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富到暴穷,季羡林家发财记

暴富到暴穷,季羡林家发财记


有些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大财了。比如,家里的数亩薄田被征了,于是,百十万从天而降。比如,彩票中大奖了,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也从天而降。 不过,暴富总与暴穷相伴。钱来的快,去的也快,还会留下一大堆纠纷矛盾。


暴富到暴穷,季羡林家发财记



季羡林家就暴富过。季羡林的家乡山东清平县(现归临清市)一个小村庄,那里是是山东有名的贫困地区。他们家就更加困难了,用季羡林的话说,是一个破落农户,吃饭都成问题。吃不上饭,小时候,季羡林就到村边的枣树林捡枣吃。后来,有人到临清调查季羡林家成份,乡亲们说,季羡林家连贫农都不够。这才不了了之。

为了谋生,季羡林的父亲和叔父,到济南闯荡。大城市,机会总是多一点。在济南,他们把穷人能干的活都干了,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干过苦力,奋斗多年后,总算在大城市有了一席之地。 不过,那时的人乡土观念浓厚,兄弟两个在城市闯荡,总要有一个人回家乡,置点田产,以防不兵荒马乱的。再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于是,季羡林的父亲在家乡务农,他叔父继续在城里打拼。不过到季羡林出生的时候,他家依旧非常困难。到了啥程度,吃的盐都没钱买,可是,不能不吃盐啊,咋办?只好扫地上的碱土,在锅里煮成咸水。一年,吃一两次“白的”(指白面),吃得最多的是红高粱饼子,棒子面饼子也成为珍品。秋天,在地里捡麦穗,积少成多,磨成面,吃上一顿“白的”。


暴富到暴穷,季羡林家发财记



有段时间,他叔父失业了。这下,他们家陷入了财物危机。吃饭都成了问题。这时,正是民国元年,无奈中季羡林的叔父准备闯关东。这年夏天,湖北遭遇大水,为赈灾,发行了一种湖北水灾奖券。就是一种为救灾而发行的彩票。

临行前,他叔父用身上仅有的一块大洋买了1/10张湖北水灾奖券。没有想到,居然中了头奖。虽然只拿到了1/10的奖金,但数目已极可观。

这下暴富了,几千两白银啊!季羡林的父亲,购买了60亩上好水地。然后,盖房,修大宅院。没有砖怎么办?出高价,让乡亲们把自己的房子拆了,买砖给他们。不计成本,终于将房子盖好了,东、西、北房各五大间,大门朝南。富贵而归故乡,总算实现了藏在心底多年的愿望。


暴富到暴穷,季羡林家发财记



不过,钱来的快,去的也快。再多的钱,架不住他父亲挥霍。季羡林的父亲不仅购置田产,还四处请客。庙会上,他父亲一时兴起,就请人喝酒吃饭,不管认识不认识的,来者都有份,全请。没多久,60亩上好的良田就被卖掉了,新盖的房子也把东房和北房拆掉,卖了砖瓦。这一进一出,可就亏大了。

暴富暴穷,他们家又成了破落户。季羡林回忆:“我父亲游手好闲,农活干不了很多,又喜欢结交朋友,结果拆了房子,卖了地,一个好好的家,让他挥霍殆尽,又穷得只剩半亩地,依旧靠济南的叔父接济。

暴富到暴穷,似乎只有一步之隔。季羡林在济南新育小学读书时,常见到他父亲到济南他叔父家来。住上几天,拿着钱又回老家了。不过,长此以往,肯定会产生矛盾。再说,给你那么多钱, 都挥霍了,一点没勤俭持家,细水长流的想法。如今,仅靠他叔父的收入,显然无法支撑,大手大脚的日子。


暴富到暴穷,季羡林家发财记



季羡林回忆,有一次,他父亲又来了,住在北屋里,和他挤在一张床上。住在西房里的婶母高声大叫,指桑骂槐,数落了一通。

此后,季羡林的父亲就很少到济南找他叔父了。

钱来的快,去的也快,留下的是一大堆纠纷矛盾,亲人变路人。


暴富到暴穷,季羡林家发财记



暴富到暴穷,季羡林家发财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