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斑马线是否该叫停?

好一碗虾汤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几张图



如果斑马线礼让行人是安全可行的,那高速停车也是安全可行的!高速有些比市区更好的视线,更简单的路况,为什么前车停车后大概率造成后车发生车祸?

这应该是谁都明白的道理,简单来说,驾驶员没有透视眼,没有上帝视角!不可能隔着前车知道前面的情况,他只能看到前车紧急制动了!而越往后的车辆,观察到的情况时间越晚,反应时间越短,制动距离越短!在车辆足够多的情况下,追尾的发生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在市区,无非是车速慢,40-60的速度,这种情况同样存在,用的同一个物理学原理,牛顿第二定律。如果有人还不明白,可以去查看“幽灵堵车”的视屏,非常直观。所以不得不说,现行的斑马线礼让行人,只是把风险大概率的转嫁给了机动车而已!

因为国内的行人,过马路有极大的随机性,再加上国内的建设,道路两旁的绿化带,经常会遮挡住行人。所以对司机来说,行人出行的突然性大大增加!而斑马线位置设置也很随机,并不是只有路口有,一段一公里的道路有几条斑马线的情况非常常见,而且这些斑马线是没有警示牌的!有人和我说斑马线前有三角标记,但他从没想过,前车会挡住地面标志!前车看到标记减速了,后车看不到,更后面的车更看不到!如果后车需要超车,提速变道突然发现前面有斑马线,这个时候反应时间还够不够,就很难说了!

所以即使你不懂理论,也可以清楚的从现在斑马线附近事故频发可以知道,一定是哪出了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上面图里的情况,对突然出现的情况,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好:

一、斑马线附近一定要视线良好,不要搞绿化带,确保司机在百米单位就可以看到路边的人,这没有问题吧?把那段空出来就行了。

二、不设红绿灯也没有问题,头顶提前200米设置警示牌没有问题吧?测速也是提前200米必须设,并不是没有依据,这还是在不停车的情况下需要提前200米。

三、行人过马路是不是也要规范行为,日本的学生过斑马线在路边上拿个小旗子,意思是我要通过了,这时候司机就要停车,没有争议。中国的道路边站一个人,按现行法律,你就是下车去问他,你是不是要通过斑马线,他说不通过。但只要他站在那你开过了,对不起,一样拍你没商量,这叫不讲理!你哪怕是举手示意也可以啊!要不然怎么区分呢?礼让的到底是不是要过斑马线的行人?为什么不做规定呢?

所以不得不说,现在所谓的礼让行人,基本就是一个罚款的增长点,没有看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法律不强人所难,丝毫没有体现,这种情况下,提礼让行人,只会加剧矛盾。人说车没让我,车说我不知道他要通过。这种挑起人民内部矛盾,只有行政机关得利的情况,应该整改!


总有刁朕想害民


礼让斑马线,当然没错!

可有时候说出来有无奈,甚至还有泪!

先说无奈。

自温州市去年6月底开展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活动后,本人是举双手响应,但是在驾车出行,难免会遇到一些尴尬和无奈。比如到了热闹的商业街, 两边人来人往,根本停不下来,去年年底的一个节假日,我有次在一口路口足足等了30分钟,每回就要踩下油门,又看到远远有人过来,只能抬腿等候。还有几次是遇到性子慢的,我车子转弯,看到哪人晃荡晃荡过来,低头看着手机,挪着蜗牛的步伐。等他到我前面,我后面都停满车辆了。

再说泪水。

温州市去年6月底开展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活动,违者罚100扣3份。我自己就不幸中招两次,而且两次都是在同一地方,究其原因:一次是那个路口车水马龙,视线被阻。我车辆转弯,看看周围没人,就缓缓过去,可是等我即将过了斑马线,才看到远远的地方有人。还有一次,我看到了路口有人,我看到他停下来,准备朝另一个方向走的,等我车子启动了,那人经转过身来,朝着我过来,于是我的违章记录又多了一条。

所以说,礼让斑马线没错。

但是交通指示灯等设施要完善,斑马线路口还是要配齐红绿灯,该是红灯停就停,该是绿灯走就走。

礼让斑马线,更要提高行人的素质。哪些故意在车子前磨蹭不愿过去的,交警叔叔看到就要多教育。


收藏历史吧


每次回国,都担心过马路的问题,当你站在斑马线的路口,车就像没看见你一样呼啸而过,我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穿了一身黑色的“隐形衣”,导致司机看不见我,从而没有减速的意图。更不要说没有斑马线的路口了,过马路的人就像过街老鼠一样到处乱蹿,有时还得被司机鸣喇叭。刚开始,我站在那等灯,发现只有车辆的行驶灯,没有行人灯。而且在等的过程中,不停的有人直接过马路了。我妈说要按国外的规则,你等上一上午也过不去,不可能没车,更不可能车都给你停等你过。后来我也学着别人的样子,硬着头皮左闪右避的快速奔跑而过。在国外,即使没有斑马线,只要看见行人就礼让,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则,而且也不许鸣笛,怕吓坏行人。我找来中国交规去看,上边明确写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车都应该减速礼让行人。”为什么不遵守呢,就为了赶时间,生命不是更宝贵吗?如果我们人人都去遵守交规,那每年死于车祸的人将减少,也将减少更多因车祸失去亲人的人。


宝妈茶会


我看了很多回答,很无奈,大部分都在抱怨扣分,等待,没见到一个回答是从立法的初衷上说的,国人开车,加塞,路怒,随意变道,没有规则意识,从家庭教育,社会风气都是爱占便宜,不懂得为自己以外的人着想,自私,自我。不管什么事情,都能狡辩,朝着自己的有利辩解,不会有人从人文精神上去考虑这些事情。

让不让行,当然要让。

堵塞怎么办,那也先让。

我去过北欧的几个国家,在芬兰小镇上的街道,我站在路边按下红绿灯,等待读秒,过往的车看到我后,车没有任何迟疑的停在那里,我觉得是人行红灯,没好意思走,司机挥挥手让我走,我就走了。这是在有红绿灯的路口,不是每次都会这样,但是会经常遇到。没有红绿灯的路口,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会让行我。这就是规则的力量,人文的力量。

换作国内,又在各种讨论,扣分,等的时间长。

我是支持严厉的规则,促使无序变有序,慢慢教化形成有秩序,有人文风气的社会。

共勉。


ZhLee20171123


分享自己的一点真实感受吧,我觉得礼让行人应该叫停。

去年,我开车直行经过一个红绿灯的时候,有两个人正准备过斑马线,因为直行是绿灯,我刹车了。但是那两个人很犹豫,走走停停。我就两次刹车两次前行,那两个人干脆站在中间不动了,我只能缓慢通过。事后我收到了罚单短信。

消违章的时候,这个违章莫名的消失了。说明交警在这一块也觉得这个事情不能完全在我。这个路口是每天都要经过的地方,因为是大学城所以人口比较多,不按规矩过马路的也比较多,这几年来我都没有再收到过罚单。从这个来讲,礼让行人是不太现实的。就像我说的这种情况,我总不能摇下车窗,叫他先过吧。或者干脆直接下车带他过去,甚至像以前说的如果是一位老人那得抱着老人过去。礼让行人确实是一个好的传统。但这个对交规来说是严重不符的,那如果这样的话,会造成交通严重的堵塞,和交规的目的是保证有效率通行相违背的。

而且这个问题我身边的朋友们也都反应比较激烈,这类似的问题,对问题的意见也比较大。

这个是可以代替的。我们可以设置好人行通道的红绿灯。在城市里建了许多的天桥和地下通道,使用率却很低,作为一名司机,我也是一个路人,我也需要过马路。因此,提高我们的交通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四眼生活


看到问题,不自然就像进来说一说,去年年底,我从帝都回到老家所在的城市。


来到这,朋友告诉我说,在这里,开车上路一定要小心“路霸”,我问他“路霸”是指啥?他告诉我说是电动车和行人,尤其是电动车。这个城市是个老城,新城改造正在进行中,因为拆迁问题,进展不是特别快,路相对都很窄,导致公交就没那么顺畅,加上城市没那么大,所以造就了电动车肆虐的景象。

城市里没有过街天桥和地下隧道,非机动车道也是经常不通畅,停满了私家车、电动车、摆摊做生意的,商店堆的杂物等,然后电动车就上机动车道了,至少占用一条机动车道,真的很可怕,每次开车我都小心翼翼。

礼让斑马线,这样没有红路灯的路口非常多,我每次遇到有人通过都会停下等待,可是这样真的很危险,就不说自觉的问题,有时候都看不到行人,比如车流量大的时候,刚通过功率等的一批车驶到这样的路口,夹杂在中间的车辆很难看到有没有行人通过。有很多次经过这种路口,就看到行人夹杂在两条车流中间,真替他捏把汗。


大多数人对于礼让斑马线的理解,就是机动车礼让行人,为什么呢,地上大白字不是写着吗:礼让行人!我见过最霸道的理解方式,电动车从路这边到那边,加速通过(也许是有急事),不管双向行驶的车辆,双向车流,犹如突然看到一个红灯一样,全都刹车听到那,接下来就是摇下车窗,一片骂声。


其实我觉得这种路口,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商业街之类的地段,这样真心不妥,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才是王道。最起码也应该像帝都一样,设置红绿灯,因为靠自觉真的不行。


其实,红绿灯也被“随大流”过马路玩坏了,在这里,我见到过行人在路口指挥交通的,刚开始还不明所以,后来才知道,是闯红灯被交警抓到了,执行的触发。还听我朋友说过,有些抓到了,要抄写“红灯停,绿灯行”两百遍。然而有什么用呢,没有交警的路口,依然闯红灯,甚至在有智能过街系统的地方,也有人闯,这个是会上征信系统的,难道那些闯红灯的人就一点都不担心吗?


一本正经的吃喝


说个事吧,礼让行人我是同意的。与其这样,真的,不如装红绿灯,你多装100个我都同意,前几天我碰到一个事。我在三车道左车道行驶,中间一车,阴天视线不好,我跟车在中间车道的一辆车行走,车速不快。距离大概中车道车子应该有十几米,之后前面有个斑马线,一般我看到斑马线都会下意识的减速。也还好这个习惯。救了我。

中车道的车在我前边突然停止,我那时距离还有十几米到斑马线,已经开始减速。他停了,我还没反应过来,我减速是下意识看到斑马线,但是不知道中车为什么停止。减速缓慢接近斑马线时候,突然从中车车头前走出一个女的推着婴儿车走出来,完全没心理准备。那女的在后车我看来完全不存在,在我视线盲区内,虽然我速度不快停止了。但是后背也冒出一身冷汗。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碰到这个情况。

是人开车都会分散注意力,不是每时每刻都记得礼让行人,特别光线不好时候。与其这样还不如装红绿灯,当然这回也是好习惯让我没摊上事。


福安红福家具


礼让行人的本意是好的,但是礼让行人政策的强制执行让个别行人肆无忌惮,反而更为严重的就造成了交通拥堵。

很多地方基于对行人的安全考虑,出台了汽车必须礼让行人的交通法规。在斑马线前汽车不礼让行人扣两分,罚款200元钱,或者还有别的不同的处罚政策。

这项政策出台初期赞同,赢得了广大市民的普遍。很多司机也认为这是对行人权益的一种保护,而司机在很多时候也作为行人的一份子,认为这种做法就是挺好。从安全保障方面来说,极大的促进了行人的安全。

但实际上这项政策出台之后 没有多久其诟病就已经显现出来了。有些人依据这项政策的强制性,过马路的时候仿佛在调戏司机似的,曾有一位年轻人在斑马线上往前走两步,往后退两步,往前走两步,往后退两步,而汽车司机只能在这里停着,等这位所谓的行人,看他是过还是不过,看着他在那里走两步停一下,退两步停一下的,像跳舞一般,因为只有它过去了斑马线,汽车才能往前走,才不会受到处罚。而后面也同样因为这件事儿停着很多的汽车,不敢往前走,不能往前走。

同样的还有一小道儿消息。在斑马线上一位女士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为了等她过斑马线,旁边已经停了很多辆汽车。排头的第1辆汽车司机实在是忍无可忍,但是为了自己驾驶证上的分数,为了不被自己冲动行为 ,为了不因不礼让行人的行为再罚上几百块钱,这位司机打开车门下了车直接抱起了这位女士,走过了斑马线,然后驾车离开。

这两个事例也充分说明了在要求汽车礼让行人的过程中,行人之中所出现的一些不文明,不尊重对方的一些行为。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来说,礼让还有没有必要?其实从个人来看礼让还是有必要的。如同两辆车要会车,有些时候礼让不只是单纯的出于规则的一种考虑,而是体现出了一种礼让的道德的规范性。但是在斑马线上的这种礼让,应该更多的去考虑双方,而不是指强制于一方。

同样基于这个话题那么来说,行人闯红灯,汽车该不该礼让?

对于汽车来说,行人算是弱势群体,但是有个别的弱势群体依仗法律的保障,来调戏所谓的强势群体。虽然是个别人,但是已经形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如何来破解这种矛盾的关系呢?

还是那句话,汽车礼让行人是应该的,但是同样的在这种规范的前提下 应该对于行人的一些行为也作出具体的规定,比如说闯红灯,行人如果闯红灯的话,汽车可以在安全通行的条件下,继续自己的同行,同样的对行人的一些不符合状态的正常过马路的行为,同样可以让汽车先行通行,这样在保证双方利益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缓解交通的压力,不要因为礼让行人而给交通造成更大的拥堵。

不要因为个别人的一些不良的行为,然后给本该良好的事情,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对此您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一起留言讨论。


龙语堂


只能说建议出台这个法律法规的人是弱智,治人乃治法,法律是需要人遵守的,行走的是人,开车的也是人,既然是法,就得公平公正,对谁都要公平。出台这种法的人我敢肯定是那种没车嫉妒有车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叫兽),根本不从社会实践出发,凭空想像。人的安全要自己有安全意识,社会才有安全感。现在的行人过马路形态万千,打闹的,玩手机的,故意侵犯司机的……。我就想问一句?安装红绿灯是干什么用的?国家大力发展汽车业就是为了让行人出气的吗?????红灯停绿灯行孩子刚刚熟悉,怎么?又要教育孩子过马路不要管车,车不让人是车的错误,罚他(她)们款去????唉悲哀悲哀


天空


礼让斑马线,不应该叫停,反而应该出台更为严格的处罚来针对不礼让行为。

想起来一个经历。

还是在2004年,第一次出国,颇为好奇,由于驾照不通用,所以请了一位法国人做司机兼向导。有天早上从奥地利出发往德国走,早上6点多,几乎没有行人,突然司机在一个视野开阔的丁字路口停了下来,这个路口没有交通指示灯。随后他有发动车子继续通过,我疑惑的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你没看到路口有个“停”的标志吗?这个标志,要求开车停车观察再行通过。我还问他,明明视野开阔,没有任何来车来人,干嘛非要这样教条?他回答说,这是规则。

虽然心存疑虑,但是也没有反驳。一个月后我回来国内,回到北京第一个事情就是觉得不会过马路了。

后来反思,工业文明发端于西方,工业文明推进城市化进程,而工业品作为方便人类生存的工具,如何使用,一定要以人类生存为第一要务。操作规程运行规则都应该在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存的前提下使用工业品。

当前我们国家工业化推进很快,但是工业化思想的建立却让我们吃尽苦头。

首先就是我们对于汽车这个工业品运行规则的指定上,国内很多区域指定规则的出发点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畅通为本,于是可以看到很多有悖常理的规则出现,为了汽车通过,强行压制行人通过路口的时间,很多老人事实上在规定的时间过不去。

其次是国人把汽车真心当做奢侈品,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尊重汽车的行驶路权,全然忽略了汽车作为工业品的本质,于是出现了强行变道还自觉有理的行为,比如昆山杀人案。

2016年,我带单位同事在欧洲旅行,大巴司机一次超时驾驶被罚款800欧元,可这位老兄每月工资才2400欧元。一次违章就被扣掉月工资的三分之一。这个处罚力度好大。但是相比国内,月工资4500,违章成本才每次最高200元。

因此,参考整个全球交通秩序管理和执行的情况,礼让行人应该是治理交通秩序和交通文明的基本手段和出发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