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中日韓三國足球差不多一個水平,到現在日韓已經與世界接軌,而國足卻毫無起色,這是為什麼?

r逍遙


不請自來

這是一個挺好的問題,先不說西亞或者亞洲其他地區,就和我們的近鄰日本、韓國相比較,我們在各個方面已經處於明顯的落後。因為在東亞來說,我們這三個國家的身體體質也是最相近的,甚至日本在身體對抗上還處於一定的劣勢,可為什麼水平最差的卻是我們,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地方。

可以說,中國人這幾年搞足球,如果不是靠著錢硬生生的拉動起來,那我們現在的足球水平將會更加慘目忍睹。開頭也提到了,在身體素質上雖然比不過像伊朗這種球隊,可是對比起韓國、日本絕對沒有問題。而且,足球是一項綜合運動,身體對抗是必要條件,但不是絕對條件,因為脖子以上才是更加重要。

那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有多聰明,甚至放到東亞來看,單單是中國、日本、韓國的經濟總量也絕對是全世界範圍內體量最龐大的經濟帶,而且智商這東西也是黃種人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可偏偏我們的球員看起來無論是脖子以上還是以下都不太好使。

明明我們以前都比這些鄰居要強很多,可為什麼幾十年過去了,反而落後了。這裡面還是有一個核心的問題,中國人真的沒搞懂足球到底該怎麼踢。

像日本這個國家對學些國外先進理念有自己的一套辦法,這個辦法也用在了對足球的認識上,就是自己的身體素質確實一般,那既然是自己的短板更應該考慮的是如果揚長避短,個子矮小反而不如發揮敏捷和技術上的優勢,也不一定非要比拼所謂的力量,英式足球的模式肯定在日本走不通,難道像中國一樣選材都要身高在180以上?那今天很多日本的球星都沒法替國家隊征戰了。

這種定位之後,那就大力開展技術方面的提升,所以,你看看現在的日本,不敢說在世界範圍內吧,至少在亞洲來說技術上絕對是最好的存在,這就是很好的定位,給自己設定一個好的定位,然後所有人都朝著這個目標奮鬥。看看日本的聯賽,不說J1J2,就連高中生的技術都相當了得,都這都國家的基本方向一致。

而中國呢,以前我們也有健力寶小將,結果就是那一波,再之後就看不到任何方向上的計劃。然後逐漸過渡到身材高大,以身體素質為主的軌道上,如果真的用身體來打天下也好,起碼是一個目標,每名球員不說非要像C羅了,至少和張琳芃差不多的對抗能力也行,在亞洲來看也絕對有優勢,可是現在呢,白斬雞就算了,要技術沒技術,要身體沒身體,基本就是四不像。

就像孫興慜,他如果沒有好的身板根本沒就法在英超立足,因為在技術上他絕對達不到像席爾瓦或者是B席那種,純粹能靠技術立足,可就是如此在面對英超的後衛他只能說是不吃虧,但是也佔不到對抗的便宜。但是到了亞洲來說,孫興慜的身體素質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

以前記得在清遠集訓時,確實被廣東人的技術所折服。像最早的宏遠和日之泉那一批球員,完全就是技術流的隊伍,同樣面對北方的球隊,雖然身材上有劣勢,可你在場上基本碰不到球,就像被搶圈的遊戲一樣。可在國家隊裡,能有幾個廣東人?最南不過上海,像以前的申思已經是國足裡面技術非常細緻的球員了。最終還是以北方為主,還是長傳衝吊那些老掉牙的足球理念,結果呢,現在都被泰國隊吊打,人家那麼小的個子就能讓你抓不到,看起來身高是劣勢,真要走腳下,才凸顯了我們的笨拙。

當然,中國足球的全面落後絕不僅僅是因為某個方面,而是很多因素導致的。青訓、設施,以前的假球等等問題都有,可歸根結底還是理念上沒有轉變,跟世界已經處於脫節的關係,最可怕的還是掌管大權的人理念落後,報告做的比誰都漂亮,口號喊的比誰都響亮,結果成績越來越爛,形式主義遠遠大於對足球本身的努力。


大臉看球


這主要是三個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中國的教育體制造成的。一切為了應試教育,從小就抓升學率,把體育涼一邊,從小學開始,體育課不是被主科佔用就是應付了事,從小把孩子的體育天性埋沒,全部精力應對學習興趣班、奧賽班、寫作班等等,直接造成中國足球青訓生源的不足。再去比較日韓,他們的學校把孩子的體育與體能作為重點培養,把孩子的吃苦耐勞訓練作為人的品質來培養。所以成年後體現在足球場上比中國球員有更強大的毅力和意志力。

第二是足協的管理水平造成的。其實足協的管理能力和作為力並不差,每期官員都會制定多項政策,出臺多項制度,但是換一任後又否認前任政策,這是中國特色的官場短期行為,為官一任,只圖眼前,目光短淺,只看任期政績,沒有長期規劃。今年學巴西,明年學西班牙,下一年學意大利…

第三是選材有問題。一是選有關係的球員,選送禮的球員。高雷雷的一句話驚醒廣大夢中球迷!二是選身材高大型,其實南美球員大都身材不高,著名的馬拉多納、梅西等都只有一米六幾,卻成了世界球星!國足歷史上有名的球員大都個子不高而技術出色,如容志行、古廣明、趙達裕、麥超、彭偉國、吳群立、李金羽、張效瑞等等,即使郝海東也只有1米71。看看中國近十年有幾個南方球員入選國足?!其實南方球員靈巧機智,在球場上善於用腦子,可是入不了足協和國足教練的法眼。看看東南亞的越南、泰國、馬來西亞,中國足球隊在他們面前簡直被人家當猴玩得團團轉,丟人哪!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如裁判水平、教練水平、中超俱樂部金元因素等等,但這些不是最主要的。


山萱子


遙想三十年前,日本足球被中國牢牢壓在身下,鄰國以能夠交手中國隊為榮。面對韓國雖然負多勝少,但國足在比賽中的表現相當出色,基本就是1球小負或平局。

但如今三十年過去,我們早已不是日韓的對手。究其原因,日韓這些年都找到了各自國家足球的發展方向,比如日本堅決的學習巴西足球,各年齡段的技戰術風格都和巴西相近。重金引進過氣的超級球星,提升J聯賽的知名度,讓聯賽水平能夠穩步向前。對於球員留洋,日本俱樂部不計得失,該放人放人,青訓體系也運轉良好。

韓國足球則是校園為主,國腳基本都來自於大學生聯賽,這讓後備人才源源不斷的冒出。同時,韓國人的球風彪悍,打法犀利,普通的對手面對韓國,都沒有什麼機會。

中國足球這些年,不但沒進步反而退不明顯。首先是青訓力量薄弱,職業化後,各地方不再扶持足球,一個家庭想培養一名職業球員,少說一年需要付出10萬以上的資金。而且青訓的文化學習教育水平還跟不上,一旦孩子沒有成為職業球員,那麼他在社會上也就沒什麼競爭力了。所以家境一般又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基本不會把孩子送去踢球。

其次,中國足球的技戰術打法還是沒有找到,今天巴西強,我們學巴西;明天學意大利、之後學德國,半途而廢的惡果就是。中國足球各梯隊踢的戰術都不一樣,亂成一鍋粥。

再加上負面消息纏身,中國足球已經成為公眾抨擊的對象……成績下滑最直觀的是,我們現在連日韓的二隊都踢不過了。人家的一隊已經能戰勝烏拉圭這種南美強隊,國足卻連印度都踢不過。


大局觀




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足球堪稱亞洲一流,在面對西亞足球時也基本不落下風。當面對東亞足球時,中國足球有很大的優勢。

從那時起,日本提出了一個振興日本足球計劃。川淵三郎就是計劃的主導方,他提出了擴大青訓梯隊,增加日本青少年足球人數。甚至還規劃了很多國外球員,引進國外知名球員,提高日本聯賽水平。


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日本足球已經躍居亞洲前列,之後的幾十年日本國家隊幾乎每一屆都可以打進世界盃。

日本足球註冊球員有幾百萬,他們國內也有很多天才球員在歐洲踢球。與中國足球相關的事,日本足球有很多中場高手,但缺乏優秀的前鋒。



韓國足球也差不多於同一時期開始崛起,因為韓國普及了大學教育,雖然也有些人上不起大學,但整體上韓國頂級聯賽的球員都有大學學歷。

高學歷是韓國足球的特徵,他們更容易理解先進的足球戰術。他們有更強烈的愛國熱情,願意以自己的激情和熱血在場上血拼。

2002年世界盃是韓國足球的高光時刻,佔據了主場優勢,他們殺進了四強。每一屆世界盃他們都能進入正賽,充分證明了韓國足球的實力。

韓國足球大約有50萬註冊球員,佔韓國人口的1%。韓國也有不少天才球員在歐洲踢球,高水平的賽事讓他們的能力更加突出。在亞洲,甚至在世界上韓國足球水平之高有目共睹。



只有中國足球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快速發展,呈現出猛烈的下跌態勢,一直在下跌,從未到谷底。

中國足球缺乏青訓基礎,作為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卻只有五萬左右的註冊球員,與日本和韓國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中國足球缺乏一個長期執行的發展規劃,每隔78年就會制定一個新的戰略,每隔3、4年就會更換一個國家隊主教練,更換一種新的踢法。

今年學巴西、明年學德國、後年學英法、再接下來就是西班牙,葡萄牙。最終中國足球變成了四不像,成了邯鄲學步,最後連走都不會了。


功利化足球透支了中國足球的未來,重振中國足球,僅靠一個徐根寶是不夠的,需要有千千萬萬個徐根寶站出來。


憤青談足球


現在中國男足和日韓差距越來越大根本原因就是一個人-米盧。自從神奇教練米盧帶領中國男足進入02年世界盃後,中國足協或體育總局的領導們發現只要有個大牌主教練就可以深挖中國男足的潛力,完全可以再次進入世界盃或奧運會。

所以此後中國足協一直在追逐世界名帥,就有阿里漢,杜伊,佩蘭,福拉多,卡馬喬,裡皮等名帥一次次率領中國男足衝擊世界盃和奧運會,一次次失敗。

而日韓足協做的是讓更多的年輕人參予這項運動,組織高水平的比賽,從而提高參予者的能力,另外鼓勵大量的退役運動員從事基層教練,確保聯賽及青少年聯賽良性發展。

中國足協一直在做緊急的事情,在救火:請名帥,請大牌外援,限薪,投資帽,減少外援。。。

日韓足協一直在做重要的事情,長遠規劃:聯賽組織,青少年聯賽,教練培訓。。。


釣小魚111


他們為了融入而失去自我,我們依然孤傲。

足球是個禍國殃民的玩意,小國如希臘,土耳其,西班牙,意大利,足球玩得好,經濟完蛋,敘利亞伊拉克打了個稀巴爛。

大國也一樣,英格蘭成了二流跟班,法國失去歐盟主導權,德國入不了常。俄羅斯這些年又打仗又經濟不好,就因為阿爾沙文他們那波壞了事,美國去年沒打世界盃,今年經濟四個點,失業率新低。

印度足球在崛起,說明他們離大國之路越來越遠。日韓貌似成功,終將成為炮灰,好點的亡國,差點的陸沉。

未來,中華復興,就靠男足!


劉煒577


曾經指的是2000年之前,中日韓三國足球,韓國排最後,中國還要比日本強一些的,而現在中國足球倒退二流行列,關鍵原因是內部出現了問題,指導方向出現了偏差。

中日韓的足球事業起步時間基本相差不遠,在八九十年代國足稱得上亞洲一流,日本和韓國真的不是國足的對手,而且他們是想著和國足交交手鍛鍊水平,過了95年就是三國球隊的拉開距離的一年,韓國開始注重青訓,聘請部分外教,從小學開始就有了足球興趣班,小編有點幸運在很久很久的初三進入韓國青訓營學習三天,在大連市某韓國青訓營已經見不到外教了,全部是韓國教練,他們是相當投入而且要求嚴厲,不斷地向球員重複戰術和方法,屬於邊玩邊學,自然輕鬆的氣氛,效果顯著。且不說韓國青訓水平如何,最起碼起步早、普及深入、推廣範圍大,講究技術,韓國的小球員也明顯比我們幾個去學習的球員厲害,腳法靈活,行動敏捷快速,你不剷球讓他倒地,可能球門危險。

再說日本,聽說學習歐美的踢球風格和戰術之前學的是國足,日本鼓勵球員留洋,且深入推進青訓,把足球運動當做重中之中,首先是百校聯盟,不亞於j聯賽的熱度,練足球不用擔心未來的生活質量這也是最關鍵的,足球運動員在日本的社會地位也是相當高,日本動漫就引入了不少職業球員。日韓兩國的成長道路是堅持自我,不輕易改變學習榜樣,重點投資青訓。回過頭說中國,有些盲目在最關鍵的時候迷茫了10年,足球教育沒有(沒有辦法法)推廣普及,青訓基本停滯(沒有),在最近三年才興起青訓,這比日韓兩國足足落後了20年,更別說和歐美國家相比了。知識改變命運的單一途徑也是幾乎封殺了足球青訓道路的延續發展。再就是足球部門的失敗政策和指導方向,對主教練的選擇錯誤,學習歐美國家的不確定性,導致國足學成了四不像,社會發展也在一定程度阻礙了國足的前進。

更可怕的是國足不但毫無起色,而且退步向後,1:0勝緬甸,0:0平印度,慘敗威爾士等,如今的國足深陷水深火熱之中,茫然失措中的向前不是直行,偏離了正確方向。有了原因當然有瞭解決方法,只要一心搞青訓把足球帶進校園和社區——全民足球,另外不腦袋發熱短路出些奇怪指導國足可救。


人生如球矣


所講的曾經時代,恰恰就就是足球界裡面的以國家形式為主的計劃經濟足球時代,實際就是不是職業足球時代,當時的中國足球是稍稍強於日本韓國的,因為當時日本韓國足球也不算是完全職業足球,亦即是不是完全企業化俱樂部足球,某些人懷念過去的中國足球的光榮歷史,實際懷念的是過去的計劃經濟時代令某部分人容易得了既得利益而已。過去蘇聯全盛時期,東歐的所有業餘足球在奧運籌其它領域風頭是蓋過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的,隨著東歐劇變前蘇聯山崩潰,以計劃經濟為主國家主導型的體育也隨之走向衰落了,而日本韓國足球人走向職業化企業化俱樂部較符合了世界足球運動潮流的道路,領先了中國還停留在在不算是真正的職業化足球,是合理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


喜喜羊羊喜喜人


絕對是足協的問題。

施政沒有大方向。學德國、學巴西、學意大利,現在又開始喊著學克羅地亞了。看看徐根寶就知道了,兢兢業業,他帶出的球員已經在中超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裁判。說假球黑哨屢禁不止是不對的。因為足協根本不打算禁止,利益集團嘛!

朝令夕改。俗話說——沒規矩不成方圓。自己定的規矩,自己還不遵守,俱樂部還能信任你?還不如走一步算一步,來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因為都知道足協還會改。

胡亂處罰。不輪對球員還是對俱樂部,做不到一視同仁。

如果只有眼前的利益,那是不長遠的。不光是足球……


鬍子拉碴99


中國男足處於亞洲二流,甚至三流球隊。第一,權力干涉,足協過多的干涉主帥人選以及主帥的選人用人,排兵佈陣。第二,環境和體制,中國沒有足球環境,踢球是有錢人的運動,即使有天賦的球員也被扼殺在成年隊,有了錢以後都會泯然眾人。第三,中國足球沒有長期的青訓和規劃,青訓太差了,沒有好苗子,苗子也少。現在國家隊都沒人用了。中國一直學別人,今天巴西,明天德國,後天西班牙,還要學日本。到最後還是什麼都不是。所以以上就是我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