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富養都不如孩子有教養

孩子究竟該窮養,還是富養,向來都頗具爭議,父母們各有自己的主見。

俗話說“窮養兒富養女”,大眾普遍認為應該從小培養男孩的韌性和吃苦精神;而女兒則應該從小在好的環境中成長,衣食無憂。

窮養和富養或許都沒錯,但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有教養”,窮養富養都不如孩子有教養。

窮養富養都不如孩子有教養

“熊孩子”越來越多,熊孩子“熊”的程度也越來越厲害,越來越讓人擔心,其本質就是孩子的教養越來越缺乏。

家長們秉承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一味在特長、文化課上對孩子進行惡補,卻偏偏忽視了孩子的教養。

而孩子的教養既是父母教養的折射,也是家庭教育的體現,應該從小開始培養,從最基本的方向抓起。

窮養富養都不如孩子有教養

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

只有學會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而禮貌待人,應該是最最基本的尊重,不分職業,不分性別,無論是長輩、餐館服務員或是路邊撿垃圾的老者,還是陌生人,都應該獲得最起碼的尊重。

其次,公共場所要儘量不影響他人。

常常看到一些在公眾場所搗亂的熊孩子,比如:在圖書館亂扔書籍、公交車上踩踏座椅、其他公眾場所大聲喧譁等等,幾乎所有熊孩子的家長都對孩子的行為無動於衷。

在公共場所遵守規則,儘量不影響他人,也是孩子最起碼的教養。比如:看演出、電影時保持安靜,不吵不鬧不影響他人觀影。

窮養富養都不如孩子有教養

守時、信守承諾,也是有教養的體現。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拖沓的毛病,只是嚴重程度不一。教育孩子守時,是有教養的體現,遵守與其他人的約定,提前或是準時到達。

除此之外,還應該教育孩子,真誠、守信。“這個玩具我週三還給你”、“週末我們一起玩,好嗎?”,所有的口頭約定都是一種承諾,應該信守承諾,而不是說過就忘。

不在背後說人壞話,不議論是非。

學會尊重別人,就是尊重別人的不同,接受個體的特殊性。而不隨便評論別人、不在背後說人壞話,則是尊重的延續,做到人前人後的一致性。

有時候孩子太小,對這一點並沒有具體的認知,有時候評論別人就像是隨便說的一句話,雖然無意,但父母也應該正確引導。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孩子究竟是窮養,還是富養都不是太大的難題,真正難的是“有教養”,父母們首先要有這種意識,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培養,讓孩子真正做到有教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