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如果你们村里有人去世了,一般都是怎么处理后事的?

新农人散耕


生老病死,这是人之常事。生,按照现在的医学手段,已经可以做到人为控制了,而去世,则是谁也无法控制的。

所以在大年三十或者大年初一,村里有人去世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是过年期间,对于去世是很忌讳的,就算是当家人不会发丧,亲戚朋友也不会过来奔丧。有的地方是过了年初三可以发丧,有的地方过了年初五,像我这里是到年初八,才会有人发丧。


在平时,大家都会认为死者为大,但是过年时期,大家都认为奔丧是不吉利的,一年要倒大霉,甚至会认为在路上看到有丧礼,也是不吉利的。过后,村里人肯定会有人骂主家人的,基本是全村人骂主家人。

去世者放一个多星期,甚至十天,哪怕是冬天也会有异味的,这就需要防腐了。像我这边,几乎每个村子都会有人懂去世者短期防腐的办法。当然了,如果遇到过年时天气比较暖,停放时间比较长,或者去世者比较特殊的话,年后发丧时,还是会有异味的。


年三十去世的老人,通常家属会给去世者用柚叶水清洗身体,然后换上新的寿衣,收集好去世者的脚指甲和头发,把他放在自己的床上,用被子盖好,脸上盖一块白布,同时拉下蚊帐,就像熟睡一样。同时,在床前摆个香炉,放点祭品,点上香蜡烛等。

如果去世者是患病的,通常家属会把他放在柴房处盖好,也会摆上香炉等,同时用木板把四周挡好,防止别人看到。

大年初一,有人去世的家庭,是不会去别人家串门拜年的,会事后被骂。而且,自己家也会闭门谢客。同时会电话通知亲戚朋友,让他们过年时不要来串门。如果,有邻居冒冒失失来串门,主家人也会出门拦下。

过了年初一后,主家人会去找村里懂防腐的那人来帮忙防腐。农村人比较实在,都是同村人,不收报酬的,平时的话,只要给个红包就可以了,过年会给两个。至于红包大小,就随意了。当然了,主家人也不会少给的,通常会封一天工钱的红包。

像过年这种,需要比较长时间防腐的,通常防腐人会隔两三天来帮忙防腐一次,每次都会收红包。


2000年的大年初一,我屋下邻居有一个阿婆去世了。他家和我家不到20米。那几天,他家里天天传来一股很浓的药味。那股药味,我现在还记忆深刻,那药味混合着一股八角等香料的气味。以至于,后来我还特意去问懂防腐的那人用什么材料来防腐的。那人没有说,防腐技术是他们家代代相传的技术。

现在推行火葬后,通常会过年初三后叫殡仪车送去火葬的。骨灰比较容易保存,过了正月再下葬也不迟。


村哥小凡


我爷爷就是在大年初一去世的,那时我还在部队当兵,而且爷爷是在辽宁的大伯家去世的。实际上爷爷在之前就很重了,很多人都说根本过不了年的,可他硬是挺过了大年三十,在初一接近中午的时候去世,虽然只是初一,但却意味着爷爷又多活了一年。

爷爷去世后,是在当日下的葬,正常来讲的话应该三天才能出殡出葬,但因为是大年初一,亲戚朋友都在过年拜年,而老人去世毕竟是一件白事,开年就死人被看作不吉利,所以一般都会简化程序在当日下葬。

不过也不一定,这个就要看家里亲人如何安排啦。前几年我村最老的寿星也是在初一去世的,年龄刚刚99岁,为了凑个百年的整数,他们对外就说是刚好一百岁。高寿去世,在我们当地被称为喜葬,加之又是百岁,孝子孝顺也一大堆,家里就商议不能草草下葬,要按照最庄重最得体的程序来,从初一开始一直到初三出殡。

殡葬这个东西各地风俗不一样,差异性很大,有些地方可能更讲究,但在我们当地,过年当天或者正月初十以内去世的人,一般都由直系的孝子孝孙参与,匆匆忙忙的把丧事办了。

另外,对于当年家中有去世亲人的,一般三年内都不应该在正月里串门走亲戚朋友,三年戴孝之身不吉利。


元芳有看法


我公公就是一五年大年三十死的,没有惊动任何村里人,偷偷叫来了八位先生帮公公穿好衣服放进冰棺里,也没待饭先生吃,没有鞭炮,没有哭声,没人守灵,就是老公一个所谓的孝子每晚守到天亮,不过每晚有几个村里人在堂屋打麻将十多点钟就去睡觉,各过各的年,跟平时一样,正月没有任何人给亲戚和村里人任何一个人拜年,初一,村里人像平时一样给公公每个儿子家拜年,正月初二下午三四点吧,开始上棺材吊香,也待任何一个亲朋的饭,初三早上公公出门去祖坟山,,初三早上公公的晚辈,和亲戚晚辈,都来送葬,也就是初三早上招待了一餐饭给送葬的先生和客人吃,


用户9060954346840


大年三十,如果你们村里有人去世了,一般都是怎么处理后事的?

马上就要过年了,村子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家,村子里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也越来越热闹,但是对于家里有病重老人的家庭,就会特别的煎熬,一边要赶在过年前置办年货收拾家里,一边还要担心老人对身体状况,虽然都盼着老人能康复,但是去世又没办法避免,很担心在大年三十去世,那么如果真的有老人在大年三十去世的话,应该如何处理后事呢?

在我们村子还真有大年三十去世的,是我小学同学的爷爷。同学的爷爷病重了很长时间,一直传出要去世但是又坚挺过来,但是终没挺过过年,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去世。在我们这里有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回娘家的说法,所以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出嫁的姑娘们都已经回家,但是这老人去世了又不能不通知姑娘,所以就在大家都在吃团圆饭的时候,同学的姑姑们被叫了回来。大家都知道,大年三十这一天都在放过年的鞭炮,如果此时放去世的鞭炮的话,会让一个村子的人感觉到晦气,所以他家就在大年三十当天晚上先将老人简单收拾一下。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老人的儿子不能穿着孝衣去通知村子里的当家子,所以只能拖到下午过年气氛稍微小一点的时候才去通知,当然大家知道了他家老人去世,一般在吃完中午饭就去帮忙,毕竟死者为大。

听爷爷说,村子里隔几年就会出现在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去世的老人,如果是在大年三十上午去世的,一般简单操作一下在下午就下葬,因为我们这里有白事不过年的说法,我同学的爷爷因为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去世,来不及在年前下葬,所以只能拖到第二年去办。如果是在大年初一去世的话,则要等到大年初二再张罗后事,我姑姑的公公就是在大年初一去世,当时没有通知任何人,甚至是连出嫁的姑娘都没通知,在大年初二才告诉亲戚朋友。

过年是一件大事,但是一个人的丧事一辈子也只有一次,虽然和喜气的过年有点不协调,但是对于有着“百事孝为先”的国人来说,在过年期间遇到白事该去帮忙也去帮忙,也并不会有人觉得很晦气不去帮忙。


小马话三农


关于这个可能不同地区有不同地方的风俗,这个话题也是个悲伤的话题,在重庆的话一般就是三天,即使是当天晚上快12点走的,到了第三天早上都要送上山或则送去火化。在我们老家风俗不一样,人走了,是要根据所有后人的生辰八字和逝者走的时间来算的,要有合适的时间才会送上山,所以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说说我经历过的这种事情。

笔者经历过几位亲人在大年三十前两天或则大年初一去世的事情,外公是腊月二十七去世的,因为后人多,看的日子要不是大年三十上山,要不就是过了春节有点晚的时间了,最后长辈决定是大年三十上山,大姑父也是春节前去世,大年三十送上的山。外婆是大年初一去世的,也是因为日子的关系,大年初二开始做事,初四早上上山。二姑父走的时候也是春节前两天去世的,一个日子是大年三十,一个日子是正月初八上山,最后他的后人选择的是初八上山,大年三十和初四前就是把所有的花圈翻过来放,也不放哀乐,正常过的年,初四后做事。还有一位隔的比较远的亲戚也是大年三十上的山,有几年春节都处于悲痛中,根据笔者的经历不同的地区处理后事的情况不一样,但大年三十经历亲人去世,确实是个悲伤的事情。



穷哥话三农


2010年大年初一凌晨四点左右我爸去世,当时只有我奶奶守着他,我爸58岁,我也没想到他走那么快。我家湖南娄底农村,按我们那风俗习惯,我姐与姐夫先到家,再通知族行的长辈,正值大年家里备有很多炮仗,我们族人不多,属几代移民过来的,每家放一万响炮竹,等着他们家开门就下跪,告知家父刚去世,剩下的事就是族人出主意怎么办,我们那里叫族人为(亲行)。风俗习惯在我那里家里长辈去世,晚辈见猫狗都要下跪的,现在没人这样做了,只见熟人才下跪。

后来他们都过来我家商量后事,初一当天就去请地师看日子看地,那个正月办事出手就是红包,都需要红包来办事,因为是新年。后来看好日子初六上山,左邻右舍都来帮忙了,也没什么忌讳,我们那里忌讳的是年前去世的,新年去世的就没什么忌讳,那是一个永远难忘记的新年。


大实话144243558


我说一下吧。

2019年大年初五大概是上午七点,我们村一个泥瓦匠病逝了,其实年前就一直卧床不起,然后听邻居说腊月29还去了一趟乡镇医院,但是已经病入膏肓了,是回天乏力的。去医院也是象征性的治疗,子女也是尽最后一份孝心。因为我们有点亲戚,我爸因为要忙别的事情,就让我代他去参加葬礼。我们这有个传统,村里边死人有一个村里主事的总管去安排,有迎客的,挖坟的,收礼的,记账的。我被分到迎客组,开始站在门口迎客。大概到九点多挖坟组大概其八个人开始去挖坟,中午十二点开始去烧拿着纸活,把棺材放在坟里。在装坟的时候发现现在已经不在用人工抬了,有一个农村四轮改装的一个机器,可以吊装,可以托运,省了好多力气。好多人都要进行参与,男的出力,女的哭坟,最后把逝者入土后结束,给死者一席之地。

过年时好多人都在家的一个时间,这个时候把事情办了是最重要的,风俗和节气的概念在人们心中弱了很多,所以过节的时候大家一起聚聚,回顾一下老风俗,我觉得还挺好的。

我是杜子墨,欢迎评论、点赞关注,喜欢交友,讨论本地事件。


杜紫墨


我,贵州某个小山村

七岁那年我祖母去世,刚好是大年初一。

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凌晨四点钟,我奶奶急急慌慌的起床说祖母病重,我也着实吓着了。我赶忙起床,祖母家离我家不远,当我到达祖母家的时候,祖母已经去世了,也已经天亮了。在我们那里,不管是过年还是过节,只要有人过世,该操办就操办。

我们那里讲究人过世以后要烧三天还是五天,家庭条件很好也有烧七天,也就是说去找一些专门做道场的人去超度,以敬家人的哀思以及对过世的亲人的敬重。我祖母烧的是五天,刚好是大年初一到初中,按理说过了初七不是年,这新的一年街坊邻居都在操办祖母的丧事,可没有办法,我们哪里的习俗就是这样,死者为大。

小时候祖母对我特别好,我们是农村,在90年代的农村不像现在,那时候的农村棒棒糖就是最好的零食,(说到这里有点小辛酸,就一根棒棒糖我和弟弟一人舔一口,你舔一会我舔一会。这样的童年并不像别人所说的是一种美好和幸福,它不美好,也不幸福。)我家里又是重男轻女的家庭,都觉得女孩没用,可我祖母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她一直都很善待我,给我小零食,经常一毛两毛的塞给我。

现在已经过去快20年了,我祖父至今还健在,倘若我祖母也还健在的话,我一定一定有好多话要说,说说这些年来的悲伤与坚辛,无论是来自工作还是生活。

不好意思说偏了,说到自己的心事了。下面就是我们小山村的远景图,各位不要见笑哦


我是逗逼的妹妹逗二妹


说一下我们这里的处理情况,一般老人在大年三十去世,会有两种方式处理。

1、第一种是自家人马上准备老人的后事,一般当天夜里就下葬了,不会等到新年再下葬。

村里的说法,人死为大,但大年三十人死了也不会将不好的气息留到新的一年去办,都是在新年钟声敲响前把老人后事儿办妥当,让儿孙们高高兴兴过个新年。

小时候经历过一次,邻居家老太太在大年三十病重去世,本来一直病在床上,家里孩子想着让老太太撑过了大年再说,没想到老太太没能撑过去,但死在大年三十,如果年后再办,考虑到大过年的对别人不好,毕竟村里有“白事叫必到”的风俗,而且留在新年之后办后事说法不好听。

所以老太太的后事就简单操作一下,在夜里新年钟声响起前,就在祖坟上埋了。

2、第二种不动声色,过了大年初二再办后事。

相对于大年三十去世后,不会留在新年后办后事当天就下葬来说,这种秘而不宣年后再办在我们村还算比较少,但也有人这样操作。

按照老传统,人死后要在家停堂三天,这三天老人的儿女都在家守灵,不出门不与外人来往。但老人大年三十死去,总不能除夕和大年初一喜气洋洋的时候向其他亲戚宣告死讯,跪地守灵吧。

所以一般我们村都是提前给老人穿好寿衣,把老人安放到侧屋中躺在床上,好在冬季天冷不存在尸体腐烂现象。堂屋依然摆放祖宗家谱等,大年初一依然迎接亲戚拜年,等到大年初二一过,向外界宣告老人死讯。

有时候自家人不方便,还会请来舅舅来主持后事,因为过了除夕和新春,后面的事都按照正常流程来办。

这就是我们这里老人在大年三十去世后,家人处理后事的两种方法,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同时也讲究福气彩头等。


李阿冰


我是湖北中部的。关于在大年三十的有人去世了,我这几年也看到过好几起。因为毕竟生老病死,有的时候真的不是人力就可以控制的。就比如今年,我有个亲戚的家的老人就是在大年三十的去世了。我们这边其实对于大年三十的去世还不是特别避讳,但是我们这边是对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去世是比较忌讳的。首先我先说说,我们这边关于大年三十的如果有人去世了是怎么处理的。在我们这里如果有人在大年三十的上午去世了,这种情况基本上都还好处理的,就比如我亲戚假的老人就是这种情况,但是我们这里一般都是如果火葬场还在上班,那么就自己找个车拉去火葬场火化,然后回来后。就找到村里的几个青壮年,抬过去坟上发丧。是不会通知亲戚,也不会让他们过来。因为大家家里都在准备过年,这种事情是不好影响到别人的。然后如果是大年三十的下半天,或者晚上去世了,那么这个时候一般都是来不及了,我们这边是如果是这个时候去世了,是不能发丧的,必须要等到大年初三后,烧完门神纸后才能发丧。在这期间,就必须把去世的人的尸体放在家里,一直过去这几天才能进行发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