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哪有什么“寒门逆袭”,只有更加广阔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哪有什么“寒门逆袭”,只有更加广阔的人生

01

当我合上《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闭上眼睛,我脑海中最后浮现的场景是孙少平向火车站飞奔而去,先进繁华的都市被他抛却在身后。当列车驶过,他向那个落后的,漆黑的,只属于煤炭工人的地下世界深情招手,城市的热闹繁华在他的身后一点一点倒退,直到完全消逝……

那一刻我所有感动是:一个寒门子弟终于理直气壮地选择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对于个人的人生抉择和命运走向,特别是那些寒门子弟,如书中的少安和少平两兄弟,人们习惯用“逆袭”成功与否作为评价,也十分热爱那些成功“逆袭”的故事。

因为千千万万个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这个平凡世界里的凡人,我们只能通过长期持续的奋斗在这个社会中更上一层楼,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少数人能够冲破环境的裹挟,走出人生的局限。

在《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是路遥主要塑造的两个人物形象,全书着墨最多。我们之所以同情少安、少平的人生遭遇,正是因为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一路攀登,跌跌撞撞的模样。我们为他们的一步步前进欢呼落泪,也正是我们期待迎来自己的逆袭人生。

除去时代加诸在人物身上的命运局限,这本书给予我的震撼在于——它让我看见人生的道路的多样性,即使是贫穷家庭出身的孩子也可以走出广阔的人生道路。

《平凡的世界》:哪有什么“寒门逆袭”,只有更加广阔的人生

02

少安和少平两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家庭背景、社会资源的局限,扭转了一般农民的命运。孙少安在路遥笔下,无论从生活、事业及个人觉悟上来说都是上个世纪农村优秀农民的典范,他在时代的助力下白手起家,最终反抗命运,成就了一番事业。

但孙少安的人生从宏观上来说,囿于文化程度和狭小的小农视野,终究没能摆脱一个农民的局限性。也就是说,他有远见和能力顺应时代潮流一改祖辈的贫困生活面貌,成为一名先进的农民。但他的人生变革不是立体的,更多地停留在了物质生活的平面上,他的人生格局也仅仅固化为一个新时代农民,难以在这个基础上突破自身思维局限性。

相比之下,孙少平一路走来的变化是由内而外,更加彻底的、适应时代的变化。除了和孙少安一样对待磨难的处变不惊和超人的生活毅力,他身上还有一种对命运的深刻追思反省以及对世事的深刻体察。这一渐变来源于他所接触的更为广泛的生活面以及更加多样的人生体验。

在和命运搏击的过程中,少安常常显出被动,而少平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对生活冲击主动的逆流而上。两个兄弟的差异在他们面对情感和事业的态度上可见一斑。

同样面对青葱韶华里的爱情,同样是面对门不当户不对的阻隔,孙少安果断放弃了田润叶热烈的爱情。是的,这也许是不会结果的爱情,但少安甚至不愿意面对那花开。

田晓霞之于孙少平犹如田润叶之于孙少安,但孙少平正视了他和晓霞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至少在面对自己的内心上,他是诚挚的。如果说少安面对爱情是卑微的,那么少平则更从容。

他没有为了避免一切结束而拒绝所有的开始,这是少平给自己的自尊,也是我们让自己的人生走向广阔天地的原则之一,不卑不亢。

《平凡的世界》:哪有什么“寒门逆袭”,只有更加广阔的人生

03

在事业上,孙少安办的砖窑厂让他打了一个漂亮的命运翻身仗。但这一路走来,很多时候他只是不断被外力推搡着向前。第一次办烧砖窑的时候,他受到的是中学同学刘根民的鼓舞;中途创业失败的时候,他曾一蹶不振,在秀莲的出谋划策下才慢慢坚定信心;一度若非少平的劝阻,他曾想要投产影视作品。

少安个人事业崛起的背后更多的是外力指引和时代趋势的作用,他对很多事物的看法还是一个地道的庄稼人的思维。

兄弟两人的这一差异追根溯源还在于学业分水岭。从少安明晰自己将呆在农村发展,扶持家业时,他和这个世界接触的另一道门——读书,自此算是彻底关闭。

相比少安,少平多了一个高中学历,期间他阅读的大量的书籍使之获得了对人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他骨子里的浪漫和冒险精神也来源于书籍带给他的沉淀。嗜书如狂的他即使在高中时代忍受着着食不果腹的求学生涯,但其精神世界是富足的。这一黄金时期培养了他可贵的批判精神以及独立的思维方式。

读书,这是使平凡的人走向更广阔人生的又一重要途径。

正因为博览群书,少平心中的天地比少安要来得广阔。即便随着少安事业有成,家庭的光景的日渐好转,少平也不愿在多数人的预期中返回家乡,和哥哥一起投身烧砖事业,过上平凡但无忧无虑的庄稼人的一生。

《平凡的世界》:哪有什么“寒门逆袭”,只有更加广阔的人生

04

和初中毕业就毅然辍学,认清命运地呆在农村支撑家业的少安不同,在日复一日索然无味的农村劳作中,外面的大千世界好比小虫的触须,在少平心头挠他的痒。若他索性从未踏出这个山村,他也许能和他哥哥一样能安分在供养他成长的农村中像同辈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此一生。

可现实是,他知道山外还有另外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纷繁世界,贫瘠闭塞的农村再也盛不下他那尚且年青、无处安放的对未来的憧憬。

他回忆起高中时代到黄原讲书,那是他十几年来的人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好比孙少安在“夸富大会”上令所有人刮目相看一样,他第一次体会到作为生命被尊重的自豪和满足。

身体上的任何劳苦和重压,他可以忍受。但是作为一名受过较高教育,具有浪漫精神世界的知识青年来说,让他按捺住所有抗争的命运的激情,一头扎进一成不变的生活是残忍的。一番心事斗争,少年决定收拾行囊,远走他乡。他的人生也就此发生转折。

张雪峰老师曾在演讲中说过一句令人动容的话:

孩子不想读书,就带他去汽车客运站、火车站、高铁站和飞机场这四个地方看看。

而作为普通人,我们走出人生局限性的关键一步就在于:你要认识到,世界很大,天地很广。如果你都没有观过这个世界,哪里来的世界观。开拓人生之路的第三个原则就是:多去看世界。

当你真正置身这个世界的繁华,也曾看见这个世界的荒芜,你才能体会到它的包容广博和自我的渺小。只有走出自我小天地,一个人才能对这个世界有更加公允的评判,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也便拥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

《平凡的世界》:哪有什么“寒门逆袭”,只有更加广阔的人生

05

也正因为如此,少平对现实中一切磨难有一种阿甘精神,这不是因为对苦难的麻木。而是只有当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和地对待欢乐和幸福。

即使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摸爬滚打,为了几个钱受尽折磨,孙少平已不再将这些视为谋生活命。因为他明白,职业的高低贵贱并不足以衡量一个人的生活价值。他坚信经过苦难的洗礼,他那历经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得来的更有滋味。

我也相信,一个对痛苦有更深刻理解和感知的人,才越懂得不放过对每一个幸福时刻的捕捉。

他不卑不亢的人格,从书中和现实经历中收获的广阔人生,共同造就了一个懂世界,也懂自己的孙少平。他的人生宽阔处就在于他身上这种宏大格局,他能够从一个长镜头去观望人生的悲喜,顺从自己内心的召唤,而不是让很多事情停留在遗憾。

最后,他奔向大牙湾煤矿,而不是选择灯红酒绿的都市的那一刻,我读懂了他,看到了他的更加广阔的人生天地和精神世界。

世俗意义上的生活有最好的,有不太好的。而最高级的一类人只把定义人生的权利交给自己。他要以自己最引以为傲的方式过一生。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