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李廣難封”的寓意是什麼?這個成語有什麼來源?

liguangweg13



這句話出自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

小子在聞名天下的《滕王閣序》中,說過這樣的話,和馮唐易老連屬,合起來就是: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這裡面,馮唐是個人物,李廣也是個人物。兩者都是漢朝人,都曾在漢武帝劉徹手下立冊命官。但這馮唐到了漢武帝時代,早已是期頤之人,九十掛零的年紀,再想要替吾皇開邊拓土已沒有了那個精力和體能。

這裡重點說說李廣其人。

李廣號稱飛將,能騎善射,一身武藝,歷朝幾代君王,都是邊郡守將,征伐匈奴。

但李廣最大的弊病在於他的數奇,也叫命運不好。就像人們常說的那樣,有那當官的令,沒那當官的命,所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李廣雖然能征慣戰,英武異常,但這個人確實運氣欠佳,和匈奴大小百十戰,不是被擄就是岐行,總之是不能攻城拔寨一戰而勝。匈奴雖然畏懼李廣,但這個人就是不能以戰功收穫封賞,一直處於低位運行。

武帝也一直想看他的表現和功績,奈何這李廣就是自己不長臉,一直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贏取君王的摯愛,更沒有獲得君王的直接封賞。眼見身邊的副將、偏將等一干人都因功封侯,他卻依舊原地踏步,還是那個官階,還是那個待遇,這也讓李廣一度心灰意冷。

但李廣畢竟是李廣,還是有那份封狼居胥的雄心壯志,便屢次要求出徵。後來隨大將軍衛青北征,不幸又走岔了路,迷失了方向。直到衛青封功完勝,他也沒趕上隊伍作戰。衛青派人責問於他,他深感自愧,讓一介黃乳小兒審判,還不如一死百了,乾脆就拔劍當空,懷揣不遂的壯志,直接自家抹了脖子。

這就是所謂李廣難封的由來。




龍吟148119260


飛將軍李廣是西漢著名將領,祖上是秦朝大將李信。可以說是軍人世家出身,用的一手好弓箭。從軍以後靠著弓箭出眾,建立軍功,獲得景帝的青睞獲封都蔚。從此開啟了飛將軍的領軍征戰生涯。

第一,七國叛亂,李廣跟隨周亞夫,平定叛亂,奪取叛軍帥旗,勇猛無比。但因為私下接受梁王軍印,功過相抵不受封賞。

第二,李廣率領一百騎騎,因為追擊太猛,和大軍走散,這時大家都很害怕。李廣命令大家下馬休息,將刺探情報的探子射殺,搶其馬,後又休息,疑惑敵人。到了晚上命令士兵放馬休息,敵人疑惑有埋伏,不敢來犯。回到部隊後,責備李廣不知所去,追敵深入。

第三,漢武帝繼位,衛青為大將軍出征龍城,李廣因為寡不敵眾被虜。

第四,後又跟大將軍衛青出兵匈奴,大部分將軍得到軍功等候,李廣無功而返。

第五,李廣和張騫一起出徵匈奴,雖然勇猛奮戰,但死傷太大,功過相抵。

第六,李廣和匈奴作戰40多年,年歲以高。多次請求以後,武帝才同意,但私下裡囑咐衛青,不要讓李廣正面出戰。但李廣立功心切獨自出走,因為沒有嚮導導致延誤日期。

第七,後來追責,60多歲的老將軍李廣說眾將士無罪,拔刀自刎。聽聞者無不流淚嘆息。

李廣難封,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李廣難封,馮唐易老。嚐嚐來說懷才不遇,空有一腔抱負,卻沒有施展的空間。

看過《漢武大帝》的人都瞭解李廣難封的原因,一個人的懷才不遇,大部分都和自己的性格有關係,與其感嘆懷才不遇,不如自省吾身,做最好的自己。

歡迎大家一起探討《漢武大帝》,飛將軍李廣的故事。








上帝的肖像


李廣,西漢早期的著名將領,一生戎馬疆場,馳騁在抗擊匈奴的一線。可謂是盡心竭力,忠勇可嘉。但就是時運多舛,總在最關鍵的時候出現弊漏,功虧一簣!在對匈奴最強勢的一次勝利中,其他將領都得以全功而退,獨他在得到極大戰果的歸途中遭遇殘敵突襲被俘,雖然後來在掙脫束縛斬殺守將的情況下歸來,但終因被俘一事未獲封賞。和他同時期的甚至是他的部屬,後來都被封將,獨鎮一方。獨有他始終沒有邁過這一臺階,所以才留下"李廣難封"這一表示遺憾的成語典故。

多數時候和"馮唐易老"並用,意思不變!


郊野仙翁


龍城飛將李廣,難封的原因簡單的講。1,運氣不好,李廣帶領一萬軍隊時,碰到了匈奴幾乎的全部主力部隊,衛青攻擊蘢城的成功,李廣吸引匈奴主力功不可沒。2,李廣帶領4千人時,碰到了又是2萬多人,消滅匈奴1萬多人,自己傷亡3000多人,這應該算功勞很大。3,每次都以少打多,,4.錯失機會,七國之亂時,立下大功,卻接受梁王東西,5四十多年防守,突然進攻了,適應不過來,本身沒有任何問題。


可口偶遇


據說李廣在一次對外作戰中,遊說勸降了對方兩千多人,但是後來卻背信棄義,將他們殺死,中國歷史上信奉殺降不詳之說,此等事件朝廷豈能不知……在下認為,此為不封之重要原因。


曉風殘月8730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季廣一代名將,一生經歷大小戰無數,能攻能守,然征戰一生,不得封侯之功,最終抱憾折劍黃沙,為後人嘆息,其品格更為後世尊崇!


忠哥建築


出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講述的是懷才不遇,光陰空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