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我们总向往教养,却有1亿人学会了“老东西”

《流浪地球》:我们总向往教养,却有1亿人学会了“老东西”


我们痛斥不守规矩的人,

我们希望孩子们有教养,

我么感叹为什么中国没有贵族,

可是一部40亿票房的电影,

一部让官媒也纷纷表扬的《流浪地球》,

却义正言辞、理直气壮的宣扬这份:

粗鲁、没教养和不守规矩。

《流浪地球》代表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崛起

是“中国”力量的崛起,

所以,

所有对《流浪地球》的批评都是吹毛求疵,

都是恶意中伤。

因为一分点评,

某APP还被自发群攻,

网民站队“早该认清伪文青们的嘴脸了”。

不能说差,

不敢说差。

好可怕,

什么时候开始,

喜欢和不喜欢也得统一了。

我们都喜欢英雄,所以007风靡全球。

大家并不介意是哪国人拯救了世界,

只知道那是个打不死的、奋不顾身的英雄,

为了“正义”而战;

所以阿汤哥的碟中谍,

拍了一集又一集,

我们就是喜欢看360度无死角帅的汤姆克鲁斯,

被虐得体无完肤但是为了信仰而战;

英雄都是天才,

但是天才需要培养。

大难临头的时候,

靠一个没受过训练、临时学习的“天才”来拯救地球,

而全球挑选出来的“战士”全盘崩溃,

这份安全感概率也太低了。


《流浪地球》:我们总向往教养,却有1亿人学会了“老东西”



《王牌特工》第一步也要先“培养”特工的。

如果执行任务的都是饭桶,

灾难来临的时候,

等待一个天才和抛硬币有什么不同?

那个天才,只是顺便在某一天,

通过制造混乱、作弊的方式想出去而已,

没有目的。

他那天才的脑子,

让妹妹偷车卡出来,

仅仅是“我要出去,而且不回来了”。

这和野生动物园不管园区告示一定要下车去看看,

被野兽咬死的游客有什么区别?

区别是游客没能顺便拯救个世界?


《流浪地球》:我们总向往教养,却有1亿人学会了“老东西”


而那位“上课嚼着口香糖”趴桌子的妹妹,

代表的是现在的初中生?

刻意丑化的班长的形象,

是从文革和郑渊洁的童话故事里直接搬下来的吧?

班长无用,

是只会说漂亮话的无脑妹,

得对老师嗤之以鼻不听讲的妹子才能拯救世界。

只有无礼和粗鲁,

才代表天才和个性?

我不同意。

爷爷丧命,

根本的原因是要出来“捞”兄妹二人,

天才,

自己毫无歉意。

反而完全怪罪在别人身上,还以后算账,

这是个性?

同样的拯救世界,

同样的宣扬世界“我国”拯救,

王牌特工里,

我们感动其无不用其极的绅士文化;

碟中谍里,是抽丝剥茧的智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流浪地球》里,

我们要传达什么呢?

把你从4岁养到18岁的爷爷,

只配得到一句“老东西”;

一行人拖着地球唯一希望的火石行进,

爷爷要抱怨“都什么时候了,还拖着这东西”;

远在天上的刘培强中校,频频对执行地球最紧急级别任务的队长指手画脚,

并不是进行什么业务指导,

只是自己的亲人在这个车上;

天才嘴里,父亲只配一句“那个混蛋”;

而那位父亲,不执行命令,

不是发现了更好地方案,

只是因为“我儿子”在地球上。

英雄不能有缺点吗?

英雄缺点才多呢。

可是缺点和没教养是两码事。

这么成功了,

哪天学校再统一组织个观看就热闹了。

现在,

视频里出现一句TMD都要被消音成***的,

看来老东西确实不是什么坏话,

多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