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珠海市有许多高校的分校?

足迹与思想


历尽十年走遍千所大学,留下万张照片数百视频,缪老师又来说大学了。

尽人皆知:珠海市内,挂着名校抬头的大学不少;少有人晓:名副其实,真正属于分校的其实不多。这些大学,有的是独立学院,有的是名校的校区,有的是合作办学,搞清楚,你才能不糊涂。

关注缪老师头条号,看图文。关注缪老师抖音号(1297918098),看抖起来的教育。

(上图由缪老师拍摄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缪老师带你数一数这些大学吧,①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④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⑤中山大学珠海校区,⑥暨南大学珠海校区,⑦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

着七所大学里面,按性质划分,足足有四种,①是北京师范大学与珠海市和广东省三方建立的独立学院,曾用名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目前依然是独立学院的身份,即使跟大多数独立学院不同,他是公办的独立学院,由北京师范大学负责教学管理。未来的目标是打造北京师范大学的珠海校区,升格后,分数必然暴涨。

(上图由缪老师拍摄于暨南大学珠海校区)

②和③性质相同,都属于民办的独立学院。②与北京理工大学之间的关系,还不如③与吉林大学之间的关系紧密,③还是有部分的师资,来自于吉林大学的。②的学费相对于③更贵。

④是一所合作办学性质的大学,英文授课,个性化培养,课程的难度相对比较大,GPA给的并不高,很多毕业生去了英、美、澳的名校留学,在国外的大学里面,这所合办大学的口碑并不差。缺点是收费高、校园小。

(上图由缪老师拍摄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⑤和⑥的性质相同,都属于公办名校的异地校区,颁发与本校相同的证书。相比之下,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层次更高一些。与广州的本校相比,两所大学的缺点主要集中在资源上面,比如教师异地奔波,请教问题比较难,比如图书馆书籍少,比如公选课相对较少等等。

⑦的性质跟前两者相似,同样是异地办学的公办大学校区。

珠海市本身的高等教育资源比较薄弱,周边的广州、深圳抢夺资源的能力比较强,所以兴建很多大学,用外地的资源来填充,既是无奈之举,也是长久发展的大计。

关注缪老师头条号,看图文。关注缪老师抖音号(1297918098),看抖起来的教育。


缪老师妙笔生花


珠海没有自己的“珠海大学”,却有着许多分校,这也是有原因的——很多年前因为珠海自己没钱建大学,就用土地换来了各大高校的分校。所以就有了如今行走在珠海道路上,看到的都是某某分校。

早在1991年,珠海就计划在2000年以前创办“珠海大学。在1994年动工,在投入3亿元建成图书馆和几幢楼房后,珠海大学因后续资金不足停建了;另一方面由于不符合办学条件,教育部也不同意珠海建设大学,所以建珠海大学的事情就这么搁置了。而原来的珠海大学就变成了现在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而为什么有多达十所分校呢,这里面还有一些故事。1995年对的时候,戴尔公司原本想把投资地定在珠海,后来戴尔发现原来珠海连一所大学都没有,所以把投资地改为了厦门,而这样的事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珠海为了吸引更多高校入驻,用土地和补贴的政策鼓励吸引了这一大批高校。

大学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文化的载体,是培育、吸引和储备人才的基地,现在珠海已经拥有了一批基础较好的高校资源,政府层面可以有所规划,帮助高校进行提升。同时,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已有一批优秀大学,个人觉得珠海应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开展合作。

广州有广州大学、深圳有深圳大学、汕头有汕头大学,经济特区中只有珠海没有以城市命名的大学,珠海到底什么时候能有“珠海大学”呢?


珠海关注


学校的校区跟独立学院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像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这样的录取分数线是跟广州的中大本校一样的,也是普遍人们眼中的中大(学费一本院校标准)。但是像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这样子的,那就不一样了,这是独立学院学费要两万左右的。

但并不是说带分校跟学院的就有这样的区别,拿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珠海校区来说,其实它也是独立学院,学院两万多的。至于怎么区分,其中之一就是看学费标准。

珠海为什么没有属于自己的“珠海大学”呢?其实也就一个名分的问题而已,确实有人提出,将珠海三巨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改名为珠海大学,珠海理工学院等但至今也不见实行。

珠海教育发展的初期自己是没有实力完全靠自己来创办大学的(就算有可能办得也不是更好)所以选择引进一些校区跟和985的学校合作创办独立学院。实际效果也确实不错,每年三巨头招生指标都是超了的。

名校的分校拿中大暨大来说,它在深圳也是有分校的,毕竟珠海也是经济特区。再加上自己当初比广州深圳稍微不值钱点的地价。争取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很正常。(附上几张珠海某校的图片)想了解的关注私聊我。我会尽心帮你解答我所知道的。






优秀影视剧


1980年国家设立珠海经济特区,以后珠海的经济得到大力发展,17年GDP2564.73亿元,人均14.91万元。珠海拥有特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与珠海市政府的努力下,使得珠海的整体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如此发达的城市,没有一所大学怎能可以?

大学是城市发展的发动机!在北京,中关村的信息产业群的形成与海淀区的大学群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典型的就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使得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了“硅谷”产业园。所以,一所大学对于城市的发展贡献不可忽视,甚至是直接原因!

珠海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产业需要开发和引进,新技术需要开拓创新,各路人才需要衔接和传承,大学作为一个培养技术人才和科研人员的基地自然不可或缺。

另外,随着珠海市的全面发展,城市文化也要紧跟其后,大学就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缩影,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发源地。

对于政府来说,在自己管辖范围内培养一所优秀的大学并非“一日之功”,没有各方的努力和巨额资金的支持也是不可能的。然而经济发展和技术改造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与国内名校联合,在珠海建立分校区,借助国内名校的师资力量直接培养人才,可能是短期内最有效率的办法。不过,和深圳一样,相信未来的珠海一定会拥有属于本土自己的高校!

我是“一个考研过来人”,原创不易,喜欢就点个关注,点个赞,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一个考研过来人


这是招才引智中没有办法中的办法,既然自己培育不出有名气的大学,只能借助名校的平台来吸引人才,有了高校这个平台就能吸引一批专家学者来珠海工作,为珠海的发展出谋献策。有了高校,就能吸引未来的人才到珠海来学习,然后对珠海产生认同感,毕业后在珠海就业、安家,为珠海的发展做贡献。

这些校区里面,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和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相对来说较好,录取分数线和校本部统一划线,生源质量高,和校本部一样都是公办,学费也和校本部一样,统一标准。其他的大学的分校基本上是民办的,收费高。


学识优


高校资源是一个城市人才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保障。

上世纪末期,珠海经济特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因为缺少大学而被知名企业拒之,为此市政府意识到想要寻求长远发展,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城市地位,需要有大学资源。

由于当时处于国家大学合并改革时期,对于一个新兴城市兴办一所全新大学不是非常现实,因此提出引入知名高校分校来珠海的设想并予以实施,陆续引入了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北师大等前来设立校区(享有一样的地位,一个批次招生),在21世纪初,独立教育兴办高峰期,进而陆续引入了北理工、吉林大学的珠海学院,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办学的学院等。

主要目的是提升当地的人才资源环境,确保持续竞争力。


HR那些事儿


珠海分校虽多,却没有一间属于珠海市本地的公立本科大学,这是珠三角地级市罕见的,本来有建设珠海大学的计划,后来不知那个“高明”的领导把风景秀丽的校址卖给中山大学成就了中大珠海校区。广东地级市深圳大学、东莞理工大学、惠州学院、韶关学院、汕头大学、肇庆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茂名)、广东海洋大学(湛江)、五邑大学(江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嘉应学院(梅州)......,珠海呢???


依然60


我认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一看历史、二看高校(我指的是牛校、名校)。北上广津宁既有历史又有高校,重庆没有高校却有历史。珠海作为改开后飞速发展起来的城市,经济上很有地位,但始终改变不了文化匮乏的窘迫局面。而且,一所城市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而高校学生毕业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留在当地。所以,珠海的文化、经济、发展都需要高校。但是一所优秀大学的建立,非穷经年累月之功不能达到,珠海没有能力发展本土的高校。在建设一所大学上,经济绝非万能,比如前几年深圳在努力建设南方科技大学,起初声势相当惊人,但现在也籍籍无名,没有大师,没有名望,再多金钱也撑不起大学。本土建设行不通,迁名校进入当然就是最佳选择。招生不用愁,大师能分过来,名气也自来有之,只要提供地皮和经济支持就好,还有比这建设大学最好的方法了吗?

还有一方面是政府支持,珠海政府意在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在税收等多方面有优惠政策。而高科技的要求很大程度依赖于高校,凭空制造珠海大学不现实,所以用资金借用名校来办理民办高校是退一步走。





Godwin分享珠海身边事


UIC绝不差,不信你去仔细问问。


南山地人


珠海应该与己经进入珠海办学的大学深化合作,把所在的分校和独立学院办成与本部一样有名,或者成为珠海特色的名校,让所在大学切入珠海经济发展过程中,培养珠海需要的人才,或者是让某些大学学科在珠海落地生根,变成珠海新经济发展的分支,以此产生新的经济发展动力源。中大的化学工程,吉林大学的工科学科,北京理工的航空工程都可以给珠海带来新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