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說歷史
李唐王朝建立後,皇室內部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愈演愈烈。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突然發動政變,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這場同室操戈、手足相殘的突發事件,史稱“玄武門之變”。
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李世民謀勇兼具,屢建奇功,聲名遠播,權勢大增。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軍擊滅竇建德,逼降王世充,基本統一了中國,從而名噪天下,威加海內。太子李建成也頗有賢名,但相比戰功卓著的弟弟李世民,顯然實力和能力均稍遜。他見秦王勳業日盛,威望大增,感到自己的皇位繼承權已受到嚴重的挑戰和威脅。但因他是李淵親自指定的接班人,合法的儲君,又得到四弟、齊王元吉的鼎力支持,在皇位之爭中處於明顯的優勢,便沒有太把李世民放在眼裡。
史載,大唐武德九年(626),李建成、李元吉借突厥進兵犯邊之機,謀劃將秦王麾下兵將調出抵禦,並歸元吉統御、指揮,以削弱李世民的實力。李世民得知後,和親信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密謀,於六月初四日在皇宮北門玄武門內設下伏兵。建成、元吉上朝無備,二人行至玄武門,察覺異常,急忙轉身回走。說時遲那時快,李世民從後大喝疾追,李元吉倉惶中轉身張弓搭箭,連射三箭,都未擊中。李世民張弓回擊,太子建成中箭倒斃。齊王元吉也被秦王府猛將尉遲恭一箭射死。
彼時,唐高祖李淵正在南海池中劃舟取樂,聞訊大吃一驚,忙與裴寂等大臣商議對策,蕭禹、陳叔達本就支持世民,乘機進言說:“建成、元吉本未參加晉陽起兵,因此沒有戰功,而嫉妒秦王功高蓋世,彼此狼狽為奸,謀害秦王 。現在秦王將其一舉誅殺,陛下可將國事委於秦王”。事已至此,高祖內心雖然在翻江倒海,但也拿不出啥應對之策,一時委決不下。
李淵登岸後,只見尉遲敬德(恭)全副武裝立在道旁,十分驚駭。尉遲敬德說,太子和齊王造反,秦王已經將他倆處死,特派我前來護駕。蕭禹等人趕忙勸李淵趕快把國事都託付給秦王,尉遲恭也催促李淵頒詔,令軍隊悉受秦王節制,以便制止太子東宮和齊王府勢力發起的騷亂。李淵無奈,被迫親筆寫下手詔,命令諸軍皆聽秦王號令,並於次日下詔立李世民為太子。此時,全國局勢 、軍隊已全被李世民所掌控,高祖李淵被架空,成了光桿皇帝,無奈之下,只得表示願意儘早退位。
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正式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改第二年年號為貞觀。時年29歲的李世民成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從此開始了他新的政治生涯。
而唐高祖李淵,從此徙居太安宮,成了退居二線的太上皇。
李淵做了太上皇后,自知大權已被李世民所掌控,而且對李世民的陰鷙戾狠手段心有餘悸,早已心灰意冷,為保命也就不再過問或干預任何政事了。李世民對老爹表面上也尊崇有加,對太上皇的享樂需求儘量滿足,並準備在長安城東北大興土木,修造一座富麗堂皇的大明宮,作李淵的頤養天年之所。李淵對李世民的心思也很清楚,所以就知趣隱退,安於太上皇養尊處優的閒適生活。李淵的這種做法,有利於減少宮廷矛盾,同時也為自保,也間接為李世民盡情施展雄才大略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貞觀九年(635)五月, 李淵病歿,時年71歲。諡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廟號“高祖”。
回過頭去再說說“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是如何善後的。 事變發生後,東宮(太子府)翊衛車騎將軍馮翊聞訊後立即率兩千驍騎趕來。由於守玄武門的中郎將常何已經投向秦王,守門衛士拒不開門,並奮力抵抗,使東宮兵將屢攻不克。
太子府副護軍薛萬徹見玄武門難以攻克,就想調轉馬頭攻擊秦王府。恰在此時,尉遲恭用長矛挑著建成的首級奔出玄武門,向東宮人馬大喊道:“奉皇帝勅令,殺了謀逆的太子和齊王。我們只殺首惡,不殺好人,從者一概不論,希望你們放下武器,不要做無謂的抵抗”。馮翊等人一見二王的首級,頓時呆若木雞。秦王李世民一聲斷喝: “識時務者為俊傑,現在太子和齊王已被斬首,你們何必替他們賣命,做無謂的犧牲呢”?東府將士一聽,紛紛棄械歸降。猛將薛萬徹不願歸附,帶著數十驍騎,殺出條血路,奔終南山方向而去。另一位副護軍謝叔方眼看東府將士或逃或降,便下馬跪地嚎啕大哭,秦王好言撫慰,並赦免其罪。
對於太子集團的其他文臣武將,只要他們表示願意與秦王合作的,都被任用,並信之不疑,給予應得的禮遇。比如,原東宮謀臣魏徵和不願投降的虎將薛萬徹,後來都在唐太宗手下擔任了重要的官職。秦王這樣做,消弭了一場潛在的戰爭,夯實了他的政權基礎。“玄武門之變”雖是一場宮廷政變,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卻也是以這一事件做為起點的。
【插圖源自網絡】
【寫作不易 請勿搬運】
鐵馬冰河wu
玄武門之變是一招險棋,李世民險勝,這場血腥的殺戮在不同的史書記載中,呈現不同的面目,歷來為評論家所爭論不休,那麼事情的真相如何呢?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的下場如何?李世民是怎麼善後的?
根據《舊唐書》和《資治通鑑》的記載——
事發之時,李淵正在湖上泛舟,尉遲敬德直接闖入,李淵大驚,厲聲質問他為什麼而來?難道要謀反嗎?尉遲敬德說了幾句話,讓李淵如五雷轟頂,什麼也聽不見了。原來李世民誅殺了太子和李元吉,說他們無德無功,卻霸佔著位置狼狽為奸。
事情已成定局,李淵也是老狐狸,豈有負隅頑抗的道理,他說:“善!此吾之夙心也。”
李淵從起事到建國,當上皇帝都58歲的,他什麼樣的血雨腥風沒經歷過?玄武門這樣的事情,他經歷了好幾回了。權力比春藥厲害,在權力面前,人往往都還不如禽獸,別說是殺兄弟,弒父也是常有的事,李淵當然不能找死。
其實在玄武門之前,李淵做了很多“和事佬”的工作,他甚至想把大唐分成兩半,一人一半,當然那是開玩笑,那不是拿江山當兒戲嗎?
說起李世民如何善後,第一,就是問李淵要一個“處罰”,什麼“處罰”呢?當時秦王的兵馬和建成元吉的兵馬還在糾纏,“敬德請降手敕,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上從之。”
也就是說,這種不疼不癢,各打五十大板的“處罰”,其實是變相宣佈了政變的合法性。李淵都出了手諭了,說明這場政變,是在李淵的允許下進行的,這對李世民坐穩帝位大有好處。
第二,李世民對李淵,在眾人的目光下表明瞭“孝心”——“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這段只可意會,李世民的表演天賦也是沒誰了,放在現在能拿幾個小金人。
三天後,李世民被立為太子,他終於走到了夢寐以求的權力的巔峰。
當李世民坐穩權力核心的寶座後,他第一件事就是殺人。他把建成元吉的兒子全部殺光,很多才一兩歲,顯示了一個君主的殘忍。
李建成的六子(一子夭亡)——李承道、李承德、李承訓、李承明、李承義均被處死。李元吉五子李承業、李承獎、李承裕、李承鸞、李承度也全部被斬首。
李元吉死的時候才二十四歲,他的兒子可想而知沒多大,李世民的舉動是非常殘忍的。
殺完之後呢?
賞,封賞,大肆封賞。拉攏,再拉攏,繼續拉攏。
比如魏徵,本是李建成的洗馬,李世民“不計前嫌”,繼續重用,大加重用,魏徵後來成為諫官錚臣,說白了就是給李世民漲點粉絲,讓李世民的歷史形象沒那麼黑。僅一個魏徵,就把李世民洗得很白,更不要說還有其他的原太子的人馬,都為太宗所用了。
政變功臣也都得到封賞,很多人成了凌煙閣的功臣,功臣之路果然也是累累白骨鋪就的,究竟在哪個方面有“功”,就不用多說了。
有的人會問,李淵是如何保住性命的?這也屬於玄武門之變的善後問題,李世民如何善後他的父親的?
李淵的下場還不錯,活了很大年齡,一方面李世民並未難為他,另一方面他竭力維持父子和好的局面,願意做戲,還尊他為“太上皇”。
貞觀三年,對於李淵是很重要的年份,李世民允許李淵”遷宮“——也就是說,放鬆了對他的管制。李淵遷宮弘義宮,後來改名為大安宮,大安宮在宮城西面,位置偏遠,比較狹窄,但李淵自得其樂,因為他獲得了自由。
“自由”此刻對於曾經在權力核心血雨腥風爭奪過,又在寶座上體驗過的太上皇李淵而言,成為他人生最寶貴的東西。
貞觀四年,李世民捉住頡利可汗,在大安宮大宴群臣,李淵說:”當年高祖被圍困白登城,這種恥辱他一生也未能報,我兒子能一舉剿滅突厥,證明我眼光是對的,我可高枕無憂了。“
這番面面俱圓的官腔打完,接下來就進入了愉快的父子融融的局面,李淵彈奏起琵琶,李淵起身翩翩起舞,眾人山呼萬歲。
後來李世民要幫李淵抬轎,這場戲做得很足。
值得一提的是,李淵的晚年還是比較安逸的,他心裡憤懣不憤懣不好說,面子上還是豁達通達的,反正他什麼大風大浪都見過,對政治也沒野心了。
李淵晚年的時候,他幼年的子女都守在他身邊,他享受了天倫之樂,而且他也不缺少女人,日子過得還是蠻滋潤的,一直活到七十歲,也成全了李世民“忠孝”的美名。
貞觀九年,李淵在垂拱殿駕崩。
靜說歷史
<strong>
史書記載,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除掉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之後,立即派大將尉遲敬德進入皇宮“護駕”,而此時,唐高祖李淵正在泛舟遊玩呢。他問身邊的大臣裴寂(曾經積極支持李淵起兵,位至宰相,後來被李世民發配了)自己此時應該怎麼辦才好。裴寂說:“太子和齊王本來就對我大唐開國沒做出什麼貢獻,既然秦王現在已經殺了他們,您應該把權力讓出來,如此才是天下歸心。”
李淵對這個建議深表贊同,便在宮中召見了李世民,而李世民見了父親之後“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李淵此時說了九個字:“近日來,幾有投杼之惑”。
投杼之惑是一個成語,其主人公是曾子。曾子是春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除了我們比較瞭解的曾子殺豬的故事,還有一個曾子殺人。話說某天突然有人闖入曾子家中,告訴曾子的母親說她兒子殺人了,曾母完全不信,繼續織布;不一會,又有一個人過來傳達了同樣的消息,曾母聽說之後,立即扔掉杼(即織布用的梭子)翻牆逃跑了。
李淵在此時說出這個典故,顯示出了他的大智慧:我看好你,並且早就表示過要立你為太子了,但是李建成為首的很多大臣都整天找茬,在我面前說你的壞話,他們這些糟老頭子真是壞的很。哎呀,我也是老糊塗了,怎麼就相信了他們的鬼話呢!
如此一來,李淵就避免了事態的繼續惡化,他當然也知道此時自己的抵抗是無謂的,所以不如順水推舟,在保全自己的同時給兒子留個好點的名聲,畢竟以後他們是要上史書的啊!
在玄武門之變發生三個月之後,李淵便選擇了禪位,自己當太上皇去了。
國史通論
李淵應該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會刀兵相見,自相殘殺,玄武門之變就像是一柄重錘打在了大唐這位開國皇帝的心上。
玄武門之變發生時,李淵還在想著怎麼化解太子和秦王之間的矛盾,殊不知兩兄弟已經在外面殺紅了眼。等到尉遲恭帶著滿身的血衝到李淵跟前時,李淵才知道發生了什麼,“太子謀反,已被秦王誅殺,我奉秦王之命特來保護陛下”。
尉遲恭此時來的目的不為別的,一是控制住李淵,當然名義上是保護;二是跟李淵“借要”調兵的手諭和信物,這樣秦王就可以指揮京城周邊的部隊了。李淵明白自己已經是大勢已去,只能交出軍政大權,三天後,立李世民為太子,為了顯示自己已無心國事,還下詔:“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兩個月後,禪位給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自此,李世民全面的接手了大唐的江山。
李世民對自己這位太上皇父親還是挺好的,起碼錶面功夫做得很足。李淵不願意去九成宮避暑,於是李世民為他修建大明宮作為李淵的避暑場所;在宴請吉利等人的宴會上,自己坐在下首對李淵稱臣,李淵大概這個時候才稍微的放下了心結。
其實李世民就一條原則,只要李淵不碰一切政事,那我們就什麼都好。
歷史伶俜者
《弒兄殺弟 強納弟媳 一代明君? 》
弒兄殺弟---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李淵背叛老表隋煬帝在太原起兵後,建立大唐王朝後,封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公元626年,大唐帝國剛剛成立八年,在大唐帝國都城長安一場政變正在悄悄醞釀,為了爭奪至高無上的帝位,在皇城宣武門大唐帝國的第二個皇子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取得了帝國實際上的最高權力。
太上皇--李淵
天下兩封--儲位之爭愈演愈烈,李淵為了安撫李世民“天下都是一家,東都和西都兩地,路程很近,只要我想念你,便可動身前往,你不用煩惱悲傷。”把天下做了兒戲一般,玄武門之變後作為一個五十八歲的老人,實際上失去了對國家的控制,為了自保。
1:態度端正,及時認慫,李淵聽聞玄武門之變後,對尉遲恭說,“好!這正是我素來的心願啊。”
2:及時放權:政變之後,高祖及時放權任命政變功宇文士及為中書令,封德彝為右僕射(亦相當於宰相);又以前天策府兵曹參軍杜淹為御史大夫,前任中書舍人顏師古、劉林甫為中書侍郎,左衛副率侯君集為左衛將軍,左虞候段志玄為驍衛將軍,副護軍薛萬徹為右領軍將軍,右內副率張公謹為左武候將軍,右監門率長孫安業為右監門將軍,右內副率李客師為領左右軍將軍,把國家軍政大權完全交給李世民和他的手下。
3:避居別宮:自古皇家寡親情,兄弟相殘,父子相殺也是平常事情,政變之後李淵作為一個歷經風雨血腥的人自然懂得不要繼續在自己兒子面前晃悠,於是李淵主動遷宮弘義宮,後來改名為大安宮,謝絕外交以安兒子的心,於是做了三年的太上皇后離世。
李世民
1,為政變正名--讓尉遲恭取得高祖手諭為政變取得合理性,在第三天就立自己為唐太子。
2,把持軍權--讓高祖下詔書:“從今天起,軍隊和國家的各項事務,無論大小,全部委託太子處理和決定,然後再報告給朕。”節制天下軍權和把持全國朝政。
3,赦免太子黨舊部安撫人心;李世民頒佈太子令:“玄武門之變以前與東宮和齊王府有牽連的人、與太子謀反有牽連的人,一概不允許相互告發,對違反規定的人以誣告罪論處。”安撫了太子舊部。
4:重建父子情; 。李世民殺了親哥哥和弟弟後,他爹李淵傳召了他。李世民為表歉意,跪在父親面前並吸吮了他爹的乳頭,痛哭很久,而且對他老爹十分體貼。
5;盡殺子侄;李世民政變之後為除掉後患,痛下殺手殺了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等幼兒,強納兄弟妻妾入宮。
我是長得很老很帥的老龍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有關必回),各位小主評論區再見。
老龍說歷史
玄武門之變,李二出兄不意,攻兄不備,在大哥李建成能操控局勢的京城下手。收買玄武門守將常何,設伏玄武門。先告御狀說建成、元吉與庶母張姨妤、尹德妃不清不白,在建成、元吉親赴皇宮自證是潔白的波斯貓,走過必經之路玄武門時,親自射殺太子建成,尉遲恭射殺元吉。
但建成、元吉的餘黨東宮衛隊翊衛府車騎將軍馮立、副護軍薛萬徹、謝叔方率東宮、齊王府精兵二千人殺奔玄武門,李世民造反部隊寡不敵眾,形勢萬分危急。
李世民的善後分以下幾步走:
一、讓尉遲恭拎出李建成、李元吉的腦袋,以渙散太子及齊王餘部的軍心。
如太子、齊王餘部死戰,李世民沒好果子吃,馮立等甚至揚言要去攻打秦王府。這一拎頭妙招,讓太子及齊王部鬥志全消,很快潰散。薛萬徹和數十騎逃亡到終南山,馮立殺掉敬君弘後,也解散士兵,逃到荒野。
二、控制李淵。
殺兄、殺弟後,並不等於天下穩到自己手中了,還有坐船在海池裡的李淵,他是皇帝,一旦老爹翻臉,李二就變成叛亂總頭目必遭殺戮。所以,反正一身黑的尉遲恭頂盔貫甲,衝進皇宮,直言不諱地告訴李淵:秦王因為太子、齊王作亂,已誅殺他們,恐驚動陛下,派臣來護駕。(護駕是假,綁架是真)。皇帝問寵臣裴寂:如何是好?蕭瑀、陳叔達嚇得尿了褲子,連忙說:秦王功高,不如封為太子,交以軍國大事。皇帝下令各軍受秦王指揮,天下大定。世民穩住局勢,又殺光建成、元吉家的所有兒子。
李淵如何逃生。
一、李淵沒想到三個兒子自相殘殺,儘管心如刀絞,但仍冷靜。他知道三個成年兒子只剩一個了,不管願不願意,天下只能交給老二啦。
二、老二腹黑,尉遲恭臉黑,殺人魔頭,現在皇宮已被李二控制,自己已從皇帝變成最高檔的人質。人在屋簷下,不能不低頭。再不低頭,必被老二殺頭!李二能射殺哥哥、弟弟,作為殺人犯、叛亂分子,不在乎多殺一個爹爹。
三、於是,李淵和李世民通力合作,使盡渾身解數,上演了一出表演秀。
李淵一代梟雄,搖身一變,變成聽話的老頭,他讓黃門侍郎裴矩到東宮給將士們講清情況,東宮衛隊收兵解散了。李淵召見李老二,用手撫摸他的頭:這幾天,我幾乎象曾參的母親那樣,被很多謠言動搖了對自己親生兒子的信任。李世民跪下來吮父親的乳頭,大哭了很久。
四、當天,李淵頒佈詔書,赦免全國罪犯,只問罪建成、元吉兩人,餘皆無罪。一應軍國大事由世民處理。從此李淵交出軍政大權,發揚龍馬精神,一心泡妃子生孩子去囉!不怕世民不給弟弟們封王啊!
五、李淵為建成、元吉的十幾個兒子請免一死,李二把臉一黑,把手一揮,侄子們全部咔嚓啦!
要麼下做,要麼做絕。這才是世民的性格。
蒼茫大地顧煒斌
讀史以修身:李淵根本不要考慮如何保命,因為李世民壓根就沒想過要殺他。
不要忘記了,唐朝建立之前,是300多年的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時期,隋朝統一也只不過38年,這一段期間,南、北方政權經歷過N次政變,很多都是兄弟相殘,跟唱大戲似的,你方唱罷我登場,但是有一個基本共同點就是:不會弒父。李世民是一個歷史專家,當然知道弒父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隋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李世民南征北戰,身先士卒,唐朝的大部分疆土都是他打下來的,在軍隊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這一點,李淵非常清楚。曾經有很多次,李淵都想把太子之位加到李世民頭上,只是礙於所謂立嫡以長的教條,一次次下不了決心,造成了日後的處處被動。
在玄武門事變前前後後,經過多輪交鋒,李氏兄弟之間已經沒有轉圜的地步了,歷朝的經驗教訓告訴大家,只有拼死一搏,才能夠保全自己,否則就會落得和前輩帝王/兄弟一樣的下場!
畢竟李世民長期征戰,果敢決絕,部署周密,這才有了玄武門的慘勝,這個時候,李淵已經喪失了所有權利。要知道,皇帝的權威需要下面的人有執行能力才能夠體現。李世民只要將其軟禁,政令不得出宮門半步就可以了。遇到國家大典,搬出來亮個相即可。然後太上皇病死,乾嚎兩聲,送入歷史的故紙堆,一切就塵埃落定。
李世民才不傻,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弒父,不可取也!
史韻書局
隨著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建成、李元吉的敗亡,和李淵被尉遲敬德所“宿衛”,李世民便實質上接管了全部國家權力,而成為最高統治者,因而他的人君生涯,也應從這一刻算起。所不同的是在他八月九日接受“內禪”,即臨帝位之前,朝延的政令仍以李淵的名義發佈。像所有“政變”成功者一樣,李世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太子和齊王的舊勢力,穩定局勢,以絕後患。
於是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徳、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皆因其父而遭殺頭,並被永遠開除出李唐家族。本來李世民的“諸將”還要連建成、元吉“左右百餘人”一併除掉,但尉遲敬德堅決反對說:“罪在二兇,既伏其誅若及支黨,非所以求安也”!
敬德為玄武門之變的頭號功臣,又是世民心腹愛將,他的話當然有足夠分量,於是下詔:“赦天下,兇道之罪,止於建成、元吉,自餘黨羽,一無所聞。其僧、尼、道士、女冠並宜依舊,國家庶事,皆取秦王處分”。(《資治通鑑》巻一百九十唐紀》七)其株連之少,為古來同類事件所不多見。敬德的政治才能於此可見一斑。
六月五日,馮立、謝叔方、薛萬初等建成、元吉的忠義部將便出來自首,歸順了李世民,世民不僅不怪罪,反而褒獎他們是“義士”。李世民執政的寬仁和開明,在此也初露端倪。六月七日,李世民做了太子,這不過是登臨帝位的過渡形式,但形式有的是不必要的。接下來的當務之急也是不言而喻的,就是立即組成新的最高權力集團,以取代舊朝廷的一班文武官員。
由於李世民早就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有過長期“密議”,新班子很決就組織起來,六月十二日便向天下亮相了:太子詹事:宇文士及;太子左庶子:長孫無忌、杜如晦;太子右庶子:高士展、房玄齡;左衛率:尉遲敬德;右衛率:程知節;太子舍人:褚亮,太子洗馬:姚思廉。舊太子洗馬魏徵、太子中允王珪、太子左衛率韋挺等,也都被召致任用:魏徵任詹事主簿;王珪、韋抵任諫議大夫。
據說李世民責問魏徵:“汝何離間我兄弟”!魏徵從容道:“先太子早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世民素重其才,遂改容優禮之。隨後任命秦叔寶為左衛大將軍,程知節為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徳為左武侯大將軍。任命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為中書令,蕭瑀為左僕射,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後又將宇文士及調為中書令,封德彝為右僕射,杜淹為御史大夫,顏師古、劉林甫為中書侍郎,侯君集為左衛將軍,段志玄為驍衛將軍,薛萬徹為右領軍將軍,張公謹為右武候將軍,長孫無忌之弟長孫安業為右監門將軍,李靖之弟李客師為左右軍將軍。任命屈突通為陝東道行臺左僕射,鎮守洛陽。
軍政首腦安排停當,李世民一面著手改善朝廷政治,一面派魏徵等人出使宣慰山東等重要地區,收到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當然不可能一帆風順,這期間出現了幽州大都督廬江王李瑗的反叛,但很快就被其副手王君廓設詐平定了。記得當初(武德五年)李世民與劉黑闥的洺水之戰,世民不惜犧牲年僅20歲的驍將羅士信,而換回王君廓,當時看似不合情理,現在便能見出,李世民保留王君廓的深謀遠慮了。
而幽州、羅氏與李唐政權的關係之微妙,也在這裡透露出來。八月八日,李淵就要傳位給李世民,世民照例要做些“固辭的表示,李淵當然是“不許”,於是八月九日,李世民便在長安的顯德殿即位,真正成為大唐皇帝。史學界一般以公元627年正月初一李世民改元,“貞觀”作為唐太宗時代的完全開始。
直到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李世民駕崩,這位古代中國最英明的君主執政將近25年,在這25年中,他的美德和善政,他的才能和功績,當然連同他的矛盾和失誤,共同構成了所謂的“貞觀之治”,其內容和表現是那樣的豐富多彩,可歌可泣,以至於歷來關於她的記載和描述,總令人覺得不夠精確和充分,尤其是那些現象羅列式的介紹。
應該承認,關於“唐太宗和貞觀之治”的話題是說不完的,並且隨著歷史的發展,還會不斷地豐富、加深,產生無數新的話題。我們雖然不可能窮盡它,但可以儘可能地去觸摸其關鍵與要害,以收到“綱舉目張”的效果。而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績,必將一直傳頌下去,繼續光耀千古。
不枉人生6126528134
皇家骨肉無真情,中國二千年封建史,朝代更替,皇位承繼,多少刀光劍影手足相殘,論影響之大莫過於唐朝玄武門之變,李淵以隋朝國戚舊臣起兵,巧取豪奪終於建立了唐王朝,從表弟手上取得江山,志得意滿,天下大亂趨勢未定,幸好有二子李世民統領手下諸將,南征北討掃平反王,天下粗安,又出現新的煩惱事,皇位繼承以嫡不以賢是歷代傳統,太子建成作為皇位接班人,打天下之功不如二弟世民,卻是順理成章的順位繼承者,而李世民,居功至大,幾至封無可封,從尚書令到秦王再到天策上將,位極人臣,野心隨著功勞膨脹,也有窺視君位的企圖。
二子暗鬥,李淵頭大不已,作出多種努力調解,無奈勢成水火,李建成有四弟李元吉及眾老臣的簇擁,何況也有打天下對付突厥的軍功,自然不甘心當讓出太子位。(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李世民征戰天下,身邊有一班功臣驍將,期望水漲船高,封妻廕子,更不想讓李世民退縮當一個生死不由自主的王爺,二派你來我往明爭暗鬥,李建成也大量儲備人才,原瓦崗將領就在二兄弟的爭奪下分成二派,又派人利誘尉遲敬德等秦王府心腹,不成之後,採用分權調離等辦法,隔絕李世民對他們的影響。玄武門之變就發生在突厥南來,唐王朝抽調將士禦敵的時刻,在太子的建議下,打算調離李世民手下大將出徵,還計劃在餞行時殺害李世民。
626年六月初四,臨危反擊的李世民,經過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密謀,於當天率兵到玄武門準備兵變,前期參奏彈劾引誘李建成李元吉來到皇宮,待二人來到,便關上玄武門大門,隔絕他們與手下。李世民遂帶領伏兵殺出,自己射死兄長李建成,尉遲敬德殺死李元吉,徹底剷除了自己通往皇位的最大阻力。阻力雖清除,但最後的決定權還在李淵手下,哪怕你控制了天下,沒有皇帝詔令就名不正言不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弟殺兄,兄殺弟時李淵正帶老臣子們在遊湖賞景並討論國事,忽然尉遲敬德全副武裝來到面前,李淵感到有異,正想斥責,只見尉遲敬德拿出二個人頭說,太子齊王謀反,欲不利於陛下,幸好秦王李世民當機立斷,起兵誅殺了他們,命臣等前來護駕。李淵心知不妙,歷經官場戰場多年,稍一恍惚便回過神來,平靜的回頭對著裴寂、蕭瑀和陳叔達說,沒想到果然發生了。蕭瑀和陳叔達回奏說,太子齊王自取滅亡,秦王於家國有大功,請立為太子。李淵馬上反應過來說,我早就想就這麼做了。又寫下敕令交給尉遲敬德,要東宮齊王府衛士放下兵器,接受秦王處置,以系列動作正式承認李世民繼承人身份。(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隨後李世民的表演也很精彩,李世民來見父親李淵,跪下垂泣,李淵撫摸著他的背部說,為父差點當了糊塗人啊,幸好啊!幸好啊!李世民越哭越大聲,號啕不已,甚至跪著挪動到李淵面前,把頭埋在他的懷裡亂親,史書記載一句“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 好一齣父慈子孝的演出。過了兩三天,李淵下旨冊立李世民為太子,至此玄武門事變塵埃落定。
南方鵬
題主也太狠了吧,李世民為啥要務必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那是因為只要有一個逃脫,李世民就很可能就要必須選擇弒父,這個罪名要比弒兄殺弟嚴重多了。
在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已經成為了唯一一個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其他的弟弟有一個人敢給他爭嗎?送到手上都不敢接。李淵還能如何?難道還能重新奪過權利?再把李世民殺了?且不說奪回權利困難重重,再看看李世民也已經是唯一的嫡子了。最重要的是識時務者為俊傑,李淵在楊廣的打壓下都能忍氣吞聲那麼多年,還能忍不下這口氣?
玄武門之變設計的很巧妙,首先李世民向李淵密奏太子和齊王淫亂後宮。
第一,這事無論真假,都不可能公諸於眾。這也成了此次事變能做的如此保密的原因之一。而且李淵可能是為了更保密,反正當天他在湖上划船。
第二,李淵無論信還是不信,必然會召李建成和李元吉入宮對質。而且李淵也必然會召心腹重臣商議如何處理這件事情。
在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後,命尉遲恭帶著兩個人的人頭傳視太子和齊王府的府兵,於是東宮和齊王的人馬一鬨而散。李世民親自帶人入宮去見李淵,命令尉遲恭接管了宮中的防務。尉遲恭披甲執銳鮮血淋漓的去見李淵,明眼人都看的出來一言不合就要動手。
李淵困到湖中,面前又是一身煞氣的尉遲恭,能怎麼辦?而朝廷中能說上話的重臣剛好都被李淵召了過來,裴寂,裴矩,蕭瑀、陳叔達、封德彝等被好傢伙都是大魚,被一網打盡。
這都李淵心腹,這些人要麼主動表態支持李世民,要麼死。
就算李淵以後想翻盤,還是要靠這些人不是,結果呢?他們現在必須要首先表態支持李世民。這些人多機靈啊,分分鐘把太子和齊王說的如何不堪,結果要討論的事也不用討論了,什麼罪名都往上安。
這以後還怎麼翻盤,你們是首昌之人,即便翻盤了秋後算帳沒道理不辦首昌之人啊?陛下可以說是收到奸臣矇蔽,那大臣被矇蔽只有死路一條。否則你不辦叛軍首昌之人,如何名正言順的翻盤?如何宣佈別人是叛軍?這一下等於斷了李淵的後路。
李世民逼迫李淵下令對太子和齊王定罪,以謀反罪將太子和齊王家中的男丁全部誅殺,女子沒入李世民的後宮。其中就有著名的楊妃,到死她也沒有一個封號。
做完這些,就已經妥當了。李淵也沒機會翻盤了,罪是他和他的心腹大臣定的,李世民又有平亂大功。李淵還能怎麼辦?對於一個沒有機會翻盤的人,李世民在狠毒也不至於趕盡殺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