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赵莲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剂,风流名士郁达夫难以成为文坛巨匠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这句诗脍炙人口,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名句,也是郁达夫个人气质的体现。他作为创造社的骨干成员,左联作家的发起人之一,一直在用作品唤起人民的觉醒,民族的团结,批判政府及日本侵略者的恶行,堪称英雄、名士。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因此,我们研究郁达夫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就可以窥知他的情感世界,反之亦然。

没有赵莲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剂,风流名士郁达夫难以成为文坛巨匠

民国风美女

真名士自风流,纵观郁达夫的一生,他和女性有着不解之缘,或爱或恨,或亲或疏,或近或远,或聚或散,灵也好,肉也罢,始终都未能逾越这个核心半步。有女人在身边或得到异性的爱恋时,他热情洋溢,春风满面,笔走龙蛇,口吐莲花,许多名篇佳作如《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故都的秋》等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一气呵成的,字字句句都闪烁着时代的光芒和智慧的火花。如果无女人相伴或没有获得异性的温存时,他便马上阴郁消沉,心灰意冷,叫苦不迭,借酒消愁,故作“颓废”状,可谓无女不欢。

没有赵莲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剂,风流名士郁达夫难以成为文坛巨匠

郁达夫

在郁达夫正式结婚之前,他在家乡还有一场刻骨铭心的初恋。郁达夫曾在自述诗中写道,“一失足成千古恨,昔日诗句意何深。广平自赋梅花后,碧海青天夜夜心。”此诗化自于李商隐的《嫦娥》,两人写的都是寂寞。不过郁达夫写的是自己,他后悔自己胆量太小,没有在这良辰佳宵,将自己对赵莲仙的一片痴心痴情倾吐出来,因而觉得非常惆怅。

赵莲仙何许人也?她是郁达夫少年时代的初恋对象,两人都是富阳县人。赵莲仙容貌艳丽,气质出众,一向为男生所津津乐道。她父亲在上海开店,富甲一方。在交通不便的20世纪初叶,大多数女孩子根本没有离开过富阳县城。而赵莲仙却在家人的带领下去过杭州上海等大城市,见识多了,自然在言谈举止、装束打扮或是待人接物方面,就跟那些终日不出闺阁半步的女孩完全不一样。

没有赵莲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剂,风流名士郁达夫难以成为文坛巨匠

民国女孩

这就是所谓的现代女性,具有一定的开放意识和浪漫情调,对于那些情窦初开的男生来说,自然会成为暗恋对象了。每当夜幕降临或者月朗星稀的时候,赵莲仙的门前,老有一个个的黑影在徘徊、游荡,这其中绝大部分就是郁达夫这样的少年。他们渴望能看见赵莲仙的身影,以此作为向同伴炫耀的资本。

 郁达夫与赵莲仙次相遇的时间,应该是他从春江书院转入富阳县高等小学堂第三个学期的中间,时值1908年的阳春三月。那是三月中旬的一个午后,灿烂的阳光带着温柔和煦的东南风,轻轻地拂过绿波荡漾的富春江面,由微风激起的一朵朵欢快的小涟漪,不时地追逐着一只只顺流而下的帆船,江上两岸的杂树枝头和树下的泥沙地面都罩上一层嫩绿的绒衣,并且有一种清新的香味蒸吐出来,澄明的空气里波动着嗡嗡的蜂声,绝似诱人入睡的慈母的歌唱……

没有赵莲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剂,风流名士郁达夫难以成为文坛巨匠

民国女孩

放学归来的郁达夫及其小伙伴们,完全被这如烟似梦的阳春景色给陶醉,有的向江中抛掷小石子,有的横卧在青草茵茵的堤坡上闭目遐想,也有的在相互撩水嬉闹……不知何时,江面上驶来的一艘打扮得五颜六色,鸣着长长汽笛的小客轮冲淡了这宁静安谧的气氛,唤醒了他们的好梦。小客轮还没有完全靠岸,这群小少年便一窝蜂似的涌了上去。有的是忙着接亲友,有的是忙着看热闹。正躺在堤坡上佯睡养神的郁达夫,也禁不住这热闹场面的诱惑,步履蹒跚地走进小客轮的停泊处。他刚站定,一位年纪与他相仿佛,头上梳着两只小髻,皮肤细白得同水磨粉一样的少女飘然朝他走来,路过他身边时还娇嗔地施了个微笑。

没有赵莲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剂,风流名士郁达夫难以成为文坛巨匠

富春江

这少女飘然如仙的姿态和娇嗔地微笑,使郁达夫像触电着魔一般,心摇神移,情不自禁,同学们在边上催他走,他也没有听到。下船的旅客全走尽,那位少女也不知飘向何处去时,他仍茫然不知所措地站立在那里。这时,同学中间的一个,拉着他的手取笑说:“喂!荫生!你是不是看中了那个小姑娘了?要不要告诉你一个仔细?她就是住在你们家东边的赵寡妇家的女儿莲仙,新从上海她叔父那里回来的。你想她么?你想她,我就替你做媒。”听到这一位淘气同学的嘲笑,他才同醒梦似的恢复了常态,立刻涨红脸,竞和那位同学动手打了起来,弄得大伙十分扫兴,都没有再玩下去的意思,不欢而散。等同学们都走后,他一个人怅然若失地在江边又呆了一会,才独自回去。

没有赵莲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剂,风流名士郁达夫难以成为文坛巨匠

民国学生

郁达夫曾经在《水样的春愁》中写道,“赵莲仙皮色实在细白不过,脸形是瓜子脸;更因为她家里有了几个钱,而又时常在上海她叔父那里去走动的缘故,衣服式样的新异,自然可以不必说,就是做衣服的材料之类,也就是当时未开通的我们所不曾见过的。”少年的情怀就像那晶莹剔透的冰块,数九寒天时它坚硬如铁,任凭风吹雨打,丝毫不为所动,而一旦闻到春的气息,很快便从点点滴滴的融解,瞬间化成奔腾的河流。其实这都是正常的,哪个少年不多情呢。自从赵莲仙进入郁达夫的心海里,那简直就像猫抓似的,兴奋、痛苦、难受,一起袭来,五味杂陈。

有时候,郁达夫想见赵莲仙的欲望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他就在昏黑无光、万籁俱寂的夜间,“偷偷摸摸地从家里出来,心里头一个人想了许多口实,路线绕之又绕,捏了几把冷汗,鼓着勇气,费许多顾虑,才敢过她的门口走过一次。这时候他的偷视的眼里所看到的,只是一道灰白的围墙,和几口关闭上的门窗而已。”虽然郁达夫什么也没有看到,然而他的心里却很满足。其他少年是否有类似想法,我们不得而知,因为他们不像郁达夫这样,喜欢将自己的感受诉诸于文字。就算他们写了,或许因为名气太小,早就堙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没有赵莲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剂,风流名士郁达夫难以成为文坛巨匠

暗恋

郁达夫暗恋赵莲仙如痴如醉,他没有想到,其实赵莲仙也将其当成理想人物来仰慕,只不过囿于女性的羞涩,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罢了。郁达夫在富阳县城,早就因为“九岁题诗四座惊”而闻名于世,常常穿街走巷的自由女性赵莲仙,不可能没听说过这个才子的名声,何况郁达夫家境也算殷实。赵莲仙对郁达夫,也正如郁达夫对她一样,是早已当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来仰慕、来爱恋了。郁达夫虽然不是出身于豪门望族之家,也没有万贯资产,但因其父辈早年曾为私塾教师兼行中医,再加上两个哥哥,一个在日本留洋,一个在省城陆军小学堂,在富阳县城里也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更何况在县里高等小学堂举行首届新生开学典礼的那天,她又曾亲眼目睹过郁达夫的风采英姿,并且还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没有赵莲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剂,风流名士郁达夫难以成为文坛巨匠

暗恋

洋学堂首届新生开学典礼那天,方圆几十里的乡亲成群结队,走进城来看新鲜,隔墙为邻的莲仙和她的母亲,哪里会错过这样千载难逢的盛典。出于少女本能的庄重和羞涩的心理,莲仙并没有像一般同龄的男孩子那样挤破头皮朝前去,而是站在母亲和女仆的衣襟后面偷视斜望。当一队学堂生步伐整齐地从她们的面前走过时,家中的女仆指着其中的一位约有十一二岁的少年说:“看郁家的三公子多神气!”母亲听了女仆的话也接着说到:“

是啊,别看人家年龄小,功课可学得挺好哩!听她母亲说,这孩子九岁就会吟诗作文,和他哥哥一样,将来会有大出息!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母亲和女仆的这一番对话全被站在一旁的莲仙给记住了,自此,郁达夫那矮小瘦弱的身影也牢牢地镂刻在她的脑海里。这之后,每当对面学堂里放学的钟声敲响时,她总要放下手中的针线活,立在楼头的窗口向外眺望,看是否有郁达夫的影子……去年的三月,她从上海叔父家回来,乘坐的小客轮刚在县城近旁的码头靠岸,一眼便瞥见从堤坡上走来看热闹的郁达夫……

没有赵莲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剂,风流名士郁达夫难以成为文坛巨匠

沉思

由于心心相印,两人自然走到了一起,从而开启了郁达夫长达三年的初恋,一直持续到他高小毕业,此时郁达夫也就十五岁左右。“少年的悲哀,毕竟是易消的春雪”,郁达夫离开富阳去杭州求学后,就再也没有跟赵莲仙联系过,无论是言语上,或是肢体间。一场浓情蜜意的初恋,就此化作了两人晚来的些许回忆罢了。

郁达夫与第一任妻子孙荃的结合主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促成的。孙荃知书达理,亦诗亦文,是富阳乡间少见的才女。虽然他们也生儿育女了,但却没有多少爱的基础可言,离异是必然的结果;

没有赵莲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剂,风流名士郁达夫难以成为文坛巨匠

热恋

第二次与王映霞的婚姻是新式的,是爱的结晶,情的硕果。王映霞是杭州女师的毕业生,满肚子新思想、新文化、新观念,但因为聚少离多及王映霞太过强势等种种原因,两人不能携手终老,留下千古遗憾;第三次流亡南洋其间与何丽有的婚姻,则是为险恶的社会环境和孤独的生活所迫,既不是情感的需要,也不是生理的渴望,完全是为应付外界的舆论和世俗的眼光所做出的无奈决定。

没有赵莲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剂,风流名士郁达夫难以成为文坛巨匠

恋爱

除了这三任妻子外,与郁达夫有过感情纠葛的还有大量风尘女子及李莜英、白薇等。爱情和友情始终是郁达夫生活和创作的着力点,灵魂的重要依托。这些女子并不是郁达夫生命中的匆匆过客,而是深深嵌入郁达夫灵魂中的重要人物,是郁达夫一生创作的催化剂。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镌刻着郁达夫的名字。但如果没有那些各色女子,估计郁达夫的文学成就将大打折扣。(彭忠富/整理;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