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微信反思錄,你們再考慮要不要去挑戰它!超越它!

好奇的人們經常會去想:在之前移動互聯網的蠻荒時代,騰訊明明有個手機QQ,為何又要單獨搞出個微信?

其實只要理解這件事,你就能發現微信的誕生有它極為純粹的客觀原因。那就是在移動互聯網下,人們對於效率的本能追求。

看完這篇微信反思錄,你們再考慮要不要去挑戰它!超越它!

手機是社交軟件發展的第一驅動力

在微信誕生的2011年,各大智能手機屏幕還都是在4寸上下徘徊。那年推出的iPhone4s是3.5寸屏、三星S2是4.3寸屏,開創大屏時代的三星note第一代也才5.3寸屏。有詩曰:一寸屏幕一寸金,多點一下費光陰。屏幕的限制和操作的狹窄所帶來的產品開發難題就是在產品設計時,要麼閹割功能、要麼堆砌功能。手機QQ就是受此影響最大的移動社交軟件。

看完這篇微信反思錄,你們再考慮要不要去挑戰它!超越它!

開發者為了照顧PC端QQ用戶的使用習慣,就不可能對手機QQ做太大的功能閹割。但不做功能閹割,就意味著要進行功能堆砌,也就是把PC端的軟件功能一個不落的做到空間狹窄的移動端,這就讓手機QQ誕生了交互相對複雜的菜單。用戶需要多次點按和滑動才能在層層疊疊的界面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功能。

這種冗雜的邏輯違背了移動互聯網節省用戶時間的天然使命。

只不過那時候的用戶還是基於PC互聯網時代的慣性在使用手機QQ,但這並不代表著手機QQ就是移動互聯網下的社交最優解。畢竟因慣性實現的增長並不長久。

看完這篇微信反思錄,你們再考慮要不要去挑戰它!超越它!

微信、米聊等移動社交軟件的鼻祖「kik」就是抓住了這波移動社交的潛在痛點需求,用簡單到再也不能簡單的交互設計,成功在15天內吸引了100萬的使用者。

之所以強調「簡單」這個概念,就是受限於智能手機屏幕的大小,產品經理們必須要保持一個剋制的態度,儘可能讓產品符合直覺,努力減少用戶的操作成本。

另外,「kik」通過對手機通信錄的讀取,將原本沉澱在通信錄的人際關係轉移到了交流更方便的「kik」上。由於繞過了運營商,所以資費也會相對便宜,既節省了時間成本,也節省了經濟成本,可謂一舉多得。

雖然說智能手機的發展讓人的時間碎片化,但這種碎片化也體現在用戶對信息的快速處理上,碎片化本身就是一種效率提升後的副產品。

看完這篇微信反思錄,你們再考慮要不要去挑戰它!超越它!

等進入到移動社交時代之後,人與人之間的手機交流方式也從「電話+短信」的通信運營商端轉移到「通話(全雙工)+語音(半雙工)+文字+圖片+……」的互聯網公司端,形式的多樣帶來的是效率的提升。這就是此類應用誕生的初衷:竭力滿足移動互聯網下多形式的快速交流。

當然,交流方式是動態進化的,這得益於2G到5G的通信技術發展和國家自2015年以來的提速降費。

看完這篇微信反思錄,你們再考慮要不要去挑戰它!超越它!

同時主流手機屏幕的大小和微信功能的愈發豐富也存在著線性關係,手機屏幕越大,微信承載的功能也就會越多。要不然你以為是什麼導致如今微信的臃腫?

說到底,還是物質基礎和客觀世界決定了微信的形態。

首先,微信霸權並不是自然生長的結果,而是微信在把大量QQ用戶搬遷之後才確立的領先優勢。如果沒有早期那一大幫從QQ轉移過來的用戶,微信後面的發展必然會充滿曲折。

想當初,騰訊為了讓QQ用戶使用微信想盡了各種辦法。其中最被產品經理們津津樂道的就是「QQ離線消息」這個功能。“哄騙”了一堆QQ用戶去下載微信。

看完這篇微信反思錄,你們再考慮要不要去挑戰它!超越它!

甚至早期微信的通信錄都是QQ的好友列表。

這種從QQ導流的方式是奠定微信基礎的第一次「拔苗助長」。在這段微信種子用戶積累的時間裡,連騰訊微博的用戶都曾是微信“碗裡的肉”,可謂“喪心病狂”。

  • 2011年,漂流瓶、附近的人、搖一搖,陌生人社交功能上線。曾經的X炮神器,如今的微商集中地。外界評價:張小龍抓住了人性的弱點。
  • 2012年,朋友圈功能上線。用戶開始用泛社交行為來維繫強弱不同的人脈關係。發朋友圈、看朋友圈成為了人與人之間彼此印證存在的生活方式。
  • 2012年,公眾號上線,新媒體時代開啟。
  • 2013年,微信遊戲中心上線,把騰訊在遊戲領域的優勢擴張到了移動端。
  • 2014年,微信紅包上線。憑藉春節熱度瞬間打通更深層次的位於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用戶,用戶呈現巨幅增長。
  • 2017年,首批微信小程序上線。標誌著微信正在用生態的力量實現多場景應用。
  • ……

雖然這一個又一個的功能迭代在事後看來都有其必然的內部關聯性。但如果站在當時的境遇去想象,有些功能的創意似乎也太天馬行空了些,連互聯網的同行都想象不到。就比如「微信紅包」,連馬雲都給了它一個「偷襲珍珠港」的比喻。

看完這篇微信反思錄,你們再考慮要不要去挑戰它!超越它!

此時不得不說,騰訊早期對微信的拔苗助長是成功的。反觀子彈短信(現聊天寶),雖然短時間內的熱度極高,但後續力量卻顯不足,根本無法打破微信把持社交基本面。

同樣是拔苗助長,差距竟會如此之大。

微信為何難以打敗?不是用戶數太多,而是場景太廣

有人把微信比作人的器官,我覺得並不準確。更恰當的比喻應該是:微信是用戶的老公/老婆,雖然有些缺點,但大體上表現還不錯,你也願意跟他/她把日子過下去。

雖然時不時會有些其他社交軟件蹦出來勾引你,說他沒有你老公/老婆的那些缺點,會更愛你,讓你出軌跟他走。但你在衡量得失之後發現,其實還是微信最好。

看完這篇微信反思錄,你們再考慮要不要去挑戰它!超越它!

當然,也會有些社交軟件最後成為朋友。但彼此只是偶爾聯繫,不會打擾到你與微信的日常生活。

這就是現實。微信像是伴侶一樣滿足了用戶很多的場景需求。除了基本的社交之外,還有支付、閱讀、遊戲、打車、理財、商務、算命等等。而其他的微信挑戰者只能在一、兩項的表現上超過微信,並不能像微信在多個領域全面的深入用戶生活。

更何況,小程序已經為微信擴寬了使用場景。後來者要想追趕,必然將困難重重。

看完這篇微信反思錄,你們再考慮要不要去挑戰它!超越它!

微信之所以難以挑戰,根本原因就是微信覆蓋的用戶使用場景太多,而非單純的海量用戶數。更讓後來者望塵莫及的是,通過對海量微信用戶行為的分析,開發者又能發現新的使用場景並提前佈局,進一步通過微信生態牢固微信地位。

但,歷史告訴你沒有什麼是永恆的。

今年年初,馬桶、多閃、聊天寶同一天發佈,這在歷史上極為罕見。雖然三款產品看上去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時間點卻頗有些值得玩味,相信這應該不是巧合。

小探將其理解為:他們正在為5G時代的社交形態變革提前卡位。

看完這篇微信反思錄,你們再考慮要不要去挑戰它!超越它!

因為在5G時代,人們的社交形式會產生顛覆性的變化已經成為一個被廣泛認可的趨勢。首先就是社交內容的視頻化,無論是多閃還是微信近期上線的時刻視頻,都是著眼於此的社交佈局。

但5G時代除了視頻化內容的比重加大之外,其他可以想到的還有人工智能化的社交方式、全聯接化的社交方式、區塊鏈化的社交方式、物聯網化的社交方式等新形態。

看完這篇微信反思錄,你們再考慮要不要去挑戰它!超越它!

近期推出的聊天寶似乎就有一種要取消所有隔閡和封禁,構建全聯接社交的產品設計傾向,讓工具迴歸工具的本源,不再被商業綁架。

除此之外,基於小探的想象力,在未來也有可能誕生基於智能硬件的新社交方式。因為當下所有的社交阮家都是著眼解決人與人的關係,而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如何實現人與智能硬件的廣泛交流,也將成為新的潛在需求方向。跨平臺、跨硬件、跨形態的社交工具或許會層出不窮,這些新的社交方式將會帶來新的社交變革。

看完這篇微信反思錄,你們再考慮要不要去挑戰它!超越它!

說實話,5G時代的到來為“打破舊規則,樹立新規則”提供了想象力和機遇。

結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功能機時代,我一天不打電話、不發短信,也並沒有什麼不妥。但到了智能機時代,我一天不刷朋友圈就渾身難受。

說實話,微信的興起讓每一個人有了自我實現(甚至是個人注意)的空間和機會。在這裡,微信就變成了一個編年體的史官,幫助人們記住自己每一天的生活都發生了什麼。記錄越多,人們似乎就越離不開它。

但這一切都是技術發展、社會發展帶來的新需求。

所以說,有些時候決定產品未來的還得是技術,而非需求。希望這篇微信反思錄能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