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過春天》暗語解檔

3月15日,現實主義題材青春片《過春天》將在各大院線上映。

與春節期間如火如荼的賀歲檔影片相比,春節後的電影市場稍顯落寞。而《過春天》的上映可能要打破目前這一相對平寂的局面。

影片《過春天》暗語解檔

這部由青年導演白雪操刀,新生代演員黃堯、孫陽、湯加文聯袂主演的影片,還沒有上映,就以超高的人氣被冠以“2019年必看華語佳作”的名頭,影片先後入圍第4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第13屆亞洲電影大獎和第14屆大阪亞洲電影節,在第二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上,獲得費穆榮譽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員兩項大獎。

雖然有國際專業電影節的官方認證,有也影視平臺評分的一路上漲,但《過春天》這個隱晦的片名還是給許多不明就裡的觀眾罩上了一頭霧水,加上影片故事發生的特殊的時代和城市背景,以及開放式的情節設計,都讓這部影片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影片《過春天》暗語解檔

那麼,下面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過春天》這部影片裡涉及的一些“暗語”元素,以期對這些“暗語”有所解秘,加深對影片的理解。

1、《過春天》片名解檔

對於生活在深圳、香港等城市的觀眾來說,對“過春天”這個詞彙或許不陌生,但對於更多的內地觀眾來說,看到《過春天》這部影片的片名,心裡肯定會犯嘀咕:“過春天”?什麼鬼?!

查閱相關資料後,人們才會恍然大悟:“過春天”原來是這個意思,這個暗語,真的是大有玄機。

從字面上看,“過春天”一詞是個很詩意化的語言,彷彿是在表達對象春天一樣美好生活的期待和享受,然而,事實上,這是一句海關走私的“黑話”,意思是走私的物品過深圳和香港之間的海關!

影片《過春天》暗語解檔

影片中,遊艇派對結束後,眼鏡仔對阿豪說:”過春天見。”之後,阿豪帶佩佩一起去見走私組織的老大花姐,許多人來拿貨,多次說過春天、過春天,其實就是在用暗語表示,走私的物品過了海關。

而在走私組織的行話裡,走私者叫“水客”,走私的物品叫“水貨”。“水客”是一個組織嚴密的團伙,老闆掌控著從進貨、僱水客、走私入境、找人接貨直到銷售的整個流程,一般呆在香港,很少露面。“水貨”商品則具有體積小、價值高的特點,如手機、電腦芯片、外幣、黃金等。

至此,觀眾應該明白,這是一部涉及“走私”話題的影片。

影片《過春天》暗語解檔

其實,影片的故事就發生在深圳和香港,特殊的背景和地域使當地滋生了“水貨”生意,“水客”每天穿梭在兩城之間,做著非法交易。影片的主人公、16歲的女孩佩佩(黃堯飾)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演繹了一段冒險“走水”的青春故事。

“過春天”這個片名,其實是一語雙“關”,一方面,指水貨由香港到深圳的海關之“關”,過去了就是春天,過不去就沒有春天;另一方面,則暗示了影片主人公正在度過的青春之“關”,如果安全度過了青春期的躁動,就是16歲的花季,如果不小心走上不應該選擇的歧路、邪路,就可能失去美好的春天。

總之,“過春天”就是過“關”,就是冒險。在明白了“過春天”真正的含意之後,我們不得不對中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和人們的生活智慧發出讚歎,同時,也不得不對影片主創人員的巧妙構思由衷敬佩。

影片《過春天》暗語解檔

2、《過春天》背景解檔

影片《過春天》講述的故事,發生在改革開放後的深圳和香港,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和地域背景下,出現了一些極具“港深特色”的社會現象和社會群體。不瞭解這些特殊的背景,很難理解影片中的一些情節設計。

影片中的主人公之一,16歲的女孩佩佩,每天穿梭於深圳和香港之間,早晨一大早,從深圳過海關,到香港上學;下午放學後,再出香港出關返回深圳。象佩佩這樣生活在深圳、求學在香港的“跨境學童”,並非個例,而是一個群體,被稱作“單非仔”。

影片《過春天》暗語解檔

所謂“單非仔”,就是指父親是香港居民,而母親身在大陸的孩子,按照法律規定,這些孩子具有香港身份。

有“單非仔”就有“雙非仔”。“雙非仔”則是指父母雙方都不是香港居民,但在香港出生的孩子。

“單非仔”和“雙非仔”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在90年代的深圳和香港十分普遍。2001年,香港裁定1997年在香港出生,但是父母都是內地人的莊豐源勝訴。從此,只要孩子在香港出生,哪怕父母雙方都不是香港居民,孩子也可以擁有香港身份。於是,許多內地父母紛紛赴港生子,這一熱潮直到2012、2013年才退潮。2013年以後,香港所有醫院已經停止接收非香港本地孕婦的分娩預約。

十幾年的赴港生子熱潮,產生了超過20萬的“雙非仔”群體,這些“雙非仔”和“單非仔”一樣,擁有香港身份,選擇在深圳和香港之間跨境上學。目前,每天往返深港,在香港讀書的跨境學童有3萬人左右。

影片《過春天》暗語解檔

影片中,主人公佩佩就是這樣一個“單非仔”。佩佩的父親是香港人,在深圳認識了佩佩的母親阿蘭後,和她在深圳結婚生子。但是,佩佩的父親在香港卻早有家室,佩佩父母的婚姻其實並不被承認。因為父親是香港人,佩佩也擁有著香港的身份,得以有去香港讀書的機會。

“單非仔”和“雙非仔”群體在深圳有家,卻沒有朋友;在香港有校園生活和朋友,卻沒有家。每天奔波於深圳和香港的“雙城生活”,加上殘缺不全的家庭,以及社會看待他們時異樣的目光,都會讓這些孩子或多或少產生“我的家庭為什麼是這樣?”、“我是哪裡人?”困惑。

如果說在孩童時代,家庭和身份認同的問題還並不顯現的話,那麼,到了青少年時期,當自我意識萌芽之後,這個問題就會對個體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

影片《過春天》暗語解檔

《過春天》就是以“單非仔”和“雙非仔”這樣一個群體為背景,以主人公佩佩這樣一個個體的青春成長故事為標本,演繹了一個“單非”少女“跨境”求學過程中,陰差陽錯的參與走私活動,冒險“走水”帶貨賺錢的故事。影片試圖通過這個故事,剖析和反思特定歷史條件下,畸形家庭環境中青少年成長所面臨的問題。

3、《過春天》情節解檔

作為一部開放式影片,《過春天》在一些情節的設計上,並沒有確定地指向或者結局,而是給了觀眾很大的想象空間,可以依據自己的經驗、邏輯和情感,進行推理和演繹,得出自己的判斷。

這裡,我們拿影片中多次出現的關於“雪”和“鯊魚”的情節,來分析一下“雪”和“鯊魚”所要表達的隱喻。

“雪”在影片中是推進情節發展的一個重要元素,整個故事可以說因“雪”而起。因為想和閨蜜去日本看雪,而又沒有資金支持,遊走在深港兩地的16歲少女佩佩,意外的成為了一個水客,以賺取去日本看雪的旅費,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故事。

影片《過春天》暗語解檔

而在影片的最後,佩佩帶著母親一起爬山,俯瞰香港時,山上似乎在飄雪,佩佩看雪的夢想就這樣隱隱約約的實現了。

以筆者看,《過春天》裡的“雪”,包含著兩層隱喻:

一是喻示青春的美好和孱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青春,也都有青春的理想。因為理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雪是純潔的、美好的,看“雪”是16歲的佩佩對生活的憧憬和嚮往;但“雪”又是飄忽的、孱弱的,一不小心,就會湮滅在廣闊的天地中,無能為力。影片中,為了追尋心中的夢想,懵懂的少女佩佩把自己的青春置於了危險的境地,殊不知,嚴酷的現實正張開血盆大口,隨時可能吞噬她的青春和夢想。

二是喻示夢想和現實的衝突。“雪”是佩佩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佩佩成為了一個“水客”,必須想方設法“過春天”,“過春天”是佩佩生活中要面對的現實。殊不知,當“雪”的夢想遇到“過春天”的現實,夢想豈不是化為烏有,空留下青春的懊悔和回憶。也許,“雪”和“過春天”正是在隱喻佩佩夢想的遙不可及,佩佩“過春天”的次數越多,離看“雪”的夢想就越遠,這也是影片的悲劇色彩所在。

影片《過春天》暗語解檔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多年以後,佩佩是否會成為自己母親那樣的人,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時候,我們看似在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卻不知南轅北轍,自己越努力,離夢想卻越遠!

再來說一說影片中的“鯊魚”。

《過春天》的鏡頭中出現了好幾次鯊魚。一是在Jo姑媽家,魚缸裡的鯊魚和佩佩孤獨地對視;二是在一次夜裡走私過程中,半路上船壞了,阿豪和佩佩的對話中,說到了鯊魚;三是佩佩在幫阿豪把iPhone綁在身上的時候,看到了阿豪身上紋的鯊魚;四是最後佩佩放生了魚缸裡的鯊魚。

“鯊魚”在影片中出現這麼多次,顯然不會是無意之舉,那麼,影片中的“鯊魚”究竟是想向觀眾傳達什麼樣的信息呢?

影片《過春天》暗語解檔

從人們對鯊魚的印象來看,鯊魚是兇殘和危險的,鯊魚的攻擊是毀滅性的;而從鯊魚自身來看,鯊魚又是膽小和孤獨的,鯊魚外表的強捍和兇殘並不能掩蓋它內心的敏感和脆弱。

鯊魚這種強大和弱小的矛盾統一體,和影片的主題“青春成長”何其相似。

一是喻示青春期的敏感和孤獨。影片中魚缸裡的鯊魚是敏感和孤獨的,而影片中的三個主人公佩佩、阿豪和Jo又何嘗不是敏感和孤獨的?幸福的人都是一樣的,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三個敏感、孤獨的少年少女,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變得強大,讓生活變得美好、溫暖和幸福。然而,他們的方式似乎都錯了。阿豪把鯊魚紋在身上,想顯示自己的強大;佩佩想通過“走水”實現青春的夢想;Jo想要出國改變自己的生活。

影片《過春天》暗語解檔

由於只想著改變外在的狀態,而不能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起來,三個人的青春都充滿了來自不確定的危險。

二是喻示青春期毀滅性的危險。鯊魚的內心是敏感和孤獨的,但它的力量又是野蠻的、強大的,具有毀滅性的。這就象影片中佩佩和阿豪的青春,恣意而野蠻地成長,不知畏懼,不知進退,不知危險, 隨時可能給自己、給他人,甚至給社會帶來毀滅性的一擊。

成也青春,敗也青春。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和孩子都要好自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