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諜】從上世紀二十年代末開始,在臺灣艱難生存鬥爭的共產黨人

2013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聯絡部建設了無名英雄紀念廣場,其中特別紀念了犧牲於臺灣的大批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這是中共官方第一次以紀念廣場的形式公開紀念那段塵封的歷史。

【說諜】從上世紀二十年代末開始,在臺灣艱難生存鬥爭的共產黨人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勳永垂不朽。

這是一段封存了60餘年的秘密。值此緬懷為了祖國統一在臺灣英勇獻身的幹餘名英烈們。

1949年前後,按照中共中央關於解放臺灣的決策部署,中共向臺灣秘密派遣黨員和進步人士達1500餘名。20世紀50年代初,由於叛徒出賣,島內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大批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被捕,其中被國民黨當局公審處決的有1100餘人,餘下400餘人僥倖逃脫追殺,最後能回到大陸的屈指可數。

在無名英雄紀念廣場的花崗岩烈士名錄牆上,鑲刻著到目前為止、經各方查找發現的846位當年犧牲於臺灣的烈士英名。尚有200多名烈士的姓名沒有下落,名錄牆上留有許多空格,以便將來發現新的英烈名字可以隨時增補上去,供後人瞻仰。

由於資料有限,只能謹此粗略的梳理一下臺灣中共隱蔽組織的發展、消失過程和幹餘名烈士被殘害的來龍去脈,從而來展現那段悲壯的歷史,告慰為祖國統一獻身的英烈們。

‘老臺共’(日本共產黨臺灣民族支部)與延安派去的黨組織共同組成中共臺灣省工作委員會

臺灣被日本侵佔後,島內人民仍同大陸保持著密切聯繫。20世紀20年代初,一些進步青年回大陸學習時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如謝雪紅在1925年便於上海參加五卅運動,同年加入中共,年底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同鄧小平、蔣經國為同期同學。

【說諜】從上世紀二十年代末開始,在臺灣艱難生存鬥爭的共產黨人

謝雪紅(曾名:謝阿女)

1928年4月,臺灣共產黨“一大”,在上海租界一家照相館的二樓召開 。在只有九人參加的此次會議上,推選林木順、林日高、莊春火、洪朝宗 、蔡孝乾等五人為常任中央委員,翁澤生、謝阿女(即謝雪紅)為候補委員。其組黨綱領有三大主張:臺灣民主、臺灣革命和臺灣獨立。

按照共產國際當時的規定,只有成員超過100人的共產主義團體才能成為獨立的政黨。由於“臺共”創建初期黨員人數不足,又由於當時共產國際關於殖民地黨組織應歸宗主國黨組織領導的原則,雖然臺灣共產黨是在中共中央幫助指導下建立的,但此時只能作為“日本共產黨的一個民族支部”開展活動。對此 ,翁澤生、蔡孝乾持反對意見,希望“臺共”能歸屬於中國共產黨並由其進行直接領導。但在共產國際的強力壓制下,只好勉強表示服從。

“一大”決定,由林木順具體負責書記處和組織工作。洪朝宗負責農民運動,莊春火負責青年工作,蔡孝乾負責宣傳鼓動工作,林日高等人負責臺灣的黨務工作,謝雪紅等人擔任東京特別支部和聯絡員工作,翁澤生任駐上海辦事處和駐中共聯絡員。

臺共建立後即返島發動群眾, 一方面借臺灣文化協會,與知識界發生聯繫;一方面借臺灣農民組合,對農村進行滲透。 並於1929年在臺灣中南部發起小規模暴動。日本警方隨之展開第一次“臺共大檢肅”,逮捕了許多骨幹。

1931年日本警方在臺灣全島發動第二次“臺共大檢肅”,抓捕了臺共領導謝雪紅等人並判重刑,日共臺共組織被徹底破壞瓦解,只剩下少數人隱蔽民間或潛回大陸。

當年8月蔡孝乾潛回大陸,隱藏至福建漳州。

1932年4月紅軍攻下漳州後,經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安排,蔡經閩西蘇區到江西瑞金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

1932年6月在蘇區反帝總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總同盟主任。

1934年1月作為臺灣代表參加在江西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並被選為主席團成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在蘇區期間,他與毛澤覃、胡耀邦成為了密友。

當年10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是長征中唯一的臺灣籍共產黨人。1935年10月到達陝北後,任反帝聯盟(後改為抗日聯盟)主席。後跟隨紅軍長征到達陝北。

全民族抗戰開始,蔡孝乾跟隨八路軍上了前線。

1938年至1939年初任八路軍總部野戰政治部部長兼敵工部部長,負責管理日俘和對敵宣傳。後調回延安工作。曾在《群眾》、《八路軍軍政雜誌》上發表過《怎樣進行敵軍工作》等文章。

1941年10月出席在延安召開的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會,並被選為各民族反法西斯大聯盟執行委員會委員。12月在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聯盟第一次會議上被選為同盟常委。

1945年4月至6月旁聽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949年9月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任命為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

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隨後,國民黨軍由美軍運送接收臺灣,同時中共中央也決定在臺灣建立黨組織。在考慮派遣人選時,雖然蔡孝乾此前已經犯過生活作風錯誤,並受到黨內批評和檢查,但當時在延安的蔡孝乾是唯一有紅軍長征資歷的臺灣幹部。鑑於他熟悉島內情況並經過長征考驗,中共中央還是任命了他為臺灣省工作委員會書記。

9月,蔡孝乾從延安出發,經淮安到達上海。在上海學習一個多月後,為儘快到臺灣發展組織,黨組織委託上海臺灣同鄉會會長李偉光為蔡孝乾辦理了入臺手續。最早的臺灣工委幹部還包括了簡吉、謝雪紅、陳福星、張伯顯、廖瑞發、林梁材、林英傑等人。

【說諜】從上世紀二十年代末開始,在臺灣艱難生存鬥爭的共產黨人

蔡孝乾

早於1946年4月時,首批派遣幹部已經由張志忠率領從上海搭船潛入基隆、臺北開始活動。蔡孝乾則於7月進入臺灣,聯絡島上的“老臺共”謝雪紅等人秘密建立中共臺灣省工作委員會。陳澤民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領導臺南、高雄、屏東等地區工作;洪幼樵任委員兼宣傳部部長,領導臺中、南投等地區工作;張志忠任委員兼武工部部長,領導海山、桃園、新竹等地區的工作。

【說諜】從上世紀二十年代末開始,在臺灣艱難生存鬥爭的共產黨人

張志忠唯一相片(年輕時期)

由於臺灣已經受日本半個世紀‘皇民化’統治,大陸革命風潮對島內影響較小,群眾對共產黨缺乏瞭解,臺灣工委一年內發展黨員不過百餘人。即便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掀起臺灣全島反對國民黨統治的民變,中共臺灣工委因事先缺乏準備,只有謝雪紅和張志忠等人組織部分群眾參加鬥爭。隨後,國民黨當局的白色恐怖統治癒加嚴苛,臺灣工委的秘密活動更加困難。但是臺灣民眾不滿情緒的增長也為以後中共地下組織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1948年底,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面臨崩潰,其黨政軍機構和特務機關陸續遷臺,對島內的控制進一步加強,但是地下黨組織還是得到快速發展。1949年5月上海解放,蔣介石敗退臺灣,此時臺灣工委向中共中央報告稱地下黨員發展到1300人,同情黨並參加地下活動的群眾還有2000人,如果再加上可以動員的普通群眾,可以掌握的群眾將達5萬人,即便這樣,與島內700多萬人口相比,力量仍很薄弱。後來,陸續從大陸派遣的共產黨員和當地發展的黨員、進步人士達1500多人。1949年解放戰爭凱歌高奏,解放臺灣成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毛澤東在這一年7月曾提出“我們必須準備攻臺灣的條件,除陸軍外主要靠內應和空軍”。這裡所說的“內應”便是島內的地下黨組織。

1949年春,臺灣工委向各級地下黨下達了工作方針:“各級黨的組織,必須將每個黨員、積極分子動員起來,在一切為了配合解放軍作戰的總口號下,立即轉入戰時體制,建立必要的戰時機構。”並且創辦了創辦了《光明報》。臺北市基隆中學黨支部承擔了這項重要任務,即秘密編印中共臺灣省工委直接領導的黨報《光明報》,發表延安電訊,刊登中共在三大戰役中節節勝利的消息等。

【說諜】從上世紀二十年代末開始,在臺灣艱難生存鬥爭的共產黨人

​6月,《光明報》發表題為《紀念中國共產黨誕辰二十八週年》的社論。文章是由臺灣中共黨員林英傑起草的,文中分析了大陸解放戰爭的大好形勢,向臺灣人民轉告瞭解放軍渡過長江、解放南京以後大舉南下的消息,指出全國解放指日可待的發展趨勢,號召臺灣人民積極行動起來,做好一切準備,迎接全國解放。後來,臺灣全島很多地方包括公共場所都出現了《光明報》和革命標語。該報的影響驚動了臺灣當局。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