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縣開展“傳承·2019 清明祭英烈”主題教育活動

通江县开展“传承·2019 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

清明祭英烈

四川新聞網巴中4月5日訊(程聰)4月5日,巴中市通江縣開展“傳承·2019 清明祭英烈”主題教育活動。主題教育活動以“緬懷革命英烈,傳承紅色基因,促進振興發展”為主題。當地黨政機關幹部、學校師生、部隊官兵、社會各界群眾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2000餘人傾訴哀思,祭奠英靈。

祭奠前,各界群眾齊聚英勇烈士墓碑前默哀3分鐘,悼念木裡火災犧牲英雄。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通江是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中心和首府所在地。1932年紅軍從兩河口鎮入川,在通江孕育了“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鬥、不勝不休”的紅軍精神,土地革命時期,12萬巴山兒女參加紅軍。4萬多人壯烈犧牲。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是我國安葬紅軍烈士最多、規模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這裡長眠著25048名紅軍烈士。自2012年5月9日修繕竣工開園以來,已有超過600萬人次前來緬懷革命先烈,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紅軍烈士集墓兩旁,幾排刻有紅軍烈士姓名與部隊番號的墓碑整齊排列。曠繼勳、吳展等25048名革命烈士墓碑上的紅五星,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

3月27日,安徽籍革命烈士漆先玉、漆德武、羅崇盈後人一行7人,從安徽省金寨縣出發,驅車千里來到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祭奠先烈。

在長102米高5.9米的英烈紀念牆上,漆先玉兒子漆德環找到了父親的名字。漆先玉,安徽金寨人,中共黨員,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十一師參謀長……”一字一句讀著牆上鐫刻著的有關父親的記載,漆德環開始哽咽,眼眶不禁溼潤起來。

“父親85年來最大的願望就是找到祖父。”漆先玉孫女漆學鳳說,去年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開展大數據烈士尋親活動,才得知祖父漆先玉長眠在通江。

通江县开展“传承·2019 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

清明祭英烈

通過大數據烈士尋親成功的還有漆德武烈士孫子和羅崇盈烈士孫子。“我們要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為鄉村振興做貢獻。”漆德武烈士孫子漆小平說。

漆學鳳、漆小平還從家鄉安徽省金寨縣帶來了泥土和水,灑在了集墓區,又用紅布包裹一小撮陵園的泥土,帶回家鄉去。“我還特意帶來了自己的兒子,希望孩子在紅色文化薰陶下長大。”漆學鳳從小聽著爺爺的故事長大,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繼續接受紅色文化薰陶,永遠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在烈士陵園內,兩支特殊的隊伍格外顯眼。一支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拉薩軍分區退役戰友在陵園內開展“弘揚紅軍精神,傳承先輩榮光”緬懷活動。退役軍人杜衛東介紹,他們1989年開始從軍,在西藏服役。三十年來,紅軍精神鼓舞他們發展振興幹勁。退役後,被轉業安置到各地,目前生活很幸福,感謝黨的好政策。今年新組建了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讓他們退役軍人找到了家。另外一支是“弘揚紅軍精神,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會隊伍。誓師大會上,廣大黨員幹部告慰革命先烈:“如未按要求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節點任務,將主動申請辭職並接受相應問責處理!”“誓師大會,鼓舞我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鬥志,堅定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勝利鄉黨委書記嶽榮甫感言。

“這是我們的電子蠟燭,這裡一擰就亮了,再給您一束鮮花……”通江縣團縣委組織志願者向祭祀者勸導。通江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仁孝通江·綠色殯葬”的理念,大力倡導文明祭祀、綠色祭祀和生態祭祀。

通江县开展“传承·2019 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

清明祭英烈

3月下旬,通江縣文明辦、縣民政局、團縣委等多部門通過電視、網站、“兩微一端”和公益短信等方式,聯合向市民發放“清明節生態祭掃倡議書”,呼籲廣大市民,選取敬獻鮮花、綠化植樹、踏青遙祭、經典誦讀、集中共祭、網上紀念等多種文明方式祭掃。

“我們在進入公墓路側和梨樹椏公墓區設立了志願者服務站,志願者主要職責是宣傳生態殯葬政策,勸導祭祀者用鮮花代替傳統的鞭炮、冥幣祭祀。”通江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向祭祀者免費提供鮮花2萬餘株,礦泉水300件。

除提倡綠色祭祀外,通江縣還通過網絡祭祀、作文祭祀等活動提升清明文化內涵,“文明祭掃”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打開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管理局網站,進入網絡祭奠專欄,待英勇烈士紀念碑出現在電腦屏幕上,恭敬地從椅子上站起來,肅立默哀,深深三鞠躬,然後點擊獻花、祭奠,再寫上一段留言……通江縣團縣委幹部張潔熟練地進行網上祭奠。“我因為工作關係,不能到烈士陵園去祭拜,便在網絡上向先烈們獻上一束鮮花。”張潔說,每年春節、清明節她都要在網上祭拜先烈,向烈士表達哀思和敬意的機會。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館館長薛元勳介紹:“隨著清明節的臨近,網上祭奠逐漸迎來高峰,不少網友通過點蠟燭、獻鮮花、作詩題文、轉發朋友圈等方式,以表達對革命烈士的敬仰和祭奠。”截至目前,點擊數已達20000餘人次,留言達300多條。網友“@傳承紅色基因”留言,“從大別山到大巴山,千里尋親,沿著革命足跡,傳承紅色基因。”

通江县开展“传承·2019 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

清明祭英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