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有些人越来越怀念八九十年代的生活?

平川起高山


确实有很多人怀念那个年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是大家都很快乐,人与人之间都有沟通,再看看现在呢?人人抱着手机玩,坐在一起吃饭就是玩手机,形同陌路,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邻里之间有什么问题。大家都会回想帮忙,但是现在呢?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楼上楼下叫什么?姓什么?恐怕都不知道吧。虽然这是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大家流动性强了,不知道也没什么?但是就是感觉不如过去邻里之间好了。


而且过去大家不会为房子烦心,只要是考上大学了那工作就分配,你去了这个厂之后,厂里也管你的生计,给你建房子,有的甚至连媳妇都帮忙找,这是让很多人非常回味的事情。但是现在呢,虽然是自由了,结果呢,很多人是漂泊不定的,还不如当初呢。

过去结婚也讲究彩礼,但是按照当时的风俗有的有钱就给钱,有的没钱,家里有牛羊的用牛羊就行,这样基本上都能娶上媳妇,但是现在呢?你要是家里买不起房子,那娶媳妇的难度就大大的加大了。还别说有的地方要买车买房,还要全款呢。


八九十年代的物价也是非常低的,马路上还有五分钱甚至一分钱的冰棍,这谁渴了想吃都行,就算下馆子几块钱十几块钱就行。现在呢?没有个几百是不行的。虽然工资也涨了,但是物价涨的速度明显快过这个。

现在很多人怀念过去八九十年代的时光,他们怀念的不只是当时的事情,也不是只是当时的人,而是当时的那份感情,那份期许和岁月。


大家怀念吗?七八十年代的你们在干什么呢?


老王侦查记


现在有些人怀念八九十年代的生活,非常可以理解。

我们国家从1978年改革开放,八九十年代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那个时候的主要特点:

一是贫富差距不大。这也是大家怀念八九十年代的主要方面。那个时候,我刚大学毕业,实习期月工资50元,大多数人在七八十元左右,到九十年代末,工资大概不到一千。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大家都差不多。当时正好经济向好,取消了粮票布票,大家都能吃饱穿暖了。工资虽然不高,但物价也不高,养活家人没问题。


二是住房不花钱。那个时候是福利分房,没有商品房,各单位排队分房。我结婚不久,就分到一套房子,当时非常兴奋。

三是看病不花钱。那个时候是工厂办社会,我们这边一家大型工厂,有幼儿园、小学、中学、职工大学,福利非常不错。看病去工厂医务室,再不行转院去市医院,自己不用掏医药费。当时我所在的市政府部门,也是看病去医务室,十分方便。


四是大学包分配。那个时候高考录取率很低,毕业以后包分配,毕业后就成为国家干部。没有考入大学的同学,也都去了企业,端上了铁饭碗。


不管怎么样,改革开放还是十分必要的。2000年以后,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创造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铁饭碗、大锅饭被打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带来了竞争压力。

怀旧是人的本能,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巨变,往前看永远是最重要的。


子龙威武


有些人怀念八九十年代的生活?

我不知道是什么人怀念过去的生活

本人认为,过去的任何时期的生活都没有目前的生活好,我不怀念过去的生活。

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个普通工人去年退休了。我知道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是什么样,现在的生活简直好的太多太多了。

我不想反驳他人的认知

我只想说的是我现在想吃什么不用考虑离月底还有几天,余下的钱能不能挨到下月开工资。而且,想吃什么就能买到,无论菜市场还是超市,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八十年代可不是你想吃什么就可以买到的(特别是北方的冬季),九十年代不是你想吃什么都不考虑口袋里的银子的。

八十年代的某一年邻近春节买不到猪肉,供不应求。九十年代很多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我们这没下岗的工资也低,物价高的吃不起。我们两口子的月工资加一起二百多,彩色电视机一台是三千多,买不起!

有些人说‘’八九十年代的日子虽然苦,但是普遍是穷人,生活压力没这么大!结婚不要买房、不要买车,只求温饱。‘’

生活压力不大?多亏不用买房,每个月的工资不计算着花都到不了头,还考虑买房?说实话,我都干到退休了也买不起房子,但是我可以不考虑买房子,我租房子不费劲啊。市场上卖的🐟只要我想吃,我可以不假思索的买。

平心而论,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已经是历史最高点了,我们对过去的怀念不是对过去的生活怀念!对生活应该展望未来,肯定一天会比一天好的!

看看1982年,怀念吧?



瘦竹老久


以前好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和人是交心的,大家没有攀比,没有吹嘘,有一套说一套,没事经常聚在一起聊天说笑,好不惬意。

现在呢,生活条件好了,人人拿着个破手机,吃饭看手机,走路看手机,上个厕所都看手机。人说话都带着股子钱味。就拿我老家农村来说,90年代,大家都穷,邻居交心,互相帮忙,那关系特别纯。我家门前以前是一个小院子,邻居晚上吃完饭,大家就搬个凳子椅子坐一起聊天说笑,那时候晚上最喜欢听邻居大妈说鬼神故事,又惊险又刺激。

现在呢,出门在外,回趟老家,全部都躲在自己家里,吹空调,看电脑,玩手机,遇上了说个话,就是一年赚多少钱,买了多贵的东西,儿子女儿在外牛x能赚钱,真是感叹物欲横流。90年代那辈人质朴,现在的人回不去了!



骑猪的神


我就是80年代的人,有时候回忆起来,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是那么的美好。

01

第一个原因是,物质生活匮乏,但精神层面充盈。因为没有拥有,所以无所谓失去。

反正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的,大同小异,没有多大的差别。

比如上小学时候,大家都是一样的挨打,一样的罚站,迟到一分钟,在手心打一棍子,作业做不完,放学一样的不准回家吃饭。

八九十年代,农村的生活基本上,是靠一亩三分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吃穿用都在土里刨食;而在城市的人,不管各行各业,都拿着微薄的工资,在苦苦支撑的生活,过得都是大集体、大锅饭的日子,大家的差别没那么大,所以也没有那么多的,相互比较,也没有那么多的心理失衡。

那个时代,人的身心是一种平和的状态,有一种稳定,确定感和安全感。

02

第二个原因是,那个年代人们,可选择的较少,也减少了很多烦恼。

比如看电视,大家普遍都买不起电视,也都看黑白小电视。

邻居谁家有电视,放学之后就到他家。如果是放寒暑假,每当西游记红、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些电视剧开播的时候,那更是盛况空前,挤满了一屋子的人,大家一边看一边欢呼。

那个时候的银屏,也没有什么可选的频道,就央视综合频道一个台。大家看得都一样,所以大家的茶余饭后,谈资也是一样的。

不管走到哪里,大家都有共同的语言,而不像现在,电视上频道多,电脑上视频丰富,每个人的关注点,都是不一样的,基本大家围在一起,可能话不投机半句多。

比如工作,那个是在就业基本靠分配,如果都读了中专,你就等着分配回到原籍,房子有大集体给你分配,过年过节月饼苹果、橘子、夏天的啤酒饮料,都有单位给你分配。

可以说,集体包办一切。人们的集体当中都信仰,集体主义下,个人的命运完全和单位连接在一起。

很难想象,脱离了集体,个人的命运将会如何。所以在集体主义的大环境下,每个人的信仰都是相似的,都有集体荣誉感,小到一个国有企业,大到一个国家,都在这种氛围一下。

为了共同的信仰,大家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生活日复一日年赴一年。

03

第三个原因是,那个年代的人们感情纯真,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比较近,价值观也很容易统一。

比如小时候,我们的邻里之间,经常谁家做了馒头、包了包子、做了饺子,都会留一部分送给邻居,过些天邻居,也会有什么好吃的,也会上门来给你送一些。

同学之间,过生日啊,过节呀,也都是送个笔,送个本,叠十个个千纸鹤什么的。

那个时候的感情,非常的单纯真挚,送的东西都是自己劳动的成果,而不像现在,都是赤裸裸的现金,或者红包,用钱来表达和衡量感情肯定,没有那个时候纯正。

04

回忆起这些来,那时候的生活,真的比较甜蜜。那时候的人,也没有那么多的想法。

也终于明白了,简单的就是最珍贵的。


启萌时代


身为80后,童年虽已遥远,但记忆依然深刻。

小时候在乡村长大,那时候邻里邻居很亲切,基本上都认识。家里做了什么菜,闻着味就过去了,嘴里吃着还拿着邻居赠送的回来,这种氛围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尤为浓厚。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给邻居送去,似乎大家一起吃才是最美味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分享”,真真正正的做到了情真意切。

这样的日子十分温馨,大家围坐一桌,相处非常的融洽,这种情形在现在的邻里之间很难再看到了。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一点没错。小时候每逢丰收的时节,家里就比较忙,大人们常常会忙到很晚才回来,经常顾不上我,有时候在家门口等着等着就睡着了。印象中不少次被隔壁邻居“收留”,在邻居家吃完饭,家人回来了再回去。不像现在,同楼层的邻居住了十几年都不知道对方姓什么,每次碰到只是简单打个照面,去家里吃饭什么的也是不存在的。

深深地感受到变淡的“人情味”。

物以稀为贵,那些在八九十年代看到的场景,显得尤为珍贵。

小时候家里一台黑白电视机,基本是标配了,最期待的露天电影,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娱乐。

那时候,车少,马路显得很宽阔,电子产品基本没有。女孩子丢个沙包,跳个绳,男孩子玩个旋转陀螺,已经是非常开心的课余活动了。

没有ipad,没有手机,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并不是说现在的生活就不实在了,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大家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选择也越来越多。但是能留给我的独特记忆却是寥寥无几。

怀念的总是回不去的。我怀念那个年代的印迹,怀念那朴实,真诚,快乐的时光。


欢迎分享不同见解,听说加关注都是有趣的人哦~


优泰源于文创


生活条件好不如心态好。那时候虽然生活条件差,可是人人平等当你看到左邻右舍,上下级的收入和生活条件都差不多时,心里是平衡的。所以心态好。那时候居住条件很差,没有客厅,可是客人来往不断。没有灶房,可是食品是安全的。下了班可以让小孩自己出去随便跑,随便玩耍。如果和邻居的小孩打了架,大人们各管个的小孩,第二天见了面还是好朋友说说笑笑无所谓。那时候都住平房,做饭时谁忘了买盐买醋互相要一点,显得格外亲切。饭后在院子里坐一坐,互相啦啦家常,心里十分痛快。

现在行吗?客厅很大可没有客人。

小孩自己出去,没有大人跟着,必丟无疑。

发了工资和人家一比,气不打一处来。

买来菜先拿盐水泡一下以防中毒。

现在住在高层里,饭后的归宿大都是手机和电视、电脑,看得头晕脖子疼。

如果你的小孩跟别人的小孩打了架,把人家打傷,就要提防有人跟你玩儿命了!

唉!我真的想回到过去


民科夫斯基1


八九十年代的日子虽然苦,但是普遍是穷人,生活压力没这么大!结婚不要买房、不要买车,只求温饱;

那时候还没拆迁,邻里相亲还很朴实,不互相攀比,一家有难,两家来帮!大家都和睦相处,互相照应;

那时候的夫妻是患难夫妻,只要老实,住着破房子,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也无怨无悔,相亲相爱一辈子!不想现在,动不动就出轨,动不动就离婚!

那时候扇子摇摇,觉得有电风扇就很知足了,不像现在吹着空调还嫌三道四!

那时候还年轻,现在想想都没多少年好活了!这个癌那个病,还时不时来点“车祸”这样的飞来横祸,搞不好哪天人就没了!


太后老佛爷的少女心


相比而言:挣钱容易分配难。一老者离家多年,外出打拼终于挣得笫一筒金后,回到家中,为了让大家高兴,他公平的给大儿子和小儿子各一只金戒指,谁知好事多谋,这发戒指本应是高兴的事,大儿媳妇却对她丈夫说道,这老头子是不是老湖涂啦,他离家这几年里,都是当老大的把家料理得整整齐齐的,他小儿子什么事都不爱,由手好闲坐想其成,竟然也得了一枚戒指,不公啊真不公平。大儿媳的话被老头听到了,老头觉得大儿媳的话有道理,是啊我离开家这么多年,多亏了大儿子他们对家中的料理很辛苦,于是老头又给了大儿子他们一只金戒孑,第二天大儿媳冯人便夸这老头子,办事公道,哪知大儿媳说的话传到了小儿媳的耳里,便怒气冲冲的跑到老头的小儿子面前吼道,妈的,你是不是这老头养的,凭什么他们是两只金戒指,而你却一只,太偏心了.太不公平了......


晓宝关注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作用,回忆是一种容易给人带来满足感幸福感情绪。有人说,八、九十年代,物质条件差,贫富差距不大,人们没有攀比心理,工作上压力不大,这是违心的论调。八十年代,我在一所初中里工作,我是一头沉(老婆没工作,只靠我一个人一个月百十来块钱养家糊口),而我的邻居却是双工资,收入比我们高了一倍,家底也比我们殷实,人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天天都有肉吃,我和孩子都眼气得不得了,跟人家一比恨不能跳河死了。凡人都会有攀比的心理,超凡脱俗是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在工作中也一样有压力,新上任的领导想要大有作为,为了取得突出的成绩,让我们老师加班加点,把各班各科的成绩张榜公布,老师的大名也在劫难逃,年终评比时,如果成绩落后,也会实行末位淘汰,让你搞得无地自容。收入上不去,生活过得一塌糊涂,名声也狼藉一片。不仅仅是我这个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推动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虽然贫富差距大(自古及今都会存在),那要看你的心态,虽然有竞争,有压力,凡事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如果你把压力变成动力,也不失为一种好事。怀念过去,不要沉湎于过去,也不要逃避现实。古时候的隐士们,说得高雅一点是看破红尘,寻觅“闲与仙人扫落叶”的生活,说得庸俗一点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为了自己的闲适而不积极投入到时代的大潮中参与时代发展的建设。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