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這些症狀,說明你已經處於亞健康的脾虛痰阻證了

亞健康的脾虛痰阻證是因為人體脾胃的功能減退,或者是飲食所傷等原因導致脾失健運,水津失布,痰濁內生。

中醫講“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津液(可以理解為以水液為主的各種營養物質的總稱)的代謝依賴於脾的運化功能,脾的運化功能減退,津液的代謝也就失常,不能正常的輸送到人體需要的部位,代謝出來的病理產物也不能正常的排洩出去,這種水性的病理代謝產物輕則為“溼”,積聚日久就形成了“痰”,痰和溼無法非常明確的區分,經常夾雜而致病,“百病皆為痰作祟”,許多疾病都與“痰溼”有關,因此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如有這些症狀,說明你已經處於亞健康的脾虛痰阻證了

脾虛痰阻的特點有三個方面,前提是脾胃運化功能減退,簡稱“脾虛”,病理過程是津液的代謝失常,病理產物是“溼”或“痰”。

如果你有以下這些症狀,說明有痰溼所困了,脾虛痰阻的證候特徵有以下幾個方面:

1、倦怠困重、體胖喜睡。(脾虛則清陽不升而倦怠、喜睡,溼性重濁則出現困重、肥胖);

2、面色白而無光澤。(脾虛氣血生化不足,故面無華色);

3、胸悶腹脹,神情呆板,甚則忽哭忽笑。(痰溼阻滯中焦氣機不暢則胸悶腹脹,痰濁蒙閉心神則神情呆板,甚則忽哭忽笑)

4、大便不調。(脾虛重可見大便稀溏不消化,溼重可見大便粘滯不爽,解不乾淨)

5、舌體胖大淡白,邊有齒痕(脾虛),舌苔白膩(痰溼)。(這個舌相可以作為自我體檢的重要參考依據)

6、可兼有其他氣機不暢的症候。

如有這些症狀,說明你已經處於亞健康的脾虛痰阻證了

中醫調理思路,原則:健脾利溼化痰

1、食療。可用於食療的食材有山藥、薏米、熟藕、粟子、山藥、扁豆、豇豆、牛肉、雞肉、兔肉、牛肚、豬肚、桂魚、紅棗、胡蘿蔔、馬鈴薯、香菇等。少吃或不吃肥膩、寒涼之品,易損傷脾氣,助溼生痰。

2、中成藥:防已黃芪湯、二陳湯、參苓白朮散、健脾丸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建議自選)

3、艾灸:艾灸是自我調理的最佳選擇,堅持做一定會有很好的改善。

建議穴位:第一組,足三里(雙側)、中脘,該組以健脾補氣為主,第二組、脾俞(雙側)、中脘,該組以健脾胃為主,第三組陰陵泉(雙側)、水分,該組以利溼化痰為主。每穴灸20分鐘,三組穴位可交替艾灸,貴在堅持,日久見功。

如有這些症狀,說明你已經處於亞健康的脾虛痰阻證了

足三里穴

因為沒有找到好的穴位圖片庫,所列穴位大家上網搜一下,如果有哪位粉絲有好的穴位圖庫推薦一下!

4、加強運動,運動有助於通調氣機,運行氣血。

5、泡腳也是十分不錯的調理措施。

本人所發的亞健康中醫分型根據《亞健康臨床指南》,以個人的理解來描述,儘量通俗易懂,如有不妥之處,敬請方家指正。所列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