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陵墓有多大,是一座山嗎?

浩大大的感情史


千古一帝秦始皇,從13歲就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到他死都沒有完工,歷時39年,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這是一項震撼古今,震驚中外的浩大工程。



具體地理位置及面積

秦始皇安排專業老臣趙康對陵墓選址,趙康走遍千山萬水找龍脈所在地,定位於驪山北面的山腳下,由河流形成的洪積扇(三角洲)上。具體位置就在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向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秦始皇陵在驪山峰巒的懷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


趙康當時發動人力挖出五處活水壘出五座山峰,稱之為五爪金龍。秦始皇陵成為龍脈,據說讓秦始皇越戰越猛統一六國。秦始皇死前起誓說:即使他死了有他的龍魂保佑中華民族千世萬世永不衰竭。

驪山自古風景秀麗,林木古老蒼翠,秦始皇又受“依山造陵”傳統觀念的影響,所以選擇南有驪山,北有渭河的“山衝”之地做為安息處。


秦始皇陵是一座山,秦始皇認為墳墓封土越大越高預示著家族興旺,國家經久不衰。據史料記載,秦始皇陵由封土夯築而成,狀呈覆鬥,底部近似方形,面 積達25萬平方米,封土堆高達五十餘仗(高度約115米),但經過兩千多年風雨洗禮、大水的沖刷、地震和人為破壞,現 存高度約為87米,封土底部面積為約12萬平方米。

秦始皇陵內部

據記載,驪山墓每年用工70萬人修建陵墓,每年都有大批的人死去,附近工人墓屍堆如山年年疊加,地宮佈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都城的皇城和宮城。秦始皇的棺材以銅鑄造,棺材旁燃燒著人魚膏做成的蠟燭,永不熄滅,水銀充當百川江河大海,文武大臣各立其位,地宮上方設有宇宙日月星辰,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各種機關暗器,機弩矢隨時都有可能對入侵者暗箭齊發。


1974年3月,陝西省臨潼區西楊村的農民打井時發現秦始皇陵兵馬俑,經專業考古隊挖掘,我們才有幸看到這個人間奇蹟。

秦陵四周分佈著大量的陪葬坑和墓葬,現有4000多個已被探明。例如兵馬俑、車馬坑等發現驚世駭俗,銅車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象徵著秦始皇鑾駕的一部分,形狀構造與真車無疑。


1962年,經過高科技探測,有關人員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圖,秦始皇的地宮就在這個浩大如山的封土堆的下方,距離地平面足有35米深,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高15米,大小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陵園面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秦始皇陵主要由主陵、內外城牆、地面附屬建築、從藏坑和陪葬墓四大部分組成。

地宮城牆的最新發現其堅固令人驚歎。

經過探測,專業研究人員又有了驚人的發現,在封土堆下墓室周圍存在著一圈很厚的細夯土宮牆。經驗證,宮牆東西長約168米,南北141米,南牆寬16米,北牆寬22米。“,每層大約有5-6釐米厚,即精緻又堅固。整個牆的高度約30米,宮牆頂面高出秦朝地平面很多,在土牆內側還有一道石質宮牆,這些石頭都是從渭河北面的山區運來的,大大增加了宮牆的牢固性,經受過8級地震的洗禮竟完好無損。

地宮的深度

而據史料記載——秦皇陵建築的核心史料《漢舊儀》記載,公元前210年,包工頭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報告,動用了72萬人修築驪山陵墓,一直下挖,好像到了地底一樣。秦始皇聽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這讓我們更加好奇到底有多深呢?


根據最新鑽探資料,專家推算地宮坑口至底部實際深度約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約為37米,這是依據目前勘探結果推算的。事實是否有賴於考古勘探進一步驗證。

有專家透漏等技術成熟了,確保文物不被損壞的條件下,準備利用機器人進入地宮,對墓室進行全範圍的掃描、攝像,再把信息傳達出來,定出合理的挖掘計劃。


小姐姐講史



第一,秦皇陵的構造。

秦始皇雖然想著長生不老,但是他還是逃脫不了死的命運,所以他早就想到這一點,在構造陵墓的時候就想在地下享受榮華富貴,所以他讓工匠按照咸陽城的結構來建造陵墓。可想而知,在驪山裡建造一個這麼大的工程難度有多大。它的陵墓周圍有兩層,分為內城和外城,外城裡面全是大大小小的墓坑,墓坑裡全是兵馬俑等等陪葬品,內城則為秦始皇的寢陵和殿陵,可以預示著秦始皇死後也可以在此江山永固。




第二,秦皇陵的地理位置。

我們古人選擇陵墓一般都是北依山,南依水。而秦皇陵則南依驪山,北臨渭水。整個陵墓就像是天成的,經過上千年的變化已經與周圍的環境渾然一體,直到70年代被一個打井的農民發現,才發掘出這個依山而建的龐大的地宮陵墓,儘管到現在,我們發掘的秦皇陵也僅僅是其中一部分,還有一大部分等待專家的考察。

第三,秦皇陵的豐厚陪葬品。

據《史記》記載,秦皇陵:‘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秦皇陵不光有兵馬俑,還有大量銅車戰馬,百官俑,以及600多處陪葬墓。出土的大小文物估計有10萬件,而且這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文物和地宮等待專家的發掘。



總結:集三皇五帝功勞於一身的秦始皇帝雖然統一了六國,完成了國家的統一,但是他的暴政也是他雙面人生的一個詬病。他的陵墓是所有帝王中最大最豪華的,他勞役70萬人整整花了39年把驪山挖空才建造好自己的墳墓。到現代,秦皇陵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希望他給我們帶來榮譽和研究價值外,還能帶給我們深深的思考。

本文作者——萬盛文化傳媒


經典影視大回放


秦始皇陵從秦王政元年(前247年)開始修建,一直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完工,最少時動用工匠20餘萬,秦二世時最多徵用勞役80萬人,前後歷時39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被譽為世界第八個奇蹟。

那麼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大?由於皇陵曾多次遭遇盜掘和毀壞,秦始皇陵具體有多大已經不得而知,只能從史料上得知一二,下面簡單介紹一下皇陵的主要建築結構:

主要建築結構和規模

秦始皇陵目前勘探出的規模達到了56.25平方千米,主要分為陵園區和從葬區,其中陵園區佔地近8平方千米,其餘均為從葬區。

1、城垣

秦始皇陵共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外城廓有高約8—10米的城牆。

外城呈矩形,周昌6210米,四角各有門址一處。

內城呈矩形,周長3840米,北牆設有2門,東、西、南各有1門,內城內部便是封土所在。

2、封土

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三級階梯,狀呈覆鬥,底部近似方型。根據《漢書·楚元王列傳》記載換算得知,封土底面積約25萬平方米,高115米(現存底面積12萬平方米,高87米)。

3、地宮

地宮呈長方形,經考古發現地宮面積約18萬平方米,中心點深度約30米。

4、宮牆

宮牆便是封土堆下的墓室周圍一圈很厚的細夯土牆,經驗證,宮牆東西長約168米,南北約141米,男牆寬16米,北牆寬22米。

5、城門及建築群

目前共發現10座城門,此外還在陵園內城西北部發現一處長方形十進式院落建築群,南北長690米,東西寬約250米,面積答17萬平方米。

6、寢殿便殿

目前在秦始皇陵封土以北共發現三組大型宮殿建築群遺址,南北長約750米,東西寬約250米,佔地面積18.75萬平方米,建築密集,規模宏闊,是陵園的禮制性建築即陵寢建築遺蹟。

曾因多次毀壞,原貌已不可知

即使歷朝歷代以保護和修復為主,但秦始皇陵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仍然數次遭遇毀壞和盜掘,以下為有記載的盜掘和破壞歷史:

1、秦末時期,項羽攻入關中後,大規模破壞秦始皇陵,地面建築幾乎毀於一旦,並挖掘了帝陵。(《史記·高祖本紀》 、《漢書·卷一·高帝紀第一上》 、《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傳第六》 )

2、漢朝時期,根據《漢書·劉向傳》記載,有一小孩在秦始皇陵附近放羊,結果一隻羊調入地洞,小孩打著火把到地洞中尋找,不了走進秦陵地宮,並印發大火,燒掉了秦始皇的棺槨。《水經注·渭水》補充:“牧羊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滅。”

3、新朝時期,吃美軍盜掘秦始皇陵,並將發掘出的葬具、銅槨熔化掉,以取銅材。

4、魏晉時期,後趙石虎盜掘秦陵。

5、唐朝末期,黃巢攻入關中,對秦始皇陵再次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破壞。

6、五代時期,溫韜以籌軍餉為名,再次大規模地盜掘秦始皇陵。

7、清光緒年間,秦陵又一次被盜墓賊光顧,當地官府獲悉後立即派人趕來調查,發現盜洞後將洞口用實物封死不留痕跡,嚴加看護,防止再次被盜。

8、民國時期,河南軍閥劉鎮華入陝,主政陝西期間盜掘包括秦陵在內的多座陵墓。

9、民國時期,原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孫連仲,借在秦陵上“挖戰壕”為掩護,盜掘秦陵。


香茗史館


秦陵規模確實很大,外面的封土現在看就象一座小山,但據專家考證,最初的樣子是數層幾十米高的夯土臺堆疊起來的,在各層之間的收縮平臺及最頂端建有宏偉的廊殿,總高度約110至120米之間,後建築被毀,夯土臺經歷二千多年歲月,現距地面約76米。

秦陵及陪葬坑具體佔地多少,你網上一搜便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