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历史真相让你知晓后,大吃一惊?

木剑温不胜


二十九军大刀队,真实编制其实是手枪队,大刀队只是俗称,大刀队缺的不是大刀,而是连发自动手枪。

抗战时期,二十九军大刀队,在喜峰口给日本人当头一棒,重创侵华日军,引起舆论大量声援,举国热情抗日,原来我们用大刀就能打过鬼子,怎么能不让人振奋。

当时天津报纸这样刊登:“我们喜峰口的英雄是光着脚、露着头,使着中古时代的大刀,……抢回了山,夺回了岭,收回了喜峰口,俘虏了几千个日本人,收到了几千枝日本枪,捉住了许多辆日本坦克,抬回来许多架日本开山炮。这个故事,岂不比(法军守卫)凡尔登的故事还威武!还壮烈!还光荣!还灿烂!”

当时上海的报纸更是添油加醋,将这件事描写的特别神奇,日本士兵晚上睡觉的时候害怕头被砍了,因此自制铁护圈放到脖子上,如此云云。

著名作曲家麦新,为此创作了《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

上海爱国青年学生更是唱着《大刀进行曲》游街声援军队,并且积极募捐,要为前线战士打造大刀,仿佛只要大刀到位,抗日就有希望。

事实上,参加喜峰口的大刀队,真实的编制是手枪队,以当时的作战命令来看“第217团附手枪第一、第二连及王昆山营,于本晚(3月11日)23时由潘家口出发,……袭击蔡家峪、白台子敌炮兵阵地,奏功后,即与第224团联络,协力向喜峰口东北高地之线进攻。”

根本就没有正式的大刀队,而是手枪连。

二十九军宋哲元部是西北军残部经过张学良收编为调到察哈尔驻防的,可以说,二十九军就是西北军的延续,而手枪队一直是西北军的杀手锏,1916年的时候,冯玉祥就组建了手枪队。

中国战场由于火炮和机枪火力不密集,往往能够留下火力缺口,这就导致白刃战的经常发生,在近身战斗中,手枪是最佳的武器,而中国古代一代有“出奇制胜”的军事思想,当20发的盒子炮到达中国后,迅速风靡一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配备手枪队的国家,手枪队在军阀混战中的表现是十分亮眼的,在中国之后,其他国家才纷纷效仿。

西北军选拔手枪队士兵的要求很高,因为手枪队的任务很艰巨,往往需要贴身肉搏,然而贴身肉搏的时候,配合大刀的确可以做到方便的作用,其他步兵背大刀,则完全是因为步枪上按不起刺刀。

正是因为手枪队人把手枪放在枪托里面,并没有背着的大刀现眼,因此老百姓俗称大刀队。

西北军大刀队作战的的形态并不是两手拿大刀,而是左手握手枪,右手持大刀(一把刀重四斤左右),如此能做到左右开弓,白刃战中远近可打。

实际上西北军手枪队的作风在军阀混战时期已经用烂了,根本就没有什么稀奇。

当时新桂系的黄绍竑,十分清楚长城抗战的情况,为此还跟《申报》的史量才谈及此事,询问媒体为何要鼓吹大刀队呢?

史量才说“新的没有得吹,只好把旧的来吹吹。”

黄绍竑当时很气愤,这跟以前鼓吹义和团的老把戏吗?

当时二十九军的首领宋哲元是有着深刻的认识的,“我以三十万大军,不能抗拒五万敌人,真奇耻大辱。”

在喜峰口战役,二十九军董升堂所带的就是手枪连,在喜峰口战役之前,他曾嘱咐部队:“如与敌人遭遇,尽量用大刀砍,手榴弹炸,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开枪射击。”

为什么?因为大刀队的子弹不够用啊!能用刀砍的,就不要浪费子弹了。

估计当年那些走在大街上的爱国青年学生,知道大刀队的奥秘其实是手枪,缺的不是大刀,一定会十分生气。

抗战时期人们相信大刀队能够战胜日本,就跟相信义和团能打败八国联军是一样的。


史论纵横


在这里我就说几个关于清朝、在我知道真相后曾经让我感到大吃一惊的事情。

清兵入关后的扬州10日

虽然我们一直都说明朝是被清朝所灭亡的,但如果我们认真探究历史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明朝实际上是被李自成给摧毁灭亡的。

在李自成灭了明朝之后,因为李自成的手下在这个过程中抄了吴三桂的家,所以后来吴三桂放弃了向李自成投降的选择。

吴三桂当时为了避免遭受到李自成军队的消灭,他就向山海关之外的多尔衮投了降,然后打开山海关的城门,把战斗力强悍的清军给放入了关内。

在清军和中原地区残存下来的各大势力争抢对天下的掌控权时,他们杀了很多人。

在清朝攻打扬州的时候,他们遭受到了史可法和南明部队的强烈抵抗,而在他们打下扬州之后,为了报复这些人曾经对他们的抵抗,他们当时就对扬州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人口灭绝。


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曾经繁荣无比的扬州在清兵过后变成了一片人间地狱,后来扬州城内被和尚们收敛的尸骨就达到了80多万具之多。

当然关于这方面的事情在正史中是没有记载的,没有任何一位古代君主会把自己曾经的残忍事迹记载在自己历史中。

在原本的时候,清朝还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但是在乾隆皇帝派人修撰《四库全书》的时候,这些所有有关于他们的负面事件都通通被抹除在了历史之中,直接被乾隆给清档删除掉了。

后来是在清末时期,有人从日本带回了清朝初年流传到日本的《扬州10日记》,人们才了解到了当年历史的残酷性。


清朝妃嫔们的长相

在现如今各种清宫剧的轮番轰炸下,想必大家对清朝皇宫妃子们的长相都已经留下了一个自己的想象,在曾经我年少不经事的时候,我也曾幻想过这些清朝妃子们的美貌模样。

但是在后来我无意中看到了清朝妃子们的照片之后,我却改变了之前我的想法。

接下来我们可以从几张清朝妃子们零星流传下来的图片和画像中看出这些清朝妃子们的长相。






关于清末变法人士的真相

在不了解历史事实的时候,很多人对康有为、谭嗣同等人都是非常敬佩的。

但是我觉得如果大家了解过当时谭嗣同和康有为等人提出的变法主张,那大家对他们的印象可能就会发生180度的大转变。

谭嗣同、康有为等人当时的变法行为虽然是一件很积极的事情,但是他们的某些主张却有些让人不敢苟同。



比如谭嗣同和康有为都曾经提出过要变卖边远省份、获取金钱支持变法的主张。

在说到如何获得促进清朝变法的钱财时,他们二人都有说过要把西藏、蒙古、新疆、东北等省份、地区卖给列强们之类的话。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关于这方面的细节,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谭嗣同书简》和《我史》这两本书。

其中《谭嗣同书简》是欧阳中皓的孙子通过整理自己爷爷和谭嗣同的书信整编出来的,《我史》是康有为自己给自己写的自传,都有着一定的可靠性,里面就有着相关的记载。



所以说这就是清朝让我大吃一惊的历史真相,因为篇幅有限的原因,所以我们在这里就只介绍这几个清朝的例子,如果有机会的话,再和大家说一下其他朝代的例子。


孤客生


说说汉朝刘邦那一家子的事情,感觉那个时代的人,活的真的很卑微,即使是皇帝,也不见得有多快乐。

刘邦和吕后,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女儿就是鲁元公主。

刘邦去世之后,儿子刘盈登基,吕后掌权。这时候生在皇室里,争权夺利,你死我活的争斗开始了。

刘邦的大儿子叫刘肥,在刘邦建立大汉之后,就把刘肥封为了齐王。

齐国是当时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也是地盘最大的一个诸侯国。吕后对齐王刘肥存在芥蒂,所以,她总想找刘肥的事。

在一次刘肥去朝拜天子的时候,吕后拿了两杯毒酒,差点毒死刘肥。当时幸亏汉惠帝刘盈,要不刘肥就死了。

刘肥大难不死,但是,他也出不了长安城,吕后把他给软禁了起来。这时候他的手下给他出主意,让他把齐地的一个郡给拿出来,献给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

这样的话,吕后一高兴说不定就会饶了他呢。

刘肥依计行事,他不但给了妹妹鲁元公主一个城阳郡,而且还认了妹妹做小妈。你看刘肥为了活命,真是什么事都干做呀,连小妈都认了,是不是惊呆了。

其实这个还不算太出乎意料,还有更加出乎意料的事情。这件事还是和吕后以及鲁元公主有关。

吕后的儿子,刘盈当皇帝后。吕后要为儿子选一个皇后。你猜这个皇后,吕后给他选的谁?

竟然是鲁元公主的女儿,也就是说刘盈这个做舅舅的,要娶外甥女。

你看吕后这个女人做事,是不是一点底线都没有呀。我想要不是违背人伦,她很有可能让鲁元公主嫁给自己的儿子刘盈。

还好,那时候的鲁元公主已经嫁人了。

吕后之所以为儿子选皇后,重要的是选自己的家人,就是因为她当过皇后,知道当皇后的好处。

所以这个事情,在她看来不能便宜了别人。

最终刘盈还是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可是,刘盈一点都不喜欢自己的这个皇后,毕竟他们是两代人,之间有代沟。

但是,这是他母亲给他介绍的婚事,他不从也要从。

这就是他作为皇帝,最大的无奈。

再说最后一个,吕后不是在刘邦死后,用极其残忍的办法,杀死了戚夫人,然后把他给丢到了厕所了吗?

为了显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她竟然给自己的儿子刘盈显摆,让刘盈来看戚夫人的惨样。

刘盈这一看,坏了。他竟然给吓病了,足足治疗了半年的病,他才能下床。

自从刘盈见到戚夫人的惨样之后,他再也不上朝处理国政了,真的是人生苦短,及时享乐呀。刘盈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他受到的刺激太大了,缓不过来。

因为整天纵情酒色,很快刘盈的身体便垮了下来,二十多岁便死掉了。这都是吕后造的孽呀。


史学达人



前几天,无意中在《不得不知的2000个历史常识》一书中看到了一则常识,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历史上不存在的10天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的《清代中西历表》一书中,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9月18日)是阳历1582年10月4日,而9月19日却是阳历10月15日,这中间十天哪去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人类历史上,这十天并不存在,是历史上的空白。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上通行的历法是公历,但是在1582年以前,通行的却是“儒略历”。由于儒略历不很准确,每隔四百年就产生三天误差,到了1582年就误差了10天。这样一来节气和日期混乱了,许多天文学家提出补救办法。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为此召开了由天文学家、僧侣参加的讨论会,研究对策,会上,教皇接受了医生格里奥提出的公历记年法。于同年颂布法令,命令把1582年10月5日改为10月15日。这样一来,这一年的10月5日到10月14日就被删除了,就在历史上消失了。



漫漫历史长河,蕴藏了多少的知识和奥秘,等着我们去发掘,去探索。惟有勤读、勤查,勤思,才能使我们的大脑更加丰富。


阿扁侃历史


让我一生最知晓的一件事,使我大吃一惊,一生难忘,世无决有,灭绝人性,天理不容,毁林,毁自然荒地造成绿色生态严重毁灭不能换回行为。

新中国成立,党中央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开展建设自已的新家圆,开展植树造林和大搞农业生产高潮,在中央和几代政府领导下几代劳动人民用汗水和双手用几十年时间植树造林以达到全国各地林网全fu盖,到1995年有的地区有的村屯农田林网一体化。以经为子孙后代载培出鸟语花香,到处一片绿色景象。1999年以后有的地区招到树木连续破划,国:家在2002年在有的地区开始实施补救措施,下拨款开始地还林地还草又打井又给设备,有的地方还能在2004一O5年熊把补载树草给打的井给毁掉用两年时间把本管辖区的自然树木和几十年戴培的树木林带不管大小树木,世无决有破伐连根除掉,自然荒草地全部破坏开垦,造成自然生态毁灭,水土严重流失,各种动物灭绝,各种鸟类灭绝,地下水流速下降,地面严重下沉不可换回的后果。


手机用户23164154566


如果我问你,你印象中的八路军是什么样子?估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土”,将领大都是泥腿子出身,整支队伍破破烂烂的像叫花子。其实,这只是表象,事实上,在当时的中国,这群人是最具有朝气的人,最具有探索欲望的一群人。

下面,我们来讲讲八路军和油田的故事。

首先,我们来看下面这一张照片:

这张有点带着九十年代老港片中龙门客栈风格的草棚,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陕甘宁边区的油田以及炼油厂房,如果仔细点看,靠山一侧还有根烟囱。

八路军和油田,印象中似乎是不挨边的,石油这种工业化国家的掌上明珠,怎么会出现在八路军根据地呢?

原来,早在清朝的时候,就有人在延安发现了油田。1906年,清朝官员从日本买来石油设备,在延长县打出了中国第一口油井,史称“延一井”,日产石油2000于千克。

没过几年,清朝就被推翻了,这口油井就被废弃了。接着就是军阀混战,直到老蒋取得名义上的统一,民国时期经历所谓的“黄金十年”,但是,这期间,谁都没有重视这个油井。

1935年,刘志丹率领陕北红军占领了延长,并接管了这口油井。长征后,中央大部队到达陕北,对这口油井予以了高度重视,想法设法筹集钻油、炼油设备。

十分有趣的是,在国民党掌握了全国大部分资源情况下,共产党竟然控制了100%的石油工业。

虽然八路军没有能力生产出汽油,但是靠着油田也出品了包括煤油、擦枪油、油墨等产品。抗战开始后,物资越发匮乏,陕甘宁边区积极组织油田恢复生产,更名为“军工五厂”,由中央军委军工局领导。工人们收集设备器材,逐步健全机构组织。为此,各种土方法层出不穷。

油井架上铺的树枝茅草,就是防空伪装,原料易得,实用性强。

由于工业不发达,炼油只能用煤炭和木炭进行,有点像烧木炭的窑子。

这应该是共和国第一代石油工人,这是他们为祖国后来的石油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部分设备缺失,这些颇有创意的“土八路”们竟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木制钻井机,虽然看来简陋,但用起来颇有成效。

由于技术设备是在是严重匮乏,延长油田的产量乏善可陈,但是,不可否认,这些早期的技术积累,为将来的石油事业奠定了基础。


一卷青史


1901年,李鸿章人生的最后一年,也是他最虚弱、最痛苦的一年。

此时的大清国,刚刚经历了八国联军的铁蹄摧残,奄奄一息,慈禧和光绪还远在西安,不敢回京,而八国联军也依然驻扎在北京城,非要等着条约签好、赔款数额确定了才肯撤兵。

在混乱的日子里,吐血越来越严重的李鸿章,抱着78岁的病老身躯,一个人呆呆地坐在院落里,看着远方的落日,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他的日子不多了。

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让这个晚清老臣是老泪纵横,面对慈禧的宣战诏书,他拼死抗命,带头组织“东南互保”,以保东南半壁不陷入混乱中。

这位汉臣的头牌,更是被各地督抚推举为带头大哥,拟定了“李鸿章大总统”方案,万一老太后与皇上死于非命,到时就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主持大局。

随着大清国战败,惊慌失措的慈禧不得不放下姿态,一封一封的紧急电报拍给李鸿章,命他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命他为“全权大臣”,北上主持战后的大局。

因为马关条约,李鸿章已经被骂了多年的“汉贼”,“逆臣”,他的下属们也苦劝他再也不要蹚这个浑水了,不然又是一生的骂名。

车马劳顿几个月,李鸿章还是在1900年10月,到达北京,开始收拾这个烂摊子。

一路上的舟车劳顿和感染风寒,李鸿章还是病倒了,眼瞅着李中堂时日无多,八国联军也沉不住气了,他们也怕大清国真没人再能收拾这个局面了。

经过艰苦谈判,1901年1月,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在“议和大纲”上签字。很自然的举国声讨又起: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又经过7个多月的艰苦谈判,李鸿章几乎就一直在病榻上指挥着谈判,把10亿两赔款减少到4.5亿两,所有谈判的屈辱,李鸿章背了。

终于到了《辛丑条约》签字的时候,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参加了条约签字仪式,按照官衔,庆亲王奕劻无疑是留守在北京城里官职最大的,毕竟是亲王级的。

庆亲王奕劻正准备提笔签字,李鸿章说:天下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你才60多,还年轻,以后的路还长,这卖国条约,让老臣来签吧。

李鸿章接过庆亲王的笔,颤抖着把自己的名字写成了“肃”字模样,这三个字叠在一起,看起来是那么的悲苦。

这一天,是1901年9月7日。

签完条约,李鸿章的病情急转直下,此时他的生命已经不足60天。

11月7日,李鸿章生命的最后一天,在李鸿章的病床前,几个沙俄的公使来找麻烦来了,他们拿了一份条约逼李鸿章签字,强迫清政府承认沙俄在中国的利益。

俄国人态度蛮横,要求立刻签字,李鸿章颤颤巍巍地签完字,然后大口大口的吐血,上气不接下气。

身边的下属见状大哭:中堂大人放心,俄国人说了,中堂走了以后,绝不与中国为难。

李鸿章依然双眼炯炯有神,似乎在期待着什么,身边的下属们说道:中堂大人放心,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

听到这句话,李鸿章闭上眼睛,与世长辞。

李鸿章去世后,清廷晋封其为一等侯爵、谥文忠,在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并在京师建祠定期祭祀,成为大清国唯一一个在京师建祠的汉族官员。


云中史记


1920年直皖战争前夕,皖系段祺瑞的心腹大将西北边防军司令徐树铮(有小诸葛之称,是玩脑子的狠人)请张作霖进京,试图拉拢奉系支持段祺瑞的皖系,张作霖早就想逐鹿中原,但直皖之争态势未明,张作霖并不想过早的涉足其中,只以“调停”的名义只身犯险,来到北京。(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当时北洋势力直、皖、奉三足鼎立,张作霖身居关外,他支持任何一方都会形成二打一的局面,都有一方完全压制另一方的可能,因此,张作霖到北京后就成了直皖两派的座上宾,先是皖系吴佩孚、曹锟登门拜访,再是段祺瑞专门与张作霖秘商联合事宜。

但张作霖认为涉足中原的时机未到,因此并没有明确表态究竟支持哪一方,这时候在北京城外驻扎的西北边防军及其司令徐树铮,向来以工于心计和心狠手辣著称,他就想了与其让张作霖做大做强,坐收渔利,倒不如现在就给他来个斩草除根。

徐树铮很快就制订了暗杀计划,那就是在段祺瑞的团河驻地杀掉张作霖,当时的靳云鹏不堪大用,称病赋闲在家,徐树铮便以此为由头,等张作霖从曹锟的总统府刚回到住处奉天会馆,当时很多的军政大员发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同乡会管,当时北京最阔的会馆莫过于李鸿章捐建的安徽会馆。

张作霖前脚到奉天会馆,徐树铮后脚就跟了进来,显然总统府有徐的眼线,徐树铮带着让张作霖当国务总理的许诺前来,张作霖并不相信,因为徐树铮向来以“诈”著称,虚虚实实,绵里藏针,但徐树铮一再盛情邀请,还邀张作霖第二天与他一起去团河见段祺瑞求证。


张作霖便托词道说自己还有要务,第三天一定与他同去,张作霖觉得徐树铮邀他出任国务总理是假,趁机杀人是真,等徐树铮前脚出门,张作霖便带着少数随从搬出奉天会馆,登记入住了位于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六国饭店。

张作霖这样做也可以理解,当时北京已经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而且段祺瑞有徐树铮的边防军助威,势不可挡,在北京弄死个人简直跟弄死只虾米一样,张作霖搬进东交民巷六国饭店,显然想借助外国势力,让徐树铮投鼠忌器。

但是要是这么就结束了,那张作霖也就不过如此了,紧接着张作霖没停脚,化妆成洋人出六国饭店,直奔火车站,等登上自己的专列以后,又没停脚,从窗户直接登上了一节货运车厢,在煤堆里出关,直奔东北老巢。

在这一过程中徐树铮派的监视人员一直如影随形,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等到徐树铮从张作霖这眼花缭乱的操作中反应过来时,张作霖早已到了奉军控制的势力范围,徐树铮在廊坊设置的拦截点根本没见人。

民国是乱世,产生了很多出身不好出身不高的大人物,这些人究竟比常人高明在哪,从张作霖如何脱身徐树铮独掌就可见一斑,这些枭雄的智慧简直高的吓人,他们对于时代的适应能力,对人心的东西和拿捏,不仅仅是让人大吃一惊,简直惊为天人!


历史三日谈


在金庸先生的作品里。少林派作为武林的“泰山北斗“,有着“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

少林高僧们行侠仗义,除恶扬善,是武林人人景仰的名门正派。特别是少林七十二绝技,《易筋经》、《洗髓经》更是江湖上人人梦寐以求的武学宝典。

所有的武侠小说中,少林武术的创始人都是一个,就是来自天竺的高僧达摩。

达摩:


少林武功是天竺僧创立的?支持的人说少室山有个达摩洞,是达摩祖师当初在此修炼,面壁九年,武功始得大成。我们今天还能隐隐约约看到石壁上有达摩的影像。这就是证据。

反对这个说法的人更多。因为历史上的达摩是谁,是哪里人,生于何时都没有统一的答案。   

元代的《释氏稽古略》、梁代的《高僧传》上说都说达摩来自天竺。

《释氏稽古略》说他是

“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初祖菩提达摩者,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名刹帝利”。

但北魏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中说:

“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来游中土。”

天竺是现在的印度,波斯是现在的伊朗,问题来了,达摩究竟是印度人还是伊朗人?  

 达摩是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释氏稽古略》、《景德传灯录》、《佛祖统记》上的记载也不一样。有说是520年的,有说526年的,也有说527年的。   


他有没有去过少林寺?这个也不能肯定。   

《旧唐书·方伎传》记载:

“后魏末有僧达摩者。。。乃之魏,隐于嵩山少林寺,遇毒而卒。”

这段记载可以看出,达摩先到了南朝的梁国,之后,达摩到了北魏帝国,并隐居于嵩山少林寺。   

《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和达摩所生活的时代有四百多年的时间差,达摩同时代的《洛阳伽蓝记》《高僧传》《续高僧传》中,均未提及此事,所以《旧唐书》中的说法有令人可疑之处。   

假设这个天竺僧人到过少林寺,也不能说少林武术是他研发的。


因为任何史书中,都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只有《易筋经》的序里,讲了一个故事:达摩面壁九年圆寂后,他面壁有地方开始破损,少林寺重修时发现一个石箱子,打开后发现两本书,一本《易筋经》,一本《洗髓经》,两书均以梵文写就。

少林寺僧人拿走了《洗髓经》和《易筋经》,翻译后发现这是一本武功秘笈,于是便照着练了起来。

后来《易筋经》唐初“风尘三侠”中的虬髯客,又传到李靖手上。可是虬髯客是唐人传奇故事上的人物,历史上并无其人。这个故事明显是编出来的。  

 现在一般都认为,稠禅师才是少林武功的开创者。 稠禅师是北魏延昌年间从俨州来到少林寺的。他是“带艺投师”。

当时少林方丈是跋陀,在这之前,少林与武术没有任何关联,所以说,稠禅师才是最早的武功高手。

他接任少林方丈后,少林习武风气渐浓,并逐渐发展,流传至今的少林武功。后来经“十三棍僧救唐王”,少林武术在李世民之后得以发扬光大。

后期不断的有出家的将军,像稠禅师一样,这些人带来的武艺渐渐的充实了少林功夫。

金庸:

  

所以,各位不要太相信武侠小说了,如果少林功夫是天竺传来的,那我们今天的中华武术也就是泊来品,这是对中华武术的否定。

少林武术与这个天竺和尚没半毛钱关系,这是铁的事实。醒醒了,各位看官。


刚日读史


说几个比较有意思的:

一、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理想的建都之地不是南京,而是伊犁,没错,就是新疆那个伊犁。孙中山认为如果在伊犁建都,中国的影响力就能辐射整个亚洲。

孙先生的原话是这样的: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

二、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叫林森,他的头衔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也就是国家元首。但相较于蒋委员长的大名鼎鼎,林森却要低调的多了。

三、日本人在皇姑屯事件中炸死了张作霖,张作霖死后,日本关东军便开出营房,准备占领整个东北三省,但这却被裕仁天皇给阻止了。

并不是裕仁良心发现,而是他在之前并没有收到任何暗杀张作霖的报告,因而对军部“先斩后奏”的行为十分恼火。而且他也认为时机不到,此时侵华容易引起英美干涉。

四、唐高祖李渊造反的直接原因是被李世民和好友裴寂算计,误睡了隋炀帝的妃子,为了保命才起义的。

当然了,或许李渊早有反意,只是提前做了应该做的事。

五、明朝开国皇帝为了防止宦官乱政,在皇城立了一个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但这个铁牌却被一个太监给砸了,这个太监叫做王振,明英宗时期的大太监。

六、美国曾有艘军舰名“大清号”,如此命名是为了感谢清政府对美国人民的慷慨解囊。该军舰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曾大放异彩,而实际上,这艘军舰是被两个美国人骗过去的。

七、日本投降以后,韩国却有数万人受不了自杀了。因为自日韩合并以后,日本在韩国推行“皇民化”教育,韩国人对日本归属感大增,所以当日本投降后,不少韩国人绝望自杀。

但韩国人很快就发现了一个让人兴奋的事情:他们居然是战胜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