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邦主有话说

到底应该给孩子选择公立小学还是私立小学?这几乎是每个家有准小学生的父母不可避免的问题。

今天这篇推送,是我的海龟朋友宋鸽,小大时光的鸽子姐姐,两个ABC孩子的妈妈,在海外浸润多年,亲眼见证了国外教育的开放和严谨,回郑州之后目标明确的把孩子送进私立,一路成长一路见证,写下了私立小学的孩子,到底有什么不同!

首先声明,没有一种教育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分享希望给大家更多讨论的空间,更多切合实际的思考,适合别人的不一定就适合自己,不同的家庭环境,家长理念已经基本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教育规划。

对于很多焦虑的妈妈来说,只要帮助到大家,就是有意义的! 教育是一生的事,几年决定不了命运。

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

三年私立,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文 / 宋鸽

我有2个孩子:老大三年级,私立幼儿园毕业,再加三年私立小学。

老二现在幼儿园大班,跟哥哥同一所私立幼儿园,也即将升入同一所私立小学。

一路上下来,算是对私立了解,比较有发言权。

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其实选择公立还是私立,我从一开始就没有太纠结,纠结的只不过是选择考察哪一所私立更适合

在我看来,目前郑州的私立仍没有非常脱离公立体系,依然在学习公立学校同样的课程内容,无非是强度和练习程度不同的差别

这些私立学校其实并不是北上广意义上的国际学校。

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这可能要提一嘴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的不同。

首先是学校类型上,只能以大类大致划分。如果要细分,那可能是五花八门,谁也没办法很准确的去界定一所学校的类型。

其次,对国际学校的定义,公认的需要具备下面这些:

1、学生教育的可转移性;

2、学生和教职员工高于本地学校的流动性;

3、学生结构的多国和多语种特征;

4、采用国际课程,如IB,A-level/IGCSE等国际化课程;

5、得到国际认证,如得到CIS,IBO,CIE,WASC,NEASC等国际教育相关机构认证;

6、教师结构的多国性以及变化性;

7、招生方面对学生的非选择性,一般在学位充足的情况下;

8、授课语言一般为英语或双语。

一对照,大家自然能看出我们大郑州究竟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

学生国家比例、国际课程、国际认证、教师国际性以及授课语言这些哪怕满足大多数条件,也基本没有。

而郑州私立学校的不同,主要在各自侧重点不同:有更倾向于英语类课程的,有更注重传统公立内容学习的。

他们的共性,可能是教学理念的共同性。

这几年,公立学校也在逐渐分化,一部分理念进步比较快的,其实跟私立学校之间的差别已经在逐渐缩小。

传统的公立学校,则不多说了,应当也会逐渐走上素质教育的路,时间长短的问题。

当然我们都很清楚这个时间“长”“短”之间的距离。

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我觉得选择公立还是私立,一看家长的思维开放度,比较趋向于新兴事物、未来趋势的,会大胆的选择私立体系。

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西方教育内容和体系渗透的都更深,也更地道。

而在郑州这个二线城市,素质教育多还是走在尝试的路上,有些可能变形,有些可能水土不服,但私立的选择需要胆量,毕竟是教育环境不成熟,都在摸索。

二看未来规划。很多家庭未来很明确的就是希望高等教育到国外念,那么从小接受开放性的教育理念就很重要了。

否则将来一路公立教育走过来的,突然间放到国外完全不同体系的教育环境里,孩子送出去也未必适应,融不进去。

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一路私立上来,也并没有觉得孩子的基础知识跟公立学校的孩子们差多少。

毕竟跟公立学的内容一样多,该学的课本内容都学了。

考试前该做的试卷也都练,古诗背的甚至比公立还多,数学拓展题甚至拓的比公立还大,期末考试卷子用的也是各区的统一考题,分数也有可比性。

所以很多人觉得私立出来的孩子文化基础差,我觉得有些偏颇。

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相反,私立学校的家长很多也会给孩子额外选择课外班。当然,这个是个人选择问题。

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私立教育出来的孩子,比较不同的,我觉得首先是社会意识和秩序意识。这个比较难在公立教育中灌输。

毕竟,私立的教育环境宽松,需要每个孩子都有遵守秩序的自觉性。

比如不奔跑、楼梯靠右行、见人主动打招呼、使用礼貌用语、排队,甚至于上课可以不用报告,自己跑去上厕所,也需要自觉地主动回到座位继续认真上课......

这一点在有外教的私立幼儿园尤其明显,这是西方文化中从小浸透给孩子的,规则和自由的度,孩子从小就会懂得把握。

中国传统的公立教育,或许教授,却往往很难浸润到思维模式里。

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另外,私立体系下的孩子,思维模式会不一样

比如幼儿园的老二,从小就会很明确的表达no,I don’t like it。

教育理念决定了。老师会更尊重他们的意愿,所以他们敢于有遵从自己内心意愿的选择。

传统公立教育还是多趋向于学生要听话,对老师的要求要顺从。

另外私立体系下的孩子,面对问题,会有不同的选择,多种选择

这也是教育模式决定的,他们的思维是开放性的、发散性的,没有标准答案和唯一标准。

比如一道数学题,老师就会引导他们,试试看能有多少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并且,每一种只要能解决问题的,都是正确的。

在私立学校中,老师对于孩子的关注度真的会高很多

你能通过孩子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紧密度,孩子和同学之间交朋友的开放度,感觉出来。

经常看到孩子们都喜欢往老师身上偎,趴在老师肩膀上。学习兴趣,很重要一点也是要建立在喜欢这门课的老师基础上。

私立小学的语文课,很注重阅读

课本中其实就那么些课文,课后生字,学学并没有那么难,无非枯燥和有趣的区别。

阅读却是个硬骨头。想要孩子有阅读兴趣,还要老师能领着孩子经常在班级里保持阅读习惯,需要老师下功夫。

这一点,公立学校比较不好实现,毕竟学生人数多。

即使有这个意识,大多可能还是需要以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来进行。这时候就得依赖家庭氛围。

不过不同私立学校阅读做的好坏,也分三六九等,能做得好的,也不多。

数学课呢,则强调数学思维比算数重要

一个人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我们在未来生活中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孩子的数学老师甚至于,顺带着,各种为人、处事的道理,都会融合到数学课中一并浸润的灌输。

这是私立学校给到老师们的授课开放程度决定的,素质教育,绝对是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全人教育,而不是专注于某一领域,或某一个重要点。

英文课,虽说也学语法、单词,但普遍还是在口语表达上抓的更多一些。

如果有外教资源的私立小学,孩子在这一点上的学习优势就更明显了。

老二在国际私立幼儿园,每天有半天的外教课,到了第三年,看着她拿回家的Level-B级的绘本,小手指着就能自己一词一句的读出来,老母亲还是深感安慰的。

学费虽然贵,但也省掉一大笔报英语课外班,报网上英语课的银子不是,算算还是省了的。

包括私立学校会提供更多的兴趣班、课外课,省掉外面学习的时间和钱。

当然要不要在外面额外增加,更多在于家长的心态。

比如我,就没有给老大报过任何学习类的课外课,学过乐器,学会游泳、篮球等运动技能课,但不学文化课。

线上的英语课都顶住周遭都在学的压力,没报。我希望能在孩子的童年中更多的留白,留给他多些自己打发的时间,而不是给它塞满。

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可以看到,私立学校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养成都挺好

老大从二年级开始就不用辅导作业了,作业是自己的事情,记不住作业,漏写也要自己承担责任。

三年级起更是作业都不告诉家长了,不允许家长查缺补漏,老师说,家长都帮孩子把作业写得全对,老师都不知道他究竟哪里会,哪里不会了。

能从辅导作业里解脱出来,家长完全愿意调整好心态,更心情愉快的亲子相处,更多陪孩子读书、玩耍的时间。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关系相处模式。

私立教育下,家长也会跟着被再教育。学习性强的家长会因此教育理念更先进,更开放。

老二从小2, 4, 6, 7一直都是反写,外教就总是教育我,要尊重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她还没到能意识到的年龄,我们就需要耐心等待,等她的思维能力成熟,自我纠正。

于是,我忍,再忍,忍完老大忍老二,终在各种不作为、不管中,看到孩子自己就改掉了。

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4岁时,写反的6

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6岁已经可以从容的写的很好,静待花开就是这样吧

放在传统教育思路下,要么是慈祥的老母亲佯装不生气:“宝贝,这个写反了,要这样写...”要么一声河东狮吼,一拍桌子:“说了多少次还记不住,2是往那边扭的吗?4这么写不觉得难看啊!...”

私立教育,不仅教育的是孩子,也是家长。

让家长更多的尊重爱与自由,不那么焦虑,不互相攀比,一个心态放松的家长,才能更平静的陪伴,教育出一个乐观开朗、阳光自由的孩子。

心态静,孩子就很容易集中精力,学的进去。

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私立学校的家长圈子,经济条件同等水平是一方面,最重要还是大家在教育理念上的认知度同频。

愿意配合班级老师的工作,也更容易形成互帮互助,私下关系也不错。

这对孩子们在学校跟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又是一个正向的促进。

毕竟孩子的学习,还是得在一个良性循环中才能三方、多方更轻松。

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要说对私立学校的顾虑,主要在于不成熟,也不足够规范,学校本身有不稳定性,师资水平也参差不齐。

学校的很多政策,变化性大,如果学校的管理运营者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还好,但很多都会朝令夕改,或者很多都在尝试。

另外私立学校的老师,理念水平也是跟个人素养关系很大。

遇到一个好老师,真的是福气,可遇不可求。

对于过来人,真的觉得学校的硬件不是那么重要,老师,这个软件水平才更重要。

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对于择校,家长的形态其实已经决定了孩子的去向。

趋向于传统型思维的家长必定还是选择公立道路,而思想较为开放大胆的家长则会考虑私立。

总是城里的想出来,城外的想进去,总觉得自己没选择的更好,但事实并不见得如此。

自己选择的,多半已经是最适合孩子的。没必要去尝试自己没走过的路,让孩子去冒险,你会发现光跟自己过不去,扭自己想不通的各种弯就已经很累。

再者,任何学校都有好学生、差学生。任何体系都有好学校、坏学校。任何学校又都有好老师、坏老师。

教育,学校教育占一部分,家庭教育还占着另一部分,没有一次选择,解决终生难题的好事,总是要不断的面对孩子在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

教育是一生的事,几年决定不了命运。

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虽然把两个孩子生在国外,也只是给他们多一个选择。孩子还是会留在国内养,接受中国的教育。

人嘛,还是应该更脚踏实地,选择让家庭压力更小,让家长不那么累的方式生活。牺牲太大太多,会想要从孩子身上要回来,心态会失衡。

想开了,国外教育,也很多问题。鱼和熊掌,真的很难兼得,必然要取舍。

明年开始,老二年龄大些,我会选择一年或隔几年让他们出国微留学,或参加短期班,或参加夏令营,甚至于去不同的国家,各种文化都有所触及。

毕竟,见过世界和没见过世界的孩子,世界观的维度大小一定是不同的。你们说呢?

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郑州ABC娃的妈妈自述:我选择上私立小学,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