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驚豔的一首惜別詞,只開頭四句就回味無窮,後世千古傳唱

人生到處萍飄泊,蘇軾和他的朋友總是宦海浮游,東西不定。做為杭州通判的他又要去山東密州了,而自己的同鄉楊元素剛剛調到杭州來做太守,又要改任還朝了。他與元素同行,一路向北,在京口分別,而這首《訴衷情》正是寫在此時。

蘇軾最驚豔的一首惜別詞,只開頭四句就回味無窮,後世千古傳唱

京口

琵琶女

小蓮初上琵琶弦。彈破碧雲天。分明繡閣幽恨,都向曲中傳。

膚瑩玉,鬢梳蟬。綺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隨人,似鬥嬋娟。

《東坡紀年錄》中說,熙寧七年甲寅,離京口呈元素作《醉落魄》《訴衷情》。而其中的《訴衷情》正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首。也就是說當時蘇軾寫了兩首詞送給楊元素。

在那首《醉落魄》中,他感慨,分攜如昨,人生到處萍飄泊,以前的分別恍如昨日,現在我們又要分別了,有道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我們且聽首曲子吧。(宋代官員迎來送往都是要擺宴席的,而官妓是可以有的,邊聽曲子,邊喝酒和詩,成為了一種慣例。)

蘇軾最驚豔的一首惜別詞,只開頭四句就回味無窮,後世千古傳唱

小蓮初上琵琶弦

琵琶聲起,官伎飄飄若仙,蘇軾想到了北齊後主高緯寵妃馮淑妃,“慧黠能彈琵琶,工歌舞。”

《三國典略》雲 ,馮淑妃,名小蓮也。

這裡借指官伎。她轉軸播弦 開始彈奏。從唐開始,上至宮廷樂隊, 下至民間演唱都少不了琵琶,

《通典》雲:“坐部伎即燕樂,以琵琶為主,故謂之琵琶曲。”

在宋代則從宮廷走向了都市城鎮,另外從《全宋詞》二百多首直接寫琵琶的詞來看,多悲情風格,以閒思怨淚為關鍵詞。琵琶音色清脆明亮,所以接下來說

聲破碧雲天

碧雲天意思是蔚藍色的天空。范仲淹有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又有唐詩《贈柳氏妓》冶豔出神仙,歌聲勝管絃。詞輕白薴曲,歌遏碧雲天。這裡用來形容琵琶聲音響亮美妙。

蘇軾最驚豔的一首惜別詞,只開頭四句就回味無窮,後世千古傳唱

那麼,彈奏的什麼曲子呢?

分明繡閣幽恨,都向曲中傳

蘇軾沒有說到底是什麼曲子,但他聽出了繡閣幽恨之聲。女子的居室裝飾華麗如繡,故稱。

後蜀 歐陽炯 《菩薩蠻》詞之四:“畫屏繡閣三秋雨,香唇膩臉偎人語。”

幽恨意思是藏在心中的怨恨。宋人詞有:悔匆匆、過卻清明,旋佔得餘芳,已成幽恨。那麼這首曲子傳給蘇軾的是什麼怨恨呢?是不是小蓮真的有怨恨呢?這不禁讓人遐想……

或許沒有。前文我們說,宋代琵琶多幽怨之曲。彈者無意,聽者有心,值此與楊元素分別之際,蘇軾怎能不觸景生情呢?他在《醉落魄》中還在感慨分攜如昨,偶然相聚還離索,那種友情難捨之情溢於言表。

又或者有,小蓮也感傷,她是官妓,跟隨大人,現在蘇軾要走了去密州了,怎麼傷情!要知道陳襄離開的時候,那可是“佳人千點滴淚”。總之勾起了蘇軾的傷心是一定的。

蘇軾最驚豔的一首惜別詞,只開頭四句就回味無窮,後世千古傳唱

其實蘇軾傷心,除了與楊元素的離別,還有別的原因,那就是杭州以及這裡的美景美人。

膚瑩玉,鬢梳蟬。綺窗前

琵琶女的膚色白皙,鬢髮俏麗,這就像是電影中的兩個特寫鏡頭,表現了琵琶女形體的美麗。而接下去“綺窗前”一句,像則是寫了一個側影。鬢梳蟬是將鬢髮梳成蟬翼的形狀。白居易有詩,蟬鬢加意梳,蛾眉用心掃。綺窗是雕畫美觀的窗戶。這裡用來襯托小蓮的美麗。而她的美麗蘇軾又何嘗感覺不到呢?所以接下來說:

素娥今夜,故故隨人,似鬥嬋娟。

素娥是指傳說月中女神名嫦娥,月色白故又稱素娥。這裡說明小蓮的美麗。故故是故意或特意的意思,這是唐、宋時的口語。嬋娟,就是月亮,蘇軾的《水調歌頭》就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幾句是說今天晚上的小蓮是那樣的美麗 似乎要和月亮上的嫦娥比上一比了。是呀,蘇軾看到了小蓮,小蓮又怎會沒有深情的明眸善睞呢?而這又何嘗不讓蘇軾留連呢?再加上老朋友楊元素,那蘇軾的惜別之情不是滿滿的了嗎?

蘇軾最驚豔的一首惜別詞,只開頭四句就回味無窮,後世千古傳唱

這就是這首詞《訴衷情》,他真的在訴衷情,在訴說內心的惜別之情,小蓮的動聽琵琶之聲,讓他忘記不了楊元素,小蓮的美麗讓蘇軾捨不得這裡的美景美人,美好的心,因為他有一顆博大的愛心 ,所以一切都是美的。

這首詞的特點

上片聲情並茂,一個幽恨讓我們浮想連連,字不多意味深長,而那種對楊元素的情義卻很分明。下片的特寫,借景抒情,借對小蓮的美的細緻描寫 抒發的是蘇軾對杭州有流戀,以及愛。

蘇軾最驚豔的一首惜別詞,只開頭四句就回味無窮,後世千古傳唱

這就是這首詞,我們就說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發現歷史,與您一起享詩詞,說蘇軾 謝謝大家,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