击。第一群炮弹即全部命中目标,顿时见敌众群相翻滚;接着再行效力射两群,亦皆不偏不倚命中目标。” 神乎其技的急袭射击摸到头彩,挨炸的一群日军正是第68师团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所率领的师部幕僚。在精准的三群迫击炮弹集中射击下,佐久间为人与他的参谋长原田贞三郎大佐双双重伤,师团司令部幕僚非死即伤,第68师团的攻势应声顿挫。

82迫击炮不但在守势作战的表现出神入化,更要跨越性能局限,担任攻势的火力支援。虽然它对坚固筑城的强固阵地没有破坏作用,但在野战之机动攻势中仍然能发挥人力机动的运动优势,克服一切地形后为步兵开道。 “士兵们扛着炮筒,背着座盘,肩着炮架,弹药兵挑着炮弹箱,个个汗湿如淋,气喘如牛。”第90师迫击炮营第3连排长钱庆杰回忆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的桃林镇攻势。人力机动的82迫击炮连在机动作战中克服水乡地形,忠实担任攻势的火力支援。“全营十八门迫击炮集中射击,群射(炮弹落点成梅花形)、纵深射(成直线形)、榴弹燃烧弹瞬发延期(定时),炮弹冰雹似地飞向目标。敌阵地上一片浓烟烈火。” 钱庆杰记下了82迫击炮的战功。

82迫击炮是钢铁工业限制中国战力的缩影。由基础的手榴弹到高档的重炮,抗日时期的国产兵器全面受限于钢铁工业,欲振乏力。中国炮兵的抗敌意志与精湛战技,却将82迫击炮生铁榴弹的杀敌潜力发挥到极致。


用户69792950182


有网友问:抗战时期最受欢迎的武器是什么?从我阅读过的抗战老兵回忆录和50年代出版的各种抗战小说,比如《吕梁英雄传》等书来看,抗战时期敌后游击队最喜欢的日本武器是38式马枪。

从1934年到1945年间,单单出自沈阳兵工厂的38式马枪数目估计就达到45000支。38式马枪做工非常精细,枪托上下木材结合紧密几乎看不出任何拼凑的痕迹。

日军从1934年开始在沈阳生产步兵武器,也就是所谓的奉天造。首先是生产38式马枪,随后生产99式7.7毫米马枪,在1944年月产量达到了6000支,还生产11年式歪把子机枪,96式轻机枪和92式重机枪。

同时生产38式野炮、41式山炮、94式山炮、92式步炮、88式高炮、94式平射炮、81式迫击炮等武器,子弹最高月产900万发,炮弹5万发,手榴弹15万颗等。可以说日军在我国战场45%的武器产自沈阳,70%的弹药产自沈阳,造成百万抗日军队伤亡。

日本控制的沈阳兵工厂标志是大圆套小圆,里面三个分叉,子弹盒上有康德多少年的字样。我们继续说38式马枪,因为38式马枪做工精致,枪支长度相对比较短,方便携带,精度较高,非常受游击队的欢迎,大家都以科研背上一支38式马枪为荣。

当时的通信员和警卫员,最喜欢的武器就是盒子枪和38式马枪,如果可以再有一马,系上武装带,带上军帽,那就更加威风了。


深度军事


什么“盒子炮、捷克造,三八大杠、迫击炮”,是抗战时期最受欢迎的武器。我看这些武器都弱爆了。我军在抗战时期有两大最爱——歪把子机枪、没良心跑!

首先说没良心炮。此炮,绝对是我军自行研发,似炮非炮,叫炮也算炮;但是,关键时刻比火炮还厉害。

没良心炮特点:可以任意角度发射,威力巨大,结构简单,运输方便;没良心炮口径可大可小,大可以超过战列舰的主炮,小可以小过迫击炮;没良心炮对炮弹一点也不挑剔,可以发射炸药包、手榴弹,甚至是石头;关键是物美价廉,完全不需要售后服务。可以说是我军攻城炸碉堡、威慑杀敌的必备良器。

“没良心炮”早在抗日战争中就开始列装我军,深受同志们喜爱,因此有了很多美称——“天女散花”、“飞雷”、“飞雷炮”“抛射筒”。花样众多,按需定制,威力各不同。

“没良心炮”声名大震的成名之战,是在“三大战役”的徐蚌战场时。当时黄维部欺负我军小米加步枪,建立了坚固的野战碉堡群,准备固守待援。关键时刻,没良心炮上场。一炮过去,敌方就有一个碉堡被炸飞;两炮过去,敌方就有一个营被炸废。在近距离曲射攻坚方面,“没良心炮”的战斗力遥遥领先。

“没良心炮”大显神威的另一次战争,是在抗美援朝时。有一次战斗中,我军某部被美英韩联军包围。面对敌方的猛烈炮火,我军祭出了大杀器——“没良心炮”。两炮过后,敌方被炸死、震死很多人,敌方被此炮威力震慑,半小时没敢开火。战后,英军向总部报告,受到了我军400毫米以上大口径舰炮的攻击。

再说歪把子机枪。所谓”歪把子机枪“就是二战期间,日军的”大正十一式“机枪。这款机枪,对于日军来说,是一款机械设计优秀但缺陷很大的机枪——它对温度湿度要求高、结构复杂、容易故障、装弹慢且不方便。

但是在我军小米吃不饱、步枪也不够的年代,拥有一挺歪把子机枪,绝对是一个连队做梦也想的事。事实上,歪把子也有它的优点——就是它的弹药和弹夹是跟三八大杠是通用的。因为三八大杠的弹药没那么缺,我军缴获歪把子机枪以后,不需要为弹药发愁。

在抗战后期,也许战场上你会见到这么一幕:两军对射,用的武器都有歪把子机枪和三八大杠。

那个年代,我军急缺机枪,歪把子机枪是相对容易弄到的型号,所以战士们见到最多的机枪就是歪把子机枪,日久生情也成了歪把子机枪的粉丝。我军使用歪把子机枪的历时,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后来,我们有了自行研发的型号,歪把子机枪才进入了博物馆。


尔朱少帅


抗战时,最受抗战军民欢迎的除了20发弹匣供弹的捷克ZB-26轻机枪、德制10发弹仓供弹毛瑟C-96驳壳枪和20发弹匣供弹的毛瑟C-96盒子炮以外,最受欢迎的当推日军的三八式制式步枪。

当时,国军的制式步枪中正式产量严重不足,截止抗战结束,此枪量产并装备中央军尚不足70万把,相对于前后数量高达将近上千万的中国军队来说,中正式步枪可谓九牛一毛。

因此,除了中央军优先装备中正式步枪以外,杂牌军使用的依然是汉阳造、老套筒、莫辛·纳甘、卡尔卡诺M-1891等步枪。

所以,枪重仅3.7公斤,枪长1.275米,有效射程450米,射击精度较高的侵华日军制式装备,即鼎鼎大名的三八式步枪,俗称“三八大盖”,就成了最受抗战军民欢迎的步兵枪械。

我擦好三八枪,我子弹上了膛;跨上了指挥刀,心里只发痒......当年的那首战斗进行曲,上的了年纪都耳熟能详,特别是我八路军、新四军等缺乏武器装备的抗日武装力量,都会想方设法地从日伪军手中缴获三八式步枪装备自己,自然比老旧的膛线都要快磨平的老套筒等老爷枪威力大、精度高了。

三八式步枪,5发弹仓供弹,当打完子弹时,有空仓提示功能,弹仓内最后一发枪弹射出后,枪机后拉到位时托弹板就会顶住枪机头,无法向前运动,提醒射手及时装弹的三八式步枪,自然口碑非常好。

此枪发射6.5毫米步枪弹,由于装药量适中,因此发射时后坐力较小,适合东方人使用,特别是加上30年式军刺时,全枪长度超过了1.66米,特别适合用来拼刺刀。

抗战时,抗战军民无不以缴获侵华日军步兵制式装备三八式步枪而自豪,由于日军武器装备包括战斗力,个人技战术能力都在抗战军民之上,因此即便普通的三八式步枪也不好缴获,得付出血的代价,战时无论国共军队还是抗日游击队,对缴获日军三八式步枪的士兵,都予以通令嘉奖,目的就是提供高官兵的抗日意志和抗战决心。

此外,日军装备的70毫米九二式步兵炮,尽管弹重只有3.8公斤,但射界非常开阔,最大射程2700米。

且体积小、份量轻,只有200余公斤,人拉手推都能前行,炮身低矮,方便隐蔽到前沿阵地,作为攻坚火力。

对严重缺乏火炮的抗战军民来说,九二式步兵炮这玩意确实好使,作用也非常大,火力准确、突然、猛烈,但就是难以缴获。

本身侵华日军装备的九二式步兵炮数量也非常有限,只有3000门左右,倘若在战场上丢掉一门九二步兵炮,日军大队长级别的军官都得撤职,可见日军将九二式步兵炮当作了宝贝疙瘩。


国平军史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抗战。(约560字,阅读需2分)

其实这个问题让抗战老兵来回答可能也会有不同的答案,大家见仁见智。

武器是士兵手中的宝贝,而士兵又分为不同的兵种,有步兵、炮兵、装甲兵、空军、海军等,所以对于不同兵种的士兵来说最喜欢的武器当然会不一样。

但是,战场上兵种最多的毫无疑问是步兵,所以笔者今天就来说说抗战时步兵最喜欢的武器——捷克式轻机枪。

对于中日军队来说,步枪是步兵的制式武器,大多数步兵装备的就是步枪,步枪虽多,但火力不足,作战时,压制敌人火力和给敌人带来大量杀伤力的还得依靠机枪,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这样的,马克沁机枪一出场,杀敌就像割麦子一样。重机枪火力猛,但携带非常不方便,轻机枪火力强携带很便利,所以很受士兵喜爱。

捷克式轻机枪是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国营兵工厂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生产的武器,武器一出来后迅速风靡全球,除了列装捷克自己的军队,土耳其,伊朗等国也纷纷拿钱购买,中国也看上了这款武器,买了三万多挺。真个抗战期间,中国的兵工厂还仿制了十多万挺。除了中国军队喜爱捷克式轻机枪外,日本军队也非常钟爱此武器,日军的歪把子轻机枪(大正十一式)不仅火力弱于捷克式,而且装弹非常不方便还经常出现卡壳,经常两挺歪把子压不住一挺捷克式轻机枪的火力。

需要指出的是,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那种英雄人物抱着捷克式轻机枪站起来突突敌人的画面是神剧的镜头,机枪的后坐力是很大的,抱着机枪突突会伤了自己,而且捷克式轻机枪的弹容量只有20发,那样突突的话几秒钟就打完子弹了。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这个问题其实挺尴尬的,三八大盖、歪把子、掷弹筒都比较受欢迎,当时穷,是个好点的武器都受欢迎。

抗战时期,国军精锐们装备的主要武器是中正步枪和捷克式机枪。更多的部队装备的都是汉阳造一类的老掉牙的枪了。所以在当时,一把三八大盖,一挺歪把子,都是非常不错的枪。


如果说最受欢迎的,应该是捷克式机枪和毛瑟C96手枪了,这两个很难分出谁更受欢迎。在战场上,相对而言个人认为捷克式机枪更受欢迎,而且不光中国人喜欢,鬼子也喜欢。无论是国军部队还是日军部队,都是同时装备这两挺机枪的,当然,前提是能缴获的到。

捷克式机枪一直是国军的主力机枪,无论是子弹威力,还是射速上,都是远超过鬼子的歪把子机枪的,而且这挺机枪的综合性能也是要好于鬼子的歪把子。而捷克式机枪的容弹量则是比较少的了,只有20发,只够打几个点射,相比之下,鬼子歪把子可以装30发。



捷克式机枪的另一个缺点,其实就是数量太少,国军精锐的德械师,才能够做到每个班一挺捷克式机枪,其他军阀归建改变的部队,机枪数量少的可怜。相比较而言,日军的每个班都有一挺歪把子机枪,数量上压制住了。


相比于捷克式,毛瑟C96,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十响、驳壳枪,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可以装备20发的长弹匣供弹,射程远,威力大,加上枪托,其实就是类似于卡宾枪的使用了,近战时,火力猛射速快,这把枪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代传奇。

当时鬼子的武器,都是很受欢迎的,原因就在于,自己没有,自己手里的家伙,比不上人家的,数量还少。


军武文斋



大多数军迷都会认为,抗战时期最受我军欢迎的当属“盒子炮”,相对的短小精悍,自动手枪可以单发歼敌 ,又可以连发扫射…是一件利器。这其实是一种错觉,“盒子炮”固然不错在我抗日军民手中大显神威,但该枪只适合游击战近距离使用或者侦察员进入敌占区的防卫武器…在正面战场上这枪发挥的作用就会严重的降低,因为它毕竟是手枪,就算是装枪套抵肩较精准射击距离也就150米内,远不及“中正式”和日寇的“三八”枪!而且手枪弹的威力受发射药量的限制也较低,所以它并不算我军最喜爱的武器,只是抗战时期我抗日军民严重的缺乏武器装备才凸现了它的作用。


守卫卢沟桥的我二十九军战士!使用的是抗战时期我方出镜率第二高的捷克制造ZB26轻机枪,该枪早在1930年代初就在我国军队当中大量服役,整个抗战当中我军装备量在10万挺左右,由于该枪设计先进、重量轻,子弹与“中正步枪”通用,成为当时我军连一级作战分队的主要支援火力,与鬼子的“歪把子”机枪对阵当中由于子弹威力大、整体性能高出一筹屡屡压制了“歪把子”。
但是ZB26最大的缺陷就是火力持续性太弱!它只能使用20发装的弹匣,在与敌交战过程中四、五个点射就把弹匣里的子弹打光了!如果遇到敌人集群冲锋,四、五个点射显然是不能阻止的,并且频繁的更换弹匣是要贻误战机!如果阵地被冲垮它也就发挥不出来什么作用了。

那么,什么武器最受抗战期间我军连一级作战分队喜爱呢?就是图片上英制MKⅠ7.7布伦轻机枪,这枪在二战期间是世界名枪,名枪不亚于苏制捷格加廖夫“大盘枪”、美军的M1919轻机枪和著名德军MG34/42通用机枪,这枪是“英联邦”国家军队班排级的火力核心!凡是参加二战的“英联邦国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属印度…很多国家的军队都使用。
“布伦”轻机枪的原型就是捷克式ZB26,由于1920年代初捷克制造轻机枪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大行其道,英国派员去捷克制造厂去考察,发现ZB26确实性能出众,随即购买了该枪的生产专利,经过改进后在老牌恩菲尔德兵工厂制造…仍然与著名的“英77”步枪一样采用7.7毫米口径,这就做到了班排子弹的通用化,并且弹匣供弹量也增加到了30发,虽然仅仅比ZB26增加了十发子弹,但火力持续性增加了三分之一,战斗中弹匣更换次数也减少了,这样就提高了不小的火力支援时间和次数。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根据盟国间的《租借法案》布伦MKI也通过“法案”进入到我国,但是该枪使用7.7毫米子弹,与当时我国“中正”步枪的7.92毫米子弹有偏差,会增加后勤的压力,所以英国委托远离战场的加拿大兵工厂生产了40000挺7.92口径的“布伦轻机”援助给我国,该枪进入到我国之后由于“布伦”的名字会被解释为是“不伦不类”,改名为“勃然”!有:勃然而起,奋力抵抗之意!所以,该枪也被称作:勃然七九轻机枪!
让人吃惊的MKI机枪的制造数量!这完全需要大工业化生产的支持。

“勃然七九”轻机枪,就是ZB26的变种,使用过ZB26的机枪手基本上不需要再训练就能很快的上手,同时就是一个弹匣供弹量的增加,使得该枪要比ZB26受到战士们的喜爱,同时该枪也继承了ZB26所有优秀的品质,特别是性能稳定、射击精确、重量轻,在必要的情况下完全当冲锋枪使用,绝对的近战的利器。
二战是人类第一次全面的机械化战争,也只有工业化国家才能发动,农业化国家完全是被动的参战…由于工业落后,在武器装备的品种选择上非常的少,只能是在现有的武器装备中挑选较为适合自己使用的武器,如果当年我国可以大规模制造司登冲锋枪这样的“粗陋”武器,大多数游击队、敌后英雄也就不会使用“盒子炮”了!而是冲锋枪和手枪长短枪双配置,冲锋枪的威力也确实不是“盒子炮”这种自动手枪可以比拟的。


皇家橡树1972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题目老梁龇着大板牙乐了,喝了口茶水,漱漱嘴,抽空翻了一下其他人的答案。啥?三八大盖啊?一边去!老梁绝对不认可这答案。

咦!这还猜不出来啊!手榴弹啊,而且是木柄手榴弹!这玩意您瞅瞅,这妖媚的木头身子,黑漆抹乌的硬脑壳,有事的时候,拉了弦扔出去,听个响,没事的时候,拿起来还能当棒槌使(这后面一句您当俺这么一说,您这么一听,千万别当真,出了问题老梁不负责任,哈哈!)

好了书归正传,为啥老梁首推手榴弹呢?

这么说吧,当年全地球但凡有点认识的国家,都着急忙慌的搞工业。包括大海对面那迈着罗圈腿,淌着走的矮矬子小日本,把这农业国的帽子一甩,就挤进了世界强国的前列。


回头瞅瞅咱这大华夏,丢死个人喽都,还是个农业国。你把个车床拉进来,愣没几个人回使唤的,造个枪出来,还叫老套筒,质量不过关啊,这玩意说起来就心酸。

这手榴弹可就不一样喽,小日本的香瓜雷,咱弄不出来。但山寨版的劣质手榴弹,咱还是能弄出来的。

等会!说道这里,就有朋友要较真了,老梁你这是闹几呢?山寨咱不说了,你个瘪犊子还劣质手榴弹?几个意思?

这国军那边,咱不提,就提这咱八路军这边。初期的时候,这木柄手榴弹,还真不上道。有那倒霉孩子拿到咱这国产牌的手榴弹,往小日本那屁股底下一塞,一股小黑烟,整个就是一烟雾弹,只能吓的小日本腿肚子一哆嗦。

运气稍微好一点,丢出去,“嘣”的一声弹体变两半,这叫逗你玩。

虽然有那么一小部分会出现以上两点的错误,但最棒的一点,这东西管够管饱,有啥问题解决不了的,来一个,啥?还不行?整他三十个,弄不死他,吓也得吓死他!

有了手榴弹,咱就不用拿着木头棍子,去敲小日本的脑壳,抢他们的枪。有了手榴弹,小日本的三八大盖咱也就到手了。

(要知道咱大华夏的文明上下五千年,到了后期,八路军手中的国产手榴弹不比小日本的香瓜雷差,优点也比他多,篇幅所限,老梁就不多说了)

所以老梁一致认为,抗战期间最受欢迎的武器就是手榴弹,有了这玩意,你想搞啥?你搞不过来?

其他的有没有了?

这排在第二位的就是这三八大盖和这镜面匣子。

先介绍这三八大盖

这玩意是小日本在日俄战争之后出品的,并装备军队的,不管是海上的,还是路上,只要是小日本的小兵,都是人手一支,用了整整四十年。

这东西其实人家叫三八式步枪,就因为枪机上一个随着枪机连动的防尘盖和这机匣上刻的那“三八式”被咱这中国人成为三八大盖。

众所周知这小日本是个资源匮乏型的国家,这三八大盖继承了这一有点,精度高,可靠性好,低维护保障就可以让其正常发射。

(听说,进入到了现代,有人从仓库里搜出了这老掉牙的枪,装了弹,还能射击,几十米外的大树,一穿俩眼)

你都不知道,这三八大盖他的部件数量比毛瑟手枪都少三个零件,就五个零件,对于当时咱这大字不识几个的当兵的,还真是最好的选择。

咱在瞅瞅这标尺射程达到了二千四百米,有效射程可达四百六十米,制作精良的可以达到六百米。而且后坐力小,新兵蛋子拿起来就可以射击,没有太多限制。

配上小日本三零式刺刀,长度达到了惊人的一点七米,最适合刺杀,这一点对于弹药紧缺的中国军队,那是最好的。

(小日本刺刀技术前期的也不错,但后期咱大华夏的大兵更好)

再来就是这镜面匣子

人家的专属名称叫毛瑟C96,是一款半自动军用手枪。这好东西从清末就进入咱大华夏,直到朝鲜战争这才被苏联手枪取代了,在咱这地头上,这东西辉煌了整整半个世纪,当兵的能有这么一支枪,拖在屁股后面,生怕别人不知道,牛哄哄的。

这东西,最后被咱大华夏在握把上加长,然后再把人家的枪管拉长,改成了一把骑枪。

咋说呢,这款手枪,在中国这地和在西方那地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待遇,咱中国人当个宝看待,老外当个茅坑里的石头弃之不用。

为啥呢?首先这重量,连枪带弹五斤,人高马大的老外觉得忒重了。再加上这枪的子弹威力巨大,砰的一枪放出去,这后坐力大,枪口就有一个上跳动作,这除了第一枪,来个连发,我去,那个精度那叫个惨不忍睹。

咱大华夏的子民是谁呀,三不两下就把老外认为镜面匣子致命缺陷给,咱右手拿枪,先将枪机这东西调到速射位置,手心向上举枪,并对着左前方,扣动扳机,这枪口就开始上跳,好嘞,这子弹就从左前方就扫到了右前方。

很简单嘛,是吧!咱大华夏在用兵上一直都突出一个“奇”字,而老外一直突出一个“正”(也就是硬杠,干不过加大砝码接着杠)

所以在抗战的时候,咱在敌后,那都是非常规战争。搞个化妆,弄个伏击,再来个麻雀战。这些个战斗重武器和自动武器那叫个不足,碰到硬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人家离开,所以这镜面匣子就成了最好的选择,这就是传说中的重火力。

再有,据一西北军老兵说,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使用镜面匣子,近战可以干掉七八个敌人。

至于有人说,捷克式机枪,哪东西是好东西,但对于咱军需紧缺的大华夏来说,实在是消耗太大了,所以老梁在这里就没有写。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