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庸武侠中少林武当,泰山北斗。而古龙武侠中少林武当都是打酱油的呢?

六朝粉黛矢颜色


我是竹林开花,我来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体现了两位武侠大师截然不同的武学观念和艺术风格。

金庸武侠小说是儒释道文化的结合体,是中华文化的坚强拥趸,少林武当不仅是金庸武侠的泰山北斗,是释家和道家的象征,更是中原的象征。在金庸先生打造武侠世界的那些年,正是香港蓄力发展的时候,历经多年的东、西方文明的相互厮杀、磨合,左派和右派的斗争也在香港政治和文化生活中不断博弈,金庸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依然抱有一颗炽热的“中国心”,赋予少林武当崇高的江湖地位,也是心灵深处向祖国传统文化靠拢的写照。

金庸先生第一本小说,开篇正是从武当派陆菲青、李沅芷师徒二人开始写起,由此开始进入金庸的武侠江湖。《倚天屠龙记》是武当派从无到有,从一个逃出少林寺的少年变成威震江湖的大派宗师,相当详尽;而少林寺也有觉远、空见这样的有道高僧,也有空性、少林三渡这样的武学高僧。《笑傲江湖》里有方证大师、冲虚道长,五岳剑派什么的小派而已。《天龙八部》里乔峰、虚竹师出少林,段誉出身佛国大理,玄苦、玄慈、玄渡、玄悲、玄难等等高僧云集。

《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少林武当很少出现,对此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的解释是,东邪西毒时期少林寺经历一次大的内变,火工头陀偷学武艺打伤一批,后来有一个分支脱离少林寺,少林元气大伤。至于没有武当派,也不打紧,《射雕》《神雕》里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全真教,也是道教的正统之一。作为有思想的江湖高手,东邪黄药师看似不落俗套,但核心价值观却是真正爱国的儒家思想,他不喜欢的仅仅是腐儒而已。

古龙小说对武学的描写完全没有金庸小说里的一招一式的比划,更像是《七武士》里武士之间的决斗,看不见有多快,只听嗖的一声,光影一闪,武功弱的就倒下了。这是一种意境,就像国画中的留白,留给读者自己想象。不像金庸武侠里有详尽的武学传承,古龙里的侠客更多的是自身的成就,比如楚留香、小李飞刀、陆小凤等。古龙更在意江湖儿女的爱情,可谓侠骨柔情,和他本人十分像。少林武当什么的出家人,还是别掺和古龙的柔情世界的好。


竹林开花


古龙这个人,感觉他没有很多的历史文化修养,但是偏偏创造性思维灵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创作必须摆脱尽可能多的束缚。写作中的各大要素,他也是能不要就不要。开篇不写时间朝代,甚至跟任何历史挂钩的人物也一个没有。如果把写作比成画画,那么金庸的画是在一张有历史地理背景的纸上面作画,古龙则是在一张纯白纸上作画。金庸的常常给人感觉丰富磅礴,但是在框架上受历史背景影响,比如武功高强的袁承志不能帮农民起义军根本上取得胜利,因为李自成在历史上的结局不能变。古龙就自由了,一个人,一匹马,一把剑或刀,一壶酒,配上一个秋风萧瑟,或者一个雪地茫茫,就是一个江湖,可能是从关外回归中原的李寻欢,或者海外归来的陆小凤。他可以有任何故事,任何招式,任何武功,没有什么不可能,因为他的背景我们一无所知。金庸古龙两位大师的写作风格,说不上谁好谁不好,只能说每个人在写作上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特长。


龙舞深圳


很简单,金庸出身好,虽然也潦倒过,但毕竟门楣高贵,所以金庸拥护正统!

古龙不仅出身差,个人修为更是糟糕,有愤世嫉俗,推倒正统我来指点江山的内心独白,所以他笔下的主角都是来历不明的,因为过去“不可言”!


小炁圆宝儿


因为现实中没有所谓的大侠,蒙古灭金,灭夏,灭南宋,徐达常遇春灭元,都只有军队,后勤,没有那些狗血的侠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