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40年來NBA幾乎沒有得分後衛是狀元?

dimanlanke


得分後衛這個位置還是很尷尬的,NBA選秀首先看的是天賦,這其中包括身體條件,其次是看球商,對球隊的幫助,在這兩個方面基本上是大個子球員和組織後衛的天下,所以在歷年來的選秀狀元中很少會有得分後衛出現。

在NBA聯盟中,大個子球員一直是非常吃香的,選秀首先要看的就是身體素質上的天賦,比如說身高,彈跳能力,力量、速度等方面,這是不用預估的,是通過數據就可以分析出來的,所以首選的是以這樣的球員為主,這用肉眼或者數據就可以判斷出來,也更有針對性。

另外一種就是有天生的領導能力,能把球隊組織的更好,在這一方面,組織後衛更有優勢,他們的得分能力往往不差,而且又具備串聯球隊的能力,有利於球隊的組建。

對於得分後衛來說,他們在大學中主要被看重的就是得分能力,而得分能力是最不好被預估的,因為NBA聯盟和大學籃球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如果你沒有好的身體素質也就沒有發展上線,可能你在防守方面和團隊配合方面都是弱項,單單依靠得分是無法在NBA成為狀元的。

總體來講,作為得分後衛而言,他們的上線不太好預估,作為球隊組建非常重要的一環,各球隊的總經理不會把狀元的名額放在不確定的人選上,那些天賦出眾的球員,往往更會令人青睞。


菱鏡頭


“因為得分後衛在球場的主要作用就是得分,但是NBA中最不缺的,就是會得分的人。”


籃球場上的位置劃分非常有意思,控球后衛負責串聯球隊、前鋒負責力量和噸位,能防守側翼能快下反擊、中鋒負責籃下得分和護框,那得分後衛呢?


除了對位防守,得分後衛需要做的,似乎只有投籃和得分。


發現沒有?得分後衛不像其他位置,需要特別的技術特點。


只要能突破,能有穩定的投籃,場均20+的輸出,就可以當一個不錯的得分後衛了。


但是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組織後衛,還得要有場均至少8+的助攻以及一些3分投籃。


想要成為前鋒就更難了,要有肌肉,要再高一點,最好能有2米朝上,要能搶籃板能得分,要全能。


想要成為中鋒幾乎是難上加難,怎麼說得2.1米吧,搶籃板得多,還要能蓋帽。


而得分後衛,只需要身高超過1.9米,能得分就完事了,比其他位置的要求相對來說要少很多。


第二點、因為擔任得分後衛對於身高、體重、技術特點的要求更少,能夠達到這個標準的人就很多。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當太多人能夠達到擔當優秀得分後衛的標準後,從中挑選一個最好的,能夠擔當狀元秀的,就變得十分困難。


同樣的道理,當優秀的得分後衛足夠多時,選秀時遇到的那些前鋒、中鋒乃至組織後衛的好苗子就更加難能可貴。


畢竟,投籃、上籃、中投、左右開弓的能力,都是能夠通過勤奮的訓練給練出來的,但是身高、臂展、傳球精準度、球場上的視野、球場的統治力,可絕不是一朝一夕的訓練能練出來的。


甚至於很多球員,終其一生都難以企及。


第三點、面臨狀元籤的選擇,極有可能成為球隊未來多年核心的人,任何一支球隊的經理都不會去選一個得分後衛。


我們不妨做一個大膽的設想,倘若今年選秀的優秀球員中有奧尼爾、科比、魔術師約翰遜、鄧肯、詹姆斯,擁有狀元籤的球隊會首選誰?


也許是選鄧肯、也許是詹姆斯、還有可能是奧尼爾、魔術師約翰遜,但是,在理性考慮的前提下,科比一定不會是首選。(沒有比較孰優孰劣的意思,僅僅是舉個例子)


為什麼呢?


因為當你看過了足夠多的年輕球員,選過了幾年的秀,所有的球隊經理都深諳一個道理,頂尖的得分後衛永遠不會缺,但是頂尖的中鋒、控球后衛、前鋒,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


難道84年選秀的時候,火箭隊的經理不知道喬丹厲害嗎?

當時,喬丹在NCAA瘋狂的表現,早就讓各支球隊的經理踏破了北卡大學的校門,火箭的經理會不知道?


為什麼火箭還是選擇奧拉朱旺?甚至是在球隊已經在上一年選中了一個潛力中鋒拉爾夫-桑普森的情況下。


因為在那個時候,即便所有人都知道喬丹厲害,但是他們都會在做選擇的時候,告訴自己:還會有下一個喬丹,但是不一定會有下一個奧拉朱旺了。


最後一點,抖個機靈。


自1996年選秀之後,大家都學會了在第13順位選得分後衛,因此最近20多年,乃至未來幾年,可能都看不到拿狀元秀的得分後衛了。



籃球十點半


靜子感覺這個問題很有意義,仔細想想近40年來,NBA確實沒有得分後衛是狀元,唯一知道的應該是艾弗森,而艾弗森也是偏向控球后衛,其他狀元大部分是中鋒、小前鋒或者控球后衛。靜子認為這種情況應該有以下幾點:

第一:得分後衛在球隊中的戰術地位太低,而在NCNN就一直不重視得分後衛,所以到了參加NBA選秀的時候,自然不會有太多冒尖的得分後衛,而且和其他位置相比的話,得分後衛明顯落後很大一部分。

第二:NBA各支球隊對大個子獨特的偏愛,因為每年的選秀中,能夠出一個優秀大個子的概率實在是太低了。而擁有狀元籤額球隊自然是押寶到大個子身上,這是由大個子的稀缺性造成的的必然現象。

第三:球隊中各個位置都有不同的要求,而要求最嚴苛的依次是中鋒、控衛、大前鋒、小前鋒和得分後衛,而狀元自然會首先給到中鋒或者控衛,其次才是大前鋒、小前鋒,最後才是得分後衛,這也註定了得分後衛很少有狀元。

第四:狀元如果選擇小前鋒或者得分後衛的話,風險一定是非常高的,所以球隊都會首先去選中鋒或者控衛,即使他們不需要中鋒或者控衛,也可以用他們去交易成熟的球員,這樣操作的風險都要比直接選擇要小得多。

可能還有很多詳細的原因,比如重建的球隊都需要一個好中鋒?有沒有資深的球迷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呢?靜子也期待你能帶來不一樣的觀點,歡迎關注靜子哦,麼麼噠



從NBA聯盟成立以來,已經舉行了72屆選秀,但是其中作為狀元的得分後衛屈指可數,最近40年更是沒有哪個得分後衛當選過狀元。雖然喬丹的成功讓得分後衛成功崛起,但是喬丹之後依然沒有那個新秀是靠得分後衛成為狀元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一直以來,選秀都是更注重身體天賦和潛力。而得分後衛一直以來的任務都只是得分和防守,甚至只要能得分就行。所以,得分後衛的門檻相對來說是五個位置上門檻最低的一個,籃球場上從來就不缺得分後衛。再加上得分能力和防守能力完全是能夠在後天的訓練中得到提升的,但是身高、臂長這些天生的身體優勢卻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就像100米賽跑一樣,天賦好的球員的起跑線在普通球員前面幾十米,只要他稍微發力就能夠優先到達終點。

第二、我們都知道,助攻幾乎都是控球后衛專屬的數據,籃板是內線球員的專門的數據。但是得分?場上5個位置的球員都可以得分,並不專屬於得分後衛,而且在大部分的球隊,中鋒才是得分排名第一的位置。

第三、查看NBA歷史的選秀狀元可以發現,幾乎有一般的狀元都是中鋒,就算是在小球時代也是優先現在優秀的中鋒,為什麼?就是因為中鋒天生的身高和強壯的身體,使得他們可以很輕鬆的到達距離籃筐更近的位置,打過籃球的球迷都知道,距離籃筐越近,更容易進球,加上中鋒的身高,輕輕一跳就可以完成扣籃,還有誰能阻止呢?而且,在防守端,可以用強壯的身體封住對手的行進路線,干擾對方的投籃。

隨著小球的盛行,對各個位置的定位越來越模糊,對各個位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得分後衛想成為狀元就更難了。

以上只是個人的一點看法,如有不妥的地方請指正!


溪北風


這個問題問得好。在90年代,NBA就出現了一個震古爍今的喬丹的情況下,40年來,NBA確實沒有得分後衛成為狀元。哪怕是後來被成功改造成得分後衛的艾弗森,選秀時,也是標準的控球后衛。這是為什麼呢?個人認為,最關鍵的原因是,得分手段和防守能力都可以通過訓練得到大幅提升,唯獨身體和天賦,是天生的,後天再怎麼刻苦訓練,也無法追上那些本就天賦驚人的苗子。

舉個簡單的例子,2017年榜眼球哥。雖然不是狀元,但是,這順位,也夠高了。而且,球哥是湖人頂著巨大輿論壓力摘下的。選秀前,球爹把球哥吹得天上有地下無,彷彿得到他,湖人就必定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統治聯盟。球爹的口無遮攔,惹怒了眾多NBA的名宿,以及廣大的球迷。並且,參加選秀前,球哥的戰績,也不是特別突出,投籃姿勢怪異的問題,每一個球探都看在眼裡。在這種情況下,湖人依舊用榜眼籤選擇了球哥,並且,還是湖人歷史第一控衛魔術師擔任總經理的情況下,在湖人2015年用榜眼籤選擇了控衛拉塞爾的情況下,挑選了球哥。

等到球哥正式在NBA登場,沒多久,大家發現,也不過如此。既不像球爹吹的那麼神乎其神,也沒有想象中那麼不堪。球哥的球場視野和創造力,讓人驚豔叫絕,而他的投籃和得分能力,一如既往慘不忍睹。

有意思的是,今夏,詹姆斯轉投湖人,據說,球哥利用一個夏天改變了投籃姿勢。不知道,新賽季,球哥能否迎來數據上的暴漲。

球哥的例子,就是天賦的最佳說明。事實上,即便是杜蘭特,在初入聯盟的時候,也不過是一個只會投籃的瘦竹竿,可如今,你還敢嘲笑他的身體?

分位的尷尬之處在於,可替代性實在太強。你能做的,別人也能做,別人能做的,你不一定能做。像哈登這樣的去到控衛還能打出現象級的分位球員,少之又少。相反,更多的球隊,需要的是控衛的組織,中鋒和大前鋒的攻堅能力和籃板保護,以及,小前鋒全能全面。至於分位,現如今,你可曾見到,哪支球隊缺得分好手了?


知閒君


好問題!NBA近40年來確實沒有得分後衛是狀元的,就算是眾人時常提及的“答案”阿倫•艾弗森當初也是打控球后衛出身,而在NBA這70多年的歷史中,僅有一名分衛狀元,他就是“天行者”大衛•湯普森,1975年第一順位被老鷹選中,可惜僅僅在NBA征戰8個賽季便宣佈退役了。那麼為什麼NBA至今幾乎都沒有狀元是得分後衛了?其實原因很簡單。

分衛在球隊地位太低

一般來說,一支球隊最重要的兩個位置分別是中鋒和控衛,這個不難理解,NBA一直流傳一句話——得籃板者得天下,而中鋒是整支球隊身高最高、噸位最大、最容易獲得籃板的球員,並且他們的防守威懾力極大,一個好的中鋒可以撐起整支球隊的防守,比如說魔術時期的霍華德,可後衛卻不行。然後是控衛,控衛是球場上的大腦,自然重要非凡。


NBA對大個子的偏愛

籃球終歸是長人的運動,NBA作為世界最高等級的籃球賽事,同樣如此,在這裡球員天賦異稟,運動能力和球商驚人,而身高本身就是一種天賦,且這種天賦是後天不可彌補的。(得分手段和防守可以後期練出來,但身高不行)有時選一個好的中鋒,球隊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可分衛卻不行。就像84年選秀一樣,火箭本已經考慮選喬丹了,可後來自己抽到了狀元籤,於是就把喬丹的事拋到了腦後,直接選了奧拉朱旺,之後火箭第二年便進了總決賽。


其實不要說NBA,就是NCAA也不是很重視得分後衛的,如果不是因為喬丹,分衛在大部分人眼裡可能都只是一個過客而已。籃球終歸是一項長人運動,一般來說,每支球隊對於內線球員的需求程度和依賴程度遠高於外線球員,這也是為什麼內線球員(中鋒與大前)的價值是遠高於外線球員的原因。不過隨著NBA節奏的加快,中鋒的重要性出現下滑,控衛和攻防兼備的小前鋒則變的越來越受歡迎。

哈登是現役NBA最強的分衛,但他還能簡單的稱之為得分後衛嗎?


籃球專區


這個問題的確是NBA存在的一個生態,NBA最近幾十年的選秀中都是以大個內線或者組織後衛為主,上一次選秀狀元最接近是得分後衛的就是96年的阿倫·艾弗森,但是在96年選秀時,答案的報名位置是組織後衛,打得分後衛是後來進入NBA後根據球隊需要和自身特點才改打得分後衛的。

上一次真正意義以得分後衛當選狀元的球員還是1975年選秀狀元“天行者”大衛·湯普森,已經是43年前的事了。(其實1989年國王選擇的狀元佩維斯·埃裡森是得分後衛出身,但考慮到他成就寥寥,暫且不談)

為什麼NBA這幾十年來沒有得分後衛當選狀元?這其實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擁有狀元籤的球隊一般都是一支超級魚腩球隊,狀元籤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未來翻身的機會,是他們未來多年建隊的基石球員(至少也是球隊的主力框架球員)。

不管怎麼說,籃球還是一項長人運動,每支球隊對於內線球員的需求程度和依賴程度遠高於外線球員,這也是為什麼內線球員(中鋒和大前鋒)的價值是遠高於外線球員。特別是在以前的NBA,基本上是得內線者得天下,隨著如今進攻節奏加快,這個現象才在逐步減輕,但內線依然是最吃香的。

所以,一支魚腩球隊得到狀元籤,他們肯定會優先考慮這屆新秀中有沒有優質內線球員,如果有,基本上都會優先挑選這樣的球員。

這也是為什麼84年開拓者為什麼會選擇後來在NBA籍籍無名的薩姆·鮑伊而不選擇喬丹的原因,而且其實選擇喬丹的公牛也眼紅大夢和鮑伊,只是被前面兩支球隊選擇了而已。NBA這種為了選擇優質內線而放棄外線明星的例子不少吧。

況且內線球員,聯盟每支球隊都會追求,就算選來的狀元內線沒有打出期望的價值,憑藉著出色的內線身材條件,他依然會有很高的交易價值。如果沒有優質內線,拿到選秀狀元籤的球隊第二考慮的也是選擇一位組織後衛,雖然組織後衛沒有內線大個培養成才的可靠性高,但組織後衛由於優秀的傳球意識以及對進攻的把握性,也有成為球隊核心的潛力,況且,很多組織後衛的得分能力也不弱。

再來說說得分後衛,得分後衛在喬丹時代以前,在球隊戰術戲份並不是多,直到分人橫空出世,才豐富了得分後衛的元素。而且,參加選秀的球員大多來自NCAA或者國際賽場(還有些高中生球員),而在NCAA的賽場上,得分後衛的戰術地位根本不夠,大學球隊大都是把他們當成投手。再者,大學生籃球運動員裡能跑能跳的、球風華麗的多得是,但誰也沒有把握他們能在NBA打出這樣的水平和勁頭,即使打出來了也需要比較長的成材時間。也就是說鋒線球員打出預期表現的成材率不高,成材時間長,而且傷病風險還大,所以球隊選擇他們更多的是把他們當作球隊框架的拼圖。

即使當選為狀元的鋒線球員(得分後衛和小前鋒),基本上都是早已揚名立萬,超越自己年齡階段水平的,幾十年不遇的超級天才球員。例如詹姆斯,這樣的球員,球隊幾乎不會有多少風險成本。

總的來說,為什麼得分後衛很少當選為狀元,一是因為優質內線和組織後衛的稀缺性遠高於鋒線球員,二是因為內線球員的成材率是最高的,交易價值也是最大的,球隊更愛優先選擇內線球員。

最後,再來看看最近幾十年中打出名堂的得分後衛有沒有機會在他的那一年當選狀元:

84年喬丹,當年的狀元是奧拉朱旺,大夢當年基本已經鎖定狀元,而且火箭也稀缺中鋒球員,實力上和環境上,當時的喬丹都不佔優勢;

96年科比,高中生球員,當時能不能打得出來都是未知數。潛力巨大,但能不能兌現一切未知;

96年雷·阿倫,阿倫明顯當時無法撼動答案的位置,而且76人當時已經有斯塔克豪斯了。

03年韋德,那一年狀元是詹姆斯,天選之子,誰都知道狀元會是他。

08年哈登,格里芬的超強身體素質和天賦,當時的哈登明顯沒在一個級別上。

然後再來看看不是內線狀元(大前鋒和中鋒)的年份,得分後衛有沒有機會當狀元:

94年,選秀是格倫·羅賓遜(狀元,前鋒)、基德、希爾三位的天下,其他人根本無法撼動他們前三的位置。

96年,艾弗森當選狀元(組織後衛),上面已經分析過當屆最強的得分後衛科比和雷·阿倫當時無法超越艾弗森。

03年,詹姆斯當選狀元(前鋒),當屆公認的狀元。

08年,羅斯當選狀元(組織後衛),和詹姆斯一樣,羅斯當選狀元是公認的,當屆最強的得分後衛是梅奧,當時根本和羅斯沒在一個層級。

10年,沃爾當選狀元(組織後衛),一樣的,那一屆公認的最強球員。

11年,歐文當選狀元(組織後衛),一樣的公認的狀元,那一年最強球員。那一年最強的得分後衛湯普森當時還無法和歐文競爭。

14年,維金斯當選狀元(前鋒),號稱最強天賦一屆,狀元熱門是維金斯、帕克、恩比德,沒有一位是得分後衛。

16年,西蒙斯當選狀元(前鋒),公認狀元。

17年,福爾茨當選狀元(組織後衛),狀元熱門是福爾茨、鮑爾,兩人也不是得分後衛。

綜上來看,最近最有機會得分後衛當選狀元的是13年,奧拉迪波(榜眼)最接近狀元機會。但沒記錯的話,當年的狀元熱門雖然不是本內特,也是諾埃爾,奧拉迪波那年成為狀元的呼聲也不高。


落日體育


統計歷屆NBA狀元秀,內線球員居多。因為在小球風潮出現之前,得內線者得天下,控制籃板者佔上風。另外選中鋒的風險小,不容易水掉,就算成不了球星,也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角色球員。相反得分後衛就顯得很雞肋,除了誕生科比韋德等巨星,很少被選為狀元。我分析原因有如下:

第一:籃球是高個子的運動,在合理範圍之內越高越對籃筐造成威脅。這也就是開頭提到的為什麼狀元喜歡選內線球員。

第二:手握球權的球員更具威脅。手握球權的控球者可以最直接的決定球的歸屬,是傳是投都可以第一時間自己做出決斷。這就是為什麼組織後衛既有傳球第一的傳統控衛,也有擅長自己取分的攻擊型組織後衛。而現在攻擊型組織後衛更加吃香。

而除開內線球員和後衛的小前鋒,屬於身高較高,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球權的控球型前鋒,這種前鋒也可以成為狀元,比如詹姆斯(雖然剛剛進聯盟貌似是打控衛),比如本西蒙斯。這類球員也不乏狀元。

但得分後衛呢?作為後衛身高也不足,同時球控制在組織後衛手裡,他們沒有多少支配權,尤其是現在分位沒落的年代。說白了,分位其實就是沒有組織權的後衛,很雞肋。除非出現非常強勢的分位,如科比那種巨星,或者組織能力很強的分位以至於球隊的控衛都被設為偽控衛,如哈登,否則分位都很沒有存在感。因為一般來說,戰術都是圍繞組織後衛和內線進行。

而現代籃球,尤其是3d球員開始流行起來之後,小球盛行。組織後衛的地位更加上升。分位或者小前鋒二者其一很大幾率就會是3d球員,是不佔多少球權的3d球員。說白了,就是一個隊的角色球員。

綜上所述,分位的確是一個很雞肋的位置。


德馬庫斯表妹考辛斯


  • 這就是傳統籃球的觀念,認為內線和控位才是球場上對整個隊伍作用最強的。相信在如今籃球正在經歷變革的時代,選秀也同樣會有變化。

  • 在我們的印象中,很多狀元都是內線的大個子球員或者是鋒線球員,比如說姚明,奧登,詹姆斯,維金斯等等。因為在三四年之前,聯盟還沒有受到小球打法的影響。小球之王勇士正在崛起的過程中。

  • 所以球隊在選擇球員時,都會按著傳統打法的形式來選擇球員,優秀的內線必定是首選,因為那時有一句話叫做“得內線者得天下”。現在小球成風,球員的位置和特點已經沒有那麼多的框架和限制。相信在未來的選秀大會上,3D球員才會是狀元籤的首選!


體育鑫觀念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ncaa的比賽裡面,分衛的戰術地位太低了,ncaa裡面最受歡迎的是像雷迪克這種分衛。

艾弗森是從PG打起的,如果不算他的話,從80年代開始,最接近狀元的分衛是雷阿倫

出了他之外,從職業生涯達到的成就來看,喬丹 科比

韋德都有資格當選狀元

再加上NBA的傳統也比較偏愛大個子球員,畢竟出個像鄧肯這樣的大個子球員幾率太低,所以造就了分衛很少被選為狀元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