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唐灭得了强大的突厥,却没能灭得了吐蕃?

衢州土郎中


突厥和吐蕃是大唐最主要的两个边患,其中吐蕃更是与大唐纠缠了二百多年,几乎贯穿了整个大唐,但是先大唐一步走向灭亡。而突厥则是在大唐建立之前就已经强大起来的戎狄国家,其强盛时期的领土胜于大唐帝国,但是盛极必衰,在唐初,东西突厥先后灭亡。

那么为何大唐灭得了强大的突厥却没能灭得了吐蕃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很复杂的,并不能单纯的从军事角度来分析。这里我们先来简单说一下突厥。

突厥崛起于六世纪,当时的隋朝还没有建国,而在隋朝建国初年,突厥就分裂为东西突厥,一般常说的突厥就是指东突厥,这一支与中原王朝起冲突最多。尤其是隋末时期,突厥在始毕可汗的领导下达到了最强盛时期,更是对中原窥视已久,在众多割据势力中寻找傀儡,提供兵马来干涉中原的战事,当时依附突厥的割据势力不在少数,即便是李渊起事的时候,也不得不考虑突厥这个威胁,而派刘文静去与始毕可汗达成交易。

大唐建国之后,突厥更是不断在边境制造动乱,游牧民族民风剽悍,他们打仗比较厉害,在唐初可以说是大唐最头疼的边患,而颉利可汗更是曾在李世民登基之初带领大军长驱直入到了渭水便桥。李世民不愿意在国力较弱的情况下与突厥开战,不得不在渭水便桥和颉利可汗签订了耻辱性的《渭水之盟》,颉利可汗满载而归,其强悍可见一斑,但盛极必衰。

突厥内部的动乱越来越厉害,各个部落都不愿意屈服于颉利可汗,再加上突厥爆发了大风雪,严重影响了突厥子民的正常生活,可以说颉利可汗真正遇到了大危机,而这危机正是李世民渴盼已久的。629年,李世民派李靖等人开始了灭突厥之战,战争进行的异常顺利。第二年,义成公主被杀,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灭国。正是东突厥的灭亡,促使四夷戎狄尊奉李世民为天可汗。而西突厥则是在657年的高宗朝被灭。

突厥被灭不久后,吐蕃强势崛起,成为大唐最为棘手的边患。实际上吐蕃与大唐的第一次交手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松赞干布在统一吐蕃之后派使者向大唐求婚,而李世民并不愿意,于是有了后来的松州之战,唐军完胜吐蕃,之后李世民采取羁縻政策,让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但是正是这个决定为未来的大唐培养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文成公主给吐蕃带去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她带去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以及农耕技术,让文明在吐蕃大地上生根发芽,这促进了吐蕃的强盛。在文成公主嫁去吐蕃的最开始20年里,唐蕃之间是友好的,但是到了662年左右,吐蕃和土谷浑起冲突,李治站在了土谷浑这一边。吐蕃随即灭了土谷浑和大唐翻脸。

不久之后就是著名的大非川之战,李治的目标是逻娑(即拉萨),但是不得不说,李治实在是看轻了吐蕃,让薛仁贵带着五万大军就想攻进吐蕃的首府,而当时的论钦陵可是带领四十万大军迎战,薛仁贵还没有出发实际上已经注定了会失败,更不用提还出现了战略失误。

大非川之战是唐蕃之战的一个转折点,自此,李治和武则天不得不进攻为主转为防御为主。到了唐玄宗时期,设下了十大节度使防御外敌,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唐蕃之间还是没有输赢。安史之乱的发生,让大唐由盛转衰,吐蕃趁势达到了极盛时期,但是同样是盛极必衰。吐蕃内部出现动乱,在九世纪的中叶,唐宣宗将河湟之地收复,而吐蕃也在动乱中被瓦解。

大唐能灭突厥却灭不了吐蕃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突厥是一个部落联盟性质的国家,实际上内部并不统一,全靠武力压制,很容易出现动乱;而吐蕃则是一个完全统一性质的国家,高度集权,且在文成公主的帮助下文明程度很高,不容易出现动乱,能够一直对外。

其二、吐蕃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吐蕃易守难攻,在长距离作战补给线过长的情况下,唐军很不占优势,因此攻下吐蕃并非易事,所耗费的兵力财力难以估量。而更重要的是,攻下了吐蕃之后如何管理这个地方同样是一个难题,大唐皇帝对吐蕃这个地方的土地完全没有兴趣。这样付出很多却回报率极低的灭国战,大唐并不愿意打。

还有一个原因极容易被忽略,那就是突厥在大唐建国的时候已经存在了半个多世纪,已经进入由盛转衰的阶段,而吐蕃在安史之乱之后才真正强盛起来。突厥在走下坡路,吐蕃在走上坡路。因此并不能认为突厥不够强悍,实际东突厥被灭之后,又在半个世纪之后复国成功。

682年,唐高宗晚期,阿史那骨咄陆带领十七人出走,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聚集了七百人,后又增至五千人,成功复国,这就是后来占据大唐北部大片领土的后突厥。一直到了天宝初期的745年,后突厥才被大唐和回纥夹击而亡。算起来,突厥与大唐之间的征战也有百年之久。


萧晓四姑娘


鼎盛时期的唐朝,想灭掉高原上的吐蕃,谈何容易?

平地上的战斗,唐军还能跟吐蕃人公平的开打,一旦战场移到青藏高原,哪里会有什么公平?水土服不服还先不说,光是高原反应就够内地唐军受了。

既然说“地利”,我们不妨摆一下吐蕃的优势。青藏高原是相对封闭的土地,西、南两个方向是喜马拉雅山横卧,北面是连绵起伏的喀喇昆仑山,构成一道天然的防护屏障。

古代世界级强国的大军,比如波斯帝国军队、亚历山大大帝军团,他们一来到山脚下,根本不会动上青藏高原的念头,直接掉头去印度方向。

青藏高原的东面是横断山区一带,有很多狭小的谷地、有众多水流汹涌的大河。但是,中原王朝视这里为不毛之地,没有进行有效的开发,而是羁縻“西南夷”就知足。因此,青藏高原的东面有一块缓冲地带。

综上所述,靠着相对封闭的地理条件,吐蕃王朝具有“打别人容易,别人打他难”的优势。

吐蕃人走出山南,开始走上逐步扩张的道路。历经数代人的努力,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基本统一青藏高原。

松赞干布还有一个更大的梦,吐蕃人要向东面发展。以吐谷浑离间唐蕃关系(唐太宗拒绝松赞干布求婚)为由,公元638年吐蕃出兵进攻吐谷浑,占据青海湖以南的大片土地。

同年8月,吐蕃突袭唐朝松州,扬言一定要娶唐朝公主,唐军仓促间大败。随后,唐太宗立即出兵,派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必失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

9月,爆发松州战役,吐蕃不敌,被斩杀千余人。双方不打不相识,吐蕃、唐朝感受到对方的实力,死磕只能两败俱伤。于是,当松赞干布再次求婚时,唐太宗就爽快地答应了。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嫁到吐蕃,直到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吐蕃和唐朝再未发生一次战争,双方一直友好往来。期间,松赞干布曾派出禁卫军1200名,征调泥婆罗骑兵7000名供唐朝使者王玄策调遣,一举打败中天竺的阿罗那顺国,有力捍卫唐朝的尊严。

土谷浑是唐朝在西北的屏障之地,失去它就危及西域稳定,而吐谷浑也是吐蕃夺取西域的兵家要地。公元659年,为争夺土谷浑,吐蕃、唐朝再次交战。唐将苏定方采用“调虎离山计”,大败吐蕃军队,吐谷浑人选择内附唐朝。

可惜,唐朝在公元663年犯了大错,唐高宗拒绝援助吐谷浑,导致后者被灭国。当唐朝醒悟过来之后,谴责吐蕃的侵略行径,吐蕃给你打哈哈就是不退兵。

当时的唐朝还不能跟吐蕃动手,一是西域地区的争夺牵扯到唐朝兵力,二是从公元655—699年唐朝在打高句丽。

670年,吐蕃军队再一次出手,攻陷西域十八州,弄得唐朝的西域统治不稳。

唐朝派薛仁贵为将,打着护送吐谷浑王归国的旗号,统兵10万征讨吐蕃。于是,“大非川战役”爆发,大部分中原的士兵根本不适应海拔4000米的高原,再遭到吐蕃40万大军的围攻,遂唐军大败。此战之后,吐谷浑王国彻底失去复国希望,350年的历史结束。

吐蕃灭掉吐谷浑,就完全控制水草茂盛的河源之地,并与唐朝直接接触。公元673年,不甘心的唐王朝再次大败于青海湖畔,随后开启长达百年之久的唐蕃战争。

唐朝利用强大的国力,虽然不时能够取得击败吐蕃的捷报,但是青藏高原是唐军难以逾越的障碍,中原王朝始终难以深入吐蕃腹地。这就决定唐朝只能采取守势,而吐蕃却可以任意出击,总之唐朝灭不了吐蕃。


子屠龙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汉家气魄、唐家雄魂,汉唐两朝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武力最为强盛的王朝。

这个看法是没有问题的。

但,汉唐两朝并不是自始至终都那么强硬和坚挺有力的。

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坐稳江山后的初唐时期,军事力量的确足以横行天下,打突厥、打吐谷浑、打高丽,无不得心应手,当真是“敢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但自从高宗之后,特别是武则天乱政以后,国力就大为下降了。虽然唐玄宗又来了个“开元盛世”,但已经政府无力应对周围异族的入侵了,国力的强盛,其实是建立在对地方节度使的依赖上的。所以,安史乱起,大唐王朝尽管没有就此倒塌,但也一厥难振,走向了下坡路,境况越来越差。

再简单介绍一下吐蕃。

吐蕃为古代藏族自称。吐蕃王室的始祖崛起于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河谷。按照西藏的传说,大约在公元前127年左右,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几位苯教领袖一起迎立聂赤赞布为王,王位传承了20余世,西元七世纪初,当位的是吐蕃一代雄主松赞干布赞普。不过,松赞干布之前吐蕃尚无文字,此说存疑。

松赞干布雄才大略,先后兼并了位于今西藏北部及青海西南部、甘孜、理塘一带的部落,紧接着又征服了青海一带的党项、白兰等国,于公元633年建都逻些(Luósuò,今拉萨),建国号“大蕃”或“吐蕃”,在布达拉山上建立皇宫,正式建立吐蕃王朝。

松赞干布野心勃勃,他参照唐朝的中央官制和府兵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准备与唐朝争夺西域地区的控制权。

公元623年四月,吐蕃突然出兵攻陷大唐芳州。

这是唐、蕃之间的首次交战,但规模并不大,未引发两国间的全面冲突。

时隔十四年,到了公元637年,松赞干布将目光瞄准了盘踞于今青海和甘肃一带的吐谷浑王国。

这个吐谷浑王国曾在隋炀帝时代被大隋帝国灭了国,但又在隋末乱世复了国。公元634年,初唐一代军神李靖率军一万,仅用一年时间就击溃了吐谷浑,扶立了亲唐的半傀儡政权,吐谷浑自此成为了大唐的属国。

西陲霸主松赞干布提兵攻占吐谷浑,即大唐与吐蕃间的开战不可避免。

深谙文韬武略的唐太宗觉察到了来自吐蕃方面的凌厉杀气,为了化解这股杀气,他在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将宗室女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

然而,好景不长,松赞干布不久去世,在吐蕃权臣钦陵的策划下,吐蕃大举进攻谷浑。大唐被迫与吐蕃兵刀相见。

负责讨伐吐蕃的唐军统帅是威名赫赫的名将薛仁贵。

这薛仁贵打高丽那是得心应手,可是打吐蕃就不灵光了。

在大非川一带,唐军被吐蕃人打得满地找牙,溃不成军。

此战结束,吐蕃人再不把天朝放在眼里,频频兴兵进犯大唐边境。

仪凤二年(公元667年),高宗命得力大将刘仁轨率大军长驻洮河军(青海乐都)进行严防死守,虽然暂时遏制住了吐蕃军队的进攻,但吐蕃自此成为了大唐王朝深感头痛一方祸患。

仪凤三年(公元678年),身为诸军大总管的李敬玄统兵十八万在青海湖边与吐蕃开战,唐军大败。唐先锋将刘审礼被俘。李敬玄先退守承风岭(今青海西宁附近),后遁入鄯州(治今青海乐都),总算保住了一条小命。

其后,王忠嗣,哥舒翰,黑齿常之、郭元振……等等,轮番上阵,在对抗吐蕃人的战斗中,屡处下风。

一代名相狄仁杰甚至在长寿元年(公元692年)鉴于迫于吐蕃人的兵锋,不是不向武则天提出撤拔安西四镇的建议。

反观吐蕃人,其接替安西北庭后,既继续向大唐施压,又与灭国无数的阿拉伯帝国抗衡百余年,足显其军事实力强劲。

所以说,唐朝灭不了吐蕃,那是唐朝没有你想象中的强大,而吐蕃也没有你想象中的弱小。


覃仕勇说史


确实,吐蕃是唐朝近两百年中最强劲的对手,唐朝也从未征服过吐蕃,两者之间虽有过联姻,也有过短暂友好相处的时期,但更多的是战争、相互较量,而且,唐帝国也仅在最强盛时,曾经取得过胜利而已。

吐蕃是公元七世纪初在今青藏高原地区兴起的一个民族政权。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弃宗弄赞)征服了藏北、西康和青海诸羌部落,完成了青藏高原的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吐蕃政权。之后,先后向东面的唐朝、西边的大食、南边的天竺、北边的西域各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随着吐蕃的外扩,它与唐朝直接接壤,双方利益发生了冲突,战争便成了解决矛盾的重要手段。公元633年,吐蕃发兵击灭唐的蕃属吐谷浑,唐发兵征讨吐蕃,开始了长达二百年的唐蕃战争。

在周边属国中,唐初曾通过扶持南诏遏制了吐蕃南扩,而唐与南诏关系恶化后,南诏投靠吐蕃,从而改变了西南格局。安史之乱后,唐朝抽兵安乱,河陇诸地空虚,吐蕃趁势东进占领了河陇诸地。

总得来说,吐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尤其是其向唐朝西北地区的扩张,直接地影响了唐朝的民族政策,包括唐在西北地区的军事攻防体系。

吐蕃的扩张,主要是其建立了一种以军事民主制为特点的军事制度,使其在唐蕃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胜多败少。对此,大唐帝国也在不断改变着在西北地区的攻防体系,同时,把和亲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策略,来弥补唐朝军事力量上的不足。

有研究资料显示,吐蕃当时是与唐朝抗衡的强国,兵壮器利,国力雄厚,并具有相当高的建造铁索桥的技术。在短短的数十年内,便越过横断山脉的大小江河,占据了唐朝的嶲州、洱海地区,并在取成都为东府的战略行动中,于664—707年之间,在云南境内建造了几座铁索桥。

在地理气候上,唐朝也不占有优势,与吐蕃的战争中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也对双方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山 (原 )反应是唐军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非川战役和青海战役中败北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唐军始终无法对吐蕃腹地形成威胁的重要因素。青藏高原上的海拔高程分界线———赤岭也由此成为唐蕃双方实际控制范围的分界线 ,唐朝政权在近百年时间里只能据守海拔相对较低的赤岭以东的河湟谷地。

随着唐朝政治、军事力量的衰退,吐蕃势力不断东扩,安史之乱前属于内地的陇东变成了边塞,唐蕃在此时常发生军事冲突,以后,后陇东又逐渐成为吐蕃的移民区之一。





史说新传


为什么大唐灭得了强大的突厥,却没能灭得了吐蕃?

  大唐能灭突厥:

  唐王朝建立时,国力强盛,军队作战能力相当强,经验也丰富,相对的突厥却处在由盛转衰的时期,又因为没有集中统一的政权,分化之后战力打了个折扣,被灭也就正常。

  大唐不能灭吐蕃:

  1、比较难缠:唐王朝建立时,吐蕃还弱得很,难入天朝上国的眼,但米粒之珠也敢放光华,吐蕃竟然入侵大唐,结果被打得大败,最后求和,进贡称臣,多次要求和亲。当然了,里面也有不少门道,咱们不细说,后来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许多先进的文化,吐蕃老实了一段时间。但是这个政权很膈应人,大唐稳定强大的时候,它就老实得很,大唐一旦有什么不稳,它就兴风作乱,大唐大兵压境吧,打一打它就装死。吐蕃军作战能力其实挺强,而唐西部人口并不多,动兵难度很大,就这样,打一打摸一摸,也很难彻底消灭。

  2、吐蕃这地方,地形于唐不利,它易守难攻,而唐作战则困难许多。除了运粮征兵有难度,最大的难点在于它处在高原,进去就有强烈的高原反应,严重缺氧造成呼吸都成问题,要作战,是难上加难。当然,相应的,吐蕃军来到低海拔地区作战也有问题,所以吐蕃和唐相缠百年之久,都灭不掉吃不下。

  吐蕃兴盛的时候,大唐已步入中期,这个时候唐朝的疆域已比隋晚期大了近一倍多(?),虽然明面上比较好看,可是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耗尽了国力,所以唐玄宗时代,基本不扩张了。如果是关系一直恶劣,那就不能打也得打,可是吐蕃时好时坏,不算坚决对立,唐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容忍它的存在。吐蕃是块硬骨头,嚼不烂吞不下,何况真的打下来,怎么治理这个地方,是件相当难的事情,好处并不大,这样亏本的事情,大唐是不会做的。(文/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虽然,吐蕃是唐朝很强劲的对手,但是两国之间还是出现过联姻的。总体来说,吐蕃一直在向唐朝西北地区扩张,以至于他们对唐朝了解很多,对于战争中也会处于有利的地位。吐蕃更是兵强马壮,发展迅速,而且他们处于青藏地区,这对于当时唐朝的士兵是不利的因素。到了唐朝后期,因为军事力量的减退,相反吐蕃倒是在此期间迅速发展。更是没能没能灭得了吐蕃。


貔福乾祥


吐蕃易守难攻


窗外1225


因为有国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