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刘慈欣的小说里对人类总是有负面情绪?

八点半回家


大刘的作品看似对人类悲观失望,其实基调还是站在宇宙时空的尺度上赞美人类啊。

大刘笔下的“人类整体”只是背景符号,他全力赞颂的那些角色个体才更能代表现实中的人类,因为他们是无数的无名普通人的人格提炼。

大刘甚至会在作品中把一个角色个体放在天平的一端,把整个地球、整个太阳系、整个宇宙放在另一端——而天平居然能趋近于平衡。个体身上迸发出的力量与光荣,与宇宙的无尽宏大壮丽互为镜像。

甚至,大刘作品通过非人类的“超级文明”表现的,对于文明、科技的无限力量的信心,归根结底也仍然是对现实中的文明、科技的未来可能性的信心——也就是对人类未来可能性的信心。三体系列中最为震撼人心的可能就是歌者文明的优雅与轻描淡写,将整个太阳系彻底毁灭也不过是随手拂去一粒灰尘——这同样是通过文明与宇宙的对比,将文明的力量拓展到了极致。

在这里向题主推荐大刘的一篇童话:《烧火工》。童话中有这样的一幕:

“他们就沉默地站在这熄灭的太阳上,海风中充满了鲸油的味道,远处的海面上,小船上的火炬仍在燃烧,脚下的太阳漆黑一片,像夜的精华。”

这个画面是如此的优美又如此的寂静,如此的意蕴深远。如此渺小的个人站立在如此宏大的天地之间,与这天地并列、对立又统一。这正是大刘作品的美学和精神内核的集中凝练。

这画面中蕴含的那种东西,代代相传,给了人类希望。如果用一句话传达,我会用鲁迅先生所说的: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所以,因为大刘的作品而对人类感到绝望了,说明还是没完全体会到大刘想传达的东西啊。最后再次推荐《烧火工》,这篇知名度不高、篇幅也很短的童话,或许能让人最集中地感受到大刘作品中一以贯之的那种,人类的信心与尊严。


阿狼Jerry


这几年看了大刘的不少著作,可能观察点不同的,我说说我的理解,不同之处欢迎探讨

首先我不知道您读了多少大刘的作品,具体是哪些作品中体现了负面情绪的。所以不太好回答,大刘的好多我看过,他的很多内容多是关于极限的思索,有些又像寓言故事,比如黑暗森林的定义: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



作者借别人之口阐述了生存高于文明和感情,而文明是需要扩张的,那么很显然在生存面前感情是被抛弃的,所以从很多他的小说中可以看到感情的冷漠。

最近大火的电影:流浪地球,原著中关于“我”的感情描写仅仅几个片段,父亲和他的关系也很淡漠,母亲知道对家庭也不甚关心,只是淡淡的回应,“大家关心的不是谁爱谁,而是是不是就望望窗外的太阳,能不能熬过刹车时代,太阳会不会提前爆炸,是每个人心中最重的东西”。在极端的环境中人的感情进行了极大的压制,在极限的事件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索,什么才是必备的?生存,唯有生存才是最高等级的,唯有文明得到延续再是最终目标,这一点在三体中也达到了大量的体现,如逻辑、硬汉韦德、圣女程心、天明等等的人物塑造,核心就是生存,即使是程心也是为了她心中的文明延续。而流浪地球的电影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塑造形象使任务个性鲜明,感情饱满,做了大量的改编。



比如乡村教师李宝库在时日无多,经历社会的磨难,生活的阻力后,仍从自己恩师那里继承了承诺与信念。让他始终心系村里4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并下定决心要为这些孩子贡献出最后一份心力与生命。而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四位学生马上将被选为碳基联邦文明等级测试的询问样本。他更不知道,自己刚刚让学生们背下来的力学定律,最终从碳基联邦的除星行动中拯救了地球文明,以及整个太阳系。从此中我们看到了坚持,文明的延续(物理知识等)才是乡村教师的选择,而这种选择也在冥冥中注定它存在的价值



所以说大刘的小说很硬,也很理智,有时理智到抛弃了感情,而这个的核心就是生存和文明延续。既然有了这种中心思想在内,有这种“黑暗森林”的笼罩下又何谈如“蝼蚁”的人类该怎样的挣扎才能解脱?承然“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的有人仰望星空”,这就是予以挫折,予以思考,予以进步。目的不是悲伤和负面情绪,而是读“史”以明智。套用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谢谢!理解不全面,欢迎交流!


LEO汇众


大刘故事里太阳炸了,逼着地球流浪,太阳没炸,但吞食帝国恐龙回家灭了全人类,即便恐龙灭绝了,世界一如既往的发展,赡养人类里那个私有制到极致的终产者拥有地球,流放了所有无产者,即便不存在终产者,各国还要冷战,逼出了终极武器球状闪电,这种把人打到其他维度的毁灭性电子武器来建立新的格局平衡。这种种思路最后憋出来大招黑暗森林体系,猜疑链及降维打击,真的是黑的不能再黑了。

刘慈欣很多作品都是理性而悲观的,是因为人类本身有很多弊端,我们都知道美好世界该是什么样,但就是做不到,因为我们都是掠夺者,我们不光吃地球资源,还互相啃食,人类是地球生物圈优胜者,人类能起来靠的就是脑子,脑子虽然是个好东西,不过人类历史太短太年轻,放宇宙尺度上讲连胚胎都不是,这种存在是非常脆弱的,而人类闪光之处就在于绝境中爆发的求生欲。每一次战争后人类都会成长,用最残酷方式变的成熟,这就是大刘所表达的人类进化论,当然放宇宙尺度看文明也就是刹那而已。


寡言的夜月


推荐给你刘慈欣的《白垩纪往事》,在白垩纪恐龙和蚂蚁建立了伟大的共生文明,可恐龙的两大帝国霸王龙和暴龙互相敌对,如同当年的美苏拥有毁灭文明十几次的可怕武器,蚂蚁们认为必须做点什么不然地球毁了,蚂蚁文明也就没了,于是对双方首脑进行了暗杀,成功了然后蚂蚁们阻止了霸王龙的武器,没能阻止暴龙的武器,世界毁灭一切玩蛋。


活着率性而为


老刘在写科幻小说的时候,虽然有上帝视角,但还是乐视人生的,觉得地球要拯救,人也要拯救,可电影放完,他一定开始怀疑人生了,觉得,其实不是所有的地球人都值得去拯救,特别是自带燃料的喷子,不救也罢。


工程咨询男


刘慈欣是一个科幻小说家,,我女儿孩童时,买过他的一本书《流浪地理》。我感觉科幻小说,都是写给儿童看的,我没有认真读过他的小说,所以对问题中心“负面情绪”,不敢厚薄。但是我认为,科幻小说的写作风格,就是无边际的,也许想的就多了些了?


剌蜂


并没有哦,刘慈欣在访谈说过,我对人类总是持有乐观的心态

由于我只看过三体,我就举例三体的,到故事结尾,人类并没有灭亡,而是和三体人一起活到了宇宙的末期,虽然地球灭亡了,但人类还在延续,这也是大刘在访谈说到的,我对人一直持有乐观心态,然后听访谈解释,除了三体,其他的小说都是乐观的,所以大刘并没有对人类感到悲观。

这个访谈是高晓松尬访大刘的时候我看到的。


betanova


照应显示呀,网络上的网民和普通大头老百姓其实都是和小说里一样,容易被诱导被利用。因为高度不够所以愚昧呀,在他们眼里,高层做的都是无用功,都没他自己聪明。这种人有生存的权利但是没有生存的必要。







血叔叔


不识小说刘慧欣,

人生不顺多负面。

心头应有天平称,

轻重安危知衡量。


阿福顺天


我个人也是持悲观态度的。因为人类固有的局限性导致,同时宗教,政治,文化差异,价值观又千差万别。

如果真有类似的地球灾难,人类很难挺过去。因为意见不可能统一

举个例子,如果某个灾难需要全地球人都同时眨一下眼就可以避免,都不可能做到,即使全地球的人都知晓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准确的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