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笔切以后该怎样转笔?需要注意什么?

信马由缰157497187


在书写中,腕力是主导,指力是辅助。腕力控制着驭笔力量的八成以上,其他的在指力。但在切笔的具体动作中,指力反而是关键,重在提按这个动作。打个比方,如果把书法切动作比作重武器高射机枪瞄准系统,腕力就是方向机,指力就是高低机。



斜侧入纸即为切。切笔之妙在于生动,变化的动感,以及结字取奇之用。无论横竖撇捺,皆可切而入之。切笔看似随意,但单独的切笔是很少的,切笔之纸之后往往就是中锋发力,切笔可以是一个独立点画,也可以是单个点画的一部分,如果是硬笔书法,“切半笔”的现象更为普遍。



做为运笔方法的一种,切笔锋利而迅疾,切笔之后的动作没有固定的笔法态势,切之后仍可切,可以按,可以提,也可以转,只要指腕控笔协调,便无往而不能,关键取决了书写者所要表达的气质形态。

硬笔书法,毫厘之间要成就气象,多忌平铺直叙,一笔到底,切笔可以更为高频的使用,这对于增加结字的雄奇之变大有裨益,不妨尝试多加习练。




抱庸斋主


切笔后转笔,实际上是一个变换笔势(锋面)的过渡动作,也叫调锋法。一般情况下,多用于中、侧锋转换或改变行进方向。

切转笔的方法是,用指法抵笔来完成。以唐楷横画为例,斜向落笔之后,先做一个逆势“抵笔”的小动作,随即向右行进。起笔处的形状与有抵笔或没有抵笔,及其抵的动作大小有直接关系。如图:


同理,竖画的起笔、折画的转笔处,也是这样的作法。如图:


注意,抵笔时不要提笔肚。这个动作很微小,意思是让笔锋的受力点向画中心偏移,使其稳健而有力度。

抵笔法在魏碑中应用的比较多,它易出棱角,主要是为了制作方笔形状。

上述仅是我个人的理解。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支持!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写字用笔包括起笔、中间行笔和收笔。

以方笔起笔为例,运笔切入,点定之后,锋尖在上,笔肚在下,已成偏侧之势,此时若匆忙行笔,将锋平拖过去,势必形成偏锋。


所谓偏锋,即运笔时笔毫卧伏,在纸面上刮过,看上去笔画很粗,但实际上却扁平佻浮,墨不入纸,意思浅薄。

起笔后应马上调整笔锋,将偏侧的笔锋由偏转中,使卧伏于纸上的笔锋站立起来,调整笔锋有三种方法。

一、提按。笔锋偏侧时以腕轻轻将锋提起,由于笔毫的弹性,锋尖就收归画内,再按下去,笔毫便铺开来。

二、扭曲。起笔后前后、左右作S形挫动,以手腕带动锋尖作前后或,左右S形的扭动,将偏侧的笔锋糅入画内。

三、往复。发笔时有缺笔或浮怯单薄以复笔补之,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实际书写时,往往是边提按边扭曲。至于“转笔”,初学千万别去琢磨,所谓的“捻笔”“转笔”,那是清代才出现的说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谢谢你的提问。起笔无论是侧锋切笔,还是中锋切笔,具体来说就是“按”这个动作。

书法用笔无按不提。也就是说,写字都是按下去才提笔的,所以,起笔按下去以后就是“提”了。


自从明代董其昌提出用笔在“提按”以后,大家都觉得董其昌说的非常好了。

但是,董其昌没有进一步发现书法的笔画原理。

书法的笔画原理是什么?

我们说董其昌提出的“提按”算一个原理。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没有提按,就没有笔画。

但是,从细节来说,书法原理还需要用笔“三段论”来具体支持“提按”。

什么是用笔“三段论”?这就是起笔、行笔、收笔。


任何个笔画都必须由起笔、行笔和收笔来完成,所以,这就是用笔“三段论”。这个用笔三段论,现在大家也是共同认识的。

但是,还有一些具体问题,这就是,用笔有用笔的具体任务。


比如说,起笔有起笔的任务,行笔有行笔的任务,收笔有收笔的任务。

如果我们在笔画上牢牢掌握笔

用笔的具体“任务”那么,用笔问题就会从理论上彻底得到解决。


现在,我们再来回到你提出的“起笔”之后,怎么“转笔”的问题。

你的问题,其实是有缺陷的,因为。不是所有的起笔都要“转笔”。那么,我们就按照你所说的需要“转笔”这一情况来说。


如果是一个横画,切笔之后呢笔锋的走向是向下的,要完成起笔任务,向行笔过渡,那就需要“调锋”。

具体是“顿笔”之后把向下的笔毫调整松弛一下,然后改变用笔方向横行。

主意“顿笔”,也就是微微向左推一下,笔法还是“按”,然后略微“提”笔,完成行笔任务。

起笔没有定式,要看你是临摹还是创作。


以临摹为例,要看字帖,准确临摹字帖的用笔方法和入笔口。

起笔非常重要,也比较复杂。不同字帖,不同字体的起笔都不太一样,起笔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应该认真分析起笔的笔法。


千千千里马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專業!通俗地講,就是問到點子上了!這個問題是千百年來制約各個朝代書法家書法水平的至關重要的問題!很多很多的書家甚至一輩子也沒能解決這個問題!當然,這是對那些還未認識和掌握並且不太善於體會的人講的!俗話說得好,難者不會,會者不難!這個問題就如那一點就破的“窗戶紙”!其實,提問者已經在提問時將方法說出來一半了,就是“切筆後……轉筆”!我這裡只需要加上“迅速”二字即可!實際上就是熟練地做到中鋒運筆!當然,這裡有個重要前提,這就是“正確執筆”!如果執筆方式不恰當,是不可能寫出標準筆畫的!(補充一句:理想的執筆方法是“指實掌虛”前提下的“懸肘”!)




国承明


看图



老跨斗



东望长安1


切笔之后回顶,然后行笔。需要注意的就是需要顶住。


Letizia118


有提按一说也有捻管一说,看具体写的字的结构和运笔速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