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瓦岗寨四大骠骑猛将都有谁?李密为何重蹈杨玄感的覆辙?

Y616388166


瓦岗山确实有四大骠骑,那是在李密时期。

《旧唐书·程知节传》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时密(李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隶四骠骑,分为左右以自卫,号为内军。自云:“此八千人可当百万。”

李密在瓦岗军中选拔出八千精锐之士,分成四部,由四员猛将各自率领。

哪四员猛将呢?分别是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和裴行俨。咱们分别了解一下史书中的这四员猛将:

一、秦叔宝


这太有名了,就是隋唐好汉中那位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一百单八县,镇山东半边天,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的“神拳太保”秦琼。

秦琼是齐州历城人,曾经在隋将来护儿麾下效力,受到来护儿的信重。

秦琼曾经跟随张须陀镇压过农民起义军。

张须陀所部曾经与卢明月的十万起义军在下邳遭遇。敌众我寡,张须陀下令发动夜袭,别人都“人皆莫对,唯叔宝与罗士信请行”。

秦琼和罗士信率领帐下勇士深夜出击,烧掉敌营三十栅,大败卢明月,“明月以数百骑遁去”,秦琼威名大振。

平定孙宣雅起义军,秦琼奋勇“先登”,立下首功,封为建节尉。

但隋朝气数已尽,难以挽回。后来他们遇到了瓦岗军,被打败了,张须陀战死,秦琼就率残部投靠了隋朝大将裴仁基。

不久,裴仁基投降了瓦岗军,秦琼也成了瓦岗军的一员。李密也很信重他,封为“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秦琼就成为了瓦岗军四骠骑之一。

在瓦岗军与宇文化及的战斗中,李密中箭落马,左右护卫都逃走了,秦琼见状,“唯叔宝独捍卫之,密遂获免”,救下李密,又率部打退了宇文化及的进攻。“叔宝又收兵与之力战,化及乃退”。

后来,李密与王世充展开决战,全军大败,秦琼做了俘虏。

王世充也久闻秦琼的大名,封他做了“龙骧大将军”。 但秦琼对王世充很不感冒,找个机会脱离,投靠了唐军。


李世民也知道秦琼的战斗力,“素闻其勇,厚加礼遇”,封秦琼做了马军总管。

在李世民麾下,秦琼英勇作战,屡立战功。

在美良川之战中,大破尉迟敬德,并俘虏了他。

秦琼参加了介休之战,击败了宋金刚。

平定王世充之战,秦琼担任唐军的先锋大将;

虎牢关之战,秦叔宝率部率先攻陷敌阵。

秦琼的战斗力很强悍,敌军中如果有“骁将锐卒”挑衅,秦琼就“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

后来秦琼还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为李世民登上龙椅立下功劳。

秦琼死后,陪葬于李世民为自己修建的昭陵。他的画像也入了凌烟阁功臣图,位居第二十四位。

二、罗士信


罗士信是兴唐演义中罗成和罗士信两人的综合原型。

罗士信也是齐州历城人,和秦琼是老乡,他和秦琼关系很好,年仅十四岁时,就跟随着秦琼一齐在张须陀麾下效力。

张须陀看到罗士信小,认为他身体瘦弱,年龄幼小,铠甲都穿着不合适,不许他上阵。

罗士信怒了,披上两层重甲,又背上两个箭壶,仍然能轻松跃上马背,让张须陀十分惊讶。

潍水之战,敌人正在布阵,罗士信就冲单枪匹马冲过去了,“执长矛驰入贼营”,瞬间干掉几个敌人,还用长矛挑着其中一个人的首级在敌方阵前横着走。敌军大惊,谁也不敢上前迎战。

下邳之战,罗士信和秦琼率领勇士夜袭卢明月,火烧敌营,再立大功。

罗士信喜欢将所斩杀的敌人割掉鼻子,拿回来检点战功。

张须陀很欣赏罗士信的勇猛,送给他宝马良驹,让他护卫左右。冲锋时,两人共同出击。

隋炀帝听说了这事,就命人画下张须陀和罗士信共同战斗的情景。

张须陀战败被杀后,罗士信和秦琼就投奔了裴仁基,裴仁基对罗士信非常好,罗士信很感激。

后来,罗士信又跟随着裴仁基投降了瓦岗军。

李密也知道罗士信的勇猛,把他封为内军骠骑之一,统率两千精锐骑士。

李密率军与王世充决战,罗士信冲锋在前,受伤被俘,王世充很信重他,“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

但罗士信对王世充根本瞧不上眼,找到机会率部归降了唐军。

在李世讨伐王世充的战斗中,罗士信率兵攻下了千金堡,立下功劳。被封为绛州总管、剡国公。

洛阳平定后,罗士信为感激裴仁基对他的恩遇,“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并表示“我死当墓其侧”。

后来,唐军征讨刘黑闼。罗士信率几百前锋部队兵进入了洺水城,突然遭到里应外合的包围,苦战被俘。

刘黑闼想收降罗士信,“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但罗士信坚决不降,被刘黑闼杀害,当时年仅二十岁。

李世民花重金赎回了罗士信的尸体厚葬之,追谥曰“勇”。

李世民遵照罗士信生前遗愿,将他埋葬在裴仁基的墓旁。

罗士信确实是个有情有义的好汉。

三、程咬金


程咬金是济州东阿人,后来改名为程知节。他是名门之后,父祖是北齐的官员。

在真实历史上程咬金的武器不是宣花斧,而是马槊:“少骁勇,善用马槊”。

程咬金入行比较早,最初是在乡里组织“民团”,后来率领手下加入了瓦岗寨,受到李密的重用,封他为内军四骠骑之一,统率骑兵精锐。

裴仁基归降瓦岗山以后,李密和王世充在邙山进行决战,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中箭落马,程咬金冲过去连杀数名敌军,救下裴行俨,共乘一马退回了本阵。王世充部下的有个猛将追来,挥舞着长槊来刺他,程咬金抓住了槊杆,一折两断,反手用槊尖刺死了杀追者。


李密败后,王世充把程咬金、秦琼、罗士信等瓦岗寨旧将收入麾下,但这些瓦岗旧将们都很讨厌王世充。后来,程咬金和秦琼等人就归附了唐军。

此后程咬金被李世民任命为秦王府的左三统军,屡立战功,“从破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搴旗先登者不一,以功封宿国公。”

程咬金也参加了玄武门事变,事后被封右武卫大将军。

程咬金的画像也入了凌烟阁,位居第第十九。程咬金在唐高宗年间去世,年77岁,高宗追封他为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并陪葬于昭陵。

四、裴行俨


裴行俨就是评书中裴元庆的原型。是裴仁基的儿子。

裴仁基是绛州闻喜人,出身于北周的官宦之家。

裴仁基曾经为隋朝立下过大功,参与过隋朝的平陈、讨吐谷浑、征高丽等各个战役。

隋末,裴仁基奉命去讨伐各地的农民起义军,立下很多战功,但被监察御史萧怀静牵制,被朝廷怀疑。裴仁基就带着儿子裴行俨和秦琼、罗士信等心腹兵将归降了瓦岗。

李密对裴仁基父子还是很信重的,封裴仁基为河东郡公,裴行俨被封为了绛郡公,四骠骑之一,统率一支精锐骑兵部队。


李密与王世充在邙山一战,李密不听裴仁基的劝告,而是采取了单雄信正面决战。

两军开战,裴行俨身先士卒,率部冲锋,被敌箭射中落马,程咬金救下了他。

瓦岗军大败,王世充收编瓦岗旧部,“以其父子并骁锐,深礼之”,封裴仁基为礼部尚书,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王世充还把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了裴行俨。

裴行俨勇猛作战,每次都冲锋在前,所向披靡,被称为“万人敌”。但王世充这个人猜忌心很重,屡次打压和防范。

裴仁基父亲决定先下手为强,组织人员欲采取行动,刺杀王世充。但消息走漏,王世充率部包围了他们,裴仁基和裴行俨父子双双遇害。

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裴家的旧部罗士信将裴仁基父子重新收敛入葬。

裴家只有一名幼子留活了下来,就是裴行俭,后来成为唐高宗时期的一代名将。


馋嘴肥猫铲史官


瓦岗寨四大骠骑猛将的说法应该源于新、旧唐书中的《程知节列传》,当时李密在瓦岗军中挑选八千精锐组成内军骠骑,由手下四位猛将统领,并得意的认为这八千人的战斗里可以和百万大军相比。

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隶四骠骑,分为左右以自卫,号为内军。自云:“此八千人可当百万。”《旧唐书程知节列传》知节聚众数百保乡里。后事李密,而密料士八千隶四骠骑,分左右以自卫,号“内军”,常曰:“此可当百万。”知节领骠骑之一,恩遇隆特。《新唐书程知节列传》

瓦岗寨四大骠骑猛将都有哪几位呢?

根据《程知节列传》的记载,我们可以断定李密的瓦岗军中应该有一支八千人左右叫作“内军”的精锐骑兵部队,并且由其帐下的四员猛将分别统领其中一部。但是这四位骠骑猛将到底是哪四位?正史中并没有全部列出。当然我们可以肯定程知节是其中之一,再根据秦琼秦叔宝的列传来看,他也应该是其中之一。

会仁基以武牢降于李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旧唐书秦叔宝列传》 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新唐书秦叔宝列传》

那么剩下两位是谁呢?很遗憾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因此无法确定。但是现在有一些说法把罗士信和裴行俨列为四骠骑之列,个人认为应该是受《隋唐演义》的影响,在正史中没有明确的记载。

  • 首先讲罗士信,他和秦琼原先都在张须陀的手下,后来张须陀战死,两人又一起投奔到裴仁基的帐下,后又一起跟随裴仁基投降李密的瓦岗军。同样的经历,同样的勇猛,按理说他很有可能就是四骠骑之一。但是在新旧唐书中都没有记载罗士信也进入了内军并成为四骠骑之一。反而是记载为李密封罗士信为总管,让他统领原有的人马。

士信随裴仁基率众归于密,署为总管。使统所部《旧唐书忠义列传上》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新唐书忠义列传上》
  • 再说裴行俨,他是裴仁基的儿子,随同父亲一起投奔李密后,也没有明确记载他进入内军成为四骠骑之一,而是封为上柱国、绛郡公。另外当时的瓦岗军还是股份制企业,刚刚投奔李密的裴仁基父子显然还不可能直接进入李密最嫡系的内军(程知节和秦叔宝属于势单力薄,李密显然是将他们笼络进自己的嫡系圈子;而从后来罗士信的经历来看,裴仁基父子显然对罗士信非常赏识和笼络,裴氏父子死后罗士信为他们安葬,并且罗士信死后也兑现了诺言葬在他们父子墓旁)。而且裴行俨应该更有可能继续统领他们父子带过来的人马。

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隋书裴仁基列传》密以仁基为上柱国、河东公;仁基子行俨,骁勇善战,密亦以为上柱国、绛郡公。《资治通鉴》

终上所述,个人认为瓦岗寨四骠骑猛将能够确认的应该只有程知节和秦叔宝,其他两位难以明确。把罗士信和裴行俨列入其中很可能是受到演义小说或评书的影响更大,因为罗士信在演义中和秦叔宝的义弟,是一位天生神力可以和李元霸打平手的猛将。而裴行俨也就是演义里裴元庆的原型,也是隋唐第三好汉,又是一个可以硬抗李元霸三锤的牛人。

延伸:李世民的骠骑猛将

其实在同时期的历史上还记载了一只和瓦岗寨的内军骠骑类似的部队,而且领兵的将领也差不多。那就是李世民的玄甲骑军,都是选自李世民军中的精锐,一色的黑衣黑甲,统兵的将领也是四个,秦叔宝和程知节又在其中,另两位是尉迟敬德和翟长孙。

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资治通鉴》

李密为何重蹈杨玄感的覆辙

这里指的是杨玄感在黎阳起兵时,李密(当时是杨玄感的主要谋士)向他献了三条计策:上策是向北攻占幽州,切断隋炀帝远征高丽大军的归路,迫使隋军主力自溃;中策是越过洛阳向西进攻关中,占据关中战略要地后,与隋炀帝和天下群雄争夺天下;下策是进攻洛阳。结果短视的杨玄感认为隋朝显贵的家眷都在洛阳,要进攻洛阳控制这些家眷逼迫隋炀帝的大军投降。同时杨玄感的另一个可笑的理由是大军过境而不去攻打就不能显示他手下大军的勇武,简直和项羽的“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有的一比。结果杨玄感屯兵洛阳坚城之下,攻城不下反被隋炀帝调集大军四面围困,仅仅两个月就兵败身死。

但是李密投奔瓦岗寨并取得瓦岗军的控制权之后,却依然以攻取洛阳为目标,虽然拥兵几十万,几乎号令北方,但是却依然和杨玄感一样围着洛阳打来打去,击溃宇文化及从扬州带回的隋军主力后被王世充在邙山一战击溃。

为什么前期对天下形势研究分析的如此透彻的李密会走上杨玄感的老路呢?

  • 李密虽然取得了瓦岗军的控制权,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控制整个瓦岗军,他不得不顾忌众多瓦岗元老的意见:与杨玄感自起兵起就是自己部队的绝对领袖不同,李密投奔瓦岗寨的目的不是为了当老大,他只是为了活命而希望能在瓦岗军中出任谋士之类的职务,而且也正是靠自己出众的谋划能力才获得当时瓦岗军的领袖翟让的青睐。随后借助李密的谋划瓦岗军连续攻取金堤关、荥阳等州县,又击败了隋朝悍将张须陀,攻克兴洛仓这一个后勤物资重地,又通过开仓放粮迅速笼络人心,瓦岗军的实力迅速壮大。可以说正是李密的出众能力,使得瓦岗军从万余人的流寇性质的农民军,逐渐壮大转变成拥兵三十万,号令群雄的割据势力。也正因此翟让主动让贤,认识到自己没有争天下能力的他主动推举李密为瓦岗军的首领,就这样李密成为了瓦岗寨的领袖。可想而知,李密对瓦岗寨的控制能力显然还不是很强,因此他不得不顾忌和考虑瓦岗元老的意见和想法。这也在史书上有明确的记录:

护军柴孝和说密曰:“秦地阻山带河,项背之亡,汉得之王。今公以仁基壁回洛,翟让保洛口,公束铠倍道趋长安,百姓谁不郊迎?是征而不战也。众附兵强,然后东向,指捴豪杰,天下廓清无事矣。今迟之,恐为人先。”密曰:“仆怀此久,顾我部皆山东人,今未下洛,安肯与我偕西?且诸将皆群盗,不相统一,败则扫地矣。”《新唐书李密列传》

由此可以看出,李密是知道攻取关中要比攻取洛阳更重要,但是因为瓦岗军大部分是山东人,他们在没有攻下洛阳之前,不肯西入关中,如果李密径直领兵西取关中的话,很可能导致瓦岗军解体。

  • 李密贪恋洛阳附近的大批军需物资:李密带领瓦岗军的崛起很大意义上来是靠攻取兴洛仓、回洛仓这两个后勤物资基地控制了大批粮草物资才得以迅速崛起。如果领兵西取,他担心后勤物资被隋军夺去,因而顾虑重重。事实也证明,李密在洛阳的战事中,除了进攻洛阳之外,多次和隋军展开对这几个后勤基地的争夺战。

  • 实力强大后的李密自信过头,极度膨胀:随着李密率领瓦岗军不停的攻城掠地,加之不短开仓放粮笼络民心,瓦岗军的势力不断壮大。再加上李密铲除了翟让,威服瓦岗军元老派,至少在表面上做到了没有人反抗,看似加强了对瓦岗军的控制。再加上海内群雄纷纷上表归附,史书上甚至对他统领号令的区域也进行了描述,而像李渊这样的厉害角色也不断的示弱逢迎,让李密已经飘飘然了,殊不知李渊迅速西取关中,得了最大的实惠,自己则空有一个盟主头衔,反而替李渊抵挡洛阳和扬州的两支隋军主力。
东至海、岱,南至江、淮郡县,莫不遣使归密。窦建德、硃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等并随使通表于密劝进,于是密下官属咸劝密即尊号,密曰:“东都未平,不可议此。”《旧唐书李密列传》高祖起师太原,密自谓主盟,遣将军张仁则致书于帝,呼为兄,请以步骑会河内。帝览书,笑曰:“密陆梁,不可折简致之。吾方定京师,未能东略,若不与,是生一隋。密适为吾守成皋,拒东都兵,使不得西,更遣剽将莫如密。吾宁推顺,使骄其志,我得留抚关中,大事济矣。”令记室温大雅作报书,厚礼尊让。密大喜,示其下,曰:“唐公见推,顾天下无可虑者。”遂专事隋。《新唐书李密列传》
  • 铲除翟让后,瓦岗军内部暗潮涌动,矛盾重重:李密铲除翟让的确事出有因,毕竟翟让的部属和哥哥都在搞小动作,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李密果断出手杀死翟让等人。之后李密并没有扩大清洗,当然他也不敢完全清洗瓦岗元老们。于是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表面上我们没有看到大的激烈反抗。单雄信等人也依旧服从李密的领导,连险些在清洗中死去的徐世勣也是如此。但是斩杀翟让的事件为瓦岗军的覆灭埋下了伏笔,李密和瓦岗元老们有了隔阂,李密虽然为了大局没有继续展开残酷的清洗,但是也开始重用新人,不愿再相信和依靠瓦岗元老们,而瓦岗元老中也潜藏着一些不稳定因素,他们心中有了怨气,甚至可能有一些人在心中有了对李密的敌视。在决定瓦岗军命运的邙山之战中,瓦岗军败的非常诡异,几乎可以断定内部出了问题,而且一败之后就完全没有了凝聚力,不仅被俘的瓦岗将领投降,一些在各地镇守的瓦岗将领也纷纷献城投降。从另一件事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李密和瓦岗元老的隔阂。李密失败后,部下纷纷投降,李密率领残部撤退时本来可以去徐世勣屯兵驻守的黎阳,因为那里是瓦岗军幸存的部队中最居实力的一支,但是当初李密清洗翟让时,手下险些杀死徐世勣,虽然是李密亲自下令救了徐世勣。但是李密仍然因害怕而不信任徐世勣,于是干脆逃入关中投降了李渊,从此就像被拔牙的老虎任人宰割。之后李密不甘落寞又叛逃了唐朝,被地方守将杀死,为他收尸厚葬的恰恰是徐世勣。

综上所述,李密肯定比杨玄感的能力更强,也更具有战略眼光,但是因为得到瓦岗军控制权的特殊方式,使得李密对瓦岗军内部一直不能很好的控制,最终不得不进行清洗,进而导致内部暗潮涌动,离心离德。同时李密个人的过度自信,心态膨胀,也使他盲目相信那些上表依附的群雄,自认为已经基本控制了北方,只要击败隋军主力就能在群雄的拥戴下以反隋盟主的身份登基称帝,殊不知却为李渊父子做了嫁衣。


围炉品茗人


瓦岗寨四大骠骑猛将分别是:秦琼,程咬金,罗士信,裴行俨,小编不赘。说说李密为啥败了。

大业十三年,李密拥兵三十万,夺取了黎阳粮仓,让祖君彦写了《讨隋炀帝檄》,列举了隋炀帝十大罪状,天下震动。此时护军柴孝和跟他说,八百里秦川有山河之险,项羽丢掉咸阳自刎乌江,刘邦占据咸阳建立大汉帝国。现在你不如让裴仁基守住黎阳仓,翟让守住洛口仓,你带领精锐部队直取长安,老百姓谁不箪食壶浆迎接你。占据长安派人东下攻洛阳,天下豪杰谁不望风而从,到时候天下皆在掌握之中。如果你去得迟了,就怕被人捷足先登。李密说,我也想去啊。可是我带领的这帮人都是山东豪杰,拿不下洛阳谁肯跟我去长安。再说了诸将都是强盗出身,互相没有隶属关系,如果入长安败了,别看现在人多势众,到时候分分钟作鸟兽散。你这计划太冒险,不能听。那么除了这几个因素,李密为啥不去长安呢,三条。

第一,怕隋炀帝断他后路。隋炀帝别看在江都醉生梦死,但人家可是打仗出身,不知道什么时候忽然振作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隋炀帝带领的关陇骁勇是当时天下最精锐的部队,武器精良训练有素,就李密手底下这帮强盗出身的乌合之众,根本不值一打。什么瓦岗寨英雄,什么三十六路烟尘,遇到隋炀帝都是白给。后来宇文化及把隋炀帝杀了,带领这帮人回长安,结果被李密拦住不让回,双方一场血战,李密差点被一箭射死。幸亏宇文化及众叛亲离不得人心,李密方才险胜。如果让隋炀帝带着这帮人,李密根本打不赢。

第二,被李渊忽悠了。就在李密跟王世充在洛阳死磕的时候,李渊也起兵了。李渊玩的晚,没人没钱,就是三个儿子带了万把人,跟李密比起来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就怕李密不攻洛阳直取长安,就给李密写信,认李密为大弟,老弟啊,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杨隋气数已尽,以后代隋的就是你。谶语说姓李的当得天下,肯定会应在你身上。我老了,五十多岁人了,没啥想法了。以后能跟着你喝口汤就心满意足了。李密被李渊一通忽悠,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跟部下说,李渊都想推我日后当皇帝,我还有啥可担心的。于是彻底打消了直取长安的念头,一门心思死磕王世充。

第三,杨玄感的前车之鉴。大业九年,杨玄感起兵造反,找李密商议对策,李密就出了个直取长安的主意。李密说,关中四塞之地,守卫长安城的都是老弱病残,很容易拿下。拿下长安,得到关陇集团的支持,让杨广回不了家。杨玄感听了,带领精锐部队直取长安,但是路上却耽误了三四天围攻位于河南陕县的弘农宫,结果被隋军包了饺子,杨玄感兵败自杀。所以李密也怕被隋军包了饺子,自己往前攻长安一时下不来,往后隋军追了上来,里外夹击,自己就会像杨玄感一样被包了饺子,人头被部下拿去请功。所以死也要拿下洛阳再图长安,长安果然被李渊捷足先登了。


唐风宋月


提起隋唐时期,瓦岗的故事为人津津乐道,黄海冰版的《隋唐英雄传》想必是很多人童年的回忆,虽然电视剧和历史有些差距,但是瓦岗寨的英雄故事却是百听不厌滴。电视剧里有瓦岗五虎,那么你知道历史上的瓦岗四大骠骑是谁吗?又为何说瓦岗领袖李密的失败是重蹈覆辙呢?



瓦岗寨四大骠骑大将军

1、山东秦叔宝

黄海冰版《隋唐英雄传》小时候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喜欢的莫过于秦琼秦叔宝了。秦叔宝山东济南人,祖上三代担任过北齐的文官。到了隋朝隋炀帝的时候,秦叔宝先是在隋朝将领来护儿手下当将军。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秦叔宝跟着张须陀到处平叛,和罗士信一起屡次立战功,可是各地起义愈演愈烈,公元616张须陀在荥阳被李密打得兵败身亡。秦叔宝带着败兵投靠了裴仁基(裴元庆他爹,跟电视剧有很多不同呀),过了没多久裴仁基在虎牢关带着部队投靠了李密,李密对秦叔宝早有耳闻,很快就提拔秦叔宝成为精锐内军的四大骠骑将军之一。后来跟着李密在和洛阳王世充大战中兵败被抓,王世充虽然宠爱有加但道不同不相为谋,不久后投到秦王李世民帐下,随后南征北战成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2、混世魔王程咬金

一提到他就想起黄海冰版《隋唐英雄传》里,灵活的胖子林子聪,用着个斧头穿得像个乞丐,天罡三十六斧就会三招。但真实历史上的程咬金改名叫程知节,祖上和秦叔宝一样是北齐官吏,他年少有为看天下大乱就拉起队伍保卫家乡,擅长用的武器不是斧头而是马槊。后来同样投靠到李密帐下,成为李密内军的四大骠骑将军之一。李密被王世充打败,程咬金随后跟着秦叔宝等人被王世充,但因为对王世充为人不屑,后跟着秦叔宝等人投靠李世民。南征北战最后还封了国公,同样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比秦叔宝高。当官时为人比较低调懂得洁身自好,在武媚娘和高宗时期没怎么被迫害最后病死在家中。



3、罗士信

罗士信和秦叔宝是老乡,公元617年出道初一的年纪(十四岁)就跟着秦叔宝到处平叛。别看年纪小个子不打,打起仗来却是员猛将(不像新版隋唐演义里的傻大个)。跟着秦叔宝在张须陀帐下立下赫赫战功,深受张须陀喜爱连隋炀帝对他都赞赏有加。在张须陀兵败被杀后,跟着老大哥秦叔宝最终到了李密手下,同样成了内军四大骠骑将军之一。后来跟着秦叔宝辗转到王世充手下再到李世民手下,公元622年在讨伐刘黑闼的过程中,兵败被杀死的时候才二十岁,可惜了。



4、裴行俨

电视剧《隋唐英雄传》里的的裴元庆,电视剧里死在了李元霸手中。历史上的裴行俨是个有能力的guan二代,跟着老爹裴仁基南征北战为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由于裴仁基被奸人所害不得已带着手下和儿子投靠了李密,李密的四大骠骑将军三个都是他爹手下包括他自己。李密对他们也不薄,在李密和王世充决战前期其父为李密献计没被采纳,仗着兵力优势和王世充正面决战,结果李密兵败被迫投靠王世充。王世充虽然待他们父子很好甚至把女儿嫁给裴行俨,可他却为人心胸狭窄始终不信任他么父子,迫于他们父子决定解决掉王世充可惜事情败露被杀。



为什么说里密重蹈杨玄感覆辙

李密本是隋朝官员,后来成了天下起义军中实力最强的瓦岗军老大。结果在和洛阳王世充的对战中,没有听信手下参谋的建议兵败而这个建议四年前他自己也提过。话说四年前杨玄感起兵反隋找了好朋友李密当参谋,结果李密给杨玄感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在隋炀帝征高句丽回国的路上结果了隋炀帝,中策就是赶紧入主关中拿下长安凭此为根据地夺取天下,下策就是拿下最近的洛阳。杨玄感选了下策结果洛阳久攻不下,最终被隋炀帝派兵包围兵败被杀。



简单不够全面的李密失败的原因

一、恩将仇报不得人心

李密跟着好朋友杨玄感起兵失败后,被全国通缉流落到瓦岗瓦岗寨老大翟让对他礼遇有加,给兵给权让李密有机会立下赫赫战功。后来甚至把权利都给了李密,随着李密功劳越来越多太过嚣张,引起瓦岗军元老的不满都希望翟让可以重新掌权,到翟让知道顾全大局没有同意可李密心胸狭窄摆下鸿门宴,使得瓦岗发生内讧军心不稳,忘恩负义的杀了提拔自己的前任老大威望下降。



二、瓦岗寨人才多,结构复杂

瓦岗作为势力很强的起义军,主要构成有翟让等为首的土匪集团,裴仁基和秦叔宝等反叛的隋朝正规军,还有大量的饥民以及大大小小的依附势力。李密不会团结同志也不懂用人,本来瓦岗人才济济,结果因为他的心胸狭窄,用了太疑使得和他一条心的人不多。最终落个兵败鸟兽散,从最大的起义军领袖变成了别人的手下。



三、太过膨胀,当局者迷

洛阳城下李密也面临着杨玄感打落阳还是夺关中困局,仿佛情景再显此刻的李密不再是李参谋,是天下最强义军的老大,犯了当局者迷的魔咒。李密在拿下洛仓后瓦岗军实力大增,手下提出了当初他给杨玄感的建义,挥师关中夺取长安以此为根据地争夺天下,结果不停劝让李渊占了先机。屯兵洛阳城下和王世充硬刚,虽然人马众多但是战斗力不行,久攻不下又不听手下建议非要正面决战结果反被王世充打败被迫投靠李渊。


写得不够全面,欢迎评论区补充!!喜欢的可以点赞关注小编哟,有补充的希望不吝赐教!!!(好像在百家讲坛听过失败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