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重疾保险?

刘贤齐


重疾险顾名思义就是,保障的比较严重的疾病,恶性肿瘤、心脏搭桥等等。

首先:从根本做起,如果有缴纳公司的5险一金,那么首先必须要把社保的重疾买进来,一般保额10W一个月多交10元-20元不等,只保障国家社保规定的高发20种重疾,可以说超级便宜了。

其次:再从商业保险补充,商业重疾险分为消费型和返还型

消费型重疾险:每一年费用不多,20W保额的30多岁的人差不多一年800左右,每年保费会递增,消费性重疾险最贵的年龄阶段就是28-55岁,0岁-3岁,这两个阶段重疾风险是最高的,可以达到72%。到了60岁以后趋近于定值。因为60岁以后发生重疾的概率只有40%,之所以很多人认为年龄越大重疾险越贵那是因为里面包含了寿险,因为年龄越大死亡概率就越高,所以生死两全重疾险年龄越大就越贵。

返还型重疾险:它分为两种,定期返还和终身。(两全型重疾险,里面含有寿险,生死都赔钱)

定期返还就是到了60岁、70岁、80岁等等不同年龄阶段,如果没有发生重疾理赔且没有发生死亡的,保险公司会退还客户缴纳的所有保费,保险合同结束。

终身就是一直保障到人死的那一天,假设保额20W,再此期间如果没有重疾理赔发生的,人迟早有一天会死亡,所以等到人死亡的那一刻,由受益人领取20W保险金保险合同结束,资产起到了一个传承作用。(如果再此期间发生了重疾理赔,那么保险公司赔付20W合同直接结束)

怎么选择?

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当前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话,先买点消费性重疾保险,或者是防癌保险,都很便宜,一年几百块,如果几百块你都不舍得那就别买商业保险了。

等后面工资高了,经济条件好了,买点两全类重疾险,选择定期返还的你可以留笔钱养老,选择终身的你可以传承给下一代。

总结:不管怎样,先把社保那个重疾险买了,多实惠啊一个月10几块,保10W。虽然只有20种重疾但是,绝对够用。别看商业保险保了100多种,其实很多种类概率超级低。

保险量力而行,保险公司不是搞慈善的,花多少钱就有多少回报,千万不要相信,一年几百块给你啥都保了,就算能保也是有限制的。比如百万医疗,我不是黑这个保险,说句难听的免赔额1w起步(举例:医院消费10001保险公司给你报销1元),仔细想想人这一辈子,有几次能在医院消费达到1W以上的啊。10个人里面9个人都会说我基本细碎一些小毛病很少有能在医院消费到1W以上吧。有的人会说我体制不好,得病概率高,对不起保险公司不傻,绝对给你拒保,能参加这个保险的人体制都很好,所以保险公司赚翻天。

建议有小孩的,一定买点百万医疗,小孩得病概率真心太高,而且儿童医院消费比较高,买了个这个百万医疗,就使劲花,尽量往几万里花使劲造,让保险公司去报销。


财智匠心


我自己在头条发的文章

很多朋友在小胖这里咨询重疾险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去选择重疾险,小胖今天就把一些简单的重疾险的小知识,以及小胖一般怎么帮客户做需求分析选择重疾险的依据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

1.消费型重疾险?

咱们普通人的人的心理是很奇怪的,一方面想买便宜的东西,另一方面又怕便宜的东西不靠谱,比如消费型重疾险,30岁的女性,50万的保额,一年保费可能只要三四千,而一般市面上代理人销售的产品,保费动辄就快上万了。但是又担心里面会有“坑”。

小胖简单介绍一下消费型重疾险,它不带身故责任,只保疾病,保病不保死。

看现金价值表,咱们会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现金价值是随着年龄的增高在不断增高,一般终身消费型的产品在七八十岁的时候,现金价值达到顶峰,就不断下降,直至最后归零。

这里补充一句:现金价值其实就是咱们退保可以拿到的钱!

比如30岁投保,保费每年3000,总共交30年,交了9万,保额50万,到了80岁健健康康我不想保了,退保,其实也领不回来多少钱,这9万就可以视作全部消费了。

因为这两个属性,他的保费就较低,如果预算有限,又担心重疾风险,想优先做高保额,当然是考虑消费型重疾险。

BUT!他确实有些BUG!比如重疾中的一种,脑中风后遗症,需要在180天之后满足特定症状,才能赔付。那假如不幸在第150天突然身故,那么分文不赔,因为它不带寿险责任。

特别是,在家庭还有房贷的情况下,每年交保费的消费型重疾险不赔,不仅损失了一定的保费,债务风险也会存在。

这就出现了,即使得了重疾,但没熬过足够久的时间,赔不到。而这种情况,在带有寿险责任的重疾险中就不会出现,即使疾病症状不符合重疾定义,只要身故了,还是赔付保额的。

当然,没有一款产品是绝对完美的,如果想买重疾保障,预算有限,可以适当忽略这类小BUG,毕竟是小概率事件,但如果预算还比较充足,小胖还是推荐带有寿险责任的重疾险。

2. 以后通胀,保额贬值了怎么办?

在跟客户沟通的时候,偶尔会有客户问小胖一个问题“我现在买的是50万,但是万一二三十年后通胀了,这笔钱还值多少钱?50万还够吗?”。

这个问题,小胖一般会一步一步跟客户讲。

第一,真的发生通胀的时候,不仅仅是保额,还有保费,咱们每年交的保费是多少第一年就固定了,由于长期存在通胀,后续每年交的保费其实也在不断贬值。这也是小胖建议客户健康险缴费时间选择长一点的原因。

第二:保额50万,并不是今天的50万,是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发生重疾后赔50万。在财务领域有一个词叫做贴现率,就是把未来的50万计算到现在。重疾产品的预定利率,其实就可以简单理解为贴现率。所以咱们客户买的保额50万,是若干年后的,贴现到今天,其实可能只有十几万的保额。因此纠正一下,就目前时刻来看,你买的是十几万的保额,而不是50万,需要经过多年的通货膨胀才变为50万。所以,保额的通胀,其实是一开始就被考虑进重疾产品中的。(这样讲有点复杂了,看看就好)

第三,如果买的是多次赔付重疾险,虽然保额只有50万,但赔一次轻症+2次重疾能拿到115万,这里不要跟小胖说得两次重疾的概率有多低,咱们看看女性最高发的两种恶性肿瘤,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他们的五年生存率都在60%左右。而且癌症也是很容易复发转移的。所以其实50万,也只是基础。

最后,通胀是目前一直存在的,难道因为通胀,咱们就不买保险了吗?现在的50万保额,也许在未来不值钱了,但是以后再用现在同样的保费,是一定买不到50万保额了,因为年龄增长了,而且身体状况也没有年轻的时候好了。

其实就是小胖经常说的话,人生永远没有最优解,所有的都是相对情况下的选择,在现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即使以后通胀了,50万不值钱了,但是现阶段的50万,还是很有用的。

而且小胖一向提倡买保险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是要定期对自己购买的保险进行检视,根据自己的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试的。

3.买重疾要不要买轻症?

答案肯定是要!

随着重疾产品的不断发展,产品保障越来越好,对于咱们这些普通消费者是很有利的。而轻症就是在这种竞争中应运而生的。

重疾险里重疾的理赔条件会苛刻很多,除了少数病种,很多其实都是在濒危的情况下才会理赔的,单纯的重疾险保障很难有什么用处。所以轻症责任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轻症病种的程度较重疾轻了很多,目前常见的赔付保额的25%-35%,(25%以下赔付额度的就不建议看了,小胖一般是看30%以上的)同时能豁免后续未交保费,也就是还没有交的保费都不用交了。

一款产品里的轻症合不合理,主要看一些高发重疾对应的轻症是否合理,比如轻微脑中风的定义怎么样?有没有冠状动脉介入术?有没有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有没有不典型心肌梗塞?

其实除了这点以外轻症最大的意义在于豁免保费,且额外赔付一笔钱用于治疗。很多疾病如果在早期就充分检查并治疗,治愈率其实是很高的,但是花费却不低。在小胖看来,轻症最大的意义就是鼓励咱们尽早救治,不要拖延···很多故事里,都是因为怕花钱,硬生生把本可以治愈的病拖成了不治之症。

4.要不要重疾多次赔付?什么样的分组才好?

首先,能够重疾多次赔付的产品肯定是好的!不过很多人的疑惑点在于是否要为多次赔付额外多出这笔钱吗?

小胖举个例子吧,甲状腺癌大家都不陌生,以存活率高、治疗费用相对较低闻名,之前甚至有传出保险公司想把甲状腺癌定为轻症的传闻,最后因为银保监会的介入,未能成功。

根据2017年某保险公司的数据,它的重疾赔付中恶性肿瘤占80%,而恶性肿瘤赔付中甲状腺癌占30%,也就是说在所有重疾赔付中,甲状腺癌赔付占24%,比例相当高。

这些人因为甲状腺癌得到一次赔付后,身体的免疫力和身体机能必然是不能跟正常的从未患病的人相比的,若干年后再次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比一般人高很多,如果说我们选择的是多次赔付的重疾险,那么很可能再得到一次赔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部分重疾被治愈的可能性是越来越高,重疾多次赔付的产品是越来越有意义,因为更有可能实现。

如果仅仅赔付一次,后续再投保重疾险的可能性就很低很低(目前只尝试过甲状腺癌手术切除3年后除外承保的案例),这样就会使得我们的保障处于裸奔状态,这个时候重疾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就有意义了。

说完了重疾多次赔付,那么就需要看看分组合不合理了。保险公司不是傻子,不分组的重疾多次赔付,保费肯定要涨很多。因此,为了迎合多数人的选择,目前的重疾多次赔付的产品,很多都是分组的。而分组是否合理,主要是看是否尽可能把恶性肿瘤、重大器官疾病、心血管、脑血管、物理性损伤这五种分在不同组。

再好一点的,癌症是不是单独分组;

更好一点的,也是有不分组的。

当然,保障越好,保费也是越高,这里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权衡的,不要盲目追求更好的产品,反而降低了自身的保障。

这里小胖需要额外补充一句,这里给到的观念都是看每位客户适合哪一种,小胖不喜欢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客户身上,一定要让客户买某一类型的产品。很多只能卖的单次赔付重疾险的人,一直强调发生两次重疾险的概率有多高,也有只能卖多次赔付重疾险的客户一直强调多次赔付重疾先的重要性。其实小胖觉得没有这么多必要,毕竟每个人喜欢的都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胖是帮每一位找小胖咨询的客户解决问题的,适合自己的就好!

5.小胖是怎么帮客户分析需求的?

小胖遇到过好些客户,他们看了很多公众号的测评文章,比对了很多产品,对市面上很多主流产品背的朗朗上口,知道某些新出来的重疾险,比很多保险业务员都要懂,但是最后他们迷茫了,不知道自己该选哪一款产品,因为选择真的是太多了。

这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懂产品,但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购买产品一定是需求导向,而不是产品导向。

什么是需求?

需求就是客户想解决的核心问题,凡事有轻重缓急!

比如一个客户预算有限,又想买多次赔付的,小胖给这样的客户推荐重疾不分组赔付的产品可以吗?当然不行,对于这样的客户来说,需要的是价格比较低的重疾多次赔付的产品,在保证保额的基础上,价格便宜是这类型客户优先考虑的点。

比如一个客户的身体状况较差,如果一般的保险公司核保,那么很有可能被除外,加费或者延期、拒保。这时候小胖帮他对比哪家公司的产品更好?当然不是,这时候客户更需要的是可以以标体购买重疾,不用加费,延期,拒保。这个时候优先考虑核保宽松的公司,除非客户可以接受不好的核保结果。

在小胖看来,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些人认为的好产品,就一定是好产品,保险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一切看需求!

6.买重疾险的合理操作?

最后就要落实到购买重疾险的时候的操作了。

在小胖这里分为标准体和非标准体,预算分为低、中、高三档。

非标准体,就是有些在体检的时候,医生说的不要紧的小毛病,但是在核保上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毕竟保险公司看的是将来的风险),比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之类。对于有这些问题的客户,小胖建议找一个你信任的经纪人(比如像小胖这样的),让他给你多家投保,一般找2到3家,争取挑选核保结果最好的一家,进行投保。

Ps:这里的多家投保,指的是已经需求分析过后,适合你的同类型产品的保险公司。

在看标准体,标准体身体健康状况一般不错,没有需要健康告知的问题。

预算低,可以优先考虑定期消费型重疾险,保到70岁或80岁。这里需要注意,消费型重疾是没有寿险责任的,如果有房贷或其他债务,建议再搭配一个定期寿险。

一般来说30岁男型,30年缴费,50万保额,保到70岁的消费型重疾险,保费4000以内。

预算一般,想保终身且要重疾多次赔付,在一线城市里又想把保额做高,比如保额100万,这时候建议考虑考虑带有寿险责任的终身重疾险+消费型重疾险,各买保额50万的搭配。

同样30岁男,30年缴费,70岁前保额100万,71岁后保额50万,追求价格比较低的话,对保障内容不是特别看重,保费12000左右是可以的。

预算比较高,不在意保费,追求极致保障,像这样的客户小胖一般是建议重疾不分组多次赔付的产品,选择2-3家公司,把保额做高,确保客户的保障尽可能的高。

小胖说:

前面所写的,只是一些通用的概念,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比这个复杂多了,需要根据每一位客户的实际身体状况、需求、家庭债务周期,家庭成员收入占比等等详细分析了解的,毕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保险方案也没有一份方案适合很多人的!小胖这样的人能做到的,就是在自己的了解范围内,帮客户选择到自己目前的最优解!



小胖说保


重疾险要怎么买,以下几个问题是我们买重疾险一定会碰到的。

保障病种怎么选

银保监会规定了25种高发重疾,这25种重疾的发病率占所有重疾发病率的95%以上。

25种重疾里有6种重疾是规定必保的,另外19种,保险公司可以自行选择,但现在主流重疾险都会包括这25种。

如果一款重疾险没有包含这25种高发重疾,那我们一般可以直接无视这款产品了。

除了这25种之外,保险公司还会额外加上其他病种,所以我们经常能看见很多保障上百种重疾的重疾险。

但不管重疾险是保障100种重疾,还是只保障25种高发重疾,在发病的概率上,都没有太大区别。

在保费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我们当然可以选择保障病种多的重疾险,但没有必要为了多保一些病种而多花钱。


要不要轻症和中症

轻症保障的病种,基本上是重疾的前身。轻症继续恶化下去,会变成重疾。

比如原位癌,虽然名字也有癌,但它实际上算不得癌症。因为原位癌容易治愈,而且花费不算太多,所以不属于重疾保障的范围。

轻症虽然比较好治,也不像重疾那么费钱,但轻症的发病率高,而且得了轻症也需要花费十几万的治疗费,还需要休养。

所以,在重疾险里附加轻症还是很有用的。现在有很多重疾险都附加了轻症,费用也没有增加很多,个人觉得很划算。

特别是年轻人,建议一定要选择附加轻症的重疾,因为年轻人的轻症发病率比较大,而且也没有什么财富积累。

至于中症保障要不要在买重疾险的时候加进去,我的看法是如果你已经有了轻症的齐全保障,我觉得是没必要加进去的。

因为事实上很多所谓的中症病种,是保险公司从轻症病种里面抽离出来的,但理赔的门槛更高了。中症保障,其实更多的是保险公司的一种营销噱头。


多次理赔型怎么选

单次理赔的重疾险,在赔完一次之后,这份保单的使命就完成了。之后买保险的人,再得其他重疾,是得不到赔偿的。

而且因为得过重疾,这个人病好之后,也很难再买医疗险和重疾险,不能再转移风险。所以,现在很多人更青睐可以多次理赔的保险。

我个人觉得如果你预算够的话,可以考虑一下多次理赔型的重疾险。

多次理赔型的保险大多会把疾病进行分组,每个组只有一个理赔名额。

比如,恶性肿瘤和严重冠心病分在了一组,某人40岁的时候,得了恶性肿瘤,这组赔了一次,他45岁的时候得了严重冠心病,因为这组的理赔名额用完了,所以他这次不会有赔偿。

所以,我们在选择多次理赔型重疾险的时候,要选分组多,并且把高发疾病放在不同分组里的保险。

而且多次理赔会有一个理赔间隔期,指的是上次重疾理赔与下次重疾理赔的间隔期限。如果在理赔间隔期内出险,只会赔付已交保费。

所以,多次理赔型的重疾险,你要选择的理赔间隔期越短越好。

当然了,如果你预算不多,你可以先买单次理赔型的重疾险,先让自己有保障,以后等自己资金宽裕了,再叠加其他重疾险,增加保障保额。


保额到底要买多少

重疾险的保额,我建议是要在30万以上,毕竟现在治病这么贵。

如果是家庭经济支柱,我建议要配备50万及以上。毕竟家庭支柱如果生病,家里会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经济来源,所以多配置一点重疾险,在提供医疗费用的同时,还能补贴一下家里。

不过,我要提醒的是,你在买重疾险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有些重疾险是附带身故责任的,这种重疾险的规定是,如果你得了重疾可以得到赔偿,如果去世了,也可以得到赔偿。

但我也同时提醒,这种重疾险在“重疾”和“身故”两方面其实是共享保额的,也就是说如果赔了重疾的钱,就不会赔身故的钱。

如果你很想对身故风险也进行转嫁,我建议你就直接买一份重疾险,再买一份寿险来转嫁身故风险。


保障期限选多久

长期重疾险的保障期限是可以选的,可以选择定期和终身,定期里也有保到70岁、80岁等选择。

如果只选到70岁,那么70岁之后,就没有保障了,但是保费便宜。如果选择80岁甚至终身,就一直都有保障,但是价格绝对贵很多。

所以,保障期限的选择,就看个人了,愿意多出钱,选择更全的保障就保到80岁甚至终身,如果想省点钱,就选保到70岁。

说到保障期,我同时还要提一下缴费期限。

我们在买保险的时候,是可以选择缴费期限的。你要记住,缴费期限越长越好,能选30年,就不选20年。

因为缴费期限越长,覆盖你生命周期的时间长度就越长,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你发病的概率会更大,如果出险了,你就不用继续交了。再说了缴费期限长,你也可以减少负担。

以上就是我们每个人在买重疾险的时候,一定会面临以及必须考虑的问题。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妹读财 (ID:xmducai)


小妹读财


先提醒,选择重疾险之前,一定要先投保百万医疗险

重疾险选择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健康状况,健康体,可选择性比较广;如果身体有问题,比如乙肝小三阳,国华重疾险可以直接投保;要选择自己能投的重疾险

2.预算,一般家庭的话,家庭收入的7%-10%用来买保险比较合适,包含一家人的保障,意外、定寿、重疾、意外都包含在内;很多家庭保费占比过高,导致保费成为负担,导致保单失效

轻疾、投保人豁免其实都是预算的问题

3.保额

保额建议年收入的2倍,家庭中经济支柱保额=家庭年收入的2倍,保额过高会导致保费过重,保额过低,不解决问题,所以20万保额起

4.缴费期限

30岁为分水岭,超过30岁建议,缴费20年

低于30岁。缴费20年或者30年都可以,看预算

5.保障期限

预算够,保障终身,预算不够70岁,有总比没有强

6.哪里买

我们最主要的是挑产品,线上线下都可以,不用纠结;过往文章列表里写的很清楚


自保叔


市面上有很多保險產品,但我們要怎麼找一份性價比高而且又適合自己的產品呢,希望以下能幫助你。

大家都知道理賠的次數越多成本越高,但是我們要怎麼選擇性價比高的產品呢。

·多次比單次貴多少

如果我們買多次理賠的產品,但是保費可能比單次貴了30%-60%不等,那麼性價比絕對是不高的,因為我們可以利用這30%-60%額外多買一份重疾產品了,重疾產品可以買多於一份,也是照樣能理賠。

·有沒有分紅

這個很重要的,舉個例子,20年前一個客人買了10萬保額的保單,在20年前10萬是不錯的保額了,但是到了今天,沒有分紅的情況下,你覺得10萬夠用嗎?所以我們買保單,不僅只看今天的使用價值,而是假設30年40年後,沒有分紅的情況下,保額足不足夠。有分紅固之是好事,沒有就只能靠自己買多少保額了。

·疾病定義

我們買重疾險就是為了能理賠,但是在理賠前,首先要對得上保險公司的疾病定義,例如癌症的定義,相信不管是哪裡也好,理賠最多的,一定是癌症,所以要比較癌症的定義,哪家定義比較寬鬆就選擇哪家,要記住是保險公司理賠給你,而不是代理人理賠給你,所以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產品沒有一份是絕對完美的,也是永遠比較不了的,我們只有找一份最適合自己的就可以了,產品總是越出越好,我們等不了最好的產品,時間不等,健康也不等,所以合適的就可以了。

有任何疑問,歡迎私信我。


香港友邦kary


给你个图就明白啦。

买保险就是买保额,保额+保障期限+缴费年限决定我们每年支付的保费有多少。

所以呢,如果你


1. 个人预算低,那么买纯消费型的重疾即可

也就是只保障重疾,没有其他锦上添花的保障,这样可以保证钱都花在刀刃上。

注意缴费期限选择最长(30年),保障期限可以选到65岁或以后


2. 个人预算高,那么可按图中优先级挑选附加保障或产品类型

比如可以选轻症保障(自带豁免)等


不建议购买返还型的重疾险,因为贵、性价比不高。


咖啡保险


对于重疾险,我相信很多从事保险的人,都在慢慢的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感受到,不同的人,对于保险的需求目标是不一样的。

对于年轻人来说,重疾险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看病的费用,因为看病的费用可以通过医疗险来分担(通常一年几百元),而重疾险,更意味着是生病后在收入上的损失。因为住院看病,不仅要吃药,更要吃饭。所以,重疾险对于年轻人来说,保额更重要。如果同样的费用,单次赔付可以是多次赔付的1.5倍,那么我建议选择高保额,毕竟 得两次大病是概率问题,第一次能不能治好更重要。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重大疾病险,就是治疗的费用。如果有存款,那么现加上报销型产品,因为有退休金,也不用担心生活,那安心治病就是更好的安排了。年轻时病能不能治好,钱起很大原因。而当年老了,自身的身体状况和钱都很重要。

所以,当你承担更多的责任时,请考虑保额。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如有不同,欢迎交流


你问我答的快乐生活


预算超多,选返还型。

预算有限,选消费型。


有家族遗传病史,或预算充足,选多次赔付。

其他人就老老实实选择单次赔付。


1-6类职业放开了挑。

高危职业只能选择不限职业的重疾险。


不要迷信大公司,不管多小的公司,有保监会罩着不会倒闭,大公司的理赔也不一定靠谱。尤其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越小的公司为了出名,越会出激进的产品。激进的产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能捡便宜啊!


最后是保险预算,家庭总经济的5%~10%,不要超过这个阈值。为了高保障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就是本末倒置了。


当然最重要的,多看看我的文章和回答,保你化身保险小白龙~

用轻松诙谐的口吻,解读严肃认真的保险。


吐逗保


【保障顺序】首先以成人的保障为主,尤其是经济支柱。

很多家庭都已孩子的保障为主,其实是错误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保障。


【保险的核心是】首要是保额,以目前的消费水平建议不低于30万

北上广深这样的地方,建议最低50万起,100万算标配。


【保多久】消费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终身

如果经济能力一般,应该侧重保额的情况下,减少保障期限,70岁即可,费用比终身便宜一半。

举个例子,30岁男性,缴费30年保障终身,50万保额。5200/年, 同等保额,保障到70岁只需要3300/年


【健康要求】买保险最大的门槛是健康问题,我们所听到的保险公司拒赔,多数是因为不符合投保要求引起的,所以务必仔细看健康告知,我们体检中忽略的问题例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甲减、甲亢、子宫肌瘤等问题,对买保险都会有影响,身体有异常务必遵循产品健康告知进行核保后购买,以免担心理赔。


【产品对比】国家规定了25种重大疾病的赔付标准,全行业统一执行,没有XX公司理赔容易理赔难的说法,着25种重疾可以包含90%以上的重大疾病发生率,所以比较产品的疾病数量时候,只要疾病数量超过25种,都不需要仔细看疾病内容。

两款产品作为比较的时候,同等保障、保额,保障期限,缴费年限的情况下,有限比较价格。价格相近的同时在比较产品保障详细内容,条款。 价格越便宜 保障越丰富的产品性价比跟高


【找谁买】目前我们接触的大部分报销销售人员都是各大公司的代理人,他们销售的产品范围很窄,只有该公司一个产品,你会发现, 平安的代理人永远推荐平安的平安福,国寿的人只推荐国寿福。这些代理人信息面很窄,推荐的产品有限,没办法根据家庭配置高性价比的保单。一份实用的方案一定是综合业内不同公司的产品组成的。也可以自己在各大保险网络平台购买。


【如何避免坑】保险的初衷是保障,是为了防止突发状况导致的家庭经济损失,不是为了理财有收益,既保险又理财的保险产品是不存在的,此类产品不伦不类,保额低,收益也低,不建议要购买。 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尽可能买消费型长期产品。


祝好


袋鼠观保


题主你好!

首先,你具备了家庭风险管理的意识,看得出,这一步,你迈出得很坚定。基于商业保险的产品属性,通过它来进行风险管理,是最有效的方式,没有之一。在这一点上,你与所有的回答者都达成了共识。

但是:一份专业的风险管理方案是基于在为整个家庭做了详细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需求基础上产生的,而非“从众多的回答者给出的建议中提取有效信息拼凑而成的”。 同样是心脏支架手术的接受者,为什么A术后用阿司匹林,而B术后用西洛他咗?

同理,同样一款重疾险产品,为何我把它加到了你的方案里,而他的方案里却没有?答案很简单,因为不匹配。 你给出的信息不足以给你具体的关于产品的建议。一般我与客户在进行投保方案拟定前咨询阶段时,不仅要反复沟通,还需要客户填写问卷调查:涉及到客户的职业、年龄、有无高风险运动喜好、家族病史、先天病史、家庭财务状况(收入、负债)、住院史、门诊和体检检查异常史,风险关注点,等等等等。以上这些都是变量,有时候即便根据这些变量拟定出来的方案,也需要进行修改。

所以,比起在网络上从一大堆信息中提炼本本不属于你专业范围内的信息,去找一位专业靠谱的保险经纪人为你提供咨询服务,这种做法更高效。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