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学霸"扎堆:宿舍4人全部保研,2个清华,1个复旦,1个武大!

在武汉大学,有这样一个学霸寝室,室友四人全部保研名校:2人保研清华大学,1人保研复旦大学,还有1人保研武汉大学

。他们不仅成绩优异,课余生活中也多姿多彩,本期推送,让我们走进武汉大学15级人文科学试验班的梅园四舍601,听听他们的故事。

宿舍成员简介:

武汉大学

王世杰,跨专业保研到武汉大学法学院

武汉大学

史玥琦,保研复旦大学中文系

武汉大学

李非凡,保研清华大学哲学学院

武汉大学

郭壮,保研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习方向很"多",因爱好读书有了交集

王世杰是最早明确研究方向的,出于个人兴趣爱好,非常热衷于法学。但是大一大二两次转专业没有成功,于是只能一边学习文史哲 ,一边旁听法学院的课程。"虽然没有学分,但是能学到很多东西。法学院的必选课我都旁听了,这也让我在跨专业保研的时候,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应对能力。"

史玥琦很早就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小时候喜欢文学、演讲、辩论,14岁开始写作,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在省内外报刊、网络媒体多有发表,高三时还出版个人诗集《走过》。因为不喜欢死板和套式,倾向于有创造力的事业,所以选择了创意写作。

武汉大学

王世杰(左)、李非凡(中)、郭壮(右)

李非凡在从人文科学试验班转入了国学班时,逐渐明确了哲学的研究方向,于是专心研读,寝室里的藏书数他的最多。郭壮在大二参加了武汉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双学位课程后,渐渐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吸引人的地方,明确了未来的方向。

尽管四个人保研的专业都不一样,平时的课程也大多不重合,但在寝室,他们的共同爱好便是读书、交流。寝室的书架上都摆满了书,大约有上千本,此外,寝室里还有吉他、古琴、中国鼓、笛箫和品茶的小角落,充实着他们的大学生活。

武汉大学

梅园四舍601一角

室友关系很"铁",四年相处很融洽

武汉大学

史玥琦外出,王世杰、李非凡、郭壮在寝室接受采访

虽然爱好和学习方向不同,但他们的关系很"铁",平时相处很融洽。"这得感谢学校,将我们四个北方人分到了一起。真的是缘分呐。"李非凡还记得搬寝室时,手被玻璃划伤,伤到了肌腱,血流不止,是室友们把他送到中南医院手术室。在家长赶来之前,也是室友们在医院"伺候"了他三天。"那是我第一次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郭壮笑着回忆道。大一和大二转专业失败,王世杰的心里难免有些失落。在那段时间,室友们不时约他看电影、吃饭聚餐,让他感受到陪伴与支持。"真的很感谢他们,陪我一起渡过难关。"王世杰发自内心地感叹。

大学收获很"足",带着期待继续前行

"不计较结果,结果一定会好的。"不计较,不算计,像孩子一样纯真地活着,这是四人达成的共识。对于他们来说,大学四年收获了累累硕果,不止是个人荣誉,还有为人处世的生活态度。

"无论是工作、跨专业读研还是留在本专业继续深造,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方向。其实大学教会我最重要的东西也许不是在学习方面。"对于王世杰来说,一个叫"平衡",如何在学习与社团、本专业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找到平衡点,这是很有学问的;另一个叫"平和",正如"成熟的稻子会弯腰",大学学习生活带给了他越来越平和的心态。

"在大学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同代年轻人,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和流行弊病,看到时代在市场和知识之间被裹挟的顺逆改变,他们都影响了我对人的认知。"史玥琦说,大学给他带来的影响主要还是知识上的大洗礼,以及

让自己不再那么一执己见,学会跳出来观察生活,讲述故事。

武汉大学

李非凡展示藏书

对于李非凡来说,大学教会他要做一切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做一个配得上最好的东西的人。郭壮总结了三句话:"一是好好活着

,学会照顾自己,学会照顾别人。二是好好做人,端端正正看待任何事情,特别是关乎名利的事情,有原则有坚持。三是学会说话,线上的和线下的,好好沟通好好交流。"

武汉大学

风雨洗礼后方能见彩虹,学霸寝室的"炼成"不是偶然,离不开他们的不懈努力与相互鼓励。奋斗不止,未来可期,祝福他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收获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注"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