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豆腐是怎么做的?

不争才是争


母亲给锅里刷上油,将切好的米豆腐倒进去,一片一片摊开。你把柴火向炉膛的四周驱赶,好让温暖塞满每一个角落,让锅中每一片米豆腐都均匀地受热,小火慢慢地炕熟。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米豆腐的某一面要煎到恰好,微微起小泡的时候把它翻过来再煎一下,翻面的时间要掌握得好才不至于过硬或者太软,锅铲用的不对就会把娇嫩的米豆腐折断,炒出来的模样很难看。母亲小心翼翼地用锅铲翻着每一片米豆腐,灯光下,她的影子比你小时候看到的更短,岁月把她拉扯得离锅沿更近了。

母亲把炕好的米豆腐铲起来,锅里再倒上油,你将柴火烧旺,母亲把米豆腐倒进锅中,轻柔地翻炒几下,放入切好的蒜苗,再撒些盐,就铲起来了。

“另外切的有腊肉,米豆腐里我就没放肉了哈。”母亲似乎带着歉意跟你讲。

父亲已经在院子里摆好桌椅。坐下去的一瞬间,小木椅吱吱吱地问你:这还是原来的小主人吗?多年不见,依然是那种熟悉的触觉和味道,但为什么重了许多?是我老了吗?这些年你会在哪里落座?小木椅的这些问题你已无暇回答,因为桌上有你喜欢的米豆腐。

青青的蒜苗间杂在黄橙橙的米豆腐中间,散发着一丝丝清香。一片片米豆腐几乎没有断裂的,其中的一面略微酥脆布满小泡,另一面只留下一点点煎过的痕迹。夹一片进嘴里,酥脆中有柔软的感觉。这是家乡的味道,这是母亲做出来的味道。这些年在外地,也有米豆腐或者叫米凉粉的食物,但没有这种吃法。它们更多是被煮着吃。

“那我今晚上用柴灰泡些米,明早做些米豆腐你带上走。尽管说城里也有卖的,都是用碱泡米,机器做出来的,不好吃。”后面这句话很熟悉,你常常在外地朋友面前用这种语气讲述。

“去隔壁毛老汉家换点‘矮子粘’,他前几天刚打了一背兜,也打算做米豆腐。”

“现在还有人种‘矮子粘’?”你好像对这种稻子还有印象。

“只有很少一点栽种了,城里做米豆腐的店子专门订购种植的,现在的品种煮饭好吃,做米豆腐不成,太粘了。只有‘矮子粘’最合适。那时候,引进的‘矮子粘’是高产稻了,区上的赵书记大会小会都会讲他编的顺口溜‘矮子姑娘脚脚矮,广东嫁到四川来。不要嫌她脚脚矮,年年评比显人才。’”父亲的目光回到了六十年代的某片稻田。

第二天一早,你在床上听到了门外推磨的声音,你不再能闭上眼睛睡一会儿了。天还未亮,父亲推着手磨子,隔个两三转,母亲就往磨眼里加一勺泡好的米。在柴灰中浸泡了一夜的大米,已经被母亲淘洗过很多遍,依然略微发黄。磨出的米浆也泛着微黄。

“我来推会儿吧。”你站在父亲身后。

“不用。你再去睡一阵,天还早。”

觉是睡不下去了,就让你的这双眼睛记录下父亲母亲做米豆腐的影像。

母亲把磨好的米浆倒进锅里,又加了一些水,父亲点燃柴火,大火煮开后,将火放小一点,期间要用大饭勺一直不停地搅动米浆。你和父亲在灶边,默默地看着,那些水分在柴火的烘烤中渐渐消失,如同这些年的日子,像一阵阵烟雾般飘散。米浆变得越来越干,母亲搅动得也越来越吃力,但在这时你是无能为力的,母亲不会放心将锅铲交给你,因为火候的控制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弄得不好,做出来的米豆腐要么不熟,要么就太老了。你不知道如何去掌握火候,是凭借手搅动的感觉吗?还是眼睛看到的颜色呢?又或者来自于空气中弥漫的香味?你为自己感到幸运,因为你还能看到母亲为你做米豆腐,许多年以后,当你的儿女长大时,他们只能在故事中听你讲述。

差不多可以起锅了,母亲将粘粘的米团铲在案板上,趁热开始揉成一条条粗筒,如同加粗了的擀面杖。一筒筒揉好的米豆腐再放进蒸笼,大火蒸半个小时,就可以出笼了。











故乡味


在《芙蓉镇》这部小说中的“芙蓉妹子”胡玉音卖的就是米豆腐,而且这部小说还拍成了电影,很多人都慕名到芙蓉镇去尝过这么一道充满地方风味的美食。

我们日常的豆腐都是豆制品,而这个米豆腐和大豆是没有关系的,它的做法是把当地产的大米浸泡在缸里一天,之后用石磨磨成细腻的米浆,加上些碱在锅里熬煮,同时用粗木棒不紧不慢地边熬边搅,直到熬到汤开浆熟,同时有一股米线扑鼻而来就可,之后就是将其舀进簸箕里慢慢冷却,等凝固成粉嫩的坨后切成棋子大小的方块,如果煮的时候加了些槐米进去,米豆腐就会呈嫩黄色,吃的时候浇上调味的汤汁,撒上大头菜、炸花生、葱花等等佐料,当然如果再放些当地人腌制的酸辣椒,酸酸辣辣的那就更加的美味了。不过当初拍《芙蓉镇》的那家店铺的米豆腐却不是切成小方块的,而是像一条条粗壮的小鱼,米豆腐盛在放有酸萝卜丁和辣椒糊的碗里,吃的时候再浇上一勺淡茶色的汤汁,撒上香菜,吃起来居然有些算泡菜的滋味。真是奇妙啊!

除了芙蓉镇,我还在凤凰古城里见过这种美食,在那里,你能经常遇到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米豆腐的小贩,那个米豆腐就盛在透明的小塑料碗里,像是一颗颗煮熟的小土豆,浇上红彤彤的辣椒卤汁,鲜艳德撩人,用牙签颤颤巍巍的挑上一颗放进嘴里,刚开始会觉得狂野的辣味顿时让舌尖和齿缝都燃烧起来了,之后又会感到哧溜柔韧,也就让人越吃越想了。

Cola


亚洲食学论坛


米豆腐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是先把大米提前一晚上用水浸泡一下。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把它泡软化,这样更利于去打磨成粉子。

第二步:差不多到了第二天早上,老爸老妈两个人就会去用石磨来磨大米了。这个可是个需要耐力的活,一般都是妈妈沾在石磨边上,然后爸爸用一个长长的特质的工具来推磨。

第三步:当把大米都磨成粉末了以后,因为是一边推磨一边还需要放水的,所以这个时候基本是糊状的。然后挑回家里来,就要在大锅里放一锅水,下面开始烧火。等到水烧开了以后,再把之前糊状的大米粉倒进锅里面去,慢火来煮。

第四步:在慢火煮的过程中是需要不断的搅拌的,并且还要加入一些碱水哦,这样才会慢慢的结晶。等到这一大锅的水慢慢变成糊状了之后,在把这些糊状的东西捞出来,放置在一个容器里让它自然冷却。等到彻底凉了之后,香碰碰的米豆腐就做好了,如果你用手轻轻一拍的话,还会像果冻一样抖动的!

在农夫这边一般都是在早餐的时候吃米豆腐,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很多人家都会做,而且会做很多,大概能吃个把月都不会坏。不过,现在做的人是愈来愈少了,因为实在是麻烦又费事。

以上就是农夫的家乡,米豆腐的制作方法是不是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也很费事的,做米豆腐差不多要用一天的时间,你们吃过我们湖南衡阳常宁那边的特产米豆腐吗?


农夫也疯狂


我是农事飞哥,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的农村留守儿童文章和视频,如果你也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请关注专业的农事飞哥哦



米豆腐分地域的,底地域不同,做法和口感也不同!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秀山米豆腐的做法!

小时经常看到妈妈她们做,小时候每逢下雨天妈妈们不能出去干活几个人就开始做米豆腐!

首先我们要将粘米泡起来,泡涨,然后用石磨或者电磨磨磨成米浆!

然后,将米浆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石灰水烧火熬制!等熬制熟之后就可以装到盆子里冷却!最后就是调辣椒酱开始享用!

我是农事飞哥,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的农村留守儿童文章和视频,还有农村的有价值的事!如果你也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请关注农事飞哥!


飞哥视野


米豆腐在四川一带家家必需,主要实用在腊月正月,在川东地区,腊月20里就要准备稻草烧灰用纱布洗出里面的碱水,在这一步先把糯米(九米)跟普通米放水里泡2天然后兑入稻灰碱泡在用磨子磨成浆后用小火熬到可以捏团就可以了!这是我们每年都做的美食,道理跟做魔芋豆腐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