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惊艳的一首惜别词,只开头四句就回味无穷,后世千古传唱

人生到处萍飘泊,苏轼和他的朋友总是宦海浮游,东西不定。做为杭州通判的他又要去山东密州了,而自己的同乡杨元素刚刚调到杭州来做太守,又要改任还朝了。他与元素同行,一路向北,在京口分别,而这首《诉衷情》正是写在此时。

苏轼最惊艳的一首惜别词,只开头四句就回味无穷,后世千古传唱

京口

琵琶女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东坡纪年录》中说,熙宁七年甲寅,离京口呈元素作《醉落魄》《诉衷情》。而其中的《诉衷情》正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首。也就是说当时苏轼写了两首词送给杨元素。

在那首《醉落魄》中,他感慨,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以前的分别恍如昨日,现在我们又要分别了,有道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我们且听首曲子吧。(宋代官员迎来送往都是要摆宴席的,而官妓是可以有的,边听曲子,边喝酒和诗,成为了一种惯例。)

苏轼最惊艳的一首惜别词,只开头四句就回味无穷,后世千古传唱

小莲初上琵琶弦

琵琶声起,官伎飘飘若仙,苏轼想到了北齐后主高纬宠妃冯淑妃,“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

《三国典略》云 ,冯淑妃,名小莲也。

这里借指官伎。她转轴播弦 开始弹奏。从唐开始,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

《通典》云:“坐部伎即燕乐,以琵琶为主,故谓之琵琶曲。”

在宋代则从宫廷走向了都市城镇,另外从《全宋词》二百多首直接写琵琶的词来看,多悲情风格,以闲思怨泪为关键词。琵琶音色清脆明亮,所以接下来说

声破碧云天

碧云天意思是蔚蓝色的天空。范仲淹有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又有唐诗《赠柳氏妓》冶艳出神仙,歌声胜管弦。词轻白苧曲,歌遏碧云天。这里用来形容琵琶声音响亮美妙。

苏轼最惊艳的一首惜别词,只开头四句就回味无穷,后世千古传唱

那么,弹奏的什么曲子呢?

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苏轼没有说到底是什么曲子,但他听出了绣阁幽恨之声。女子的居室装饰华丽如绣,故称。

后蜀 欧阳炯 《菩萨蛮》词之四:“画屏绣阁三秋雨,香脣腻脸偎人语。”

幽恨意思是藏在心中的怨恨。宋人词有: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那么这首曲子传给苏轼的是什么怨恨呢?是不是小莲真的有怨恨呢?这不禁让人遐想……

或许没有。前文我们说,宋代琵琶多幽怨之曲。弹者无意,听者有心,值此与杨元素分别之际,苏轼怎能不触景生情呢?他在《醉落魄》中还在感慨分携如昨,偶然相聚还离索,那种友情难舍之情溢于言表。

又或者有,小莲也感伤,她是官妓,跟随大人,现在苏轼要走了去密州了,怎么伤情!要知道陈襄离开的时候,那可是“佳人千点滴泪”。总之勾起了苏轼的伤心是一定的。

苏轼最惊艳的一首惜别词,只开头四句就回味无穷,后世千古传唱

其实苏轼伤心,除了与杨元素的离别,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是杭州以及这里的美景美人。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

琵琶女的肤色白皙,鬓发俏丽,这就像是电影中的两个特写镜头,表现了琵琶女形体的美丽。而接下去“绮窗前”一句,像则是写了一个侧影。鬓梳蝉是将鬓发梳成蝉翼的形状。白居易有诗,蝉鬓加意梳,蛾眉用心扫。绮窗是雕画美观的窗户。这里用来衬托小莲的美丽。而她的美丽苏轼又何尝感觉不到呢?所以接下来说:

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素娥是指传说月中女神名嫦娥,月色白故又称素娥。这里说明小莲的美丽。故故是故意或特意的意思,这是唐、宋时的口语。婵娟,就是月亮,苏轼的《水调歌头》就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几句是说今天晚上的小莲是那样的美丽 似乎要和月亮上的嫦娥比上一比了。是呀,苏轼看到了小莲,小莲又怎会没有深情的明眸善睐呢?而这又何尝不让苏轼留连呢?再加上老朋友杨元素,那苏轼的惜别之情不是满满的了吗?

苏轼最惊艳的一首惜别词,只开头四句就回味无穷,后世千古传唱

这就是这首词《诉衷情》,他真的在诉衷情,在诉说内心的惜别之情,小莲的动听琵琶之声,让他忘记不了杨元素,小莲的美丽让苏轼舍不得这里的美景美人,美好的心,因为他有一颗博大的爱心 ,所以一切都是美的。

这首词的特点

上片声情并茂,一个幽恨让我们浮想连连,字不多意味深长,而那种对杨元素的情义却很分明。下片的特写,借景抒情,借对小莲的美的细致描写 抒发的是苏轼对杭州有流恋,以及爱。

苏轼最惊艳的一首惜别词,只开头四句就回味无穷,后世千古传唱

这就是这首词,我们就说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发现历史,与您一起享诗词,说苏轼 谢谢大家,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