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遠離這兩“絕”,路反而越走越寬

常言道:“天道忌滿,人道忌全”,天道忌諱滿盈的事物,所以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物盛而衰;人道也忌諱貪全的人或事物,所以物極必反,樂極生悲,喜極而泣,人至察則無徒等等。

人生最佳的境界不是十全十美,而是求缺惜福,花未全開月未圓;凡事欠一點,更是一種殘缺美,更能持續延長好福氣。

做人不能太絕,事事留有餘地,反而福氣多多!人到中年,遠離這兩“絕”,路反而越走越寬!


人到中年,遠離這兩“絕”,路反而越走越寬

第一:事莫做絕;

“事事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

不論做任何事都要留餘地,就是不要做得太絕,這樣造物的上帝才不會嫉妒我,甚至鬼神也不會傷害我。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人生的好運和黴運是互相依存的,我們得意時候不要只看到眼前的美好,得意忘形,目空一切,而把事情做絕,將福氣一下子享盡,要不然黴運馬上就來臨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千萬不要小看身邊的小人物;與他們相處時候,不要將事情做絕了,要不然他日別人好運來時,你就會很尷尬。正如曾國藩所說:今日你用何種面目對待他人,他日別人也會用同種態度對你。

得饒人處且饒人,不把事情做絕,給他人行個方便,也是給自己日後留餘地。

劉邦率兵攻打甕城,活抓了甕城守將丁公,眾將領都要求殺了丁公,但劉邦沒有將事情做絕,最後親自放了丁公。日後彭城之戰時,劉邦被項羽打得大敗,已是項羽帳下大將的丁公率楚軍追擊劉邦。劉邦對丁公說“兩賢豈相厄哉!”意思就是說“英雄何苦為難英雄”,丁公念及劉邦當初不殺之恩,於是也放了劉邦一馬。

做人不能太絕,事事留有餘地,路反而越走越寬,福氣也多多!


人到中年,遠離這兩“絕”,路反而越走越寬

第二:話莫說絕;

古人常說:“言多必失,禍從口出”,而說話時候最忌諱的便是將話說得太絕對,沒有給自己留點餘地。比如說,某人保證完成任務,某人說自己肯定可以考取第一名等等,但往往是天意弄人,不盡人意。

正如孔子所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所以我們想象得很美好,但實際情況往往是略低一點。一旦我們將話說絕了,沒有給自己留些餘地,就會讓自己日後失信於眾,下不來臺。

《增廣賢文》:“不輕許諾,故我不負人;不輕信諾,故人不負我”,這也是告誡我們說話時候要慎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千萬不要誇下海口,免得有負於他人!


人到中年,遠離這兩“絕”,路反而越走越寬

話莫說絕,做人要謙虛低調,自己若有8分的本事,切莫說成10分,甚至還要說成5分本事,剩餘的3分本事需要斂藏。凡事都要留一手,不可完全暴露自己本事,以防不備之策,這也是做人做事的大智慧!

做人不能太絕,事事留有餘地,反而福氣多多!人到中年,遠離這兩“絕”——事莫做絕、話莫說絕,路反而越走越寬!

【琢磨君2019】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今日話題:

您是一個說話、做事絕對的人嗎?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