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慶嫂的歷史原型是誰?有何依據?

蝶戀花緋

阿慶嫂是樣板戲《沙家浜》中的女主角,而沙家浜是根據滬劇《蘆蕩火種》改編而來的,《蘆蕩火種》故事的架構是根據軍旅作家崔左夫的《血染的姓名——三十六個傷病員的鬥爭紀實》而來的。由此可以看出,阿慶嫂這個人物是經過許多作者提煉昇華,人物形象越來越豐滿的結果。那麼,阿慶嫂的原型是誰呢?



其實阿慶嫂就是“千千萬萬個抗日婦女的化身”。

《沙家浜》講的故事發生在1939年。新四軍轉移時,郭建光等18名傷病員留在陽澄湖畔的沙家浜,他們同以春來茶館老闆娘的身份為掩護的地下黨員阿慶嫂和當地群眾一起,與胡傳奎和刁德一的“忠義救國軍”進行了頑強機智的鬥爭,並取得最後勝利。

劇中阿慶嫂的形象可謂深入人心,特別是“智鬥”一齣戲更是表現了阿慶嫂機智勇敢、善於觀察,善於利用,臨危不懼的大無畏精神。

《沙家浜》裡的故事到底發生在哪裡?

這個問題爭議了很久,原故事發生在蘇南陽澄湖畔,那麼具體在那個地方呢?以及沙家浜到底是蘇州什麼地方呢?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才確定故事發生在在常熟蘆蕩鄉(原橫涇鄉)沙家浜鎮。



劇中的春來茶館在哪裡?

“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這是《沙家浜》的一段經典唱段,演唱的人就是阿慶嫂。阿慶嫂開了一家春來茶館,成為掩護抗戰游擊隊的根據地,也是戲裡最為著名的場景之一。在實際歷史中,到底有沒有這個春來茶館呢?

可惜的是,在沙家浜鎮沒有發現春來茶館的蹤跡。不過在沙家浜鎮曹家浜發現了抗日時期的“東來茶館”和“春海茶館”,它們曾經是新四軍的聯絡站。 其實,像這樣的茶館不下30多個,都曾經是八路軍的聯絡點。



沒有春來茶館,那麼,這麼多的茶館裡,有沒有阿慶嫂這樣的女老闆呢?換言之,阿慶嫂的原型又是誰呢?

沒有春來茶館,卻發現相似的茶館不下三十個,顯然哪個茶館裡有阿慶嫂這個人物原型,哪個茶館最接近。換個思路,以人找物,找阿慶嫂的原型是誰?(本題重點來了)

不找不知道,工作人員通過家訪和翻閱資料,發現了七個阿慶嫂的原型人物,她們分別是:陳二妹、朱凡、幹桂寶、戴阿大、範慧琴、徐巧珍、陸二嫂。

不過還有個意外收穫,作為《沙家浜》“春來茶館”救護的36個傷病員之一的原福州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黃烽指出,他就是在沙家浜養傷的眾多傷病員中的一個,戲裡的春來茶館就是現實中的“東來茶館”,老闆就是胡廣興,其妻子就叫“阿興嫂”。

問題來了,明明茶館是個男老闆,為何到劇裡就變成了老闆娘呢? 原來戲裡男角色太多,女角色少,為了劇情好看,於是就改成了女老闆阿興嫂了,後來為了唱腔聽起來高亢嘹亮把“興”字改成了“慶” 字。



綜上所述,阿慶嫂完全是個虛構的形象。所以探究阿慶嫂的原型是誰,還是上面那句話,是千千萬萬個抗日婦女的形象。如果非要具體化,那就是上面提到的七個女同志和一位男同志,請記住英雄的名字:陳二妹、朱凡、幹桂寶、戴阿大、範慧琴、徐巧珍、陸二嫂。和男同志胡廣興。

撰文/秉燭讀春秋


秉燭讀春秋

“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逢開口笑,過後不思量。”

“親戚朋友到茶館,方言講的真鬧猛。 要做常熟老百曉,春來茶館聚一堂。”

每每一看到關於阿慶嫂的話題,總能想起這麼一副畫面:熱鬧的茶館裡,阿慶嫂滿帶笑容的給每一位顧客斟茶,並且不動聲色的留意著每一位顧客,談及戰爭有關的內容。

樣板戲《沙家浜》的唱段《智鬥》一折中。阿慶嫂為了掩護新四軍傷病員,防止國民黨反動派迫害,通過機智又冷靜的對答,與刁德一巧妙周旋,最終化險為夷,這個角色也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喜愛。

由於當年的樣板戲,流傳了數十年之久,而且流傳區域甚廣,所以很多人也對阿慶嫂的原型感興趣起來。雖然阿慶嫂是代表著中國千千萬萬的農村婦女,但仍有不少人對此深究。

在抗日戰爭時期,常熟蘆蕩區有十多家茶館。其中的幾家,都曾成為地下黨的交通站。後來創作樣板戲《沙家浜》的時候,就以春來茶館為基地,並彙集三個人物原型的事蹟,塑造了阿慶嫂機智勇敢的交通員形象。



有不少人到沙家浜旅遊的時候,導遊小姐就會介紹到,當時阿慶嫂的歷史原型是阿興嫂,春來茶館實際上是東來茶館,老闆名字叫胡廣興,戲裡說的“阿慶嫂”實際是茶館老闆胡廣興的老婆“阿興嫂”。

現在去沙家浜旅遊的話,導遊小姐基本上都是這麼解釋的。畢竟有著沙家浜茶館的參考,而且也符合當時的史實。但是事實上呢,阿慶嫂是一個藝術作品,可以說是虛擬人物。
她採用的故事及其人物形象,是為了豐滿劇中故事的。阿慶嫂她並不是一個人,而是千千萬萬抗戰婦女的化身。不管歷史上究竟有沒有她的原型,她在《沙家浜》中,都極大的讚揚了我國偉大的女性,誰說女子不如男呢,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