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的症狀表現及病理學分類有哪些

痣泛指先天性限局性皮膚異常性改變。多在出生時即已存在,少數在生後出現。多為持久性。以黑素細胞為主的稱色素痣,以血管異常為主的稱血管痣(胎記),以表皮增生為主的稱疣狀痣等。狹義的痣指由痣細胞構成的痣細胞性痣。

痣的症狀表現及病理學分類有哪些

一、色素痣

十分常見,損害主要由多個排列成巢的痣細胞組成。一般認為痣細胞來源於表皮、真皮交界部位的黑色素細胞,多在出生後出現,分交界痣、混合痣及皮內痣三種。一般直徑不超過0.6~0.8cm。交界痣多為褐色或黑色的斑,表面平滑,不高起或稍高出表皮。組織學檢查可見痣細胞巢位於表皮與真皮之間,故名。混合痣稍隆起皮面,呈褐色或黑褐色,組織學檢查可見痣細胞巢不但存在於表皮和真皮交界處,還存在於真皮內。

二、皮內痣

為高出皮膚表面的半球形丘疹,淡褐色或皮色,組織學檢查可見痣細胞巢僅存在於真皮內。少數色素痣在出生後就已存在,稱為先天性色痣。先天性色痣的大小不等,有的可波及一個肢體或軀幹的大部分,痣表面的皮膚高低不平,增生,並有許多毛髮稱為巨大性先天性色痣。除巨大性先天性色痣癌變機會較大,一般主張早期手術切除外,其他色素痣癌變機會很小,一般不必治療。但若色素痣在短期內增大、隆起、易出血或破潰,或原有色素痣的顏色加深、變黑,或顏色變得深淺不一,則可能是色素痣惡變的徵兆,應及時診治。對發生在掌蹠、指(趾)端的色素痣尤應注意。

痣的症狀表現及病理學分類有哪些

三、血管痣

即血管瘤,包括鮮紅斑痣(毛細血管擴張痣)、單純性血管瘤(草莓狀痣)及海綿狀血管瘤等,皆屬常見(見血管瘤)。

四、疣狀痣

為隆起於皮膚表面、呈乳頭狀增生的疣狀損害,正常皮色至棕黑色,無毛。皮損呈線狀或帶狀排列,可見於體表的任何部位,亦可沿一個肢體呈線狀分佈,無症狀的可電灼、手術切除。

五、皮脂腺痣

以皮脂腺增生為主的痣。常見於頭皮或面部,為錢幣大或長圓形斑塊,色淡黃或略灰,其上無毛髮,青春期由於皮脂腺發育增大,表面漸隆起,成為乳頭瘤狀或疣狀,可手術切除。

痣的症狀表現及病理學分類有哪些

六、結締組織痣

是真皮內膠原纖維或彈力纖維增生所致,表現為針頭大至豆大的丘疹或結節,色淡白到淡褐,成群或呈帶狀,好發於軀幹,一般不需治療,必要時可切除。

黑痣不斷向外擴展,其邊界模糊,甚至出現偽足,擴展到一定程度時,發生乳頭狀增殖或破潰,形成小潰瘍(常呈噴火口狀),表面容易出血、滲液,或覆以血性結痂,其周圍常出現黑色小點、黑暈或色素沉著的結節,黑痣附近的區域淋巴結常常腫大,可以摸到。與此同時,患者感到局部刺癢、灼熱和疼痛不適。倘若黑痣於短期內突然增大,迅速形成隆起的結節,而且顏色加深,就應提高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