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花皮”不是病,不致命但很要命


大姜“花皮”不是病,不致命但很要命


近年來,隨著大宗農產品價格的持續走低,部分區域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特色經濟作物,大姜作為特種蔬菜,經濟效益相對穩定,因此大姜種植面積逐年擴增。在一些具備成熟種植模式的地區,高產已經不是最終目標,高產優質才能獲得高收益。其中優質主要指大姜品質,而最直接的品質是外觀品質,因為大姜是靠“顏值”來定等級的,所以沒了“顏值”自然就沒了價格優勢。

在小編走訪在種植區的這幾年,姜農們反映較多的種植難題之一就是“花皮”病。“花皮”與“癩皮”不同,“癩皮”已經明確是由根結線蟲引起的,而“花皮”在小編讀大學時,課本上從來沒找到過關於這種病害的描述,目前也沒有專家研究,小編也請教過不少專家,得到的答案都沒有明確的闡述,大多是綜合因素分析。

綜合專家意見和田間採樣,在實驗室同事的幫助分析後,小編做了以下分析判斷:

大姜“花皮”不是病,不致命但很要命

大姜“花皮”不是病,不致命但很要命

“花皮”病姜塊症狀

從“花皮”姜塊採集發病組織,在培養基平板上培養。經過鏡檢分析後,分離出4種病菌,分別是腐黴菌、絲核菌、鐮刀菌(見下圖),這幾種致病菌都是真菌,從發病大姜症狀來看,這幾種真菌僅僅引起姜塊表皮的潰爛、龜裂、凹陷等症狀,並沒有引起致命性的整株腐爛或成片死棵,因此,可以基本判斷這幾種病菌僅僅危害表皮,對大姜來說不是致命菌群,一旦姜塊被這幾種病菌侵染就沒了“顏值”,也就沒了好價格。雖然不致命,但是很要命,這是小編對這種病的定義。

大姜“花皮”不是病,不致命但很要命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花皮”,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一一闡述。

1、土壤條件惡化引起

①生茬土壤:大姜生長最適宜的土壤酸鹼範圍pH 5~7,喜歡中性偏酸的土壤環境,很多姜農反應,在前茬作物為小麥、玉米等糧食的輪作地塊發病較重,究其可能原因為大田糧食種植地塊土壤相對貧瘠,土壤pH≥7,在中性偏鹼的土壤條件下,大姜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有效性較低,導致出現缺素。

大姜“花皮”不是病,不致命但很要命

②土壤酸化:在連續種植多年的土壤上出現“花皮”,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壤酸化,在土壤pH<5後,中量元素的有效性降低,出現缺素,導致姜塊龜裂,病菌侵染造成潰瘍性傷口,形成病斑。

③土壤結構:大姜在土壤疏鬆、多孔、通透性強、有機質含量高的肥沃土壤更易獲得優質高產,在有機質含量低、粘重、板結、透氣差的土壤上,不利於大姜的正常生長。土壤緊實度大的土壤,根系生長環境的機械阻力增大,通氣孔隙度降低,氧的供應和持水量減少,進而改變水肥氣熱狀況,影響正常生長。因此,在緊實度較大的土壤中,土壤緩衝性較差,在土壤輕微乾旱的條件下,土壤的板結、龜裂均能造成姜塊機械性損傷,進而引發有害微生物感染造成“花皮”症狀。

④連作重茬:連續多年在同一地塊種植,粗放管理、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土壤酸化,土壤可吸收有機營養減少,土壤C/N失調,根系代謝產物積累等原因,導致土壤微生態平衡破壞,有益菌群數量減少,有害菌群數量增加,從上圖pH對真菌、細菌/放線菌的影響可以看出,在土壤酸性條件下,細菌和放線菌數量減少,而真菌數量不受土壤酸鹼性影響,因此,在酸性條件下,真菌類微生物成為優勢菌群,從大姜“花皮”病株分離的菌株也印證了,發生“花皮”病嚴重的地塊,大多土壤酸化嚴重。

2、不合理的施肥習慣

①未腐熟糞肥:很多種植戶依然對雞糞、鴨糞、豬糞等糞肥情有獨鍾,經過充分腐熟發酵的糞肥是很好的有機肥料,但是,幾乎90%的農戶使用的都是未經腐熟的糞肥,未腐熟的糞肥在土壤中緩慢腐熟發酵,這個過程中釋放熱量,同時產生氨氣、甲烷等氣體,產生酸性物質等,靠近姜塊輕度的造成燒根、燒苗,嚴重的在密閉拱棚內造成燒苗、燻苗,導致絕產。從近幾年小編走訪種植戶總結的經驗,一般在密閉拱棚內有濃重的糞臭味、氨臭味、大量蒼蠅亂飛現象的,基本都是使用了未腐熟糞肥。未腐熟生糞引起大姜“花皮”的主要原因是糞肥腐熟產生的熱量或酸性物質對姜塊造成輕微的燒傷或燻傷,從而被腐黴菌、絲核菌、鐮刀菌等侵染,形成“花皮”。

②化肥肥害:在大姜生長中後期,需要大量追肥,很多種植者習慣撒施,或者施肥靠近姜塊,大量的化肥溶解後,形成局部的高鹽度,靠近姜塊的造成“燒傷”,從而留下傷疤,為有害病菌侵染提供了便利,從而形成“花皮”。

3、土壤燻蒸

目前,大姜種植區為防止重茬連作造成的危害,有些種植者採用“滅絕式”的土壤燻蒸處理,處理後表層土壤大部分微生物被消滅,然而近年來,專家提出土壤燻蒸後,並非所有微生物全部滅絕,一些具備厚垣孢子的鐮刀菌和具備菌核的絲核菌等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孢子和菌核能夠耐受極端環境,在適宜條件下再次萌發,因此,燻蒸後的姜田,腐黴菌等病害減少而鐮刀菌和百菌病等病害成為主要致病菌。

大姜“花皮”不是病,不致命但很要命

大姜白絹病引起的花皮

綜上所述,大姜“花皮”病是土傳病害的一種,發生輕重和土壤環境有重要關係,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水分、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有益真菌/細菌種類、有害細菌/真菌數量等因素影響病害的發生的狀況。哪種因素是影響病害發生的主要因素要分析具體情況。

針對這些複雜的土壤環境因素,如何對症預防是關鍵。

①需要創造適宜的土壤環境,酸性土壤採用鹼性土壤調理劑,中性偏鹼土壤採用酸性肥料,達到酸鹼中和,活化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目的。

②增加土壤有機質,使用充分腐熟的糞肥配合粉碎的秸稈,或者使用優質商品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富含有機質的土壤能夠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質地、增加和改善土壤各種營養的供應,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料能力,減少土傳病害的發生。由於採用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需要巨大的用量,因此,建議大姜種植時有機肥集中撒施溝底,後期隨培土使用,儘量讓有機肥在根際周圍發揮作用。

③重視微生物產品的使用,在大姜種植中從底肥到追肥均可以使用有益微生物產品,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能夠與有害微生物競爭生存空間、產生代謝物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有些益生菌具備寄生能力,從而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④合理施肥,在大姜旺盛生長期,施肥採用少量多次,分次施用的原則,有條件的建議採用水肥一體,減少集中大量施肥造成的傷害,從而減少病菌侵染的幾率。目前,全營養理念和營養解決方案比較流行,已有專家證實平衡的營養供應能夠提高作物抗病,從而實現營養助理抗病。來源:金正大農科院 姜振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