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与尼姑的故事(大结局)

双峰记

文|老伙计


书生与尼姑的故事(大结局)


第十五回 知州重访姚明庵尼姑他年逢故人

诗曰:

岁月蹉跎使人愁,世间真情永常留。

白云飘飘雁南飞,青山悠悠水东流。

大树脚下根太杂,小贩嘴上话不馊。

笑看天下红尘事,爱恨情仇到千秋。

一晃五年又过去了。魏明在岭南知州任期已满,朝廷发函,要他返京述职,另行重用。于是,他打点行装,先打发妻小回苏南老家,自己则带着魏忠骑马向北而行。不一时过当年落难时的五里排小镇,不免又想起那算命先生来。于是就在街上探查,并不见有算命先生摆摊。最后只得打马径直去那算命先生的居住之地探访。可是,迎接他的是另外不相干的人。一经打听,那算命先生早就出走,不知所踪了。

于是,他们又向东北进发,恰好打当年的妙明庵下经过。这个恰好也许是这魏明特意找出的理由。这1十多年来,在他的心灵深处,总有一块心病潜伏着。他不是没有时间来这个地方,也不是没有能力来这个地方,而是惧怕来这个地方。这里有他的初恋,这里留下了他人生的污点,这里更是留下了他难以偿还的孽债。所以,他怎么有脸回来呢?

如今10多年过去了,他从一个青涩的秀才成长为一个八面威风,执掌一方行政大权的父母官。尽管他内心深处还有一丝内疚,一丝不安,但要回这里看看的欲望太强烈了。他不是放不下初恋的情人尼姑静云,而是放不下这颗永久折磨他的良心。他也许今生就有这唯一的机会来还愿了。因为命运的河流不知又要将他推向何方?所以,他要趁此北归的机会,来这妙明庵探查一番。他让魏忠在山下等他。

当他来来妙明庵的山门外时,他抬头细看这庵堂,还是当年那模样,黑漆的大门。门口那棵大樟树还是那样浓荫如盖,郁郁葱葱。

这正是: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山门是开着的,里面正传出木鱼和念经的声音。他正了正衣冠,带着忐忑的心情跨进了妙明庵。进庵后先是一个天井,过了天井再上三级台阶,则是一个小平台,平台上放了一个大大的香炉,里面正烧着几柱大香。香炉里还插有不少燃尽后的香屁股。旁边又立着一个两尺多高的功德箱,功德箱上有个一指宽,两指长的洞口,那洞口已现光滑油亮,足见这里面承载了多少信男善女对观音的企盼与孝敬。

小平台再上两级台级就是供奉观音菩萨的正殿。观音菩萨端坐莲花之上,右手轻托插着杨柳枝的净瓶,左手兰花状竖立。再往上看,观音菩萨慈眉善目,脸上似笑非笑,以一种眷顾万物的神态下看凡尘。在观音菩萨莲花座下是一排长案,上面蒙着金黄色的绒布,上面供奉着水果与三牲。长案之前的地上,又是放置几个长方形的供人跪拜的灰色絮团。几位妇人正那虞城地跪拜祈福。

观音菩萨像的左则,又见三个尼姑敲着木鱼念经。魏明跨进门来,却停了下来,他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做了?当年,他在这里住了两个多月,只到观音像前跪拜过一次,功德箱中投了十两银子。之后就再也没去跪拜过观音菩萨。今天,他要如何做呢?是去给观音烧三柱音,再去对观音跪拜一番,让观音保佑他一路平安?还是往右,到他的西厢房去看一看?他犹豫了一会,还是被观音菩萨那洞悉万物的目光震慑了,他选择了先去敬香。他只在香炉前敬了三炷香,向观音菩萨作了三个揖。就不愿往前到正殿里向观音菩萨行跪拜之礼了。与其说他面对观音菩萨心里发怵,不如说他无法面对那三个端坐观音像下敲着木鱼念经的尼姑。他只看见她们的上部背影,无法断定哪个是之前的老尼姑?哪个是静云?现在多出来一个尼姑,那他就更加无以分辨了。

他今天上山还是带了些银票在身边的,他将一百两银票塞进了功德箱中,于是就无所适从,进退两难了。如果往右穿过一条围栏,出一条小门,再过一小杂院,就是他当年住过的西厢房。现在他不敢贸然这样做,他如今是有身份的人,怎么能不经允许,在庵里乱闯呢?他想,还是等师傅们念完经再做出处罢。于是,他就跨出山门外来一边等候,一边揽胜。

真是——

往事难回首,山青水自流。

一腔情和爱,十载忧与愁。

可叹人情暧,那堪世间仇。

此身无可恕,报与青帝收。

约摸过了一盏杯的功夫,那庵里敲鱼诵经声音终止了。他再次进入庵里,一个年轻的尼姑便迎了上来,双手合十问他有何吩咐?他说有事打扰素文师太,那小尼说她师太已圆寂一年多了。他心头不禁一震,一种悲伤的情愫就涌满了心头。当年还是素文师太好心肠,才留他在这庵堂住下的,才有生出那一曲故事来。如今昔人已逝,怎不叫他伤感呢?

他又问:“静云师傅在否?”

小尼答道:“师傅刚做完早课,正在后堂间歇息。”

“烦小师傅通报一声,就说有故人来访。”

小尼这才抬眼仔细打量眼前这个中年男人,她见这男人头戴一顶灰色秀才帽,身着一件暗花青色棉布袍,腰间捆着一条老红宽围带,左腰挂着一把七星揽月刀。脚上穿着一双白底青面方口鞋。再看这男人剑眉斜插入鬓角,一双鹤目炯炯有神,挺直的鼻梁下蓄着浓黑的胡须,一张红润的嘴唇下却是一个光洁的下巴。小尼心里想,好一个俊美的男人。

“施主稍等,小尼这就去请师傅”。小尼就往后堂去了。

不一会,就见一个尼姑从后堂出来。魏明仔细一看,呀!果真是静云啊。他心中一时激动,走了一步想迎上前去,但理智还是占了上风。

那静云走出后堂,就看见山门内立着个汉子,她方才听徒弟说是故人来访,先打听素文师太,听说师丈圆寂,才又打听起她,这当然是故人了。但是她走了汉子面前,也一时没有认出汉子是谁来?她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不知施主找贫尼有何事?”

魏明只是怔怔地看着静云,长叹一声,说:“云儿,真的不认识你的明哥了?”

静云听魏明这一说,不禁仔细打量起面前这个男人来,除了那唇上的胡须,除了那微微发富的身躯,这不就是当年那个让她魂牵梦萦的明哥吗?她一时呆住了。正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静云双手合十,不动声色地说:“施主请知客室用茶。”接着又对堂上的徒弟喊道:“雅能,看茶!”

魏明在静云的引导下,进入了左则的知客室。两人刚坐下,另外一个小尼就端着茶进了知会室。

这知会室是留香客喝茶歇息的地方。庵堂主持一般不会亲自来接待香客。如有重要香客来访,或是地方大户人家及官吏家眷来拜佛祈福,主持才出来接待。

侍那小尼雅能退出后,静云对着魏明苦笑:“好你个冤家,这些年你过得好自在,好快乐啊”说着就泪水夺眶而出。

“云儿,明哥无不一时一刻想着你啊。”魏明说着就要起身来握静云的手。但是静云用含泪的眼睛阻止了他。

这在这知会室里,他们进行了一番长谈。此时,魏明才知道静云在他被赶出妙明庵之后的人生经历。也是在三年前,她见庵儿已经在魏家生活得很好,庵儿与魏老爷也相处融洽,魏家上下都不把庵儿当外人。庵儿在私塾中学习也十分长进,每天都得到先生的夸赞,她甚是欣慰。这么多年了,那魏明始终没有回来,也没有给她们母子来个只言片语的书信。她知道,魏老爷并未将她母子之事告诉在外为官的魏明。这个她不怪。但她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就是于她有救命和养育之恩的素文师太,她必须要回去对师太有一个交待。所以,她就私下里与魏老爷讲了这个事。那魏老爷子十分赞同静云的想法。他说人为什么有别于畜生,就是人有感情,人懂得丑恶与美好,懂得什么是仇?什么是恩?情意恩仇才是做人的基本要素。所以,回去报恩没人会拦她。至于魏喜,她尽管放心,这是他魏家的血肉,他怎么不会好好看待和培养呢?等条件成熟了,他自然会让他们父子相认。当然,她如若有一天想回来了,这里永远是她的家。

于是,她就瞒着儿子回来了。回来了,她那素文师傅早已盼她将一双眼睛都哭瞎了。幸好东去一百二十里的秋月庵的素明师太来妙明庵游访,看到与她们同源的妙明庵素文师太这个样子,心中不忍,才将一个徒弟雅能派给了她。这素明就是成化八年当地饥馑时外出逃难的师妹,她到秋月庵就没有再回来。只是,她们之间每隔一段时间都相互往来。由此,才让素明师太发现妙明庵这个惊天的事情。

她回来了,师徒自然是抱头痛苦一番。自此,她又将一头青丝剃去,每日除了侍奉师太外,就是诵经拜佛了。自然,她从苏北带回来的贴身丫鬟,也剃度出家了。

当魏明知道静云怀孕这一节,心中好生愧疚,当得知静云九死一生带着儿子逃难的经历,他也止不住眼泪哗哗而下,当得知静云带着儿子寻访他老家这一节,他又羞愧得不能自己。面对静云,他亏欠得太多了,他要加倍地补偿她,才能让他良心稍安。他动情地说:“云妹,你跟我走罢,我要加倍补偿你。你跟我先去京城述职,之后我们就回苏北老家完婚。但只得委屈你做二房了。”

静云苦笑道:“阿弥陀佛!明哥,红尘如海。你的云儿再也回不去了。”

“为什么?”魏明喊道。

“你看我如今还是当年那个不愔世事的静云吗?”

“不管岁月如何蹉跎?你永远是我的云儿。”

“明哥,一切太晚了。但静云从来没有后悔过。如果有来生,咱们再重续前缘。就让咱们的儿子庵儿好好成长罢。”

“云儿啊,一点机会也不给你明哥吗?”魏明绝望的叫道,“明哥真的放不下你呀。”

“施主!”静云突然正气凛然地说,“言尽于此,请回罢。”

魏明见静云突然变了脸色,知道她心意已决,再苦苦相求也无济于事。只得提出最后一个要求,要她陪自己到素文师太的墓前去祭奠一番。那静云却说,师太圆寂后就火化了,她的骨灰就安放在观音菩萨莲花座后面的厢龛之中,他要祭奠,就到观音菩萨的像前去祭拜罢。

魏明只得到观音菩萨的像跪拜再三,那静云却隐入后堂不再出来,魏明只得洒泪而别……

一晃又十年过去了,这天两骑快马向这妙明庵骑来。一匹马上坐着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他一身蓝袍,挂一件黑色披风,浓眉大眼,天额饱满,国字脸上凌角分明,整个人好似——玉树临风好气质,青松挺拔美身材。

另一匹马上却是一个中年汉子打扮的人,一身月白袍,挂一件暗红色披风,面目清秀而文静,面上无须,但给人一种高贵而典雅,不怒却自威。

你说这二人是谁,那年轻小伙就是庵儿魏喜。中年汉子就是女扮男装的丽娘。

早在十年前魏明就回家认了儿子魏喜。后来魏明进京述职后就被留在吏部为官。庵儿并未跟随父亲左右,仍然留在苏南老家,个中情由也一时无法尽述。

丽娘自从与魏明岭南一别之后,也与魏明断了消息。她自此就行走在江湖上,率性而为,遇到路见不平时就行侠仗义。江浙一带当时留下义侠“罗小虎”的美谈,其实这个所谓的义侠“罗小虎”就是女扮男装的丽韬略之术。她每年都去魏庄看望魏喜,并教魏喜一些拳脚功夫及剑术。她当然是以小舅子的身份去看望魏喜的。

十年过去了,如今魏喜已长大成人,早在两年前他就要去岭南寻访自己母亲,还是丽娘给劝住了。

他与其父魏明一样,不知道丽娘是女儿之身……他后来也出仕为官,做到了史部尚书之职,此是后话。

这正是:

命运太无常,生死两茫然。

迎春接惜春,后浪推前浪。

家国去万里,情爱梦一场。

可叹人生路,几人不走弯?

又有一首《沁园春》词云:

南疆楚地,山高林密,蛮荒边城。

看湘江两岸,狼烟四起,红水河边,鼠盗横行。

秀才游学,借宿庵中,怎知尘缘生孽情。

凤凰岭,女扮男儿身,骗了先生。

世道如此艰辛,人生苦短雁过留声。

忆青春岁月,好梦难成,花好月圆,那堪思替。

一响贪欢,昼短夜长,梦里相逢泪四涕。

叹人生,诉人情冷暖,鬼哭乌啼。

————————End————————

书生与尼姑的故事(大结局)

作者


老伙计,本名罗龙辉,农家子弟,音乐师范科班出身。爱好诗词歌赋、散文小说。

往期作品回顾

01·

02·

03·

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