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生耿福能:聚力品牌價值鏈升級,助推中醫藥產業發展

近期,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接受了新浪醫藥新聞的專訪,就“知識產權保護”、“中藥精準扶貧”、“兒童用藥短缺”等熱點話題以及最受關注的“醫改”等焦點問題與記者展開了深入交流,為我們分享了他深耕醫藥行業30餘年的精闢見解和洞悉觀察。以下為採訪實錄(有刪減):

Chapter1:代表之聲

記者:耿總您好,非常高興採訪到您,您是怎麼看待目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呢?您覺得未來應該朝哪一些方向去改進?

嘉賓:是的,我比較關注知識產權保護這個問題,因為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越大,我們國家的經濟質量就會越高。這些年我們國家的商標局、知識產權局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還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保護比較零散,沒有形成一個知識產權生態鏈的保護。比如說保護專利,專利要轉化為產品、市場,所以它是一個生態鏈,如果我們只保護專利,專利永遠轉換不了產品和市場,所以我們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就不高,因此我認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應該進入一個更高的臺階。

記者:您一直強調品牌就是企業的金山銀山,在您的努力下,好醫生這個品牌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企業沉甸甸的一個資產。根據您的經驗,您認為企業在品牌塑造和維護上應該注重哪些方面呢?

嘉賓:企業的品牌就是金山銀山,這是一種無形資產的積累,比如說我們製藥的,我們生產出最高質量的藥,老百姓對症下藥以後就能解決問題,他就會記住我們的品牌,這是做百年品牌的思路。

要知道企業品牌就是智慧資產,可有的企業就是有浮財的心態,浮財就是過一天算一天,“浮財”這個詞的意思是浪打來的,水衝來的,不是自己通過努力創造的,所以一旦有浮財心態的企業,就不懂得品牌。目前全世界是20%的品牌擁有80%的財富資源,掌握了80%的市場,這點我們中國做企業的人應該高度重視,認真地去學習。

記者:科技與創新其實一直是這個時代的發展趨勢,您覺得這兩點在醫藥行業的發展過程當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嘉賓:科技創新對於我們醫藥行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作為企業來講要不斷地創新,因為人們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注重就醫質量,如果我們不創新,我們醫藥企業的生存就非常得難,當然中醫藥的創新目前又說到了國家的環境,我們新藥的審批、管理的思路等都應該變革,變的適合於我們傳統的中醫藥發展,能夠更好地為我們老百姓服務。

好醫生耿福能:聚力品牌價值鏈升級,助推中醫藥產業發展

Chapter2:熱點關注

記者:我們一直在談醫改,您認為醫改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嘉賓:醫改就是要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可什麼是實惠呢?老百姓看病不是為了節約錢,而是為了解決問題,所以我認為高質量的藥才是最便宜的藥,而不是價格最低的藥是最便宜的藥,這是最起碼的常識。

我認為真正的醫改就是要給醫生鬆綁,讓醫生靠醫術吃飯,真正靜下心來把病人當做自己的衣食父母,不斷地在科研領域有所突破。

首先應該讓優秀的醫生可以自己將診所開到百姓的身邊去,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比如說你是北京人,如果中日友好醫院或北京協和醫院醫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小區門口開一個個人診所,你還用去到處求醫,去坐幾十個小時的火車,排幾十個小時的隊看病嗎?

所以加強基層醫療的學術建設和讓醫生鬆綁,讓他們給更多的老百姓服務,才是真正的醫改。

記者:您剛才講到的其實就是咱們很多年來一直提到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您認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根源在哪裡,應該如何解決?

嘉賓:看病難、看病貴,其實我認為有一點偽命題的感覺,實際上我們看病是不難的,你看一個感冒病,你找院士?當然很難,但如果你只是要解決感冒的問題,其實是很簡單的。我們國家的老百姓的負擔“貴”,而不是看病貴,相比較美國而言,我們的人均醫療費用其實是很低的,我們貴是貴在一些大病重病無法報銷,因此容易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目前政府正在解決這個問題,去年就提到我們很多癌症的這些藥物一下子降價50%,就是醫改真正改到了點子上,為老百姓做了實事。所以我們應該正確地去看待“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不應該一直錯誤地去傳播這個偽命題。

記者:好醫生也深耕兒童用藥多年,您怎麼看待目前國內市場兒童用藥短缺的問題?

嘉賓:兒童用藥短缺的這個問題,有一個原因就是新藥研發需要兒童來試藥,目前我們的國情就是大多都是獨生子女,誰家都不想把子女拿來做臨床,所以在研發過程當中就有非常大的難處,但是我們有許多好的傳統的中醫藥當中有兒童用藥,安全性很高,特別是有很多我們老中醫生退燒,他可以通過兒童的推拿,就能給兒童解決問題。所以兒童用藥缺乏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對藥品管理的方法比較單一化

記者:去年,您獲得了“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這讓您對中藥扶貧有什麼新認識?

嘉賓:中藥扶貧跟行業特點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我們要做好品牌就需要有好的藥材,好的藥材必須是要在邊遠地區、原生態地區發展中藥材種植基地,這是一個前提,所以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種藥材的那些地方正好是貧困地區,這樣正是相得益彰,我們獲得了優質藥材,老百姓也解決了就業問題,收益也就提高了,所以這是我們能夠堅持二十多年的原因。中藥扶貧、精準扶貧也是出自於我們這個產業的特殊性,不是我們為了一點政治榮譽去偶然做做,這樣才是可持續的。

記者:好的,謝謝您。

—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