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什麼要脫歐?

null147198478


英國為什麼要脫歐,這其實與當時英國所處的國際環境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因此絕不僅僅只是英國自身的責任,法國和德國在其中也扮演了跟不好的角色。

特別是英國在加入歐盟之後,雖然在經濟上得到了一定的市場擴展空間,但是在政治上卻始終被法、德兩國來防範和抵制。這就使得如果英國想要在歐盟裡待下去,就只能仰仗法、德兩國的鼻息。而這種情況可以說是英國人難以接受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讓美國人看到了分裂歐盟的機會希望,並最終推動英國離開了歐盟。

英國是一個島國,他在歐洲歷史上針對大陸的策略,使得英國成為歐洲各大陸國家長期防範和抵制的國家。

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這個國家與歐洲大陸並不接壤,是一個靠近歐洲大陸的島國,在歐洲的歷史上,英國人與曾經的歐洲大陸霸主法國人,在長達數百年的歷史中相互為敵、相互吞併,甚至有的時候一場戰爭就能打上一百年。所以對於歐洲大陸來說,英國人長期都是不受歡迎的對象,即使這種情況在進入工業革命之後也同樣如此。

由於英國人始終不能在歐洲大陸獲得立足點,因此為了加強其對歐洲大陸的影響力,英國人便開始在歐洲國家間的對抗中不斷攪風攪雨,這也讓英國從此贏得了歐洲大陸“攪屎棍”的稱號。

在當時的歐洲大陸上,誰的國家勢力弱,英國就幫誰打擊對手;誰的國家勢力強,英國就想方設法給這個國家制造麻煩,並想辦法削弱這個國家的勢力。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在歐洲歷史上的數百年時間裡,歐洲大陸各國一直都十分忌憚英國,而這種局面也同樣延續到了二戰之後。

比如在法國拿破崙時期,由於拿破崙的強力領導使得法國成為歐洲霸主,於是英國就聯合普魯士、奧地利、沙皇俄國等國家,數次建立起反法聯盟並最終擊敗法國。同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也是這樣,由於統一的德國國力強盛,於是英國就在一戰中支持法國,並最終贏得了一戰的勝利。

由於英國在國際外交上長期缺乏與歐洲大陸國家靠近的向心力,使得歐洲人始終不認可英國的夥伴身份,這種情況導致英國人始終認為自己是歐盟內的“二等公民”。

從二戰以後法、德、意等六國在1951年建立歐共體時,沒有讓英國加入,我們就知道,歐洲人並沒有把英國視作為自己的戰略伙伴。

為什麼英國在歐洲各國建立國家聯盟時被排除在外,這一方面因為英國是聯合國五常之一,在加入歐盟之後,會和法國和德國爭奪在歐洲的話語權,導致法、德在歐盟內部的地位下降。

而在另一方面是因為當時歐洲的主要敵人-----美國,也是一個英語系國家,這讓歐洲各國擔心英國人是美國打入歐盟的“楔子”,如果英國在歐共體(歐盟)的話語權增強,將會讓美國有機會通過英國插手歐盟事務。而這就違背了歐洲各國成立歐共體(歐盟)的初衷,即為了能夠從政治領域幫助歐洲各國擺脫美國額束縛,為今後實現歐洲的完全獨立,打好前期基礎。

所以在英國加入歐盟這個問題上,歐洲各國特別是法、德兩國,其實是相當有顧慮的,這就是為什麼英國直到1973年才和丹麥、愛爾蘭一起成為第二批加入歐共體的國家的原因。

雖然後來英國也加入了歐盟,但是對於法、德兩國來說,他們需要英國在歐盟體系內承當起經濟引擎的作用,但是卻不希望英國藉機謀求歐盟領導者的位置,因此在政治領域長期對英國予以抵制。

正是由於英國在歐盟政治體制內長期受到法、德兩國打壓的緣故,英國國家內部從一開始就有脫離歐盟的思潮,這種意見被美國抓住之後,便成為了英國脫歐的導火索。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英國在歐盟內部與法、德兩國的裂痕加大,這股思潮最終演變成為了震驚世界的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事件。

2016年發生的英國脫歐事件,絕不應該被簡單的描述成美國人的操縱和英國人的隨性,這其中不僅包含了英國人在歐盟內部幾十年裡受到的“怨氣”,也包含了英國人對未來的擔憂。

對於2000年之後的英國來說,他對於自己國家將會走什麼樣道路,其實是十分迷茫的,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英國對歐盟前景的擔憂。

因為為了打擊和分裂歐盟,美國從1998年開始,就不斷地通過經濟、軍事手段給歐盟製造麻煩,而歐盟卻始終拿不出有效的反擊手段,這迫使英國必須要為本國的未來多考慮一點,而不是再傻乎乎的跟著歐盟繼續走下去。

況且如果僅僅是在歐盟內部成為法、德兩國的“小老弟”的話,那麼對於英國來說,這種方式的歐盟不加也罷,畢竟與歐盟比起來,美國才是世界的老大,放著世界老大的“小弟”不去做,卻直愣愣的去跟著一個整天防著你的人後面混,我想不管是哪個國家,都是不甘心的。

再加上美國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已經徹底同化了英聯邦國家圈,這對於英國來說,既是壞事也是好事,壞事就是他從此不能再在英聯邦國家圈中說一不二,而好事則是隻要英國甘心做小弟,那麼美國就一定會盡力罩著他,畢竟英美兩國同文同種,天然就具有國家聯盟的屬性,罩住了英國,美國就可以更穩固的掌控英聯邦國家。


落下m


特立獨行的英國人本來就喜歡“獨處”,脫歐是遲早的事兒

英國脫歐事件到現在已經過去快三年了,當年隨著英國公投的順利通過,整個英國和歐洲都為之震動。因為就連英國人自己也沒有想到,脫歐公投竟然真的通過了。而當時很多英國人在投票時認為這次公投肯定不會通過,自己的一票武官輕重,於是就任性地投了贊成票。結果萬萬沒想到,支持脫歐的票數超過半數,英國成功脫歐。

公投結果剛剛公佈後,英國人馬上就後悔了,在隨後的一個月內,超過400萬人發向政府請願,希望否決這次公投的效力,重新進行第二次公投。不過國家大事豈能兒戲,英國政府表示必須執行公投結果,英國脫歐談判正式啟動。

其實我感覺這次英國脫歐雖然有些偶然的成分,但英國人對歐盟的不滿是早已有之,早在1975年英國人就已經舉行了一次脫歐,只不過當時脫歐公投沒有獲得通過,英國繼續留在了歐盟內部(當時稱歐共體)。

對於英國為什麼想要脫歐?本文還得先介紹下歐盟的來歷。

歐洲是近代國際體系的建立者,也是近代世界的中心。雖然美國早在19世紀末就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但當時的歐洲仍舊非常強大。一戰前的英國、德國、法國、奧匈帝國都是世界級強國,在國際舞臺上,美國仍舊是一個配角。

後來一戰爆發後,歐洲遭受重創,美國則乘機提出建立“國際聯盟”,希望奪取世界的主導權。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英法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絕對不是一場戰爭就能終結的。最後由於沒能獲得更多的特權,美國反而沒有加入由自己倡導發起的國際聯盟。

此後美國專注於“門羅主義”,不再願意幹涉歐洲大陸事物。

一戰爆發結束之後,英法國內滋生了嚴重地厭戰情緒,大家都不希望戰火再起,於是面對著重新武裝的德國,英法開始推行綏靖政策,力圖避免與德國再度發生戰爭,也期望德國能夠向東進攻蘇聯,達到禍水東引的目的。

但讓英法沒有料到的是,希特勒在英法的縱容之下野心迅速膨脹,最後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作為二戰的主戰場,歐洲在整場戰爭中遭受了重創。德國不用說了,必須是一片廢墟。英國也好不到哪去,被德國炸的是千瘡百孔。意大利則同樣也是滿身的炮彈坑,只有法國的遭遇稍微好一點。

二戰後歐洲算是廢了,徹底將世界中心的地位讓給了美國,美國也完成了逆襲歐洲的終極夢想。但由於歐洲崩潰地太嚴重了,美國擔心蘇聯會趁虛而入,決定復興歐洲,於是便發起了著名的“馬歇爾計劃”,使歐洲成為美國抵抗蘇聯的前沿陣地。

在美國的援助下,西歐經濟開始了迅速的恢復,而法國和德國在國力逐步恢復的同時,也試圖擺脫受人操控的局面,決心抱團取暖。

1950年5月9日,法國外交部長羅貝爾-舒曼提出了著名的”舒曼計劃“,希望聯合德國以及西歐各國,建立一個煤鋼聯盟,這成為歐盟最早期的藍本。當然,舒曼的最初的想法不只是要團結歐洲,還希望通過控制鋼鐵的生產,監督德國的軍工產業。

舒爾的提議獲得了美國的同意,也得到了西德、意大利、比利時、盧森堡、荷蘭的支持。於是在1951年六國簽訂了《關於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條約》,到1952年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這便是歐盟的前身。

在歐洲煤鋼共同體籌備之時,法國也曾向英國發出邀請,但並沒有獲得英國政府的回應。

由於島國的特殊身份,英國在歷史長期奉行“光榮孤立”的政策,直到一戰前,英國一直是不與歐洲大陸國家結盟的。倫敦的對歐政策就是“大陸制衡原則”,在該原則的指導下,若是看到法國強大,英國就聯合俄國打法國。若是看到德國強大,英國就聯合法國打德國。若是看到蘇聯強大,英國就聯合德國打蘇聯。反正誰強大,英國就聯合其他國家與之對抗,因此英國也獲得了“歐洲攪屎棍”的光榮稱號。

(英國人眼中的歐洲)

二戰後,雖然英國遭受重創,但倫敦依然是心高氣傲,不願意加入任何歐洲組織,認為這會損害英國主權和不列顛帝國的尊嚴。於是面對法國的邀請,英國政府進行了婉拒。

眼見英國人不願摻和,法國也不願多囉嗦,於是撇開英國,決心自己單幹。

隨著法德等國的合作越來越密切,歐洲煤鋼共同體開始向經濟合作與安全合作全面鋪開,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由於本國經濟持續低迷,英國對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態度也開始出現了改變。英國分別在1961年和1964年兩次申請加入歐洲煤鋼共同體,但是都遭到了法國的拒絕。其中原因則是英國人的入盟條件太苛刻,簡直就是請了個爹回家。

1965年4月8日,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六國簽訂《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起來,建立歐洲共同體,歐洲一體化進程由此進入實質階段。(歐盟布魯塞爾總部)

眼瞅著歐共體勢頭越來越好,英國於1970年第三次提出入盟申請,之後經過談判,法國最終同意英國的加入。1973年,英國與丹麥、愛爾蘭一起加入歐共體。

不過雖然加入歐共體,但英國還是試圖最大程度的保持“獨立”,為此英國拒絕加入歐元區,簡直獨立的貨幣政策。

在東歐鉅變之後,歐盟將眾多東歐國家招致麾下。相比於西歐國家,東歐國家經濟要落後一點,於是歐盟需要拿出不少錢去援助東歐國家。而英國作為歐盟會費的繳納大國,肯定不滿自己的錢被人拿走。

隨著時間的發展,英國和歐盟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其中最讓英國人反感的是,歐盟內部施行自由遷徙政策,這導致大量歐洲其他國家公民進入英國,搶了不少英國人的飯碗,於是脫歐的呼聲日漸高漲,最終引發了2016年的英國脫歐公投。

對於這場公投,許多人認為這是英國曆史上的一大失誤,大家紛紛猜測脫歐會降低英國的競爭能力。但無論如何,英國已經脫歐,這是不可逆的,就算是這次公投沒有通過,以英國佬的個性,也會搞出第三次和第四次公投,直到成功脫歐為止。


千佛山車神


英國脫歐時本人正好在英國讀書,分享一下當時活得一手新聞信息和直接的觀察。

首先,脫歐發生的時間是全球經濟下行時期。在經濟下行時期民族主義就會盛行,比如一戰後的德國。民族主義可以加強政府的集權、凝聚民眾,客觀上是有助於國家復興的。放到英國來看,英國脫歐有一個很明顯的跡象,就是本地人的生活水平明顯下降。BBC在脫歐公投之後做了一個記錄短片,根據投票數據最反對脫歐的有兩個地區,一是蘇格蘭,因為蘇格蘭主要收入是能源輸出,離開歐盟體系會失去巨大的便利;二是北愛爾蘭,北愛爾蘭和愛爾蘭的歷史遺留問題在歐盟無國界條約下有極大的改善,很多北愛爾蘭人的親人就在愛爾蘭。支持脫歐的主要為英格蘭人,英格蘭是英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但因為大量的移民和歐盟成員國的勞動輸入,當地人的就業受到很大的衝擊,就業和生活水平下降明顯引發不滿。同時調查還顯示,支持脫歐的人當中,主要為60歲以上的,而且大多數是一代移民。採訪信息歸結起來,一代移民克服了很大的困難才在英國站住了腳,結合當下的經濟情況和歐盟成員國勞動力的衝擊,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像他們當初一樣掙扎。而年輕人更多是反對脫歐的,因為他們需要整個歐盟大經濟體提供的機會和發展空間。

脫歐派在整個脫歐過程中最有影響力的口號是把給歐盟醫療體系的錢用於NHS為本國民謀福利。英國每個月有大約2億鎊(是不是這個數字記不太清楚了)支付給歐盟疾病控制系統,脫歐派要把這筆錢拿來建設完善本土醫療系統NHS,儘管這個承諾至今沒有兌現一點半點,在當時獲得了大量的支持。

其次,導致英國決定脫歐的有兩個國際事件。一是希臘政府破產,二是土耳其申請入歐。希臘對歐盟以及歐元造成的巨大沖擊是由英法德荷這樣老牌的資本主義大國分擔的,對於英國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負擔,所以有脫歐想法的不止是英國,法國跟荷蘭同樣也有,只是沒有立即行動,先讓英國試試水。土耳其是一個穆斯林國家,全球反恐形勢大家都懂得不用多說。

第三,英國騎虎難下。脫歐公投之後卡梅倫心灰意冷辭職,英國政府變成一個爛攤子。倫敦是世界金融中心,有很多跨國企業的總部設在那,宣佈脫歐以後很多企業紛紛離開倫敦選擇新的城市作為總部中心,因為離開歐盟有很多的便利和優惠都沒有了。而公投是一件意義巨大的事情,儘管現在退歐事宜進展緩慢,並且英政府也已經體會到了脫歐帶來種種的損失,公投結果也是不容推翻的。


寡人無疾39


脫歐可以說是政治鬧劇。民眾被政客忽悠,政客也被民眾忽悠。

事實上,英國根本不是非要脫歐,甚至政府也不想脫歐。民眾少部分堅決不願意脫歐,少部分堅決要脫歐,大部分都是自己也不清楚該不該脫歐的狀態,政客說脫歐有好處,就支持脫歐。當發現脫歐竟然要付出那麼多代價時,又轉為不想脫歐。這就是為啥以前遊行要公投,投出來脫歐,又遊行說投票不算數要重投了。

英國人心裡的實際想法時,留在歐洲貌似沒啥好處,脫離歐洲還能擺脫一些義務,畢竟英國是要給歐盟很多份子錢的,既然沒好處還花錢,那不如就脫了,反正英國一直都覺得自己和歐洲大陸那幫破爛國家不一樣。但是,當英國人意識到脫歐要付出那麼多代價的時候,脫了也並不能省錢,就不願意承擔了。

說白了,當年民眾被卡梅倫忽悠了,當時卡梅倫也不是真想脫歐,是想借脫歐之名和歐盟談判,換取更好的地位,改變法德主導歐盟的現狀。而且英國民眾對脫歐的態度很有意思,受教育越高的人越反對脫歐。所以英國政府分析認為最後很可能會得出脫歐公投無法通過的結果。這樣卡梅倫既可以讓民眾發洩對歐盟的不滿,玩一把英國應該是老大的民族情緒,為卡梅倫贏得選票,又不會真正脫歐,讓英國遭受損失,還能向法德施壓。而且當時的各種民意調查都顯示最後會投出留歐結果,但是,最後投出來個真的要脫歐。而英國政界都知道卡梅倫不是一個真正的脫歐派,而民眾投票的結果給了真正的脫歐派很好的機會。卡梅倫無法收拾這種局面,只能辭職,完全被民調調查給忽悠了。為民調為什麼會出錯,就是調查機關沒有弄清楚大部分民眾的立場並不堅定,也不懂得脫歐是好還是不好,而卡梅倫力推脫歐,自然要宣傳脫歐的好處,否則脫歐公投根本不會出現。而民眾停了卡梅倫的忽悠,就支持了脫歐,而受了高等教育的人知道脫歐的害處,不會被政客蠱惑,所以堅持不脫歐,而這些人的意見更容易被反饋給政府,導致了留歐民意佔主要的錯覺。

在卡梅倫之後,特蕾莎·梅就是獲得民意的脫歐派推出來實現脫歐的。但是脫歐本事是有很大害處的,否則那些受高等教育的人就不會反對脫歐。民眾接受脫歐,但不代表民眾接受吃虧。而真正實現脫歐,就繞不過這些種種會讓英國吃虧的問題。一旦這些問題展開給民眾看,民眾就後悔了,不贊成脫歐了。所以特蕾莎·梅也沒法把這活幹下去,但她是脫歐派推出來的,她脫歐這活幹不好,脫歐派就會罵她,要趕她下臺,所以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實行脫歐,最後弄出來一份民眾不滿意,脫歐派也不滿意的方案。


環球看看


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是由原來的歐共同發展而來,歐盟的建立之初的目的也是為了避免其內部再次爆發戰爭,前期由德國、法國、意大利、盧森堡、荷蘭和比利時創建,1973年英國正式加入歐盟,成為歐盟的一份子。

下面咱們在來說說歐洲為什麼要退出歐盟。

第一,英國一直視自己為世界大國,作為曾經的世界霸主自然不想被歐盟所束縛,英國又是一個脫離歐洲大陸的島國,在過去的很多年裡一直試圖控制整個歐洲大陸,為了與法國爭奪歐洲霸主地位更是進行了長達百年的戰爭(百年戰爭),所以歐洲大陸的許多國家都對英國有所提防,這也是為什麼歐盟建立之初英國被排除在外的原因。

第二,歐洲由28個成員國組成但是這其中國家實力千差萬別,特別是近年來經濟形勢不斷惡化,比如希臘等囯爆發的經濟危機等,這些都需要歐洲這些經濟強國來進行救助,因此英國感覺到自己的付出和回報完全不成正比,再加上利比亞和敘利亞大量難民湧入歐洲,英國本就是移民淨流入國家,如果再加上難民那麼可想而知在全球經濟放緩的今天勢必會影響到英國普通民眾的生活。

第三,英國每年要向歐盟繳納鉅額的會費,但是與之成為鮮明對比的是除了責任之外英國並沒有得到太多的好處,不僅如此歐盟在經濟上眾多的限制條款也嚴重的影響了英國和其他國家的經貿合作,所以現在歐盟內部就出現了一種現象,那就是富國養著窮國而窮國不思上進還不減少本國的福利支出,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其結果我們也是可想而知。

第四,我們都知道歐洲對美國的重要性,特別是西歐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可以好不誇張的說與歐洲的盟友關係是美國維持世界霸權基石,如果歐洲變成鐵板一塊對美國來講絕非益事,所以美國對待歐盟的態度也是比較耐人尋味的,比如發動科索沃戰爭實質就是為了破壞歐洲國家周邊的安全環境,打壓剛剛發行的歐元保證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的一家獨大的地位。再比如發動利比亞和敘利亞戰爭給歐洲造成了巨大的難民潮,並且給歐洲國家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和經濟壓力,而美國所做的這一切其實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霸權地位,讓歐洲依附在自己門下對自己有所求,所以我們會發現在中東有伊朗與阿拉伯世界為敵,在歐洲有俄羅斯牽制整個歐洲國家,這就是美國的大國平衡之策。


世界淺談


歐洲總共面積1千多萬平方公里,兩次世界大戰發源地,聚集了昔日世界老牌強國,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都想成為歐洲霸主,英國作為西歐一個島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時聯弱抗強,使一戰時法國和二戰時德國幻想統一歐洲夢破滅。

二戰歐洲各國遭受巨大的損失,戰後,昔日歐洲強國德法意英,不再強,為抵禦前蘇聯的擴張,加強歐洲的實力,也為加強歐洲各國經濟發展與聯繫,1967年7月1日,由創始成員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和盧森堡成立歐州共同體,1993年11月1日,歐盟正式成立,有28個會員國。

英國與歐盟的關係,很微妙,歐盟成立前,歐洲各國如一盤散沙,英國作為西歐一個孤懸海外的島國,瞧不上,直到歐州經濟共同體成立,歐洲巨大的市場與資源,讓英國動心,1960年英國首次申請加入,但遭到法國總統戴高爾否決,直到1973年英國首相希斯重啟加入歐共體談判,最終成為成員國。

加入歐盟前期確實給英國經濟發展帶來不少確實的利益,然而,後來隨著歐盟內部法律的限制,對英國的壓制,使得英國在歐盟沒有多少話語權,但作為歐盟成員國每年必須承擔的相應的責任,繳納歐盟費用,以及安置歐洲難民等問題,讓英國覺得不償失,在歐盟又受到德法意打壓與防備,不自由,倒致英國執意脫歐。


大風起兮雲飛揚y


主要是加入歐盟後,英國人不但沒有獲得更多利益,反而出現的一些問題,使許多利益受到了損失。

一是要繳高額的會員費。英德法都是相當富裕國家。加入歐盟後,每年要拿出一大筆“會員費”,用以幫助和扶持經濟條件較差的成員來發展和建設。而這筆款項是隨著加入歐盟的時間增長而增加。2008年,英國拿出27億英鎊,到了2013年高達113億英鎊,合當時美元174億。英國人覺得拿這麼多錢划不來,如不在歐盟,可用這筆錢為英國國民搞福利。

二是限制了英國優勢產業發展。加入歐盟後,對外貿易英國不佔優勢。英國的優勢產業是金融與服務業,其中的一個大客戶就是中國。但歐盟在與中國談判中,首先考慮的是製造業,這樣英國就沒有製造業發達的德國佔優。2014年德國對華出口總額超過74億歐元,是英國對華出口的五倍多。所以,英國想脫歐,要求用“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來代替歐盟內的“區域自由貿易體系”,使英國的優勢產業有優勢。

三是移民問題突出。歐盟條約規定:凡是成員國必須遵循貿易自由、資本和服務自由以及人身行動自由的三項原則。這樣一來歐盟窮國的民眾,向條件好的歐洲國家偷渡,因此產生大量非法移民。這些年有超過1400萬的歐盟成員國公民,生活在不是出生國的土地上。英國一直飽受移民湧入之苦,移民使犯罪等社會問題加劇。而且按歐盟法律他們可以合理合法地在英國生活和工作,並且按照歐盟的規定有權享受英國公民同樣的福利。這是英國人難以接受的。

四是法律問題困擾。加入歐盟之後,英國的法律體系受到歐洲人權法院的挑戰。按照歐洲人權法院的規定,英國無法向以前一樣快速驅逐外國的犯罪者。英國政府要求,將英國法律體系同歐盟的法律分離,保護英國的法律獨立性。

五是歐盟政策引發的社會性問題凸顯。比如貨幣方面,次貸危機使歐元區國家的經濟聯繫更緊了。這也就使依然持有獨立貨幣的英國和瑞典這樣的國家在貨幣問題上的話語權嚴重下降,更使英國不能充分發揮在金融方面的優勢。

【下午歷史茶】觀點,請關注討論!


下午歷史茶


首先問一個問題,英國當年為什麼要加入歐盟?

二戰結束後,面對滿目瘡痍的歐洲大陸,看到美國乘機崛起的殘酷現實,以及蘇聯咄咄逼人的氣勢,歐洲大陸的幾個大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由於恐懼,決定停止過去年年亂戰的局面,一起聯合起來跟美蘇抗衡,這便是歐盟前身。1973年,美蘇在地中海對峙,在當時兩大強勢陣營的格局下,西歐只能在對峙的夾縫裡生存。而從地理位置看,英國遠離歐洲大陸,非常沒有安全感,為求自保,只能加入歐盟與西歐國家一起,抵禦美蘇兩霸的傾軋。因此對於英國執意脫歐,要從兩個角度去看,一個是歷史基因,另一個是現實發展!

首先看歷史基因

英國自古就是歐洲的傳統強國之一。相對於德、法等其他強國,英國本土在海島上,易守難攻,與大陸隔海相望。這個獨特的地形,造成千年來英國別具一格的軍事政治格局,面對歐陸戰火紛飛,最好的選擇就是“置身事外”。17世紀,英國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大力發展海外殖民事業。從那時候起,英國奉行“大陸均衡”政策,即一方面守住自己的本土和海外殖民地,另一方面,針對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一個國家下黑手,拉幫結派、勾心鬥角、總之就是要把最強的歐陸大國搞下去。可以看出,英國人從幾百年前開始,就巴不得歐洲四分五裂。因此,在入盟後的第三年,1975年6月,英國就是否繼續留歐舉行公投,最終67.2%的民眾選擇了“留歐”。因為在蘇聯保持著對西歐的強大壓力的時代裡,英國人無法想象,脫離歐盟而孤懸海外。但英國疑歐主義的影響始終存在。

從現實發展的角度看

四十多年已去,英國發現,曾經的恐懼,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產業潰敗,早已不復存在。而英國加入歐盟的三個戰略要義,國際資源、國際經濟、國際政治,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均衡。首先利益不斷衝突;英國並非歐元區國家,擁有自主的財政政策,可以發行自己獨立的貨幣,從而保持出口競爭力。但這使英國很難真正的加入歐洲大陸的事務處理,所以人們說英國加入歐盟總是三心二意;另外,從利益的紛爭看出,英國在歐盟也逐步失去了地位與參與權。其次,從資源失衡的角度分析,支持脫歐的英國中小公司認為,現在世界增長最快的國家是中國、最有潛力的是印度、發達的還是美國,而歐盟並沒有和最重要的經濟體建立自由貿易關係,怕開放又怕競爭,上不能趕上美國,下擋不住中國、印度等國的追趕;歐債危機嚴重拖累英國的發展,整天在討論如何救助希臘,這樣必然會導致經濟停滯。最後,從自身既得利益角度看,脫歐英國可以省下200億英鎊的會費,節省300億英鎊的生產成本用來投資自家企業或者建立與中國,印度等國的戰略合作關係,從而促進經濟發展。

綜上,從歷史和現實兩個維度,對英國脫歐窺斑一二。

我是私募操盤鬼手,著有《期貨兵法》。持續關注,得操盤必殺技!


趨勢交易之道


英國是歐洲經濟的領頭羊,雖然近幾年稍微風頭遜色於德國,但在撒切爾夫人對英國打造的根基之上,英國仍然是歐洲吸引外國投資最多的地方,金融服務業發達。英國也是諸多世界企業想要進入歐洲大陸的橋頭堡,不少外資企業都將歐洲總部設在倫敦。


然而,經濟發展的繁榮一面的背後,也帶來了濃濃的影子。那就是東南歐的移民來到英國尋找工作,擠壓了當地藍領的生存空間,這些移民工資便宜,也比本地人勤奮,這本來是一個經濟規律,然而他卻打翻了人們心中的那份嫉妒和不平衡之心,引發了族群問題。


與此同時,大量移民中也是良莠不齊,一些心懷不正的人來到英國,也帶來了當地的治安惡化等問題,本地居民心懷不滿。


本來這是歐洲一體化過程中產生的影響,需要政府及各方力量去協調解決,出臺新的應對之策。然而當人們的不滿彙集,需要一個出口時,歐盟就成了一個比較大的靶向。


人們質疑是歐盟讓他們失去了工作,賠上了穩定生活。也質疑英國完全是在補貼歐洲大陸,浪費英國納稅人的錢財。


本來英國人在歷史上就與歐洲大陸保持著適當距離,現在強行在一起,發現還是不行,於是又想分家。英國脫歐,無疑將對英國本身的經濟以及在英國投資的世界企業帶來深刻影響。然而英國人似乎這一次失去了冷靜和理性。抑或著他們覺得脫歐才是最實事求是的決策。



北京不冷東京熱


對氣候敏感的島國三月之後會更熱,所以英國覺得脫歐之後才夠爽🇬🇧

對夏季的英國而言,目前的歐盟就是一條腿粗腰肥加厚加絨加雞蛋不加蔥藍底白花粗布花線紅配綠的冬季大號棉褲……反正是怎麼瞧怎麼不待見!

話說你夏天脫得爽歪歪了,冬天來時可咋辦?再厚著臉皮擠回歐盟蹭吃蹭喝蹭棉褲?有些時候有些事,和歐洲大陸的呂西安、漢斯們相比,歐洲島國的史密斯、瑪麗們算計得成精了……

虧你個小英子還是工業革命和現代資本主義的發源地,現在卻精明到自毀基本邏輯了!英國人自詡理性思維,難道不知道任何事情都是一枚硬幣有兩面的道理?多佔便宜就入盟,否則就捲鋪蓋走人沒商量……你賴以發家的契約精神就是光佔便宜不盡義務?

既不能學德國扛著壓力接收難民,也不能學法國為了歐洲敢頂美國,人家憑啥在政治上信任你?既不願和法德一樣放棄本幣都用歐元,又不能發奮圖強成為復興歐洲的發動機,人家又憑啥在經濟上信靠你?

哪怕是階段性的團結共贏也比你從英法百年戰爭到二戰後的繼續分化歐洲大陸要更有建設性!當年要不是村口來了個姓蘇的外姓人家,你還不得把你本村的德姓表弟、法姓表姐、意姓大伯子、西姓小姑子等一眾親戚折騰個夠?貌似你把社會達爾文主義發揮得有些離譜了……歐洲的超級攪屎棍,你算是當之無愧!哪有自己三心二意還怪別人不把你當家人的道理?埋怨別人之前你得先冰桶挑戰冷靜自省!

任何大國都不是自封而成的!當年你是為啥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後來還因啥跌出第一陣營以致啃個馬島都累得呼哧帶喘?現在又為嘛弄成首鼠兩端的超級尷尬形象?內啥,總耍小聰明的往往缺乏大智慧!如果總是這樣,英吉利汽車就成了《飄》的預告片:gone with the wi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