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以后再赶回家过年,还有意义吗?

飞火流星905


如果是过年,最好是年三十之前到家为好,过年过年,就是从去年过度到今年,这个过度时间就是年三十到初一,如果初一以后回家,就不叫过年,而是拜年了。

可是,我们总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比如过年之前的车票买不到,单位工作特忙任务没完成,需要赶工,第三可能身体抱恙,在年三十前赶不到家,不得不在初一以后回家了。

我2012年春节就是正月初四到的家,因为年前从沈阳到成都的车票没抢到,只好买大年初一的票了。初三到成都后,坐大巴到老家县城已经是初四凌晨三点了,由于当地气温下降,导致道路结冰,到中午才坐上车,到家已是下午一点了。

虽然见到朝思暮想的父母了,但一家人都有点遗憾。都说,要是你年前回来就好了。所以,如果没什么特殊情况,尽量在年三十之前赶到家最好,那样才有过年的感觉。


若愚趣谈


有意义。过年回家就是为了团圆,正月15以前赶回家的人都是幸福的人,哪怕陪老人和家人一个晚上,也是很幸福,很高兴的。过于讲究过年相聚在某一天,是对幸福的亵渎。当你我从远在千里的地方要往回赶时,就得提前许多天请假,办年货,准备回家的车票。前提是请假充许了,如果稍向后推迟一半天,时间就有一些紧张。当你马不停蹄地赶到车站,最想坐的第一趟车已经走了,改换一班车,又要推后几十个小时,没有座位,只能是站票,十几个小时站着回家了。现在问题解决了,有高铁,几个小时就能赶到。实在不行,就乘飞机两三个小时绝对能到家,车票钱准备好就行!归乡,回家心急,有什么办法就用什么招数。就这样,紧赶慢赶,大年三十没赶到,大年初一一样能团圆。父母亲高兴,老婆满意,孩子们挤在你的怀里要抱抱,一路的劳乏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老妈扫去一路的灰尘,妻孑端来洗脸水,看着你刷牙洗脸,关心之情不溢言表。老母亲想问其他情况,老父亲不乐意了,给媳妇说,赶紧领回去,好好睡一觉!你看困乏成什么样了?老娘反应过来,对!对!赶紧睡觉,有啥话明天说,明天说,恋恋不舍地看着儿子被媳妇领走!老父亲一句话!没眼色,走!回家。


云游四海578


有啊,过年就是图个团圆、吉利、喜庆。与三十回去还是初一回去关系不大,只要回去团圆了就好。从主观上讲,谁不想三十前回家过年?但现在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千差万别,工作地点甚至远隔重洋。虽然现在交通工具很便利,由于种种原因,每一个想回家过年的人,也不一定能赶在三十前到家。

哪个父母不盼望儿女过年回家?哪个媳妇不盼望丈夫回来团聚?哪个孩子不希望爸妈回来过年?有些人,不要说初一回不去,就是十五也回不去。他们只要是因为国家利益、单位需要,在哪里过年都有意义。!

许多人都是等到过年了才回去看父母,许多人也经常会说回家是为了看父母,许多人也以为自己回家看看父母好着没自己就放心了。其实,都搞错了。你过年回家也好,平时回去也好,不仅仅是你想父母了,而是父母想你了;不是你回去看看父母好着没你放心了,而是把你拿回去让父母看看你好着没,他们放心了!

游子们,过年了,不是你想父母了,而是父母更想你们了。过一年,你长一岁,而他们老一岁,他们来日更少了。有时间了常把你们拿回去让父母看看,父母在哪家在哪,父母不在家没了。


秦鲁林青少年问题研究


当然有意义啰!不管你何时回去,父母都会高兴得合不拢嘴,就怕你不回去。父母们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养大,不图你给他们挣多少钱,也不图你给他们扬多少名,就图你“常回家看看”,陪他们说说话、散散步……即使你一句话也不说,一样礼物也不买,哪怕就是和他们静静地坐在一起,紧紧拉着他们的手,他们也会老怀安慰呀!他们就怕你对他们说“忙忙忙”,就怕你对他们说“明年再说吧!”就怕你对他们说“烦死了!”就怕你对他们说“我讨厌你们”……


凤146983974


依然有意义,回家看看,了解家乡变化,与家人团聚,与亲友叙旧,与社会联络交流,应做的事很多,不在先后,在乎开心。


方兰野携手凌云志


说个我自己亲身的经历,我在外工作上班,一年能回去一次就很好了,所以不管我一年里哪个时间回去,家里都像过年一样,家人团聚,满桌的菜,会去走亲戚,亲戚也会来家里,过年能吃到的都能吃,过年能去的也能去,过年能玩的也能玩。所以我觉得吧,回家过年的时间不一定是大年三十或者初一,重要的是你回家了,和家人团圆了


小金家的姑娘


最好年三十,初一白天也行。好处是火车不挤了。



她大叔521


主要是大年三十最热闹,一大家人高高兴兴的吃年夜饺子,熬夜,初一次之,过了初一年味逐减,本来现在年味就淡,回家的次数又少,亲情之间又缺少沟通,好不容易熬到过年,还不能在最佳时间团聚,好象有点遗憾。


十里梅花香


过年就是家人团圆的日子,趁着假期和父母亲,家人一起团团圆圆过大年,就是过了初一也没关系,有的常年在外上班,就过年才有机会回去,所以只要一家人团圆了,父母亲人就无比的开心。


196993ZC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