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巨星弗莱迪:只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摇滚巨星弗莱迪:只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2019年年初,第91界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桂冠,被名不见经传的演员拉米·马雷克摘得。马雷克凭什么能获得小金人呢?其实,他这次能获奖,除了演技精湛外,还得益于他所扮演的角色。

在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里,马雷克扮演英国皇后乐队的主唱、摇滚巨星弗莱迪·摩克瑞。这个角色自带名人效应,为马雷克加分不少。而这部电影,也让昔日的摇滚巨星弗莱迪时隔半个世纪后,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摇滚巨星弗莱迪:只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01摇滚巨星的华丽一生

皇后乐队是全球最著名的摇滚乐队之一,20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主唱弗莱迪·摩克瑞是乐队的灵魂人物。他被称为“英国的第一位亚裔摇滚巨星”。即便他去世多年后,他的名字仍是各种著名榜单的常客。

2002年,入选在BBC评选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

2006年,入选《时代周刊》“过去60年间最有影响力的亚裔英雄”;

2005年,入选美国电视台MTV2史上最伟大的男性歌手;

2008年,入选《滚石杂志》“100名史上最伟大的歌手”。

弗莱迪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歌手,更是一名了不起的音乐家。他曾为皇后乐写下许多传世作品,比如《波希米亚狂想曲》《我们是冠军》等,乐队正是由于他的加入,才一步步走向辉煌。

那么,弗莱迪是怎么进入音乐世界的呢?1946年,弗莱迪出生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童年时代成长于印度,成年定居英国。最初,弗莱迪只是一名机场搬运工,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一支酒吧驻场乐队,并成为主唱。很快,弗莱迪就凭借非凡的才华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成为乐队老大。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乐队从“微笑”更名为“皇后”,弗莱迪本人还亲自设计了乐队徽章。不久,皇后乐队就走出英国,走向了世界。

皇后乐队以华丽摇滚风格著称。而弗莱迪的舞台风格更是别具特色,有人将他的风格总结为:“风骚的走位,精简的装备(他演唱时经常赤裸上身,或者只穿短裤),自信的表情,还有那鲜艳的红领巾(他有时会围一个红色的小围巾)。”

1985年,“Live Aid”的现场,弗莱迪梳着大背头,穿着白色背心,手持麦克风,在舞台上演唱了经典名曲《我们是冠军》。歌词是:

我已付出了代价

一次又一次

我服了刑

但没有犯罪

我犯过了一些严重的错误

我自作自受

但我都熬过来了

我要继续

我们是冠军,我的朋友们

我们会一直战斗到最后

我们是冠军

……

我鞠躬谢幕

将落下帷幕

你们给我带来名誉和财富

和随之而来的一切

我感谢你们

这首歌是弗莱迪的人生独白,歌声中有痛苦,有抗争,更有感恩。弗莱迪说:“只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1991年,年仅45岁的弗莱迪因艾滋病去世。

英国作家莱斯利-安·琼斯写过一部关于弗莱迪的传记。在书的推荐语里,英国权威媒体《每日电讯报》称,“弗莱迪·摩克瑞度过了盛大、前卫、多姿多彩的一生。”

摇滚巨星弗莱迪:只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02外表的狂野不羁,难掩内心的孤独和绝望

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基本还原了弗莱迪的传奇人生。影片中有两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片段一:深夜拉灯

弗莱迪向玛丽坦白自己的性取向后,两人和平分手。随后,玛丽搬去对面的楼上居住。他们不常见面,但仍能透过各自的窗户隔空相望。

一天晚上,百无聊赖的弗莱迪打电话给玛丽,请求她在窗户边看着他,玛丽照做了。两人一边对望,一边开台灯关台灯,像是在隔空发密码。不久后,玛丽搬走。一天深夜,弗莱迪再次来到那个房间,一边凝望斜对角的黑窗户,一边独自开灯关灯。这一次,再也没有人回应他了,巨大的孤独感几乎要将他吞没。

自从玛丽搬走后,弗莱迪的情感生活越来越堕落,这也为他日后患上艾滋病埋下了伏笔。

片段二,雨中互诉衷肠

一天深夜,下着瓢泼大雨,玛丽突然来到弗莱迪家中。她说自己梦到弗莱迪出了事,所以赶紧过来看看他。

当玛丽要走时,弗莱迪追了出来。大雨中,两人进行了一番长谈。此时,弗莱迪才发现经纪人兼男友保罗一直在利用他,他愤怒又悲伤,像一个无助的孩子,任泪水缓缓落下。

这时,玛丽盯着弗莱迪的眼睛说:“不管怎么样,有很多人爱着你,我、布莱恩(乐队成员)、迪肯(乐队成员)、罗杰(乐队成员),我们都爱着你。”

这两个片段深深打动了我。这时的弗莱迪,不再是舞台上那个光彩夺目的摇滚巨星,而是一个敏感、脆弱,无助的人。玛丽是弗莱迪一生的挚友,也是世界上最懂他的人,他们最初是情人,分开后却建立了胜似亲人的关系。所以,弗莱迪对玛丽非常信任和依赖。当玛丽乘坐出租车离去后,他彻底绝望了。此后,他在纵欲之路上一去不回头,心也一点点死去。

摇滚巨星弗莱迪:只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03拼尽全力演唱,只为成为“想成为的人”

弗莱迪身上存在着双重反差。第一重反差是,舞台上霸气风骚,生活中却羞涩内向。连他本人都说:“当我在表演时我很外放,但内心里其实是一个彻底不同的人。”第二重反差是,外形健硕有力,还留着小胡子,却不爱美女爱帅哥。

那么,舞台上的他和舞台下的他,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弗莱迪呢?也许都是,又都不是。

弗莱迪身上的强烈反差,源于他对自我身份的不认同。而这种不认同,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

弗莱迪的前半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生于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成长于印度,后来,又跟父母定居英国;这种漂泊动荡的生活,让他从小就很没有安全感;

名字是一个人和他的家族的联结象征,也是一个人是对原生家庭的认同。成年后,弗莱迪将自己的名字从法鲁克改为弗莱迪。改名字这个举动,背后蕴含着他对自己家族的不认同;

弗莱迪全家都信仰袄教,这是一种流行于古代波斯及中亚的宗教。而弗莱迪却对信袄教不屑一顾。在这个家庭里,他犹如异类。

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里,弗莱迪都找不到归属感。唯有创作和歌唱时,他才能找到归属感,那时的他非常自信。在音乐世界里,他是真正的王者。

弗莱迪去世多年后,玛丽回忆说,刚认识弗莱迪时,“他非常自信,而我从来都不自信。我们慢慢在一起了,我喜欢他,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玛丽所说的“那个时候”,正是弗莱迪刚加入皇后乐队时。

影片中,皇后乐队刚出道时,弗莱迪深情地说:“给那么多人唱歌是什么感觉?当我看到他们在认真听我唱歌,被我的歌感染时,我就成了我一直想成为的那个人。我无所畏惧。”弗莱迪非常渴望大众的认可,大众的认可是他自信的来源,也是他的自我拯救方式。

也正因为如此,皇后乐队的最大特色之一,是与歌迷的积极互动。舞台上,弗莱迪挥汗如雨,性感霸气;舞台下,成千上万名观众在他的带领下集体大合唱,歌唱声响彻云霄,无比震撼。那种令人血脉贲张的震撼力,并非每个乐队都能做到。

摇滚巨星弗莱迪:只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04世俗的成功,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

1985年温布利体育场举行的 “Live Aid” 演唱会,是弗莱迪的一生中最高光时刻。当时,现场观众约72000名,全球15亿观众通过电视观看了这场演出。此后数十年中,它一直被公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摇滚乐演出。

当时,与弗莱迪同台演出的著名歌手大卫·鲍伊说:“在所有演出层次达到戏剧化程度的摇滚歌手中,弗莱迪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人,他超越了极限。他是一个能将观众掌握在手掌心里的男人。”

然而,世俗的成功并没能给弗莱迪带来真正的快乐,他的私生活越来越混乱。影片有这样一幕,他的前经纪人兼前男友保罗被扫地出门后,很快就向电视台爆料,称弗莱迪私生活极其糜烂,每晚都有不同的性伴侣。网上有位皇后乐队的粉丝说,他看过弗莱迪的传记,其滥交的程度让人咋舌。其实,弗莱迪的生活越堕落,说明他内心的痛苦越剧烈。

在《心理的伤,身体知道》这本书里,心理治疗大师露易丝·海说:“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表明,人们贪食、抽烟、酗酒,并以其他形式逃避现实,以掩盖焦虑、抑郁、愤怒或不足的感觉,并逃避他们无法处理的责任。”

此时,掌声和光环都无法拯救弗莱迪。他如此纵欲,是因为看透了生命的虚无,不愿面对命运的残酷。他曾说:”爱是很难成功的事,也是最容易让人失望的事。”

对弗莱迪来说,世上唯一的亲人就是玛丽。面对电视镜头,他曾说:“我的情人们曾问为什么他们不能取代玛丽,很简单,这是不可能的。玛丽是我唯一的朋友,我们相信彼此,对我而言这就够了……她和我经历了几乎所有的事情,她一直在那儿陪着我。”

在遗嘱中,弗莱迪把豪宅、一半遗产和歌曲版权,都留给了玛丽,并嘱咐玛丽将他的骨灰安葬在无人知晓的的地方。

摇滚巨星弗莱迪:只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05自我疏离,可以毁掉一个人

听弗莱迪的歌曲时,常常会被他真挚而有力地声音所感动。听着听着,你会发现,他真的是用生命在演唱,他的歌声里,藏着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感。而这种真实的感觉,对听众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弗莱迪的痛苦,源自于他内心的严重分裂。他不喜欢现实中的自己,而喜欢舞台上自己。对,就是那个动作夸张、性感撩人、尽情演唱的自己。

阿兰·德波顿说:“我们的‘自我’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经不起哪怕是针尖麦芒大的刺伤。”生活中的弗莱迪伤痕累累,舞台上的他却风骚霸气。那才是他真正想活成的模样。

从心理学上讲,弗莱迪在台上和台下的巨大反差,是自我疏离的表现。什么是自我疏离?自我疏离也叫自我失和,指的是一个人从内心深处不接纳自己的心理状态。

自我心理学认为,自我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在本能获得满足,或者没有获得满足的矛盾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等,都会对人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在自我形成的过程中,人的内心会有许多冲突。如果这些冲突一直无法化解,人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所以,弗莱迪成名后,无论事业多么辉煌,都不能掩盖他内心巨大的虚无感。而这种虚无感,正是源自他对真实自我的不认同。于是,自我疏离像看不见的枷锁一样,牢牢地捆住弗莱迪,并让他渐渐窒息。

摇滚巨星弗莱迪:只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06每个人都有两个“我”,一个是真实自我,一个是虚假自我

李雪说:“看见,是真正的慈悲。”看见,不仅指看见别人,也指看见自己。遗憾的是,生活中,有些人始终看不见真实的自己。

在心理学上,自我分“真实自我”和“虚假自我”两种。虚假自我是从人格阴影中衍生出来的概念。荣格认为,人人都有人格阴影,比如自私、嫉妒、贪婪等。当一个人刻意回避人格阴影时,他的真实自我和虚假自我将发生矛盾。当两者的矛盾发展到极端时,这个人将崩溃。

温尼科特说,当一个人内心极度不安全时,就会分裂出一个虚假自我。当一个人努力取悦他人时,就隐藏并否认了真实自我,从而导致自我疏离。这样一来,虚假自我就会对真实自我构成威胁。

弗莱迪成名后,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他狂野的演唱和妖媚的台风令粉丝为之倾倒。然而,粉丝们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偶像正在一步步被虚假自我吞噬。先是失去玛丽,再遭到前男友背叛,让弗莱迪内心满是孤独和绝望。为了逃避真实的自我,他不惜夜夜笙歌。最终,这种生活也将他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摇滚巨星弗莱迪:只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07想活出自我,就必须看见自己,并接纳自己

影片以《波西米亚狂想曲》命名,这首歌曲由弗莱迪亲自创作,也是皇后乐队的代表作之一。乐队吉他手布赖恩·梅认为,它反映了弗莱迪对于人生的态度。从歌词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在弗莱迪痛苦和挣扎背后,是他对这个世界深深的爱与绝望。

这是真实的人生

还是梦幻一场

身陷困境

无法回避现实

睁开眼睛

凝视苍穹

我是个贫苦男孩,我不需任何同情

因为我总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如果我明天这个时候还没回来

让生活继续吧,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

太迟了,我的大限到了

再见各位,我得走了

得离开你们去面对真相

我不想死

甚至有时我希望自己从未来到这世上

电闪雷鸣,让我战栗

我只想离开,只想马上离开这里

一切对我来说,都变得无关紧要了

弗莱迪用一生时间与自己和解,最终都未能如愿。这是他的人生悲剧。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与自我和解,并做回真实的自己呢?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想要和自我和解,并最终接纳自我,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看到并接受自己的阴暗面。人们往往是由于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阴暗面,所以才不愿意接纳自我。

第二,允许自己不完美。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只有看清这一点,才能坦然地面对自己。

第三,勇敢地接纳真实的自己,并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其实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怎样看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对于人来说,认识自己和改变自己,是一辈子的事。我们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才能真正解放自己。

有一天,当真实自我和虚假自我相视一笑,握手言和的那一刻,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