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高的原因是什么?

用户50040361081


糖尿病主要的类型有四种:即一型,二型,应激性和妊娠期糖尿病。今天重点介绍二型和应激性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素相对不足和靶细胞胰岛素敏感度下降。由于高血脂会干扰胰岛素效率,当合并严重高血脂状况时出现的典型血糖高情况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高。比如空腹血糖10,餐后血糖15。

调理的重点是:血脂和饮食!

应激性糖尿病是指在严重应激状态下,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引起的暂时性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典型的二型糖尿病患者,也会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必须加以重视!应激也是造成血糖紊乱甚至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

应激性糖尿病出现的典型血糖情况为空腹高,餐后时高时而正常,偶尔还出现低血糖。比如昨天空腹血糖9,餐后血糖8,今天空腹血糖8,餐后血糖15。

调理的重点是:消除应激!

血糖不稳定最可能的情况是,触发了应激反应!

我们的身体有非常精密的血糖调控机制,人体影响血糖水平的激素有很多种,除了胰岛素,还有胰高糖素,肾上腺素,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儿茶酚胺等等。压力、紧张、熬夜、失眠、酗酒、高负荷工作、饮食不及时、频繁低血糖都是常见的应激刺激因素,都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最新的糖尿病研究证实,持续紧张与压力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当我们处于压力状态,大脑为了保证正常运转,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体会出现低血糖状况。糖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旦低血糖情况发生,身体会启动低血糖应激反应,胰高糖素升高,胰岛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质以及脂肪都会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血糖,提高身体的血糖储备。

如果紧急情况反复出现,身体会处于战备(应激)状态,对血糖的需求大幅上升,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最强的升糖激素),持续提升胰高糖素(最主要的升糖激素),促进蛋白质脂肪通过糖异生作用产生血糖,大量游离脂肪酸补充进血液,为提升血糖提供原材料。

在身体主动升糖,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糖素大量分泌的状态下,降糖药和胰岛素都会失效!当应激结束,药物发挥作用,又会使血糖突然降低!

所以,如果是应激性糖尿病或者由严重应激引起的血糖高,使用药物和胰岛素降糖会引发应激反应加重!

因为此类糖尿病一般不需要降糖治疗,医生一般不跟你说应激性糖尿病,尽管糖尿病大部分由应激引发。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三个典型现象:苏木杰现象、黎明现象、黄昏现象。

苏木杰现象,也是一种应激反应,就是低血糖后出现高血糖的现象。有时严重低血糖导致反应性高血糖,可持续数日之久。这是因为身体为了规避低血糖伤害,体内胰升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均显著分泌增加,故每次低血糖后会出现高血糖。

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与生长激素和胰高糖素升高有关,一般出现在一型糖尿病或者使用胰岛素治疗人群,在早晨和黄昏出现血糖升高。

糖尿病是最易发生误诊的几种疾病之一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糖尿病错误治疗两年之后,发现被误诊了糖尿病类型,说起来也是可笑可叹,但,这就是医疗诊断、治疗糖尿病的现状!

医院确诊糖尿病常规检查主要有:生化检查(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实验。

通常,只要血糖超过标准值(空腹血糖大于7mmol/l,餐后血糖大于11.1/l),你就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然后无论胰腺功能是否受损,无论胰岛素分泌是否减少,一般都会按照二型糖尿病即胰岛素缺乏来降糖治疗。

敲黑板!医院几乎从不检查肾上腺皮质激素(GC)、胰高糖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引起血糖上升的激素,不排查应激反应和其他因素引发血糖高的情况。导致应激性糖尿病或者由应激刺激引起的血糖异常无法被识别,极易造成误判延误病情。

如何自我识别出应激性糖尿病类型呢?

如果胰岛素分泌没有减少,血糖容易异常升高,经常伴发低血糖症状:如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或者有明显触发应激因素的错误生活习惯,可以怀疑自己是应激引发了血糖高或应激性糖尿病,进一步可以与医生沟通,补充检测肾上腺皮质激素(GC)和胰高糖素,以免误诊贻误病情。

Vista糖尿病调理五原则:

第一,调节血脂

我们帮助大量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减肥降低血脂,血糖可以恢复正常。原因在于血脂高的状态,身体利用血糖的效率大打折扣,换句话说,高脂血症患者需要更高的血糖才能满足身体需求,需要做的是降低高血脂而不是单纯降糖。要注意不要吃大量精致米面类食物,这种食物升糖过快降糖也快,然后过量的糖会转化成胆固醇,这才是血脂高从而影响糖代谢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

脂肪是很多人担心的,特别是糖尿病也容易造成脂代谢障碍,但是优质油脂的摄入必不可少,亚麻油、橄榄油、深海鱼都是不错的选择。 糖、脂肪、蛋白质在提供热量的时候,必须有维生素B的参与,才能够充分被转化利用。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有瘦肉、麦芽、啤酒酵母等。

调节血脂避免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他汀虽是一线降脂药,但是通过抑制血糖转化为胆固醇的方式,会导致血液中滞留的血糖增加,会引起血糖升高。

第二,定时进餐

糙米、杂豆、鱼、肉、蔬菜都要均衡摄入。不要节食,吃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不用太考虑节食降糖,务必让自己远离低血糖状况。 低血糖是一种危险状况,会引发身体主动升糖动作:胰高糖素提升,肝糖原释放血糖,用来平衡血糖水平,如果持续低血糖,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糖素分泌增加,脂肪蛋白质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血糖,同时抑制胰岛素作用和胰岛素分泌,大量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为进一步推高血糖做好原料准备。 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我们经常吃的米面类食物,由于米面类食物现在加工越来越精细,缺乏必要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升糖过快,会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

糖尿病要避免进食精致的米面类主食,增加糙米、粗面、杂粮和豆类和蔬菜,可以很好的平稳餐后血糖。杂豆和糙米因为富含纤维素或者直接补充纤维素,可以让糖和脂类缓慢吸收,不会出现血糖和血脂的过山车变化。

对于糖尿病来说,平稳血糖和血脂的最重要的营养素是: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以减缓肠道吸收糖和脂肪的速度,避免餐后血糖和血脂快速升高,从而减缓胰腺和肝脏压力。并且,由于膳食纤维可以让身体缓慢吸收血糖,平稳血糖同时最大化的利用食物营养,避免发生低血糖状况。

第三,筛查应激反应

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身体在急需血糖时会大量释放胰高糖素来提升血糖同时抑制胰岛素作用。导致应激反应的可能情况有:熬夜、高负荷工作、紧张、恐惧、压力、负面情绪、饮食不规律、频繁低血糖都是常见的应激因素,都会引发血糖升高。压力与情绪等应激因素对血糖的影响比传统的认知要大的多!

恐惧、紧张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压力、焦虑引发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抑制胰岛素作用,导致血糖升高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及精神刺激、外伤等原因导致甲状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素可促进小肠黏膜对葡萄糖的吸收,同时促进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作用,从而升高血糖。 饮食作息规律,避免触发应激伤害,注意休息和放松!

很多人都不懂如何放松,即便睡觉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需要学习春山步疗和自我放松训练。 春山步疗: 餐后一小时缓慢走路,走路时脚跟先着地,脚掌贴地,然后五趾扒地,让脚趾充分与路面接触。通过刺激足底反射区,让身体和情绪等到放松,步行时,呼吸方式为两吸一呼。

第四,注意检测血糖

又不要过于强调低血糖。要明白糖尿病人需要的血糖要高过一般人,只有消除了应激反应和其他原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血糖自然会回落。糖尿病切忌通过药物胰岛素过度降糖,妄图将血糖一步调节到位,结果往往欲速不达。 如有的医生建议节食,建议运动降糖,建议血糖严格控制,却不懂防范低血糖风险,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即使口袋放两颗糖,也抵挡不了低血糖对身体的伤害,当感觉低血糖,伤害已经发生。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警惕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每一次低血糖都会触发应激反应,都会使下一次低血糖更容易出现,也会使血糖储备变得更高。这就是为什么普通人血糖2.8以下才会低血糖,而糖尿病人血糖3.9就会低血糖,有的应激反应严重的人,甚至血糖降到5就会低血糖!

第五,坚持腹式呼吸

缺氧与有氧,糖代谢获得的能量有19倍的差异!很多人呼吸太浅,前半口气还没进去,后半口气已经吐出来了,没有实现气体交换,身体实际处于长期缺氧状态。能量不足也会导致身体主动升糖!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糖尿病人都有疲乏无力的症状。练习吸气时鼓肚子,可以满足足够的氧气供应。足量的氧气可以帮助身体实现正常代谢反应,让能量充足同时减少了对身体有害的代谢废物。

现在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并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却普遍有疲乏无力等能量不足状况,说明更多的是血糖代谢问题和能量利用问题,缺氧也是一种应激刺激因素,在紧张、压力状况下更容易出现肌体缺氧。缺氧状态下也会引起身体升高血糖,此时降糖可能会加重能量不足恶化病情。

如果初期腹式呼吸难以坚持,可每隔半小时起身活动一下,做几个深呼吸,也可以很好的改善缺氧。至于运动,由于会增加能量消耗并可能触发低血糖,所以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运动的时间,方法,运动量的要求都不相同,本文不作详细的介绍,感兴趣可查看我关于糖尿病运动的问答。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可能至始至终都在制造身体对高血糖的需求,而你所用的药物可能更进一步加快了这种发展趋势,如果你愿意停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加以改变,你会发现,血糖紊乱状况很容易改变。

关于更多糖尿病、高尿酸、高血脂、生酮饮食、应激反应等内容,可查看我的悟空问答。之前疗养院指导慢病康复,全套非药物调理方法都在里面。在悟空的418个回答。

vista专注非药物调理,给你的全是干货!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点赞关注转发!


vista说养生


有些糖友们会发现自己不仅仅吃过东西以后血糖会升高,有时即便是空腹,血糖也居高不下。

空腹血糖(GLU)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89~6.1mmol/L。对糖友来说,用手指血测的空腹血糖宜控制在 4.4~7.0 mmo/L,老年患者的上限可放宽至 8.0~9.0 mmol/L,超过这个范围的上限就属于空腹血糖偏高。

空腹血糖高原因一: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病友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于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身体在睡眠中完成自检自修后开始复苏,要为新的一天做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信息传输者----激素开始分泌了。他们包括:生长激素、皮质醇、胰高糖素及儿茶酚胺等,这些都是可对抗胰岛素而升高血糖的激素。人体为了保证血糖的平稳,会代偿性的使胰岛素分泌也呈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由于糖尿病病友自身胰岛素分泌常达到了极限,没有了更多的“再分泌”储备,于是,血糖就在这些升糖激素的影响下而逐渐升高了。有研究显示,“黎明现象”糖友清晨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升高为其主要原因。

常规上的解决方法是:

  • 尽量不要在睡前进食碳水化合物;

  • 一般的主张就是中效胰岛素睡前10点注射,它其效2~4小时,高峰在6~8小时,注射前需要加食睡前小吃,如半杯牛奶和两片饼干等,以避免注射胰岛素后的低血糖发生。
  • 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可在凌晨至清晨这段时间中,额外追加胰岛素;

空腹血糖高原因二:苏木杰反应。

是指由于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用量过大或过度饥饿而引起夜间低血糖,继而出现血糖反跳性升高。它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一种保护性自我调节,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分泌增加,以避免机体因持续低血糖而发生危险。和黎明现象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发生过低血糖。

常规上的解决方法是:

  • 减少晚餐前胰岛素的用量;

  • 睡前尿糖阴性或血糖接近正常水平者,可适当加餐(如水果等)。其宗旨就是减少低血糖发生。

注:“苏木杰反应”包括任何时候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并不仅仅限于夜间低血糖后引起的反跳性清晨空腹高血糖;当患者出现降糖药用量越大血糖反而越高的现象,尤其是同时合并低血糖症状时(如心慌、出汗、头晕、恶心等)要高度怀疑“苏木杰反应”;

空腹血糖高原因三:降糖药物的使用剂量不足。

不管是使用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物,降糖药物的不足都是会引起空腹高血糖的。可以是总体剂量不足导致一天高血糖的其中空腹一段,也可以仅是夜间这一段时间基础药物不足导致的清晨高血糖。主要出现在治疗不正规的病友身上。和黎明现象的区别是:黎明现象是那是一种“备战激素”分泌的反应。

常规上的解决方法是:

  • 合理加大降糖药物的用量,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空腹血糖是全天的基础血糖,如同房子的地基一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糖友们要重视起来。


精准营养


如题

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空腹血糖≥7.Ommo|/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通常情况是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在诊断或筛查时,要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忽视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可能会漏诊断50%以上的糖尿病病人。而楼主的问题恰恰相反,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而空腹血糖增高。我想出现这种情况大概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

1、糖尿病监测空腹血糖时,没有严格遵守空腹及空腹前饮食原则。因为正常情况下,影响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的基础分泌和餐时分泌。基础分泌的胰岛素管控空腹血糖,餐时分泌的胰岛素管控餐后血糖。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95%以上,其发病特点是早期损伤餐时分泌的胰岛功能,因此,往往是先出现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或略升高。

但是,如果监测空腹血糖,而不遵守空腹或空腹前的清淡饮食原则,比如:空腹不足8小时、空腹前大吃大喝高脂饮食等,都会导致空腹血糖增高。还有一些血糖异常的人,知道饮食会影响血糖升高,而刻意少吃或不食食物,导致餐后血糖下降。

2、黎明现象。它是人体内分泌功能外在表现的正常现象。人体生物钟告诉人们0~3时,是人体内分泌分泌的激素最低点,3时后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逐渐增加,这是激素有升血糖作用,因此,可看到空腹血糖升高的现象。

3、苏木杰效应。这是降糖药物使用不当,特别是睡前中效胰岛素用量过大,导致机体0~3时出现血低血糖,刺激机体大量分泌升糖激素,从而出现空腹血糖升高。

4、使用降糖药时,违反降糖原则。在治疗糖尿病时,降糖原则是先使空腹血糖达标,再使餐后血糖达标。如果没有糖尿病治疗经验的医生,或患者自行购买服用降糖药,过多过量使用降低餐血糖药物,导致餐后血糖低,而空腹血糖高。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治疗期间,如果发现空腹血糖高于餐后2小时血糖时,一定要与你的家庭医生联系,与医生共同分析查找原因,防止低血糖带来的危害。


爱心98695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会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即在3.9-6.1mmol/L之间,进餐后2小时检测血糖会在4.4-7.8mmol/L,即便是直接喝了糖水也会控制在这个水平上,是在自身调节血糖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的,而这个机制最主要的就是胰岛细胞分泌出适量的胰岛素来调控血糖。

所以,当发生血糖异常时,最直接的原因即是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发生了异常。

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分两种情况,即在空腹状态下分泌出的胰岛素,用于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对血糖的利用,称为基础胰岛素;当进餐后血糖升高时,胰岛细胞会根据血糖升高的变化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来增加血糖的利用,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称为餐时胰岛素。

也就是说空腹状态时,胰岛细胞进行着日常工作,进餐后受到刺激而加班工作。如果平常的工作状态不佳,分泌有胰岛素减少,空腹血糖就会升高,如果受到刺激后也提不起精神加班工作,则餐后血糖就会升高。

这两种情况可以分别发生,也可以同时发生,即出现单纯的空腹血糖升高,称为空腹血糖受损,单纯的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称为糖耐量异常,两者同时发生则称为血糖异常,当空腹血糖超过了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无论哪种情况,都表明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发生了问题,而这就是血糖异常的最根本原因。引起这种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

  • 饮食不节 血糖过高,加大胰岛细胞工作量,长期如此造成胰岛细胞过劳而发生障碍。
  • 运动过少 血糖消耗过少,身份不得不分泌更多胰岛素来调控血糖,现样增加了胰岛细胞的负担
  • 超重肥胖 体重超标时体内脂肪水平过高,也需要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调节脂肪的贮存,为胰岛细胞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
  • 吸烟酗酒 有害物质损伤胰岛细胞造成功能障碍

总之,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不断损伤着胰岛细胞,当这种损伤超过了胰岛细胞的承受能力时,其分泌功能即发生障碍,这个过程并非一天两天在发生,所以血糖异常或糖尿病的发生也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有一个慢慢积累并爆发的过程,因此预防血糖异常或糖尿病的发生需要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对于糖尿病我们并不陌生,我们身边多少都会有几个糖尿病的亲人,朋友或者是陌生人,也可能我们本身就是糖尿病人。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相对较高,因此平时的减肥工作一定要做好。在保证身体基本营养需要的情况下,要做到低脂肪、低蛋白、低盐低糖饮食,同时要多运动,这样是可以减少患糖尿病的机率的,也可以控制住糖尿病的发展。

为了防止糖尿病的发生以及控制血糖工作的需要,平时我们要做好血糖的检测工作,其中空腹检查血糖尤为重要。但是也要知道,不能因为空腹血糖高,就认定为糖尿病,对于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要确诊糖尿病,不仅仅空腹检查要超过正常值,那么餐后血糖也是需要超过正常值,这样才可以确诊的。

在空腹的情况下,即使检测血糖较高,也不要太担心,这并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一、过度肥胖,这类人群是容易出现空腹血糖高的,这也是糖尿病的潜在人群,主要就是因为这类人肌体代谢相对较慢。

二、胰岛素分泌量少,容易使空腹血糖增高。

三、情绪或精神上的压力过重,这样是会引起血糖波动的。

四、运动量明显减少,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致使血糖偏高。

五、摄食过多甜食或含糖饮料,这很容易在短时间造成血糖偏高。

六、低血糖后出现反跳性高血糖,被称为SOMOGYI现象。

七、服用某些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会引起高血糖的药,又如服用了某些止咳糖浆等。

八、饮酒可导致低血糖,也可导致高血糖。

九、糖尿病患者,在生病或其它应急情况下,原先使用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不够等等。

同时,要注意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其结果可能偏高或偏低。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发病时以“空腹血糖高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餐后血糖升高不明显。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在肝脏这个部位存在比较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肝脏是储存葡萄糖的仓库,在空腹时,肝里的葡萄糖运输到血管中,给人体提供能量。当有胰岛素抵抗时,肝脏里的葡萄糖源源不断输送到血管,运输量增加,造成空腹时血管内的葡萄糖浓度高,使得空腹血糖升高。如有这种情况,可以用二甲双胍治疗。

二、已经确诊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老是空腹血糖偏高。这种情况需要考虑三种可能:

1)就像上面说的,肝脏胰岛素抵抗的问题没解决好,措施如上。

2)“苏木杰现象”。在夜间、尤其是后半夜出现了低血糖,人体启动自我保护程序,通过兴奋交感神经、分泌激素使血糖得以升高,等到了早晨时就发现空腹血糖高了。这种情况往往与治疗药物或胰岛素用量过大、睡前没有合理加餐等因素有关,需调整治疗方案。

3)“黎明现象”。在后半夜,黎明阶段,人体分泌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生长激素、胰高糖素、糖皮质激素等),而降血糖的胰岛素量可能不足,造成血糖调节失衡,出现空腹血糖高。这种情况也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如增加药量或胰岛素用量等。

4)如何鉴别“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测一个凌晨2点钟的血糖,如果凌晨两点钟低血糖,早晨空腹高血糖,可能就是“苏木杰现象”。如果凌晨两点钟没有低血糖,空腹血糖高,可能就是“黎明现象”。根据这个采取不同措施。

5)如果夜间进食过多或熬夜、夜间睡眠质量差、焦虑等,也会引起空腹血糖高。


内分泌糖尿病张医生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早晨起来空腹经过测量后,会发现其空腹的血糖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这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1.吃得太多。众所周知,个人的饮食与其血糖的水平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如果吃得过多,或者过多摄入一些高油脂和高蛋白质等高热量的食物,此时患者在降糖药或胰岛素不变的前提下,其热量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地消耗,就会转化为糖进入血液,最终导致其空腹血糖过高的情况发生。


2.吃得太少。这一点其实容易被很多人忽略,但是在临床上又是比较常见的。有些人在凌晨2-3点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而在早晨又存在高血糖的现象,这一现象多见于1型糖尿病的患者。由于患者的胰岛素过量后会诱发低血糖,此时机体出于自我保护,体内的胰升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分泌会显著增加,因而在每次发生低血糖后又会出现有高血糖。


3.患者运动突然太多或突然减少。如果运动突然增多,此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凌晨低血糖,从而促使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而到了早晨呈现为空腹血糖升高的情况。另一原因则是由于运动突然减少,导致多余的热量没有被消耗掉,最终导致高血糖情况的发生。


擅长:从事全科医学临床工作21年,诊治范围包括糖尿病、冠心病、妇儿常见病以及日常体检综合分析和处理。


医联媒体


大部分糖友都是因为空腹血糖高被诊断为糖尿病的。当空腹8小时后晨起静脉血浆血糖>7.0mmol/L,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了。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很多,不良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步入老年时代,遗传因素,超重或肥胖,长期处于高压状态都可以诱发糖尿病。



如果已经是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却一直高居不下,可以从下几方面考虑:

(1)药物不足。

很多糖友在最初的血糖调试后没有做到定期复查,在饮食控制不好,运动不足情况下,依旧保持原有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剂量,药物剂量不足可以导致空腹血糖增高,建议定期去医院复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黎明现象。

顾名思义就是整个夜间血糖都很平稳,也无低血糖情况,只在黎明时分(清晨3点~9点之间)空腹血糖增高。导致黎明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机体各激素之间不平衡导致的高血糖状态。

(3)苏木杰反应。

苏木杰反应与黎明现象不同之处在于它先存在低血糖现象,后反馈性血糖升高。主要的原因是有两点∶一是晚餐吃得太少,二是降糖药物剂量过大,导致半夜出现低血糖现象,继而出现血糖反跳性升高,是机体自我保护性自我调节。

(4)运动突变。我们都推荐糖友日常保持运动习惯,有利于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如果运动突然变多或变少,都会影响血糖稳定,导致空腹血糖升高。

虽然列举了很多血糖升高的原因,但具体到每个人还是推荐去医院向医生问诊,不可擅自对号,以免影响病情发展。

(王芳,主管护师,注册营养技师,好食营养特训班5期学员,王兴国营养特训班5期学员,头条号:注册营养技师王芳)


营养百事通


空腹血糖主要指,早上起来不吃早餐测的血糖,这是全天的基础血糖。



一般来说,用手指血测的空腹血糖宜控制在 4.4~7.0 mmo/L,老年患者的上限可放宽至 8.0~9.0 mmol/L,超过这个范围的上限就属于空腹血糖偏高。

如果空腹血糖居高不下,一定是降糖药物剂量不够吗?不一定!这其中可能有另外的原因:

一,黎明现象:血糖夜间不低早上升高

大家都知道,胰岛素有降糖作用。对于正常人,夜间入睡后,体内胰岛素持续分泌,血糖逐渐降低。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降糖效果也大打折扣,虽然夜间血糖还能控制住,但当黎明时(清晨 5~9 点),升血糖的激素占了上风,胰岛素就根本不是它们的对手。

结果不言而喻,清晨空腹血糖将明显升高。

二,苏木杰效应:血糖夜间过低早上升高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身体会启动保护机制,前面提到的升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升高血糖,引起继发性高血糖。

值得警惕的是,出现苏木杰效应的患者,有时并无心慌、出冷汗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倘若同时处于睡眠之中,发生低血糖昏迷就十分危险。

午夜低血糖,是梦魇的开始。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自我鉴别呢?

为了减少对睡眠的影响,可以监测凌晨 3 点钟的血糖,如果有条件,最好能在医院做个 24 小时血糖监测。

如果在凌晨(0~4 点)测的血糖出现了低血糖 (血糖小于或等于 3.9 mmol/L),就说明早餐前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是苏木杰效应。

如果夜间血糖很平稳,没有出现低血糖,相反地,血糖在逐渐升高,早餐前的空腹血糖达到最高点,黎明现象就是罪魁祸首。

出现了苏木杰效应,怎么办?

规律的饮食和运动,合适的药物剂量,是解决苏木杰效应的前提。

对于糖尿病患者自身,我们应该注意规律饮食和运动,晚餐进食太少或晚饭后运动过度,导致睡前血糖过低,会为午夜的苏木杰效应的发生埋下伏笔。

分餐是防止苏木杰效应的好办法。

对于餐后血糖高(高于10 mmol/L)、睡前血糖低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将晚餐的 1 / 3 放在 9:30~10:00 食用。

如果晚餐后血糖没有超过 10 mol/L,则可以直接加餐。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调整了自己晚上的饮食,一定要记得监测晚餐后和睡前的血糖。

如果睡前血糖低于 6 mmol/L,苏木杰效应可能要来找麻烦了。此时建议适当加餐 4 片苏打饼干或者 1 杯(225 ml)牛奶,大家不要太过担心睡前吃了东西会导致高血糖,要知道,发生低血糖的危害更大,所以我们首先要防治低血糖。

这些只是临时处理的方法,多数情况下,出现苏木杰效应还是需要调整药物的,大家最好及时去看医生,请医生进行处理。


半亩方塘


糖友日常控制血糖很重要,辅助降血糖的食物很多,比如

降糖蔬菜:苦瓜、洋葱、大蒜、番茄、芹菜、丝瓜、萝卜、莲藕

降糖谷类:荞麦、黄豆、黑米、薏米、麦麸、赤小豆、豇豆、绿豆

降糖肉类:牛肉、兔肉、鸡肉、鸭肉、猪肉、鹿肉、鹅肉、鹌鹑

降糖水产品:黄鳝、海参、鲤鱼、鲫鱼、鳕鱼、泥鳅、紫菜、海带

降糖茶饮:绿茶、金钱柳薏米茶、枸杞茶、玉米须



大家要及早了解血糖高的原因,做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因血糖控制不当而加重病情的结果。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

(1)清晨空腹高血糖

临床研究表明,清晨时空腹血糖升高,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仅于清晨一段时间内血糖很高,称为“黎明现象”。黎明现象主要由皮质醇、生长激素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第二,夜间出现低血糖后,反跳性地引起清晨血糖升高,称为“苏木杰反应”。



(2)降糖药物的使用剂量不足

这是临床上最常见到的一种情况,其特点是晚餐后或晚睡后血糖持续高于正常水平,次日清晨的空腹血糖显著升高。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晚餐前或临睡前所使用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等)剂量不足,不能有效地把餐后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3)运动量明显减少

胰岛素不能充分有效发挥作用,摄食过多甜食或含糖饮料,过度肥胖,低血糖后出现反跳性高血糖被称为SOMOGYI现象。饮酒可导致低血糖,也可导致高血糖。服用某些药物会引起高血糖的药,又如服用了某些止咳糖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