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是否被严重高估?

高雅婷s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个比较古怪的问题,请问,海子被高估了什么?海子在世时穷困潦倒、无钱无名,活着的时候他的诗基本没有流传开,他是中国唯一一位死前无名,死后名满天下的诗人,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是诗人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写实写景,他所处的时代,人们的思想

、境界都在一个相当高的层次上,文学作品没有钱臭气息,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们怀念海子,也同时在怀念那个时代,那个时代尽管物质不太丰富,但那个时代人们有追求,生活、工作不如意,但希望没有泯灭,中国的文学界把海子之死为界,定为之前为纯文学时代,死后为商业文学模式,我认为恰如其份。




62899279947


我个人是中文专业的,也自己写作诗歌作品,对海子非常喜爱,并且有机缘亲自去过海子的故居,见过他的父母,这个问题我可以来聊一聊自己的看法。


首先,海子,确实是诗歌的天才,说天才可能有点夸张,但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否认海子是一位才子!


海子,现在的声誉和名望,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有点过头了。所以才会有人,有此一问,想知道海子是否被高估了。


无论我们多么喜爱海子,不能否认一件事,那就是他的死亡(今天正好是西方的万圣节,希望你可以看到)。

可能下面的这段话,会招来骂声,但我还是要发表这个观点。

如果海子依然健在活的好好的,那么他如今在中国诗歌界依然会占据一席之地,很可能和西川、骆一禾属于一个级别,咱们可以再稍微拔高一点,比这两位好友再优秀一些。


海子如今的名声,有一部分是因为死出来的,因为死亡带来的加成,以及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是因为,人们对于一个才子的离去,觉得分外可惜,更加的给予偏爱。海子是那么彻底,那么纯粹的一个人。

就如同:

春天百花盛开,他在青草绿叶间,写诗。

夏天荷叶田田,他在西藏山川上,行走。

秋天硕果累累,他在纷纷落叶里,安眠。

而冬天,却是他永恒的诗篇……


对于一个才子,真才实学的才子,真么赞誉都不为过。

我个人从初中开始写诗,高中是状态最佳的时间,大学一直都有写作但是再也没有那种天启的感觉了。我记得,文学界,一直都有这种说法:

诗歌,是年轻人的。

小说,是中年人的。

散文,是老年人的。

……

这些话还是有道理的,就如同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使劲在平静的湖面上打水漂,石头在水上蹦跳飞行,最终沉入水底,杳无声息。


以前,我也写过一首诗歌,和海子有关,现在趁这个机会贴出来,献丑!



这首诗歌,卸载我高中时期,而今看来,已经有10年之久了,呵呵,居然一回头已经十年了吗?


现在,左手投资,右手写作。希望能够把这条路走好。

另外,求关注,写文字的人,很需要别人的认同,否则何以解孤独。


金成财


很多人了解他,只是源于他的诗,觉得只是写了几首诗的人,凭什么获得全国各地的人去朝拜?

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海子的出身。他是一个地道农村人,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父母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的,老实种田人,有兄弟四个,他排行老二。


1968年,四岁的他,就可以将“毛泽东语录,倒背如流;很多农村的孩子,这时候没接触过书本。家里穷得一贫如洗,海子却天生聪慧,不可否认,他的成绩不仅有努力,也是他天才的成分。


1979年,才15岁的他,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并在学校里,因共同爱好,他先结交骆一禾,开始在大学里创作诗歌;随后他从北大毕业,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结识西川,后成为中国政法大学美学教授。


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他却于1989年3月26日年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


虽然有这些头衔,虽然他的作品,早早得到认可,实际上,海子骨子里却是一个纯粹的人,是一个普通无理理解的天才。看看他的至亲好友西川对他评价:(西川,著名诗人,与海子、骆一禾并称“北大三诗人”。现执教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代表作《虚构的家谱》、《大意如此》、《西川的诗》等。)

海子一如凡高一般,是个有些怪异的天才,向往自然,向往圣洁,向往自由,他的诗如同他人一样,不染尘埃,只是没想到,他也会和凡高一样选择自杀的方式告别人世。“你可以嘲笑一个皇帝的富有,但你不能嘲笑一个诗人的贫穷。与梦想着天国,而却在大地上找到一席之地的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不同,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

或许这个世界容不下他那样干净的灵魂,也或许,有一股力量在向他招呼。作为一个诗人,他以自己的方式,选择离开,也许并不是一件悲凉的事。


就像当年的顾城一样。


在他短短的几年时间,所创作的作品,至今历久不衰,然而有几人真正能够懂得他的才华?如果真是高估他,一定是不懂他,不懂一个诗人的心,以及他那颗纯粹的思维方式。试问,倘若不是有才华、他的朋友西川在海子离开以后,宁可放弃自己创作,放下手中的一切,用全部精力收集、整理海子的作品。


现在,每年春天,会有很多人捧着鲜花,不远千里去看望海子,在他的墓前,久立不走;有的人还去看望他的父母,去安慰那一对老人。那个小县城,那个叫查湾村的地方,会在春天,变得越发热闹,以及忧伤。


今夜美丽的月光你看多好!  照着月光  饮水和盐的马  和声音  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美丽  羊群中 生命和死亡宁静的声音  我在倾听!


鲸鱼电影


其实,我一直对孩子不怎么感冒。他那一个时期的诗人很多,写朦胧诗的也不少。那个时候,诗歌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崇拜,甚至很狂热。

海子写的诗歌不少,我比较喜欢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余的感觉是太晦涩,看不懂。根本就不知道写了什么?

以前,我也曾经说过此类的话。走的人不理解,说我不懂哲学。

我真的不知道,一首诗,要让读者边看边分析其中的含义。云里雾里,是什么感觉。以前也看过不少的唐诗宋词,很多的都通俗易懂,而且朗朗上口,流传至今。能说不是好诗吗?

亚洲铜?让人摸不到头绪。真的不知道,海子有那么的崇拜者?

与他相比,我更喜欢汪国真,喜欢余秀华,喜欢很多的诗人,包括顾城等等……

海子是可悲的,小小年纪就卧轨自杀。本来在北大毕业,应该当一个好教师。却因为没头没脑的诗和抑郁症,断送了自己的一生。

除了同情,没有赞美。可怜的是他的父母。


天空中的鱼18


尺度在哪里?如何衡量一位诗人是否被高估了,而且还严重?

那么既然有被高估的,那么谁又被低估了呢?不说严重。

显然,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个尺度,诗人不大可能靠自封,与任何文学作品一样,有喜欢他的,同样也有不喜欢他的。喜欢他的自不必说,而不喜欢他的也不见得就不承认他是个诗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人会不承认一个被公众承认了的诗人呢?我推测应该是一个自视很高的人吧!也许这样的人一直在默默地耕耘,且一直被人们所低估了。很可能有那么一天会 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你可以飞,你也可以叫。但用不着踩着他人的肩膀炫耀吧!

你是否也会像海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双人鱼42891187


海子没有被高估,而是被低估了。在未来,他的价值会被继续放大。而怀疑其价值的人,是因为对海子的诗歌没有触及本质的理解。

海子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我仅仅从我所理解的一些角度来谈。

1.海子是仅有的唯一的将西方哲学、西方文学与中国传统精神内核、中国农耕文明相结合的诗人。初看其诗,行文用语明显偏西化,其诗歌表现的人文和哲学思想也明显来自西方哲学、文学,甚至还有歌剧较多一些。但细细品味才发现,西化的外衣包裹下的,是典型的极具中国传统的精神。这样的风格使得海子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气质特征,大量的呓语、咏叹、象征和寓示赋予了海子诗歌以华丽的语境、学院式的氛围;而其中表现出的中国文化与精神,却又赋予了其超脱的风格、飞扬的气质和凝重如土地的意境。

在海子的同一首诗里,你可能读到世间所有最美好的事物、所有最纯洁的的情感、所有最积极向上的希望,也可能读到所有最深重的苦难、所有最绝望的挣扎、所有最凝重的死亡。这一切只有在海子的诗歌里可以和谐地毫不突兀地并存。

2.海子的诗歌语言,直达了语言的本质。海子“从始至终只拥有语言和嘴唇”。我们看其他的诗歌,总会明显感觉到诗歌在塑造意境和抒发情感,而语言属于从属地位,是为意境和情感服务,如《致橡树》等。但海子的诗歌却反过来了,以语言叙述和表现为主,而意境和情感隐藏在语言之中。他的诗歌语言让人一读就感觉到浓烈的氛围和情感,但当你试图从字里行间去寻找时,那些意境和情感却又难觅影踪。大多数海子的诗歌,用语其实不华丽,也不堆砌词藻。“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诗句语言简单、用语直白,风格练达,甚至都不具备“语言的厚度和温度”,但就是这样能够直击读者的内心,让我们读了感觉到“揪心”,却又说不清是为何。海子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最炽烈的情感。所以,我个人认为,海子对语言的运用已经抵达了语言的本质。他不用刻意营造,信手拈来,就是直击人心的利器。

3.从文学史和诗歌史的角度讲,海子是中国农业社会和农耕文明的最后讲述人、歌咏者和守望者。这一点具有历史里程牌式的意义。他将中国数千年的农业与耕作、中国人数千年对土地的复杂情感,依托于中国传统精神内核,通过西方哲学的象征和意象,用超脱于小说等其他文学形式的高度洗炼的诗歌语言,进行了集中地高度地提炼和表述。他热爱土地,热爱耕作其上的农民;同时他又痛心土地遭受的苦难,痛心土地带给人们的苦难,痛心人们世世代代被土地所束缚的命运;他痛惜于自己离开了土地,也痛惜于土地与农耕文明的流逝。他来自土地,热爱土地,扎根于土地,最后也将自己埋葬于土地。海子注定会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由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文学与诗歌的时代标签和符号。

可以这么说:在海子之前,几乎没有人将“哲学”、“艺术”这些貌似高大上的概念,与“土地”、“中国农民”进行本质上的链接。而海子通过贯穿中西文化哲学的敏锐嗅觉和诗人的敏感,将其链接在了一起。海子创造了具有高度概念化、高度象征性的中国农耕文化的诗歌表征和具象。通过短暂的天才的用生命力进行的诗歌创造,海子将中国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哲学和艺术的巅峰。

而在海子之后,也不可能有人做到这一点了。农业文明在中国已经消失,再也没有这样的创作语境。海子的死亡,标志着农业文明失去了哲学与艺术中的集体记忆与集中表述。所以海子是独特的、唯一的、不可模仿的。

所以,海子无愧于一位伟大的诗人。

现在海子的热度逐渐起来了,同时又引来许多质疑声。天下没有完美的诗人,尤其是诗歌这种最具个人性格和气质特征的文学表现形式,用一种统一的学院式的标准来评价诗人的高低优劣,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从所谓的八股文式的诗歌标准来看,任何人的诗歌都有缺点。但是看到海子诗歌闪光点的人,才可能真正步入纯粹的以梦为马的诗歌国度;而那些纠结于任何一位诗人的缺点,试图给予所有诗人一个客观和公正评价的人,离诗歌其实很远。


HR洞察


原本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个人对海子的了解也不多,仅仅看过几首他的诗作。

仅以诗论,海子或被高估,但没有严重高估。

海子的诗最有名的是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很多人称赞诗中美好的描写,也有人说读的无感。

那首诗我少年时在课本中读也是无感,人人说好,我觉得平常。

但后来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再读这诗就完全不同。

透过文字,我看到了一种绝望。

类似于,这个世界本来该是这样的,人生本来该是这样的。

不要管这个世界了,不要管其他人了。

生活是应该美好的,找个面朝大海的房子,做个自得其乐的人吧。

诗文用了很平淡的语言,但很像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语言。

称这诗好的人,其实是因为他用了最普通的语言写出了一个最温馨诗意的生活。但恰恰诗中从“明天起”这一句,又透出一种很深的无奈与绝望。

后来当我听到别人说这诗写的很激极美好时,我都感到很搞笑。

一个笃信书的人,一个象牙塔中的人,当他开始面对真正的社会,真正的丛林时,一种三观被扭曲,一种这个世界错了的感觉我相信各位都不陌生。

在无数次碰壁,无数次被边缘化后,你我又不得不变的世俗。

但当你我尚未被世俗同化,保持着书香的天真时,你我是否有过类似的绝望的情绪。

大多人选择了生存,有很少的人选择了保持自我的坚持。最后,当你我有足够的阅历来平衡世俗与天真之时,再回首,是否对当日的天真在口中嘲笑着傻的同时又怀有一些的不甘与留恋?

而海子的诗,将我们那个时候的情绪与心态保留在了文字之中。

或许,如果他能够妥协于世俗后再一次捡起那份纯真的痛苦后能带给我们另一种文字,或许像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一样,或许像东坡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样。

但是他选择了结束。他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符号,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一种迷茫和选择。

我们通过他们那一代的经历明白了更好的选择,既非左亦非右,但那种痛苦依然存在,那类似是一种成长的痛苦。

海子被高估是因为他只描写了那种成长蜕变时的迷茫与痛苦,在诗文界,格局不算很高。

但海子没有被严重高估,是因为他的文字太干净了,干净到将你我都曾有过的痛苦赤裸裸的化作诗意文字。

所以他才被那个时代称为最纯粹的诗人。

你说他无病呻吟也好,你称他为大诗人也好。他的诗最有趣的一点是,曾经当过文青的人才能读懂。更有趣的是,所有的文青在世俗化过程中为了保持自己最后的骄傲都变成了二逼青年与段子手。

但是,再一次的读海子的诗,曾经对文学有过兴趣的人又会再一次的回忆起自己那个痴狂、二逼、青涩、纯真、干净的年纪。

当然前提是你曾有过这种经历,能得到共呜。

毕竟现在的少年喜欢纯文学的人越来越少。

海子的诗,在中国诗文界格局不高,但胜在干净。

就侃这些吧。


dd广林鬼


十月,冷风,雾雨。

乌蒙的天空予人一些沉闷和压抑。此时,国庆假期已过半月有余。

月末即显,思绪万千的人不禁浮想,为时不远的寒冬腊月竞上日程,仅区区往下翻动三页挂历,便能看到一个特别的日子——春节。

远在他乡的游子,近在邻城的浪人,对于儿时期盼着过年能吃大餐的单纯思想,总还有幸福的回忆。

如今青春不在,对于春节早有些厌倦,甚至害怕。

厌倦的不是至亲短暂的相处,却是慈母在身旁唠叨的善意,如雷贯耳;有人说害怕是一种懦弱,且无能的表现,但在某些怪人的心中,自然不能再用害怕一词,也亦非恐惧,只是来源对父母心血的愧疚!

虽然说生孩子是一种自私的事,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都是毫无选择的降生。然而,造物主神奇的赋予了生命以灵性和感恩。同时,也赋予生命拥有造物主的某些神奇。

于是,阿傻与很多人一样,来到这个传奇又痛苦的人世间,仰望过朝升西落,聆听过为爱痴狂。

悠悠岁月,阿傻的脸从小也有过白嫩,让人见着就想拧几下。但不知何时,他的小白脸上长出了一些痘痘,几乎掩盖了三分之一的脸。

有人告诉他,这是骚年才长的骚痘,不骚的人脸上从生至死,都是一如既往的光滑,婴儿肌肤般的手感。

阿傻其实并不傻,只是他的嘴里有金,因为他沉默。对于旁人所谓的骚人骚痘,阿傻心里知道。自己有点闷,也确实有点骚,像他这样沉默却又内心骚动的人,“闷骚”一词早就似一顶很深的帽子,扣在了他的头上,掩盖了发型,埋没到耳际。

他也知道,长在脸上的骚痘,确实影响到了有些骇人的五官,但青春的气息,却让他感到欣喜。每当一颗骚痘被左右手指合力挤爆,爆出一小丁白色,酸爽与血泪总不期而至,痛并快乐着,这时阿傻已然顿悟。

十年青春十年愁,十八岁已成了回忆,永远流进历史的长河,一去不复返。

阿傻扶了扶眼镜,厚重的啤酒瓶镜片他觉得很轻。两个框框的十年相伴,除却黑夜里的短距离分离,它像是与阿傻的鼻梁焊接在了一起,无论四季如何的周而复始,绝不分离。

而后,镜子里的人摸着下巴,竟有些胡渣扎手。观察着脸上的骚痘,已消许待尽,阿傻知道自己不再年轻,时间淡化了一些人和事,也带走了他的青春,唯一痕迹可寻的,也许只有心中的记忆和脸上的暗斑,再加内心几许残留的骚动。

人总会老去,时光却不会倒流。惆怅的阿傻将用了两年的破手机随性揣进裤兜,再次抬头看着天花板的中央。他记得天花板的中央有一盏白炽灯,在以往的黑暗里渺小而璀璨,有些刺眼。但现在,天花板的中央似乎出了问题,那里除了黑,还是黑,黑得什么也看不见。

电是有的,白炽灯的接线开关还没按下而已!

良久,阿傻再次从裤兜里掏出手机,他傻呆着站立了很久,手指也想活动放松一下,脑子也清醒了起来。

“扛住,多大个事儿?大不了贴吧里发个求租贴就是....”

一个声音高亢着,浮遥于阿傻的脑海,怂恿加鼓励似的神经错乱,此刻在他的手指间爆发——租个女友的帖子已悄然发表!


思远天极


你是谁

朝思暮想的笔尖少年,

在绝城的荒途里辗转成歌。

——海子

不,我确定海子完全没有被高估。

诗人海子虽然把生命遗失在25岁的春天里,但天才诗人海子在他短暂的生命里,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很多诗句充满了神启式的灵悟意味,让读者总是回味无穷。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给无数人带来温暖和希望的诗句,每每读来,这八个普普通通的字总会放射出不同凡响的光彩,给人带来神奇的温暖,让人一下子希望倍增。

1、海子是北大高材生,自身聪慧的灵气及丰富的文学底蕴是毋庸讳言的

海子原名查海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的农村娃,在这个农村家族里,只有海子一人因为读书而走出了农门。

海子虽然出身农村,却一直是个天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的他才15岁。作为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他得到了老师同学的关心。

海子并不喜欢严谨、刻板的法律专业方面的知识,在短暂的大学生活里,海子经常泡在图书馆里,读了很多文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海子上大学后才开始接触诗歌创作,从而进入了诗歌的世界。

他和大学同学兼好友西川、骆一禾等人成立了诗社,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诗歌创作。

在诗歌王国里,海子是自由的王子,他忘我地创作着从他内心汩汩涌出的诗句,从此笔耕不辍。

海子把他十年的生命化成了无数的诗作。人们都说,海子是用生命写作的纯粹诗人,他的诗歌中充满炽热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由衷的敬畏。

2、海子的诗歌扎根于土地,是有根的诗行

海子的诗歌内容大多描写农村生活,从不无病呻吟,也没有豪言壮语,他的诗句具有非同一般的表现力,不仅有强烈的色彩感和画面感,还给人辽远的现实感和温暖的希望。

土地是农民的根,也是海子诗歌的根。海子的几乎每一首诗歌,都与土地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

《粮食》

埋着猎人的山冈

是猎人生前唯一的粮食

粮食

是图画中的妻子

西边山上

九只母狼

东边山上

一轮月亮

反复抱过的妻子是枪

枪是沉睡爱情的村庄

3、海子作为朦胧诗后期代表,诗歌更通俗易懂,推进了现代诗的发展

有个诗人曾经撰文分析海子的诗句,认为这些诗句很多都存在语法不通,诗句的意义表达不清晰等。

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就是因为诗歌特殊的表达方式,不用主谓宾搭配。人们喜欢诗歌,就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从诗歌中有自己的领悟和感受。

其实,海子的诗句非常白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没有一个生僻字,都是非常浅显的生活化的语言,却被海子写成了不朽的诗句,这是一种极其强大的表现手法。

另外,因为海子的诗歌中表现的麦田、大海、太阳的大自然形态,使得现代诗有了更广阔的表现内容。

4、海子一直有写史诗的抱负

海子的作品不仅包括那些流传于世的诗句,海子也有写过小说,他的小说跟他的诗歌一样具有一定的意象,属于怪诞寓意小说。

不仅如此,海子生前也尝试写过史诗。海子一直有个想法,要像歌德那样,创作一首《浮士德》那样的史诗巨著。

为此,他去了两次西藏,打算在拉萨找到灵感。在两次进藏的途中,海子的心灵一定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也准备寻觅新的爱情,但从西藏回来不多久,海子就抛下这个世界,跟世人永别了。

海子把生命定格在25岁,所有的人都为天才诗人感到惋惜。海子出身于贫困农民家庭,家里世代为农,在海子当上老师后,家人依然不能保证温饱,海子的心那么大,可是他却因为家贫而不能随心所欲。他爱过,可是爱得太认真,把他的爱丢了;他那么努力地生活、努力地作诗,却用力过猛而活得太累太辛苦。

有人说他的诗表达方式有问题,有人对他的诗提出了批评,天才诗人在他生前并没有看到世人对他的宽容对他的理解,孤单至极的他可以忍受孤独,忍受贫穷,但却无法忍受世人对他用生命和血熔铸的诗句指指点点。

我们不知道,那个把生命丢失在铁轨上的年轻诗人,最后一刻到底在想着什么,是不为人知的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单,还是本应给他带来更绚烂色彩生命的爱情屡遭挫折,亦或是因为练习气功导致自己幻听严重影响了创作……

比起顾城,海子的离去恐怕更让人痛惜。

我认为,海子应该是现代诗领军人物般的存在。

人们如今依然怀念海子,海子的诗歌依然在中国诗坛上有一席之地,那都是这位诗人的诗句的魅力所在。

斯人已逝,然诗句永存!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海子是否被严重高估?

我们来看看一个问题吧。

在许多销售的海景房楼盘,会打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广告。

海景房与现在的楼房,不便宜吧,这么说,海子的诗没被高估了。

其实,上面的例子只是开个玩笑。

我只想说,

我认为,海子的诗没被严重高估。


他只是一个时代诗人的符号。

三年高中下来,除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直让我无法忘记的诗歌,就有海子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虽然这首诗是在他去世前两个月写的,但他这首诗的造诣,给了我们生活的美感。

可能海子的诗里很多有他个人的思想因素,一些诗歌也无法让人记起,或许,我们只记得他一两首诗,但是,在他那个年代,他是一个诗人的符号,我们无法说他被高估。



在《唐诗三百首》,张继收录的诗里,最出名的就是《枫桥夜泊》。

在《全唐诗》其他收录的几十首,影响不影响,再无所谓。

一首诗,经历时代洗礼,还是从唐朝流传到现在。

我们能否说,张继被高估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