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现在再提倡国学,但无法像鲁迅那代人,既读过经又留过洋!

鲁迅那一代人,除了国学和新文学以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几乎人人是外国文学翻译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系统的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和翻译的东西。

即使现在再提倡国学,但无法像鲁迅那代人,既读过经又留过洋!

每个人对外语的掌握都不是一般的掌握,而是精通。

鲁迅和周作人兄弟都精通几门外语。鲁迅精通五门外语:英、德、日、法、俄;周作人还要多两门:希腊文和梵文,七门外语。这种文化功底,在现在是很难做到的。

京都大学的资料显示,当时有两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用原文读外国著作,又多又快,一个是周作人,一个人是郁达夫。快到什么程度呢?两个人在三年时间内阅读一千多本外文书,平均每天读一本多!怎么看的?不吃饭、不玩、不休息?据说,当年郁达夫在京都大学图书馆,直接进入书库,一排一排的看,一架一架的看。郁达夫看的很复杂,经济、哲学、文学,什么都有。那代人是了不起的“杂家”。

王国维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同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这是不可能被超越的。鲁迅那一代人,既读过经,又留过洋,是不可重复的一代人。

即使现在再提倡国学,但无法像鲁迅那代人,既读过经又留过洋!

在鲁迅他们之前,很多人读过经,但没有留过洋。在他们之后,很多人留过洋,现在很多中小学生都留洋,但是他们没有读过经。

即使现在再提倡国学,但无法像鲁迅那代人,既读过经又留过洋!

所以我认为,即使现在再提倡国学,但像鲁迅那一代人那样读经,是不可能的。那样的时代,可用四个字来形容:永不再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