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数学课到了初中就变成代数课了?

疯捉影


这是数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小学阶段我们所学的任何数学都是生活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一些解决实际的问题。虽然也能学习到,但是他通过的是另外的方式。

所以说只要是完成了小学的,不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就不存在着生存困难,可是如果想提升一下自己的工作技能,那就可能会用到初中的一些数学,比如说。我们做一个梯子。小学知识肯定不够。

总之小学阶段的数学,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初中的大多数在生活中没有原型,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初中的知识解决更深一层的内容。

初中知识主要,是思维能力方面,包括了归纳总结。

当然最关键的知识的学习还符合了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否则的话,小学阶段为什么只写数字呢?而初中却学习代数和几何呢?


宜城老师


这个真没有啊!在以前,大概零几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数学是分成代数与几何来学习的。

在刚进入初中时,初一上学期先学代数,也就是有理数的计算以及整式的一些计算,当学完一部分之后,在初一下的时候开始学几何。这个时候代数与几何交叉来上,统称为数学。



后来就已经改了,代数与几何合并为了一本书,就叫数学,一直到现在。

小学阶段的数学还是以基本的计算为主,也就是算术,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形的计算。计算是整个数学的基础,只有计算好了,功底扎实了,才能继续深入学习。



而进入初中以后,数学不能再停留的简单的计算,而是要深入学习,学会逻辑推理与分析,图形也不能仅仅是几种常见的图形,更要深入研究图形之间的内在关系。

所以初中的数学已经不是简单的计算了,更多的是逻辑分析了。


喵二少的中学课堂


数学只是一个统称,在小学,数学主要的内容就是算术,到了初中,数学就要涉及代数和平面几何了。而高中数学包括了代数、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

小学阶段除了算术外,其实已经有代数了。小学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引入了未知数,这个未知数就是所谓的代数,即用一个字母代替我们想求的那个数。如果用算术解法做题,思路可能要拐好几个弯,但列出方程后,在未知数的辅助下,各种复杂关系得以理顺,一道很难的算术题就变成简单的代数题了。跟我们去菜市场买菜不用心算而拿出计算器来按有一比,列方程就是舍弃太复杂的算术运算的“破解”问题的工具,计算容易了,但不如用算术方法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训练效果更好,大概这是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而进行的“减负”措施吧。

初中讲的代数,主要是一元二次方程和方程组。到高中,代数就进一步讨论各种复杂的函数了。高考数学题中那一道最难的题目,有时还会出大学都很少见的函数论的内容,这介乎超纲与否之间,但很有趣、灵活,往往只有那些参加过数学竞赛的学生才能解答出来。

初中还要学平面几何,这方面的知识更有挑战性,但因为初中生不能适应更高的难度,只能浅尝辄止。到高中只能学立体几何和解释几何,不能深入介绍平面几何,这是图形想像能力训练方面的缺失,其目的照样也是为了减负。初中方面有一点点解析几何,在高中解析几何已经非常重要了,它其实是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题目,把几何问题公式化、数字化,很实用,但从训练学生能力方面来说,过于偏重代数忽略几何肯定不好,而平面几何的很多奇妙之处是立体几何无法代替的。

整齐划一的教育大概就是如此了,这就难怪不满足的优秀学生会去学习奥数并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到大学阶段,在大部分优质生源被名校录取后,一般的大学生面对棘手的高数、线代、概率的课程将穷于应付且收效甚微。


JohnTim2019


“中国人数学好”这只是个普遍的误解

(作者@松鼠老孙,天体物理学博士,科学松鼠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非常有趣,这个提问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一种普遍的误解,就是我们一直说的,“中国人数学好”。比如这两年非常热门的话题,英国引进了中国的数学教程还有著名的畅销书《一课一练》。媒体经常举的例子,如英国政府官员被问及简单的乘法,四乘以六等于多少,七乘以八等于多少,政府官员竟然回答不上来。但这样的事例真的就说明我们数学好吗?

其实,受益于九九乘法表和汉语以单字为主容易押韵,我们都可以迅速进行一些小数字的计算,这样的计算能力只是属于数学最古老的领域——算术——里面也几乎是最简单的那些内容。

由于注重实用,而缺少逻辑,中国古代流传的大多数算术书,实际上是“生活实用解题方法举例”。这就导致后人在整理数学著作时有《算经十书》等相当优秀的作品,但仍然都是孤立的作品,缺少像欧几里得《几何原本》这样“集大成”即一部系统性的总结。这导致中国传统数学不但学习的人少,而且很难学通。在《几何原本》等西方数学著作传入后,中国学者们马上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而开始对西方数学的翻译学习。

当康熙皇帝开始学“代数学”的时候,却发现根本学不懂,他很生气,把未知数带着一路算下去,算了半天还不知道在干什么。于是他就把专门给他编的代数入门给束之高阁了。其实康熙皇帝这是不明白,代数学的目的,不是像算术题那样,要简单明快地计算出来,这些数大小是多少,更重要的是,探讨数量、关系、结构的性质。

过分用“实用性”的观点,不是数学的追求。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几乎所有的数学分支都找到了其实际用途。换句话说,代数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数字,而是以变量关系来表示各种抽象化的结构。这些素质是进行进一步的自然科学的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在当代是用代数方程的形式写出来的,方便我们理解。

“算术好”,上街买菜当然会比较方便。可面对复杂的自然界,这点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得学习更多的知识,尤其是追问尚未解决的问题,大多数是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问题,比如数学。这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数学好”,但科学家、数学家却很少。我们需要对我们的教育、学习,进行更多的反思和改进才行。

康熙没有学会,你呢?


松鼠老孙


代数代表研究抽象数字原理,几何则是形象图像原理,二者都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代数是研究数、数量、关系、结构与代数方程(组)的通用解法及其性质的数学分支。

几何,就是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它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代数等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并且关系极为密切。



学了这么多年的数学,很多人只是在质问,我们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过解方程的方法,我们什么时候需要用证明命题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殊不知数学给予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从加减乘除到代数几何,数学中融入的是思维方式,在我们按照条条框框去运算或证明的时候,我们学习的是一种严谨和规范,而这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喜欢请点下关注,谢谢。


FaggirSpace


数学课不在统一知识点分类啦!理科从小学的数学,逐步分成,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分成代数,几何,高中分成,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排列组合,概率统计,大学又分成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运筹学,概率论,复变函数,等等,也就是说慢慢的学的变得复杂。所以,要在小时候打好基础哦!


高中理科入门


有多少80后们,初中数学要学两门,几何跟代数,而且由两个老师带!这都是满满的回忆啊!




学会快乐生活1


首先谢谢悟空小秘书的诚邀!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数学为什么到了初中就变成代数了?由于初中数学较为复杂。数学就分为了代数和几何两部分。



那么代数是什么呢?代数式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所产生的特定对象(代数式)的关系和规律,因为有了字母参与运算,所以跟算术区别开来。

举个例子来说,如αx+2b

我也教过几年小学数学,其实在小学的四五年级就已经接触到方程,只不过是一元一次简单的方程。

如:X+5=9

小学的简单方程是为初中的代数打基础的,那么几何是什么呢?几何就是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它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代数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关系极为密切。初中的几何多为平面几何。

其实初中数学代数和几何虽然分开来。二者却密不可分。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谈谈。拿大家较为熟悉的勾股定理来说吧。在古时候直角三角形被称为勾股形,直角边中较小者为勾,另一长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所以叫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



那么大家可以从中看到其中a的平方加b的平方也属代数式,却用来解决几何方面儿的知识和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代数是和几何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要学好代数就要有细致缜密的心理和计算能力,而平面几何却需要空间的想象力,有的时候一条辅助线就能帮助你解决繁难问题,比如说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道题,证明过程就需要引一条平行辅助线,然后借助平角是180°的原理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180°。当你在辗转很长时间,为解决一道数学几何题而烦恼时,"山穷水尽无路",一条缈小的辅助线帮助了你,你马上就会有一种柳暗花明曲径通幽之感觉,然后是飞扬的心情,跳跃着音符和快乐!



所以说学好数学和语文诗词歌赋一样。都有无限的激情愉悦和乐趣!


杨桃680321


小学的数学是数学通识教育,还没有细分。以前就叫“算术”,因为里面绝大部分就是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外加少量的面积周长之类的计算(没有证明和推导,所以连几何都不算)。

而到了中学,就开始细分,一直到大学,所有的数学课程都有自己细分名称。例如初中的代数和几何,高中的代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大学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变、复变、偏微分、变分、离散数学、数论、拓扑、抽象代数……


RaymondIT


代数和几何原本是初中数学的两个主要分支,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力学、热学与电磁学。

之所以要分科,主要是因为内容过于丰富,如果合为一套教科书的话,每册都需要两三百页。有关教科书的排版标准,国家是有相关规定的。

当然,原先初中代数、几何中一些比较难,且应用性较低的内容现在都被删掉了。同时,又增加了少量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内容。因此,代数、几何就不分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