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葬河南,身葬湖北,摸金校尉敬而远之,关羽墓为什么千年未盗?

用户58375186027


关羽墓,在中国墓葬历史中不得不称为独一无二。

为何如此说?因为关羽的墓地一共有三个,这也就是“头葬河南,身葬湖北”之说的来源。

从关羽之死说起:关羽为何身首异处?

为了说明这个缘由,我们必须先弄清楚关于是如何死的。

我们都知道,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和诸葛亮通过战争混乱的局势,强借了原本属于孙权的荆州。

“借”荆州之后,刘备和诸葛亮就一直命令关羽负责镇守荆州。公元219年,关羽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这个时候,正赶上雨季,汉水暴涨,关羽“水淹七军”,大败曹操的部队。这也算是关羽死前的最后一个漂亮战。

曹操面对城池的失守,非常头疼,司马懿就建议他说,你不如联络孙吴,趁荆州空虚,占了荆州,夺回失地。

果然,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拿回了原本属于孙吴的荆州。关羽恃才傲物,岂能受此耻辱,匆忙率军回援,最后在路上被捉,随后被斩杀。

关羽被杀之后,孙权很害怕。孙权知道,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杀掉关羽,刘备肯定率大军前来决战。

于是,孙权决定将关羽的首级献给曹操,并俯首称臣,表面上是向曹操传捷报,其实是拉曹操下水,让刘备以为我们两家团结起来了,以此防止孙刘决战的时候,曹操从背后偷袭。

关羽墓地之谜:为何会有三个墓地?

孙权于是将关羽的头颅割下,送到了洛阳。曹操识破了孙权的阴谋,于是“操以诸侯之礼葬之”(《三国志》)。

于是,关羽的头颅就埋葬了洛阳南郊。

孙权害怕关羽死后,阴魂不散,报复自己,于是就在湖北当阳建立了“大王冢”,到了明朝时期,又再次扩建,被称“关陵”,这里主要埋葬的是关羽的肉身。

此外,在成都,刘备还为关羽建立了“衣冠冢”。根据清代学者吴振棫在《养吉斋余录》里面的记载,传说这是刘备用来为关羽招魂而建立的。

关陵和“衣冠冢”历史上没有疑问,关羽墓最众说纷纭的,还是洛阳的陵墓。

洛阳“关林”:也许并没有埋葬关羽

话说关羽被曹操埋葬之后,到了万历20年(公元1592年),明朝拨款修建了关羽墓葬。到了清朝雍正时期,此地又被称作“关林”。

为什么叫“关林”呢?根据古代礼制,皇帝的墓称“陵”,王侯墓称为“冢”,百姓的墓称作“坟”,只有圣人的墓才能称作“林”。

雍正八年(1730年),关羽被封为“武圣”,于是对应“文圣”的“孔林”,关羽的墓就被称为“关林”。

不过,现在很多人认为关羽真正的墓葬不在“关林”之内,而是在旁边的关庄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当地传说,明朝时期,关庄出了一个姓郝的太监。皇帝曾经让他回家乡大修关羽墓,这个郝太监有先见之明,他知道,如果把墓修在关庄,以后很多前来祭拜关羽的人都要住在村子里。

那个时候,可没有利用它发展旅游的说法。尤其是官员前来,还必须当地出钱接待。郝太监知道,如果这样的话,当地人承受不起那么多的钱财压力,郝太监擅自作主,把洛阳城南的20里的鲍将军墓修成了关羽墓。

由此,人们祭拜的其实是一个假的墓。

关庄村:曾挖出一具尸体,很有可能是关羽

那关庄村的真墓呢?还在关庄村内,称作“关冢”。不过,1979年的时候,由于下雨,关帝冢塌陷,洛阳考古队对此进行发掘,挖出了一具尸体,还有一些汉代的随葬文物。

当地村民们认为是关羽的尸体,但是考古队对此并没有承认。

因此,这里是否就是关羽墓,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那么,为什么关羽墓没有千百年来没有被盗掘过呢?

我认为,主要是这里知名度太高。当关羽成为人们心中的“武圣”之后,历朝历代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国家对这里也非常重视,有很多守陵人。

因此,盗墓贼是不敢前来盗墓的。否则,全国人民都不会饶恕他们的。盗墓贼一般只会选择知名度低的一些墓盗掘,才能人不知鬼不觉。


兮兮说事儿


身首异地。

公元220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孤军失援,突围中伏,在今湖北宜昌远安县被东吴将领潘璋的手下活捉。“虎落平阳遭犬欺”,一身武艺的关二爷被无名小辈擒住,兵败身死,终年58岁。

孙权杀了关羽后,使了个阴招,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这是做给刘备看,要拉曹操垫背:我是奉曹操之命杀的关羽,冤有头、债有主,报仇请出门左转找曹操!

曹操这个老司机一眼就明白了!他以沉香木给关羽做了个身躯,在洛阳用王侯之礼安葬,并亲帅百官前往祭拜,后世尊称为关林(文圣人孔子的墓称为孔林)。

孙权在湖北当阳也以王侯之礼安葬了关羽的尸骸,俗称“大王冢”,是为关陵(关二爷后来被称为关帝,其墓可称为陵)。

由于身首异地,民间便流传起“头枕洛阳、身困当阳”之说!

薄葬之风

盗墓是个很古老的职业。最早的“官盗”可以追溯到曹操,他为了筹集军费,盗墓取材,设立了“摸金校尉”,成了盗墓者的祖宗。也许是因为对盗墓这行当太了解,曹操号召薄葬,早在建安十年他就下令“禁厚葬”。三国时期,薄葬逐渐成为主流,刘备、诸葛亮基本都是薄葬。关羽安葬在异国,更不可能厚葬。

忠勇仁义

关羽喜欢读《春秋》,讲义气,被毛宗岗赞为“《演义》三绝之义绝”。关二爷得到了历朝历代的官方认可,被封为武圣人,与孔子这个文圣人齐名。在老百姓心中,关羽地位崇高,被称为“关公”,并逐渐神话,演变成了“武财神”,三教九流,不管干啥的,哪怕是黑社会,都要供关公。所以,即使是盗墓贼,也不敢去给财神爷下药啊,除非不想发财了!

综上所说,关公墓没有被盗,一是因为关老爷义绝千秋,盗墓贼觉悟高,不敢盗;二是墓地里也没啥好东西,盗墓贼够专业,不稀罕盗。

但是,我觉得,三国年代太久远了,很多又都是传说,盗墓贼根本就没找着关二爷的墓,也许这才是主要原因!


饮水君


在三国正史中,对于蜀汉五虎上将的说法,其实并无记载。然而,这五位名将死后的陵墓却真实存在。

关羽墓——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

关羽是三国著名将领,位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逝世于公元220年。

关羽死后头葬在河南洛阳,身子葬在湖北当阳。现在洛阳、当阳和山西,各有一处关羽墓,民间盛传,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

故里为山西解州衣冠冢;河南洛阳厚葬关羽首级处,称为关林;当阳关陵,唯此处按皇帝陵寝定制,有乾隆赐《威震华夏》匾额。

关陵,原称“大王冢”,墓建于东汉末年。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襄阳太守王铢在墓前修筑祭亭。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始建庙宇。群体建筑则落成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

张飞墓——身葬阆中,头葬云阳

据《三国志》载,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以张飞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关羽被害之后,张飞在阆中准备挂孝伐吴,他命部将范疆、张达在三日内赶制白盔白甲。

(上图为河北涿郡张飞庙,并非墓)

范、张二人心怀不满,密谋杀害了张飞。张飞遗体葬于阆中,墓坐北向南,全用黄沙土垒成,隆然高起,宛若一座椭圆形的山丘,墓周全用长方形石条垒成花墙。

根据史料记载,张飞在阆中呆了7年,被杀后,头颅被部下带至云阳,被云阳人所葬,但身体没有理由被带走。民间一直流传“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之说。

黄忠墓——成都西郊营门口乡黄忠村

史料记载黄忠死后安葬何处,《三国志》没有说明,但他卒于吴蜀夷陵之战发生以前,故乡南阳当时又被曹魏占据,自然应该葬于成都。至于墓茔的具体地点,由于一千余年来史志失载,后人难以确知而已。

清道光五年﹙1825年﹚,当时地名叫“鸡矢树”的农民耕地时发现一块书有“黄刚侯讳汉升之墓”的墓碑,几根人骨、一把剑和一块玉。

当即告知地主刘沅﹙字止唐,双流人,清代著名学者,为现代著名学者刘咸荣的祖父,曾选授湖北天门县知县,不就﹚。墓碑上“讳汉升”三字误,应为“讳忠”。这说明此碑肯定不是三国时期的旧物,大概是唐宋以后人们为黄忠修葺坟墓时所立。但是,这也表明此处应该就是当年黄忠安葬之地。

于是,学识渊博、名重乡曲的刘沅便邀集乡绅父老,共同捐资修复黄忠墓,墓旁新建黄忠祠。

赵云墓——大邑县城东1公里银屏山下

史料记载,赵云曾在大邑锦屏山御羌多年。因蜀汉有“赐葬大臣于生地或主要活动”的葬制,所以赵云去世后,后主刘禅“敕葬赵云于成都锦屏山之东(今大邑县锦屏山麓),建立庙堂,四时享祭”。

子龙祠墓毁于明末兵火,后经多次兴废,一直规模不大。《蜀中名胜记》、清《四川通志·寺观》、《邛州志·祠寺》、《大邑县志·祠庙》等均有相关记载。

当地还有传说称,在拆除赵云祠墓的建筑时(什么时候拆除,我不能说),曾经从锦屏山里钻出很多的蛇,阻止破坏。这也给子龙祠墓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马超墓——陕西勉县定军山附近

马超墓在清代经过战火的洗礼,只剩下荒冢孤坟,1935年马超墓的甬道被打开,修葺人员发现铁刀一把,估摸墓内设有暗器,随后封闭甬道,再无人进入。如今的马超墓经过政府的修建,苍松翠柏,绿草成茵,雄伟壮观。

马超墓家为汉制覆斗型,周长90米,冢高8米,蔚为壮观。

有墓碑二通,一在墓前,一在祠前108道旁,内容皆同,上刻隶书“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为清乾隆(公元1776)年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所书。


刀墓手札


笔者专注于历史领域创作,喜欢我的可以点个关注,或者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观点!


公元220年,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失利,退守到麦城,被东吴名将吕蒙斩杀于临沮,一代名将关羽戏剧性地死亡,成为了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遗憾。

吕蒙为了向孙权邀功,砍下了关羽的头颅献给了吴王孙权,孙权不想因为关羽之死招惹刘备,于是把头颅献给了曹操,曹操把关羽安葬在河南洛阳,这就是后世人说的“关林”。


孙权为了平息刘备的怒火,命人把关羽的尸体收殓,安葬在湖北当阳,这个是后人所说的“关陵”。

最后一个是刘备在成都,为关羽建立的衣冠冢,因为关羽当时身首异处,按照封建迷信的说法,死后是不能投胎的,冤魂不散,刘备为这位结拜兄弟建立衣冠冢,就是要让关羽死而瞑目。

那么,关羽死后至今,已经有将近两千年的时间,经历了晋,隋,唐,宋,元,明和清朝的更迭,依旧保存完好无损,这在现在看来是一个奇迹。

为什么千年来盗墓贼没有光顾过关羽墓呢?在笔者看来,各朝代的盗墓者都听说过关羽之墓,对关羽的忠勇非常敬佩,加上各朝代都宣传忠君爱国的思想,把关羽作为模范而宣传,老百姓对关羽都是敬仰有加,根本不会去盗关羽的墓。

盗墓贼自然也不会意外,所谓盗亦有道的组训,让盗墓贼只会盗取不义之财,生前的墓主人大多是帝王之家,像关羽这样的武将墓,很少有人去盗倔。

就算有几个不讲规矩的盗墓贼,想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盗关羽墓,那上述的三个墓地他都不会有太大收获。

根据史料记载,真正的关羽墓其实是在洛阳东南的关庄村,直到最近才被大雨冲刷出来,考古人员进入墓穴以后,看到了很多汉代时期的陪葬品,其中还有一颗头骨,听村里人讲,之前在这座墓前,有一个非常高大的墓碑,上面写着“汉寿亭侯,武安王协天护国大将军关帝之墓”,后来不知何故,这座石碑被拉走做了防洪。关庄村的这座墓穴极有可能是真正的关羽墓。

只可惜真相到底如何,已经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只能依靠时间来给大家正确的答案!



文史频道



关羽败走麦城,为东吴生擒,因坚不投降遭到斩首,头被送至曹操处,将阿瞒一顿好吓,曹操怜其忠义,以金身合头厚葬了关羽,而关羽的身体自然是被东吴所葬。传说关羽死后,英魂不散,夜夜现身,于空中一边游荡,一边呼喊:还我头来!还我头来!于是东吴方面一面请法师超度,一边为关羽塑造金头,将其安葬,并于其被害处建立庙宇,造相祭祀,其魂方息。后来朝庭和民间一致同意,将关羽列为武圣,成为与文圣孔子并驾齐驱的唯一武将,关庙也在全国开花,据说凡有祷告,非常灵验。

有人奇怪关二爷的墓几千年来完好无损,历经这么多朝代这么多战乱依然矗立着,是啊!按说蒙人清兵不会认识什么关二爷,还有横行中国十几年的日本侵略者,他们不仅想征服土地、掠夺财产,更想征服大汉民族的心,可是关羽作为忠义的象征已经在人们心头扎下了根,不是将墓毁掉便能拔去的,而且处理不好会事得其反,我想这是关羽墓完好的原因之一吧。

致如盗墓者,虽被人视为下九流而不齿,但盗亦有道可不是乱说的,许多人家里都供着关羽神像,特别是那些自诩替天行道的绿林好汉,尊敬关羽更是如同尊敬其祖宗,莫说盗挖关羽之墓了,保护都还来不及呢!倘若真有宵小垂涎其中财物,他不怕关羽神灵的惩罚也怕同行的耻笑啊!

当然,把墓保护得再好,把庙修得再多,却将精神抛诸脑后也没有多大意义,关羽在天有灵,他欣慰的应该是世人依然将忠义视如珍宝,将财富得失当作破衣。


ii小小孩


在所有的三国人物里面,关羽的名气甚至都要在魏蜀吴三国的国主之上了,大家认同关羽称赞关羽,主要还是在于关羽这个人讲义气识大局,面对曹操高官厚禄的利诱,丝毫不为所动,只讲一个义字。(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这也许是关羽受人推崇的关键所在,因为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的终极富贵就是功名利禄,往往也会在面对这些东西的诱惑时忘掉初心,丢掉底线,做出一些亲者恨仇者快的奸诈行为,但关羽不愧是一个讲求义气的人。

不管曹操是封以高官厚禄,还是良田美宅加美女,关羽就一门心思――我得去找我大哥刘备,俺们俩拜过把子,你来晚了,要是有下辈子,咱下辈子做兄弟,这辈子那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把个曹操急得可惜的浑身不自在。


反而是曹操的求贤若渴,把关羽义薄云天的名声嚷了出去,身高太高了不知多少倍,人才这种东西,他也是求而不得谓之珍贵,但是不得不说关羽生前的待价而沽并没有换来身后事的妥善解决。

众所周知关羽最后是被吴下阿蒙袭杀被俘而亡,当时的吴国主害怕是闹大,主要是怕刘备把所有的矛头都对准他便宜了曹操,便把关羽的人头送给了曹操,把曹操拉下水,曹操一眼看破,便把关羽的人头好生安葬了,剩下的身子则在吴国安葬。

但不管在哪安葬,他不是在蜀国安葬,关羽是刘备的把兄弟,在蜀国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死了自然好生安葬,但在曹魏及孙吴就是大家忌惮刘备,也不一定就怕到哪去,也不可能把自己家里的好东西拿出来给关羽陪葬,很多人都说盗墓贼激于关羽大义,不动他的坟,但别忘了盗墓贼沾着一个“贼”字了,他们应该更怕里面没东西,触霉头!


历史三日谈


关羽,忠义著称。其墓身卧当阳,头枕洛阳,魂归故里。

盗墓者只为财,天良泯灭,不会顾及逝者忠义,德高而放弃盗墓。显然,说墓未被盗掘,因由忠义是不成立的。

清之前,关羽非武胜,名气不大,各地皆供奉岳飞。岳飞乃姜子牙之后武胜第二,各地,岳飞庙比比皆是。满族入关,因岳飞为抗金英雄,金亦满族。于是,废岳飞,推崇关羽为武胜,乡村皆兴土木建关帝庙。由此,清朝三百年,关羽墓受朝廷,政府保护……

总之,关帝墓未必盗掘,理由大致有三:

一,分葬两处,身首异地。随葬品分散,盗之,恐不吉……

二,关羽,身为武将,征战沙场,不惜财亦不惜命,家产不丰。随葬品寒酸,盗之不值……

三,清之后,拜为武胜,墓地有特殊专门单位修缮,守墓,重点保护……

故此,关羽墓始终未被盗掘……


利剑搁


关羽墓没被盗过?纯粹扯淡!关羽是东汉时期的人物,那么他的陵墓主要建筑为什么都是明朝时期的建筑?中国大地屡经战乱,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都是唐朝末期的寺庙,而且都是在山西。地面上的建筑都刷了无数遍了,并且很多城市的城址都变迁了,如洛阳,连那些很难辨认地址的帝陵都被动过,何况是关羽墓?要知道关羽是东汉时期举足轻重的名臣,并且他当时是以王侯之礼下葬的,厚葬无疑,肯定要被盗墓贼光顾过的。不然为什么他的陵墓区没有出现汉朝时期的文物?关羽在民间并被封神,从提倡忠义北宋末年开始,在明清由于受到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更加火遍大江南北,民间朝廷,重新建庙祭祀当然不会埋什么值钱的东西,并且已经封神了,懂行的盗墓贼自然不会去光顾,冒天下之大不韪。现在我们对于关羽的认识主要是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事实上汉朝马蹬子都没有,青龙偃月刀更是不可能,所以很多关庙陈列的刀怎么可能是真的?另外拿洛阳来说,东汉城址是在现在城市的东边偃师,史书记载的是以王侯之礼葬于城南五里洛河边。而现在号称埋葬关羽首级的关林庙是在现在市区(隋唐宋洛阳城)城南不知道多少里,远在汉朝洛阳城的西面数十公里。因此这个关林庙只是纪念性的关庙比较大的一座,根本不是原来的关羽墓,因为历朝历代皇帝的册封,加上现在发展旅游的需求,大家自然以讹传讹,愿意相信它就是关墓。老洛阳传说中文革时期大家在汉朝洛阳城旁洛河边的关庄挖到过一个头盖骨,但是当时礼崩乐坏,被小朋友当足球踢进了洛河水中。这可能是关羽的头骨,但是并未大规模地发现汉朝文物,说明关羽墓早已经被问候地不成样子了。基于旅游炒作需要,很多中国文物其实都是假的,工之侨献琴的故事一直都没有断绝。如果你还想着盗掘关陵,只能说你不是一个专业的盗墓贼。



风言妄语


世界最大关公像荆州揭幕 重1200吨刀长70米



Sweet159305793



敢盗墓,关二爷的四十米大刀劈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