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以後再趕回家過年,還有意義嗎?

飛火流星905


如果是過年,最好是年三十之前到家為好,過年過年,就是從去年過度到今年,這個過度時間就是年三十到初一,如果初一以後回家,就不叫過年,而是拜年了。

可是,我們總會遇到很多特殊情況,比如過年之前的車票買不到,單位工作特忙任務沒完成,需要趕工,第三可能身體抱恙,在年三十前趕不到家,不得不在初一以後回家了。

我2012年春節就是正月初四到的家,因為年前從瀋陽到成都的車票沒搶到,只好買大年初一的票了。初三到成都後,坐大巴到老家縣城已經是初四凌晨三點了,由於當地氣溫下降,導致道路結冰,到中午才坐上車,到家已是下午一點了。

雖然見到朝思暮想的父母了,但一家人都有點遺憾。都說,要是你年前回來就好了。所以,如果沒什麼特殊情況,儘量在年三十之前趕到家最好,那樣才有過年的感覺。


若愚趣談


有意義。過年回家就是為了團圓,正月15以前趕回家的人都是幸福的人,哪怕陪老人和家人一個晚上,也是很幸福,很高興的。過於講究過年相聚在某一天,是對幸福的褻瀆。當你我從遠在千里的地方要往回趕時,就得提前許多天請假,辦年貨,準備回家的車票。前提是請假充許了,如果稍向後推遲一半天,時間就有一些緊張。當你馬不停蹄地趕到車站,最想坐的第一趟車已經走了,改換一班車,又要推後幾十個小時,沒有座位,只能是站票,十幾個小時站著回家了。現在問題解決了,有高鐵,幾個小時就能趕到。實在不行,就乘飛機兩三個小時絕對能到家,車票錢準備好就行!歸鄉,回家心急,有什麼辦法就用什麼招數。就這樣,緊趕慢趕,大年三十沒趕到,大年初一一樣能團圓。父母親高興,老婆滿意,孩子們擠在你的懷裡要抱抱,一路的勞乏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老媽掃去一路的灰塵,妻孑端來洗臉水,看著你刷牙洗臉,關心之情不溢言表。老母親想問其他情況,老父親不樂意了,給媳婦說,趕緊領回去,好好睡一覺!你看睏乏成什麼樣了?老孃反應過來,對!對!趕緊睡覺,有啥話明天說,明天說,戀戀不捨地看著兒子被媳婦領走!老父親一句話!沒眼色,走!回家。


雲遊四海578


有啊,過年就是圖個團圓、吉利、喜慶。與三十回去還是初一回去關係不大,只要回去團圓了就好。從主觀上講,誰不想三十前回家過年?但現在的工作環境、工作性質、工作任務千差萬別,工作地點甚至遠隔重洋。雖然現在交通工具很便利,由於種種原因,每一個想回家過年的人,也不一定能趕在三十前到家。

哪個父母不盼望兒女過年回家?哪個媳婦不盼望丈夫回來團聚?哪個孩子不希望爸媽回來過年?有些人,不要說初一回不去,就是十五也回不去。他們只要是因為國家利益、單位需要,在哪裡過年都有意義。!

許多人都是等到過年了才回去看父母,許多人也經常會說回家是為了看父母,許多人也以為自己回家看看父母好著沒自己就放心了。其實,都搞錯了。你過年回家也好,平時回去也好,不僅僅是你想父母了,而是父母想你了;不是你回去看看父母好著沒你放心了,而是把你拿回去讓父母看看你好著沒,他們放心了!

遊子們,過年了,不是你想父母了,而是父母更想你們了。過一年,你長一歲,而他們老一歲,他們來日更少了。有時間了常把你們拿回去讓父母看看,父母在哪家在哪,父母不在家沒了。


秦魯林青少年問題研究


當然有意義囉!不管你何時回去,父母都會高興得合不攏嘴,就怕你不回去。父母們含辛茹苦地把孩子養大,不圖你給他們掙多少錢,也不圖你給他們揚多少名,就圖你“常回家看看”,陪他們說說話、散散步……即使你一句話也不說,一樣禮物也不買,哪怕就是和他們靜靜地坐在一起,緊緊拉著他們的手,他們也會老懷安慰呀!他們就怕你對他們說“忙忙忙”,就怕你對他們說“明年再說吧!”就怕你對他們說“煩死了!”就怕你對他們說“我討厭你們”……


鳳146983974


依然有意義,回家看看,瞭解家鄉變化,與家人團聚,與親友敘舊,與社會聯絡交流,應做的事很多,不在先後,在乎開心。


方蘭野攜手凌雲志


說個我自己親身的經歷,我在外工作上班,一年能回去一次就很好了,所以不管我一年裡哪個時間回去,家裡都像過年一樣,家人團聚,滿桌的菜,會去走親戚,親戚也會來家裡,過年能吃到的都能吃,過年能去的也能去,過年能玩的也能玩。所以我覺得吧,回家過年的時間不一定是大年三十或者初一,重要的是你回家了,和家人團圓了


小金家的姑娘


最好年三十,初一白天也行。好處是火車不擠了。



她大叔521


主要是大年三十最熱鬧,一大家人高高興興的吃年夜餃子,熬夜,初一次之,過了初一年味逐減,本來現在年味就淡,回家的次數又少,親情之間又缺少溝通,好不容易熬到過年,還不能在最佳時間團聚,好象有點遺憾。


十里梅花香


過年就是家人團圓的日子,趁著假期和父母親,家人一起團團圓圓過大年,就是過了初一也沒關係,有的常年在外上班,就過年才有機會回去,所以只要一家人團圓了,父母親人就無比的開心。


196993ZC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